SEARCH RESULTS FOR "愛"

忘了,忘不了:《無痛失戀》與愛的輪迴

影評 | by 黃紀真 | 2024-03-26

失戀時最常聽見的話,不外乎「忘了吧」;忘了那個人,忘了那段時光,彷彿就能忘掉悲傷。記憶似是痛苦的根源,就算戀愛的點滴本身極其美好,在求不得的當下,甜美頓成苦澀。然而忘記的過程總是漫長的折磨,反反覆覆,讓人在捨不得與留不住之間搖擺。如果可以一鍵刪除,把舊情人帶給你的喜怒哀樂通通忘掉,變回相遇之前無憂無愁的自己,你會按下那個按鈕嗎?沒了記憶,也就真的不愛了嗎?

是枝裕和現身《怪物》映後談 親述與坂本龍一合作緣起 邀坂元裕二編寫愛情電影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9

由亞洲電影大獎學院舉辦的「亞洲電影巡迴放映」,繼去年邀請是枝裕和、濱口龍介來港分享後,今年再次邀請到是枝裕和,聯同在康城影展榮獲「最佳劇本獎」的坂元裕二,攜手出席電影《怪物》的映後分享,暢談他們合作創作電影的契機與經歷,以至《怪物》之中引人好奇的細節。是枝裕和亦提及邀請已故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為電影配樂的緣起,又即場向坂元裕二邀請,編寫愛情劇本讓他再次執導,令影迷充滿奇待。

【奧斯卡2024】《奧本海默》橫掃七獎成大贏家 愛瑪史東再度封后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1

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於香港時間今早(11日)舉行,賽前獲得最多提名的《奧本海默》眾望所歸成為大贏家,成功奪得最佳電影、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原創配樂等七個獎項。該戲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更成功奪得首座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座,而在戲中飾演原子彈之父的演員施利安梅菲(Cillian Murphy)則獲封影帝,飾演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的羅拔唐尼(Robert Downey Jr)亦獲頒最佳男配角,可謂滿載而歸。而由愛瑪史東主演的《可憐的東西》亦奪得四獎,愛瑪史東(Emma Stone)更憑電影再次獲封奧斯卡影后。

馬奎斯最後遺作《八月見》出版 首次以女性主角書寫生死愛慾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08

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奎斯(García Márquez)逝世至今十年,在其誕辰3月6日全球同步出版其最後遺作《八月見》(En agosto nos vemos)。書名遙遙呼應與妻子的生死之約,此作更是馬奎斯首次以女性主角書寫生死愛慾,繁體中文版沿用葉淑吟翻譯,由皇冠文化出版。

【虛詞・進擊的動漫】與吉永史共進晚餐

散文 | by 箋箋 | 2024-02-22

「女性主義」在這兩年可謂是中文世界的一個關鍵字,既有上野千鶴子成為出版機構的暢銷保證,又有《芭比》引起的粉色熱潮。在這時我會想起親愛的吉永史老師,身為一個以BL漫畫出道、而後一步步拓寬作品領域的漫畫家,她從來不是一個大書理論的女性主義作者,然而在她筆下,有著對東亞女性的處境極細微的洞察和溫柔的理解。她的故事對我產生啟發,遠在關於性別、性向條分縷析的理論之前。再加上同樣對美食的熱愛,我對素未謀面、遠在異國的吉永史幾乎懷有師友知己之情,自顧把她作為漫畫閱讀之路的導師一如維吉爾之於但丁。

【新書】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 〈因為我們很愛香港── 梁樂民〉

專訪 | by 李展鵬、卓男 | 2024-02-19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 出版十年後增訂,加入多個訪問,從梅艷芳的親人、徒弟、好友及工作拍檔的回憶中拼湊出梅姐的演藝人生,也可見香港流行文化的輝煌歲月。在此摘錄電影《梅艷芳》的主創人梁樂民的專訪,當中談及他對梅姐的印象,以及創作《梅艷芳》的意念,他說相比關錦鵬、杜琪峯那代導演,像他這種曾經在上海探過一次班,又隔了一代的電影人,要為她拍傳記反而有著剛好的距離。

我的電影如林振強的歌詞,帶有一份少少戇居的愛——訪《飯戲攻心2》導演陳詠燊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4-02-07

若拍喜劇是一場賭博,那麼陳詠燊就是連賭兩場,他坦言「喜劇就是踩鋼線,攞條命來玩。你拍文藝片,觀眾沒有共鳴,也大可推搪說是刻意為之,但笑片無可爭辯,觀眾覺得不好笑你就輸了。」為了一個punch,無論是對白、演繹、剪接、配樂、調色、字幕等都費盡心機。陳詠燊解釋,「punch與punch之間會互相影響,上一個的演繹會影響下一個,到了剪接時,你忘了剪另一人的反應近鏡,就不好笑了。配樂亦然,若為一場吵架戲配上過分凝重的音樂,當中的punch便會失效,混音時也要平衡對白與其他角色的笑聲,到調色時,也要設法讓好笑的主體突出。」說畢,陳詠燊一再強調,「要令觀眾笑一下,真是捽得嘔心瀝血。就算不至於爆笑,我也很想讓觀眾『嘻嘻』笑一下,為了這下真的會度到最後一秒,因為我希望電影中每句對白都有力量。」

詩三首:〈活物〉、〈大俠愛吃漢堡包〉、〈下架〉

詩歌 | by 枯毫,周先陌,王兆基 | 2024-01-19

「大俠愛吃漢堡包?」 試圖對暗號,確認他生前 依舊有我們同樣的愛好。他不回答 曾被維多利亞港的風吹著,吹著那串招魂鈴 我把他的嘴闔上。不讓他問何處為故鄉

詩人要如何在俗世中行走、戀愛、老去:記黃燦然《詩合集》新書台北發佈會

報導 | by 陳諾霖 | 2024-01-09

日前,黃燦然的新書《詩合集》發佈會在台北春秋書店舉行,詩人親臨主講,本書責任編輯鄧小樺主持。黃燦然抵台便先後出席金馬影展及讀詩會,行程雖奔波,抵達老宅書店迎見滿屋讀者時,還是雀躍地笑說要與大家一起好好讀詩。當中分享了編輯《詩合集》的軼事、香港詩人與土地的關係,也表示自己到了承擔宿命的年齡,要以詩人的身分繼續承受着時代變遷、家庭壓力、中年孤獨、身體痛苦的各種施壓。

見山書店宣布於明年3月結業 屢遭神秘人投訴 望不再收檢控信件 「這些日子的厚愛永銘於心,萬物有時」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2-06

位於上環太平山街的見山書店(Mount Zero)開業五年,昨日(5日)於社交平台宣布將於2024年3月31日結業,帖文中透露書店長期遭受神秘人投訴,以致每周都收到各政府部門的檢控信件;見山也感謝一眾讀者的厚愛,僅望可與顧客們平靜喜樂地過聖誕和新年。

用思考抵抗狂熱,用愛擁抱日常

其他 | by Sir. 春風燒 | 2023-10-30

移居西班牙的前央視女主持兼記者柴靜沉寂多年,推出關於歐洲恐怖主義的紀錄片《陌生人——對話聖戰分子》。Sir. 春風燒看畢心生敬佩,又心有戚戚,不禁思索生活安定的人為何成為聖戰分子,只剩下一張殘暴而狂熱的臉。他又認為在文明世界中,用常識、理性和人道主義對抗狂熱,在求知和接觸個體認識自我以及周圍的一切,以此抵抗各式各樣的蒙昧和狹隘,是每個個體的責任。

重溫浪漫經典 感受愛情真諦——「戀愛的模樣:韓國愛情電影系列」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0-20

韓國電影近年風靡全球,深受世界各地觀眾喜愛。當中不乏浪漫的愛情電影,時而催淚揪心,時而溫馨動人,讓人體會愛情之中的美好與殘酷。香港藝術中心及駐香港韓國文化院,十月底將合辦「戀愛的模樣:韓國愛情電影系列」,播放《八月照相館》、《兩個婚禮一個葬禮》等八部不同類型的愛情作品,並邀請重量級影人作映後分享。讓香港觀眾能夠再次在影院之中,細味韓國電影中獨特的浪漫氣息,重新感受不同的戀愛滋味。

潘氏歷史人物劇場 柳如是的才與情

劇評 | by 黃子翔 | 2023-10-16

今年起擔當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的潘惠森,黃子翔認為他過往劇作鮮以女性主角和題材為重心,於去月上演的《親愛的.柳如是》作出了新嘗試,領着團隊與觀眾一起冒險。黃子翔分析出因為題材、形式使然,挑戰當然不少,男人戲雖然似是得心應手,而柳如是的性別議題、身份認同、知性才情,以至家國情懷,似乎尚有更多發揮空間,那就是創作上的取與捨了。

浪人劇場《千年幻戀》:追尋跨越宇宙的愛

劇評 | by 馮曉彤 | 2023-10-09

浪人劇場與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共同創作《千年幻戀》,改編聶小倩與寧采臣的悲淒故事,結合數碼投影及傳統布袋戲技藝。馮曉彤分析劇中的舞台設計和意象,大幅的布幕背景暗示台上的真人演員都如布偶,偶爾出現的投影幻象配合輪迴及轉世等東方概念,間接地折射出宇宙幻變的面貌,既有點紛亂不協調,卻又其實和諧對稱,把綿綿無絕期的愛恨拖延到千年之後的時空維度。

《親愛的・柳如是》:國家興亡,名妓滄桑⋯⋯

劇評 | by 石琪 | 2023-09-28

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潘惠森推出新作《親愛的・柳如是》,展示這位明末清初歌妓心繫家國,卻又忠於本我,愛情至上的故事。資深影評人石琪認為,潘惠森選擇這個「高難度」題材,做到豐富多變而大體上清楚明白,是必須佩服的,而全劇涉及歷史、人物甚多,比《奧本海默》更考驗觀眾的知識,看得他慚言自己「孤陋寡聞,越看越覺得自己無知。」

張愛玲的一貫道——以《雷峰塔》作觀察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3-09-13

在〈童言無忌〉中,張愛玲提過「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可見顯赫的家世雖然不住走下坡,但童年的張愛玲姊弟仍不愁穿吃。當然,坐食山崩的結果自是張愛玲要面對家庭帶來的冷酷:「我不能忘記小時候怎樣向父親要錢去付鋼琴教師的薪水。」這段在《雷峰塔》有相當擴充的篇幅,首先寫後母榮珠嘲弄讓俄國老師教琴是祟洋媚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理據,實質是想僱用收費較廉的中國先生,然後琵琶直問「換個先生一個月能省多少錢?」引發一場金錢衝突,最後以琵琶放棄學習鋼琴告終。

毛姆有30個愛馬仕包,都是專櫃買的:讀《毛姆閱讀課》

書評 | by 盧郁佳 | 2023-08-30

顯然毛姆無法忍受史特福這個渣男死得淒慘,調派各路文豪下場,全力營救,只差沒動手替狄更斯改結局起死回生。因為毛姆本人就相當渣,他研究十大名家的生平,當然有助於挖掘小說精髓,但也可以向自己證明他不是唯一的爛人,要比爛還排不進前十名。至少他將心比心很懂變態心理,那麼解讀起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人的小說,深度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心田先祖種 福地後人耕——郭詩詠X何福仁X劉偉成「從未離開的西西」講座紀錄

報導 | by 許茵茵 | 2023-09-07

西西一生筆耕不綴,書寫我城,為香港塑造了豐富的文學形象。故人已逝,但她的文字滋潤著一代代讀者們,從未離開。今年香港書展的第一天,大會便邀請到郭詩詠、何福仁和劉偉成三人舉辦題為「從未離開的西西」的研討會,和廣大讀者分享他們對於西西作品的看法,帶領大家走進西西作品中的世界。本次介紹的書籍包括電影評論《西西看電影(中冊)》,以及今年出版的詩集《左手之思》和散文集《港島吾愛》,讓我們可以感受到西西的作品正在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她的生命。

【新書】《港島吾愛》——〈港島吾愛〉

書序 | by 西西 | 2023-08-21

你總是在那個車站上,穿一件白色的制服,漿得硬硬的領,配着銀色的銅扣。你說,車子該開了,車就開了。於是我從一個火車停泊的場所過來,我們就在那邊的座位上舐雪糕。這是尖沙咀,這是九龍,這是香港。我們怎麼會來到這裏﹖

姊妹

小說 | by 依幕 | 2023-08-18

所以有時,我想念女性的敏銳,無論那是出於直覺,還是觀察所得的結果。偶爾,天會藍得很乾淨,連雲與太陽也被抹去,但我們仍在,在教員室門口,與高中中文老師笑著東拉西扯。當扯到我們身上,她說她一直覺得我們「糖黐豆咁款」,似姊妹。我與F愣著對視,莫名興奮傻笑,大概是因為,她在我們以這段關係的答案為恥之前,主觀承認它的輪廓和存在。而對我而言,姊妹的關係,宛若兩片唇瓣,之間滿是說不盡的話,但又可選擇長久地抿著,陷入類似睡眠的狀態,而這反而是最親密、自然的時光。所以,這兩片唇是不分上下的──只要將視角扭轉九十度,就能看見,在牀上依偎的兩個人,正一左一右地寐睡著。

同名.冒名.張愛玲

散文 | by 張婉雯 | 2023-08-03

「香港文學館」一名所引起的雙胞胎風波,令張婉雯回想起張愛玲曾經被冒名出版《笑聲淚痕》的軼事,張婉雯認為她當年的回應似是無奈地自嘲,而那年台北書展展出該書的時候,就會發現世人其實並非一樣精明,全都懂得明辨是非,幸好冒牌作留下了「空白」的餘地,或許已成功德。

【悼米蘭昆德拉】嚴肅的輕蔑:米蘭昆德拉的〈愛德華與上帝〉

散文 | by 李敬恒 | 2023-08-03

繼續悼念昆德拉,李敬恒從《可笑的愛》的〈愛德華與上帝〉揭示了主角在原則和宗教信仰之間的掙扎,並由此發現昆德拉待人處世的獨特視點,到底何謂活得真誠、真誠有何代價,以及嚴肅與輕浮的界線如何促成道德問題。

【藝文在線等】第八集:西西玩嘢夜唔夜

藝文在線等 | by 無秩序編輯室 | 2023-07-28

紀念一個作家最好的方法,就是繼續讀她的書。西西在〈肥土鎮灰闌記〉中的政治寓言,如何書寫我城身分危機?患癌後遺症導致右手漸漸失靈,無阻她用左手寫成《看房子》、《我的喬治亞》、《縫熊志》、《欽天監》等作品,寓創作於遊戲,在不同藝術之間跨界遊走。星期三晚11點,繼續與 #黃念欣 教授、主持小樺、Emily一起暢談西西作品的遊戲性與跨界!

【藝文在線等】第七集:今晚西西夜唔夜

藝文在線等 | by 無秩序編輯室 | 2023-07-28

「我覺得生命既不可愛,也不見得不可愛,一朵花,就算只開一個短短的早晨,也沒有甚麼不好。」紀念一個作家最好的方法,就是繼續讀她的書。西西在2022年12月18日辭世,今集「藝文在線等」請來黃念欣 教授,與主持小樺、Emily一起討論西西近70年的寫作生涯,懷緬這位我城重要的作家。

感情戲的出戲與遊戲:《怪物》(與《她和他的戀愛花期》)

影評 | by 雙雙 | 2023-07-12

坂元裕二編劇的兩部「感情戲」《怪物》與《她和他的戀愛花期》,結局都稱不上大團圓,甚至可說是多少有點悲劇——一步一步地走向命中注定、無可挽救的悲劇,前者分手,後者化蝶,然而雙雙看來,兩部電影也未嘗沒有導向快樂的潛力。

在浮城的角落造書 寫母親的愛與掙扎——訪周翊琳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07-04

周翊琳既是作家、畫家,同時是書店店長,但對她而言最重要的身份,是照顧兩個女兒的母親。她的作品總是離不開這兩個女孩子,葉頁和葉安,首兩本著作《日落午睡》和《孩子開的洞》都是以女兒的生活為主要題材。女兒,是她把創作結集成書的原因,她希望能把一些東西留給她們。但她又形容創作是最自私的時間,因為創作的時間就是丟下她們的時候。她的詩句中經常蘊藏着她的愛與掙扎。對女兒而言,母親是她們世界的全部。但母親觀看到的世界,卻盡是無法言說的傷痕與自己的無能為力。

真的戀愛了還是被逼戀愛了?愛情電影給予觀眾的糖衣藥

評論 | by 林皓賢 | 2023-05-09

愛情主題的影視作品,不論事後影評是好是壞,總會有一定的吸引力,林皓賢談及二十年前的經典電影《真的戀愛了》,認為電影結局看來動人快樂,但它揭示了人們所身處的環境,並不是能單純地自主選擇的行為模式,人們的愛究竟是一種自願還是被逼,其實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在變幻的空港,我們依然相愛——一筆《變相》展覽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3-04-20

若〈島相一〉象徵毅然的離開,〈島相二〉卻說明一種牽絆。西西說香港是浮城,一筆也總思考島為何會浮,考證之下才驚覺「除了一些岩礁以外,世界上沒有島是浮的,它們原來都有相連的根,只是被大海遮蓋,所以無法被看見。」故這幅創作便由「島嶼」這一詞組出發,寫出連綿的、手牽手的島嶼,由此呼應「嶼」字「山」「與」與共的連結。這想像亦為看似最混亂、被切割成一截截的〈島相三〉增添了解讀空間,一筆說,「潮汐會把一個島的碎石帶走,也會把別的島的石帶回來,島就這樣在亂序中重組。」

關於浪漫愛情,我說的其實是……——《風再起時》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3-03-23

不少影評都討論過《風再起時》反映的香港政治、導演疑似模仿的風格、還原舊香港的場景等,而「浪漫」很多時候與「愛情」連在一起,葉嘉詠這篇文章集中討論磊樂、蔡真和小愉,南江、蔡真和Cora的愛情,深思他們到底浪不浪漫,而浪漫的愛情又是如何在電影中展現。

流水落花的每天──以〈愛是...2.0〉作註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3-03-20

人類因愛情而建立家庭,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愛情是君子的彰顯,是親情,即父母之愛的承載與延續;是恩情、友情,合異姓之好,期望白首偕老。豬文以柏拉圖的《對話錄》看愛情現象,指出愛情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故柏拉圖的理想愛情並非指現實中的愛情,因世上的愛皆不完美。若要愛,就如他老師蘇格拉底所說的只可愛慕真理,因為唯有真理才是完全的,但甚麼是真理呢?這是巡撫彼拉多對耶穌的詰問。人能靠理性啟蒙逃離Eros欲望的洞穴,但柏拉圖的理想國,那理型世界裡的Agape愛情,多少人能觸得到,摸得透?

【有病自然香】愛滋,無法根治的致命誘惑——傅柯、基夫哈靈、李楊力

其他 | by 蘇麗真 | 2023-03-08

愛滋病,全稱後天免疫力缺乏綜合症﹐是由於免疫系統因受到愛滋病毒(HIV)感染後而逐漸衰弱所引發出的多種疾病,患者多與帶有愛滋病病毒的人有直接性接觸而感染,共用染有愛滋病病毒血液的注射工具或個人物品,又或帶有愛滋病病毒的母親在懷孕或分娩時將病毒傳染給嬰兒。 愛滋病病毒帶菌者可能毫無病徵,患者感染愛滋病病毒後,潛伏期可達 10 至 15 年。受感染初期,患者可能會出現感冒似的徵狀、發燒、體重下降、疲倦、淋巴腺腫脹等。經過長時間後,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受到嚴重的破壞,逐漸失去抵抗嚴重疾病的能力。病者會患上較罕見的肺炎及皮膚癌等「機會性感染」,最終會導致患者死亡。 80 年代以降愛滋病席捲世界各地,其中在紐約、愛丁堡等城市的同性戀社區瞬速擴散,一夕間奪走了許多名人和藝術家的性命。預防愛滋,「要有一套」,採取安全性行為是減低受感染風險的最佳方法。現時愛滋病仍是一種無法根治的傳染病,但卻可以透過治療控制病情。患者可服用處方藥物,降低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減慢病毒惡化,延長及改善生活質素。

羅蘭巴特入詞 好青年荼毒室初嘗 RAP 滋味 feat. 鄭秀文新歌《愛是… 2.0》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3-07

鄭秀文推出新歌《愛是… 2.0》,由哲學普及團體好青年荼毒室再獻新猷,豬文、白水、鹽叔包辦rap詞,由 DaiShin、Novel Fergus 和 SoWhat @Yack Studio 負責監製,饒舌唱出愛情哲學。

愛情小小說五篇 : 〈日曆〉、〈祝福〉、〈角色扮演〉、〈靜音〉、〈恐怖情人〉

散文 | by 盧卓倫 | 2023-02-14

在一年一度中學同學聚會上,阿良環顧四周,看看每一張似曾相識的面孔,別了十七八歲的青澀,臉上都帶著三十多歲的滄桑。「係喎,阿良你都拍咗咁耐拖,幾時帶佢出嚟比我哋見吓?」阿良笑而不語。散席後,阿良來到砵蘭街接他的女朋友微微下班。兩人牽着手,走在眾多的霓虹燈牌下。這段長達八年的關係,到底是上帝給他的祝福,還是考驗呢,阿良思疑著。

《愛登士家庭》:最反社會的家庭,卻讓三代人欲罷不能

影評 | by 逸文 | 2023-02-06

Netflix 最近熱門劇集《星期三》,在短短三星期內就突破10億小時觀看時數,黑色幽默再次成為時髦的風格。這個充滿死亡氣息、崇尚哥德文化的美國家庭在30年代僅為報紙上的漫畫,60年代跳進電視機,90年代爬上大銀幕,到2022年經串流平台竄進全球每個角落。為何我們這三代人都會被這個怪畸家庭吸引?

《兒子可否不要走》:愛之深,父之痛

影評 | by 紅眼 | 2023-01-31

《兒子可否不要走》這個港譯片名,教人會心一笑。因為導演的前作就是《爸爸可否不要老》。電影主題雖圍繞「兒子」,其實著墨更多的是為父之難。對兒子一廂情願的愛與犧牲,都來自他自己的成長創傷,他對自己父親的怨恨。「你不覺得一個五十幾歲的男人還放不低自己的童年創傷,是很丟臉的事情嗎?」老父親就是那麼冷漠毒舌,卻完全看穿了兒子的心事。他要醫好兒子的情緒病,都可能出於某程度上的自私念頭,其實是要成為一個比自己父親稱職出色的父親,驗證「我並不會成為另一個你」。隨著劇情發展,那才明白電影標題「兒子」同時暗示了兩個角色。每個為人父親的,都曾經是另一個父親的兒子,都在上一段父子關係中受過創傷,然後遺傳到下一段父子關係。

《兒子可否不要走》:愛所無法觸及的抑鬱症

影評 | by 馮曉彤 | 2023-01-20

在抑鬱症流行的時代,到底我們如何理解它?法國導演Florian Zeller今年交出三部曲的第二部《兒子可否不要走》,講述高中的兒子患有急性抑鬱,在他身邊的父母,如何應對日漸失效的溝通及倍增的煩惱。在神話經典裡,愛經常被描繪成偉大、神奇、可化解一切困難,馮曉彤認為電影把我們拉到現實世界反思——原來在疾病面前,愛也變得無能。

大波電波的浪漫邂逅,愛與夢的殘餘——《巴黎夜旅人間》

影評 | by 蘇麗真 | 2022-12-07

自 1968 年五月風暴後,一場因左派政府推銷教育改革衍生的抗議運動在 1984 年席捲法國,高舉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度,陷於意識形態之爭的法國社會,一場眾聲喧嘩的藍白紅風格練習,隱隱沒入《巴黎夜旅人間》作為鋪墊的時代背景。生於躁動不安卻又紫醉金迷的八十年代,巴黎陷入一場集體失眠。夜未央,人未眠,溫黛主理的烽煙(phone-in)深夜電台節目《夜間旅人》像一個樹洞,也像沒有神的告解室,在大氣電波中傾聽寂寞人們訴說心事。

寫信師張愛玲

散文 | by 邁克 | 2022-12-01

不說不知道,我們面冷心熱的祖師奶奶,原來是個如假包換的寫信師,尤喜向影壇進攻,不論對方是明星抑或導演,她都像個小影迷般寫一大爛餐,合作過的更無可倖免,隔三差五就被按門鈴的郵差慣性騷擾。以《情場如戰場》為例,不但女主角林黛收過,導演岳楓收過,睇怕合演的陳厚張揚劉恩甲也不會沒有收過,暫時未曾流進市場,只因時辰未到。岳先生的一封大概是神智不清時動筆的,連老公姓名都寫錯,Ferdinand Reyher變成Edinand Royhor,粵語不妨音譯「愛的郎,老漢」,毋庸勞煩弗洛伊德解畫,都可以判定為悔恨嫁錯郎的心靈走光。至於postcard寫成posicard,串錯字事小暴露唔熟戲行事大,好萊塢戲院或電影院(不是信中所謂的「劇院」)張貼的那些宣傳品,不叫明信片叫lobby card,枉張愛玲在上海時高調自稱影迷,到了彼邦竟犯這種低級錯誤,又試證明在美國生活弊多於利。

「走遍香港是表達愛的方法」——訪《香港散步學》黃宇軒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11-24

一場疫情,令城市人無法外遊,直接或間接都驅使大家重新細看自己生活的地方,城市研究者黃宇軒年前更以「城市散步學」為題撰寫文章,將心目中的這門學問與興趣公諸同好,最近圍繞「散步」主題出版新書《香港散步學》,希望能讓大眾得以從另一角度,探索這個大家都自以為很熟悉的城市。

【2022諾貝爾文學獎】在至痛摯愛各種之間,我們書寫——論安妮・艾諾的文學風格

散文 | by 白樵 | 2022-12-08

沒有陰道,亦無子宮。我的身體是座荒涼的空城。它未曾等待,與迎接任何事物。它唯一的作用,是排斥。身為創作者,貫穿今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作品的最大特質,許是「共感」(l’empathie)。將自我溶解於群體,用串連起的複數經驗感同身受,在不同的生命節點,叩問當時對應的政治經濟,與法律情境。異秀之人必然無比挑惕,有甚至近乎偏執的完美主義。安妮・艾諾此方特質,或反映在她回覆外界評價其作時所貼上的任何標籤分類。

《靜靜》:靜靜愛你,靜靜愛自己

其他 | by 孫樂欣 | 2022-09-14

邊吃早餐,邊聽Serrini的新歌《靜靜》,孫樂欣覺得這是一首畫面感極強的歌,既像是在情人耳邊說的密語,也是和自己的內心對話,讓心得以靜下來,也提醒聽者別忘記每天留點時間,欣賞那個不完美,但最趣緻的自己。

《分手的決心》:海枯之愛

影評 | by 吳騫桐 | 2022-08-26

我們的愛將一直一直淹溺對方,直至海枯。朴贊郁最後將《分手的決心》凝定在男主角聲嘶力竭地呼喊女主角名字的一片海潮。海貫穿着整套電影;深不見底,扔進波濤裏的物事自此沉沒至無人知曉的地表他端,延伸的喻象或是:秘密與隱藏。「愛是一種關係,雙方必須展現自己到底是誰」,記者會中,朴贊郁如此回應何謂愛的提問。

離散時代的愛慾流瀉:《七人樂隊.別夜》期許的更生

影評 | by 陳智德 | 2022-08-19

看到電影《七人樂隊》裡,以八零年代為背景的短片《別夜》,少女翻開《六十年代詩選》朗讀的一幕,陳智德知道詩句來自該書收錄的方思的長詩〈豎琴與長笛〉,再由此看《別夜》所拍攝的離散時代的愛慾流瀉,既是同屬一段人與香港的離散別夜,也是以一段詩情的更生。

文學與歌詞,「我」和「你」與愛情:〈老派約會之必要〉

其他 | by 葉嘉詠 | 2022-08-10

看過〈老派約會之必要〉一文和聽過〈老派約會之必要〉一曲,我們可以肯定李維菁是啟發黃偉文填寫歌詞的泉源,但文學與歌詞是兩種不同的載體,未能將文字直接挪用到歌詞,葉嘉詠對比李維菁原文與黃偉文的歌詞,從中解讀當中的「港式中國風」。

《幻愛》社區放映遭「放蛇」 47 人「犯聚」一年後獲撤控 周冠威:仍是不公義的示範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8-09

時任油尖旺區議員朱江瑋去年在辦事處舉行《幻愛》電影放映會,其間警方及食環署採取聯合行動,向在場 47 人發限聚令告票,包括導演周冠威。朱江瑋上周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全數參加者已獲撤控,已交罰款人士亦獲退還罰款。他批評部門上演「大龍鳳」但無人道歉。

腐爛和花海 —— 「愛之後存在:〈陽〉小說 x 插畫創作展」後記

散文 | by 麥芷琦 | 2022-08-06

麥芷琦和朋友李楊力(Colby)早前舉辦了「愛之後存在:〈陽〉小說 x 插畫創作展」,她認為,如今看來充滿缺陷的小說和插畫公開展覽、被大家審視,心情一度非常忐忑。但沉澱下來,再回想不同觀衆對我們作品的評價,最感激的反而是在這過程中得到能令人痛定思痛、激發思考的種種批評。

愛,是我渴望你繼續存在:讀《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

書評 | by 傅元罄 | 2022-07-26

一個通常是從事物的普遍性或共通性來思考問題的人,會否超出當下的感受、想法、存在狀態,冒著改變和摧毀「我之為我」的風險,依然想要接觸某個不能完全掌控的事物,參與到它的存在之中?傅元罄 讀這本《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認為它為我們提供了實例,讓讀者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極致被動與傾述之愛 ——再談李智良《渡日若渡海》

書評 | by 勞緯洛 | 2022-07-19

除了將李智良的作品視為某種越界書寫外,勞緯洛認為值得更進一步思考的是,在這些基礎上,其書寫呈現或隱藏了怎樣的倫理前提。勞緯洛這篇書評,先稍討論語言本身作為暴力的事實,繼而引出《渡日若渡海》頗具中性、匿名與外邊特質的書寫,如何以極致被動的姿態,猶向讀者仰視並交出無盡的信任。

玫瑰的名字、愛妻與命子——董啟章給黃念欣的〈銀婚紀念詩〉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6-24

作家董啟章與黃念欣,因讀書邂逅,以文學相愛,相伴走過四分一世紀,育有愛兒董新果,寫成《命子》等作。適逢二人銀婚紀念,董啟章週一(21 日)在臉書貼出給愛妻的〈銀婚紀念詩〉,全詩以婚姻中寫過看過的二十五本書名拼湊而成,吸引廖偉棠、白雙全等藝文界友好,以及兩人教過的學生紛紛留言,祝他倆幸福快樂。

【已讀不回 S2 #17】何潔泓:與傷痛和解:柏慕克《純真博物館》

已讀不回 | by 何潔泓 | 2022-06-02

在亂世之中,每個人也需要被治癒一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柏慕克(Orhan Pamuk)通過《純真博物館》,創作出一個發生在伊斯坦堡,情約半生的愛情故事。今集已讀不回 BookChannel由何潔泓主講,謹以此書獻給所有曾被愛情撕扯得體無完膚的凡夫俗子。

一場「愛」與「戰爭」的拔河比賽 與香港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馮蔚衡談《姊妹》

專訪 | by 郭永康 | 2022-06-02

初看《姊妹》,顧名思義,劇目圍繞一對姊妹周旋,當中必定包括戲劇性的衝突、角力,攝人心魄。香港話劇團文學部邀得劇團助理藝術總監馮蔚衡訪談,道出這個作品的感染力,是為劇團45周年挑選這個劇目的原因,更談到對法國導演Pascal Rambert的敬佩,深度解剖劇本的挑戰,當中的意義比親情更為遠大。

專訪小塵埃新歌〈finish it don’t quit〉︰傷愛過後,給摯愛的輕聲細語

專訪 | by 蘇麗真 | 2022-05-27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本是老生常談,能夠相戀相依幾多個十年,活在變幻莫測的時代,或許是每對戀人更難答的問題。小塵埃(Lil’ Ashes)的 Pollie 和 Jonathan,從讀書時期邂逅、夾Band、相戀到出道,不知不覺走過第一個十年。繼前作〈第二次告白〉回歸微觀的感情關係,5 月 20 日派台的新歌〈finish it don’t quit〉,隨電子節拍訴說戀人磨擦漸多的階段,二人以音樂展開對話︰如何以愛化解一切矛盾,在時間的歷煉中讓感情昇華,在紛擾的世道裡一起成為更好的人。

已讀即回: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已讀不回 | by 無定向會客室 | 2022-04-29

文藝界兩大唱得之人──LunaIsABep同Roger大師兄回歸已讀不回 Book Channel!Book Channel 四月鉅獻,Roger X LunaIsABep X 黃嘉瀛,2 girls 1 guy一齊講下有關「成長」嘅話題,Roger自爆愛情經歷之餘,仲同Luna合唱!

《變鈦》:穿越一切暴力與謊言,抵達無條件的愛

影評 | by 吳騫桐 | 2022-04-26

沒有任何條件,究竟愛如何生成?吳騫桐去年聖誕夜看茱莉亞・杜康諾的《變鈦》,從電影感受到的不是恐怖,更是痛楚移植至體內後的激烈震盪。銀幕上襲來的變化幻覺,似乎暗示:「我」存有無限可能性。

【已讀不回 S2 #13】黃嘉瀛:只在乎曾經擁有…最美好的香港:陳慧《拾香紀》

已讀不回 | by 黃嘉瀛 | 2022-04-22

陳慧憑藉處女作《拾香紀》獲得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一鳴驚人。《拾香紀》的主角連十香生活於1974至1996年的香港,「那是香港最美好的二十二年。」陳慧道。今集已讀不回BookChannel,黃嘉瀛介紹令她與香港文學 結下不解之緣的《拾香紀》,不要錯過!

【有病自然香】失語者之痛與文學上的失語 —— 布斯韋利士、愛默生、貝克特

其他 | by 紅眼 | 2022-04-25

著名影星布斯韋利士(Bruce Willis)證實患上失語症(Aphasia),悄然淡出影壇。各界震驚和感慨之餘,網絡上也激起了大量關於失語症的討論。源自大腦損傷的失語症並不常見,不過,醫學以外的「失語」作為某種文化現象的隱喻則很普遍,常見於以非母語從事文學創作的移民作家,有時更被視為來自移居地文化霸權的後遺症,是一種更難「言說」的深層焦慮。

【已讀不回 S2 #12】Luna is A Bep:My pen is blue My friend is you~ Luna同你講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已讀不回 | by Luna is A Bep | 2022-04-14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失去一些朋友。面對人際關係的疏離,生活的孤獨、無奈與痛苦,我們該如何自處?本地獨立女歌手 Luna Is A Bep 今次講村上春樹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也許能給予大家一些解答。

《願榮光》版權爭議圓滿化解 周冠威引《聖經》名言:「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4-08

以2019年反修例運動為題材、周冠威執導的紀錄片《時代革命》,近日因片中收錄的《願榮光歸香港》一曲,捲入連串版權爭議。幾經波折,事件日前迎來圓滿解決,雙方發表以「香港人,團結!」為題的聯合聲明,呼籲大家停止互相指摘,無忘初心,共同用藝術凝聚人心。

【已讀不回 S2 #11】Luna is A Bep:係愛呀?定係責任?係Luna同你講《愛的藝術》

已讀不回 | by Luna is A Bep | 2022-04-08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究竟在談論甚麼?在日常生活中,愛看似無所不在,但我們真的具備愛的能力嗎?今晚十一點,Luna唔說唱,轉行說書,講Erich Fromm《愛的藝術》!

液態之愛下的流動與追尋——讀黃怡《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

書評 | by 張錦泉 | 2022-03-24

黃怡去年出版的《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以「談戀愛」之名,速寫後社會運動與疫症時代下的香港景貌,張錦泉借助波蘭籍社會學家齊格蒙.包曼對當代人際關係與愛情的觀點閱讀此書,藉此對小說展現的城市人性愛慾作更深入的思考。

26歲烏克蘭數學家、詩人因戰爭痛苦自殺 遺書表達對基輔與莫斯科的愛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3-30

正在俄羅斯求學的烏克蘭數學家奧爾梅佐夫(Konstantin Olmezov),日前因對失去自由感到絕望,在莫斯科自殺身亡,終年26歲。這名喜愛寫詩的數學家在遺書裡表明,自己之所以選擇死亡,是為戰爭的每一方都感到痛苦,對他來說,「不自由比死亡更可怕」。

【文藝Follow me】「WOMEN我們:女也彳亍」展覽 潘浩欣談女同志的手與性愛:私密、歡愉及創傷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3-19

藝術家潘浩欣(Nicole)以女同志的手作為拍攝對象,展示女同志的性愛,私密、歡愉、創傷,作品名為《In & Out》,在「入」與「出」中間,是否存有第三個空間?

【無形・殺出個效應】她的偏執,是一齣瘋狂世界的愛情屍變——訪洛楓《第三身》

報導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日漫《死亡筆記》講述死神的筆記掉落人間,被天才大學生夜神月拾獲,將罪犯名字紀錄在冊將他們一一處死,去創造一個沒有罪惡的新世界。洛楓(陳少紅)也有一本黑色的死亡筆記,記下作家的情感絮語,三年光景煉成《第三身》,三十八篇愛情小小說中,作家自我分裂成千百個無以名狀的幽靈,在解離、謊言、讀心術、驚恐症、語言滑胎相交折射的異色空間裡,鋪滿了城市的殘骸和愛情的屍體。

傳奇外的旁觀者——論《小團圓》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2-03-09

對於張愛玲的《小團圓》,不同論者有以成長和疾病書寫作分析,亦有運用佛洛伊德學說作研究,喜歡看戲的江俊豪,則談《小團圓》與短篇小說集《傳奇》的關係,在其小說裡新舊碰撞所造成的不安氛圍,亦如那傳奇封面般旁觀作品裡的眾生。

殖民者之愛

小說 | by 黃安瀾 | 2022-03-06

思明和戀人走在節日彩燈下,說若把軟革蝴蝶結反穿,就能變成了羽翼,只是她太重,只能有將飛未飛之勢。他聽得那麽認真,把每個字和她的手抓得那麽緊,仿佛她的語音想要離開地球只能斷尾求生。啊我果真學會了開玩笑或識別玩笑呢,她想,畢竟她很迷你,是輕輕的,世界是輕輕的,是屬於藍莓蛋糕外送,粉紅包裝紙和昂貴蝴蝶結的,是輕生的輕。

〈某種老朋友〉:覺悟之痛,不正正是愛的一部分?

散文 | by 呂永佳 | 2022-02-24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一葉舟隨水飄流,能有便有的放下哲學,林夕為林家謙所寫的新作〈某種老朋友〉,姑勿論這首歌是否諷刺老朋友,呂永佳細味歌詞中的意境,愛與悟的交戰,看來這是林夕也是我們一生的戰場,或者說,覺悟之痛,不正正是愛的一部分?

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金毛紋身 拒絕被倒模的中國工廠階層

影評 | by 馮曉彤 | 2022-02-21

在中國,有些青年把頭髮留長、燙成金色、定型成刺蝟形狀;他們穿戴銀色飾物、打耳釘、滿體紋身,看起來很像很兇。表象背後,卻是脆弱的邊緣青年,從鄉村來到城市,受盡壓榨和凌辱。誇張駭人的裝扮,是他們唯一能夠主宰的事。這是「殺馬特文化」,一種2010年代出現在中國的次文化,名字從英文單詞「smart」音譯,獨立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由導演李一凡製作,剖析「殺馬特文化」如何在壓迫中抬頭,反抗工廠式體制。

我們與惡的距離,也是與愛的距離——評《我們為什麼被霸淩?》

書評 | by 陳海粟 | 2022-02-17

目光所及之處,霸淩無處不在,身受其害的陳海粟,讀過《我們為什麼被霸淩?》這本書,對那些真實的霸淩與被霸淩故事,以及傷痕累累與鮮血淋漓的痛,感覺尤深,並逐漸學會用紙張與電腦,承載被霸淩後的戰慄、憤怒與恐懼。

《藍宇》修復版再現銀幕 關錦鵬︰二十年後,復刻純粹愛情

專訪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憑《女人心》正式出道,拍過《阮玲玉》、《胭脂扣》、《長恨歌》,關錦鵬擅長以鏡頭捕捉女性的堅毅、自主,說他是最擅長拍「女人戲」的香港男性導演也不為過。2001 年上映的《藍宇》是他導演生涯唯一的「男人戲」,描繪高幹子弟陳捍東與貧窮大學生藍宇,在八九前後北京發生的愛情故事,打動無數觀眾,更成為兩岸三地不少同志的啟蒙。二十年過去,《藍宇》修復版將於 1 月 13 日上映,《虛詞》與關錦鵬談電影的時代意義,也談花甲之年回到大學執教的他,對年輕導演和香港電影的寄語。

比性愛更能讓彼此靠近的──濱口龍介《Drive My Car》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2-03-29

濱口龍介的電影以〈Drive My Car〉為核心,又穿插著同一本書裡的〈雪哈拉莎德〉和〈木野〉,以至俄國劇作家契訶夫的《凡尼亞舅舅》,幾個故事看似互不相關,卻在電影角色的層面上起了情感的互文作用。黃柏熹認為,與其說電影是改編〈Drive My Car〉,不如說是這些故事的匯聚,透過虛實故事的交疊、碰撞,那些不能言說的痛苦或未被言說的故事才得以被講述出來。故事或說故事本身,才是電影《Drive My Car》的真正主角。

忠於原著以外的改編:電影《第一爐香》的司徒協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1-12-22

儘管不少人批評《第一爐香》未夠忠於原著,但葉嘉詠對許鞍華的電影改編則另有一番解讀,尤其是對出現於梁太太和葛薇龍之間的關鍵人物:司徒協。比對小說和電影的情節安排,司徒協這一角色擔當了更重要的戲份,而他與葛薇龍除了愛情關係,還牽涉更多的利益糾葛。

【有病自然香】星夜.吶喊.迷幻貓:那些被關進精神病院的畫家—— 文森梵高、愛德華孟克、路易斯韋恩

專題小輯 | by 紅眼 | 2021-12-22

精神病,如今已普遍被現代社會接受是一種醫學上的病症,但直到百多年之前,都仍然與社會忌諱扯上關係,以病之名,引伸到宗教迷信、巫術與邪異之說。在那個誤診、歧視和社會忌諱仍然普遍的瘋人院年代裡,卻孕育出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神奇畫家。譬如畫出《吶喊》的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抬頭看見不一樣星夜的文森梵高(Vincent Van Gogh),以及深深墮進了迷幻貓世界的路易斯韋恩(Louis Wain)。

從艾許母女到喬琪喬——張愛玲小說與電影中的混血男女們

影評 | by 陳煒舜 | 2021-12-16

在張愛玲筆下,先後觸及兩個早已消失的群體,陳煒舜從《紅玫瑰與白玫瑰》說到最近上映的《第一爐香》。隨著張愛玲及其作品的偶像化、經典化,人人都相信自己的詮釋更趨近原貌,但陳煒舜則始終認為,任何欣賞者都可以有一己之詮釋權,更何況導演?

雞同鴨講張愛玲——對電影《第一爐香》的一點反思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1-12-15

張愛玲的短、中、長小說超過廿篇,說不多,也不少,在文學史上造就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中、港、台學者對她浮華城市的蒼涼筆觸。但歷來把她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只有六部,最近上映《第一爐香》在國內負面評論鋪天蓋地,江俊豪則有意為許鞍華平反,認為電影正好見證香港這個人欲橫流的城市,多元的雜種,笑罵間留下那餘燼的爐灰。

在亂世中談一場義無反顧的戀愛 雄仔叔叔:所有愛情的開始都有詩

專訪 | by 黃桂桂 | 2021-12-06

今年年初,「講古人」阮志雄(雄仔叔叔)推出第三本個人詩集《Some Kind Of A Mood》。本來打算在2019年出版,剛好碰上社會運動,曾經想過擱置出書計劃。延遲兩年,用集子裡的詩向青春致敬,雄仔叔叔說:「所有愛情嘅開始都有詩。」

【字在食.素女經】秋冬炊事小詩三首

詩歌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挑你〉︰秋去冬來,屯馬線已經通車。在租約期滿前,他們到了一家越南餐廳吃最後一餐飯,再見土瓜灣。 〈飲冰室〉︰時間凝滯於重建大洗牌前的油麻地一隅,一間靜謐的老牌冰室,懷念舊香港的情。 〈二手雞〉:「二手雞」的稱謂、致癌的關係,比口中的香煙還毒,借詩奉還對他們的詛咒。

「我們」的梅艷芳:《梅艷芳》的親情和愛情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1-11-26

《梅艷芳》自上映以來就備受爭議,風評兩極。作為一部回憶香港的懷舊電影,同時也像一部人物紀錄片,但電影始終無法完全呈現人物的整個人生,葉嘉詠便從電影中「生父的缺席」與「異地的對比」作為切入點,探討導演在傳記電影改編上如何建構梅艷芳與「我們」的關係。

革命、刺殺、正義與大愛

書評 | by 彭礪青 | 2021-11-15

最近幾年間,卡繆著作的台灣譯本再版、重譯紛現,或者亦反映了這個政治動盪的「極端年代」。彭礪青認為,一般論者討論卡繆著作的思想軌跡時,會談到荒謬和反抗,但同時卡繆畢生也在思考殺人和被殺背後的合理性,探討透過謀殺實現革命正義的矛盾。卡繆並沒有提供一套教條,他看重的是每個人在這些困境中如何取捨。也許最後陪伴你的只是絞刑架,眾人都嘲笑你,你的革命正義、你的大愛也只能由上帝或者你自己來欣賞,明明希望懸民於水火但這些「民」卻無法明白,歷史也沒有因此而改變。真正的正義必然是矛盾而孤獨的,革命也是矛盾而孤獨的。

盜號才是愛!黑客入侵網絡作家賬號,免費代筆二萬字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11-02

有一位中國黑客,在剛過去的萬聖節,成功潛入網上讀者群組,黑入小說家賬號,為連載小說《是我瘋了》批改章節,修補了不合理劇情,更免費留下兩萬字!究竟是讀者的愛,還是他趁機打劫,一圓作家夢?

評My Little Airport純愛專輯《SABINA之淚》—— 情感瞬間的刻畫,愛情的各種面貌

其他 | by 鄧皓天 | 2021-10-26

My Little Airport的第十張純愛專輯《SABINA之淚》,早前隨演唱會跟著面世,專輯之名直接引用其中一首歌,歌名源自兩年前朋友S歐遊的失戀經歷。全碟收錄共16首歌,鄧皓天從中挑選較特別的幾首,以作賞析。

【無形・蔬泥】文學 × 視藝展覽——潔身自愛

小說 | by 張婉雯 | 2021-11-24

今年香港文學季以「親蔬」為主題,談如何發現歸屬,記憶緣份,張婉雯的小說教讀者出人意表,「山葵」的激辛落淚原來有著多重轉折,配以姚俊樺用炻器、泥、山葵蓉製成的藝術創作〈壹板〉,在進食與種植之中,尋找我們與土地、植物的深層關係。

【無形・蔬泥】文學 × 視藝展覽——親愛的__

散文 | by 何秀萍 | 2021-11-17

今年香港文學季的主題「親蔬」,意在提倡親近蔬菜植物,在進食與種植之中尋找我們與土地、植物的深層關係。何秀萍以書信形式與一位朋友談起「紅菜頭」的記憶,記當年的鮮美口舌記憶,也是對友人的探詢關懷。「紅菜頭」吃過留痕,而飲食之中總是隱含親密性,同道中人,共聚一堂,不但分甘同味,也期許相逢之日,互道別來景況。

女性電影的愛情成長 —— 濱口龍介《睡著吻別 醒來抱擁》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1-10-20

隨著《偶然與想像》在香港受到擊節讚賞,濱口龍介的舊作亦陸續重新上映。黃柏熹回顧其2018年的作品《睡著吻別 醒來抱擁》,一個女人愛上兩個男人的故事,像重新提醒了我們女性電影的核心所在,並非要在壞男人與好男人之間展示感情兩難,而是顯示在濱口龍介的電影世界裡,女人在愛情中游刃有餘的可能。

看在哀樂無名的晚秋:十至十一月德國電影選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10-27

在「獅子山」和「圓規」兩場風暴遠走以後,香港地終於迎來秋意。在這哀樂無名的季節,《虛詞》編輯部為你精選德國電影節(KINO/21)以及百老匯院線幾部異國電影,在大銀幕上一一飛越極權社會、科幻末世、異色派對,在密陽和微涼的晚秋倒抽一口「涼戲」,在笑與淚中洗滌心頭的鬱或躁。

《感官樂園》:男女相愛來自男性感受女性被凝視的苦

影評 | by 黃創筠 | 2021-10-15

自從金基德生前爆出性醜聞後,要評金基德的電影變得極不容易,黃創筠這篇對《感官樂園》的評論,認為電影是導演對自己情慾反思的功課,男女相愛是來自男性感受女性被凝視的苦楚後,男性才能明白愛。諷刺的是,在他生前還沒完成這個功課,就已撒手塵寰。

【虛詞・全文追星】喜歡MIRROR嗎?就學做一個有生產力的粉絲

其他 | by 陳海雅 | 2021-09-23

在這苦情的社會中,MIRROR的出現讓人暫且忘掉不快,作為一個中年人的陳海雅,即使早已過了追星的年齡,但她卻想為喜歡的偶像,把熱情用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紋心雕龍﹒壹】Your tattoo SUCKS!!! 我的紋身哪有這麼可愛!

其他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紋身是甚麼,我今晚不知道喎?」每個階段總會遇過一些人和事,令各位藝紋青考慮刺針落墨,在一剎那痛苦後化作永恆。你有沒有一些令自己後悔的紋身?蘇麗真從Netflix真人show《Tattoo Redo》說起,大談令紋者尷尬,聞者爆笑的奇葩紋身,不單是論盡皮層上的美學災難,亦分享各位遭遇口舌攻擊時可用的自衛術。

【字在食.素女經】素食新詩三首

詩歌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你有無食過新豬肉?」在病榻中,草食女蘇麗真寫下新詩,送給一名在醫院外日夜守候的肉食男,希望天天寫信給他,他終有一天會被打動,成為真正的素人……。

〈無可救藥的浪漫〉MV詮釋:若生命是戀人,我當為愛而生

其他 | by 鄧皓天 | 2021-09-09

因《全民造星III》走進大眾視線的張進翹(Manson),早前推出第二首派台作〈無可救藥的浪漫〉,作品陣容大有來頭,由林二汶作曲、周耀輝填詞,搭配麥曦茵執導的燦爛絢麗MV,歌者以個性化的唱腔,為聽眾演繹了一段華美的生命與愛情之旅。

許子東 X 宋以朗——「百年張愛玲:香港的傾城之戀」講座紀錄

報導 | by 鄧皓天 | 2021-08-10

去年為張愛玲的百年誕辰,她那華麗的文字和顛簸起伏的人生,又再成為大眾熱論的話題。作為張愛玲作品唯一合法繼承人的宋以朗,與兩岸三地聞名的「張學」研究者許子東教授,上月在書展舉行的講座,大談「張學」的發展與展望,以及如何看待這些年掀起的「張風」。

愛上殺手,超過限期後 —— 《殺出個黃昏》林家棟

專訪 | by 紅眼 | 2021-07-15

江湖傳聞,天底下沒有人可以令四哥謝賢放低太陽眼鏡,《情陷夜中環》不行,即使親生仔謝霆鋒都無面畀,應邀拍旅遊節目,結果四哥都是全程戴著黑超來揈蕉。但誰想到林家棟可以。找到謝賢復出主演《殺出個黃昏》已經難得,更難得在戲中那個落泊失意,老態畢現的過氣殺手田立秋,幾乎將謝賢多年以來都不肯放開的明星妝容全部抹走。田立秋,其實就是原原本本的謝賢。

《她和他的戀愛花期》的敘述時間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1-07-06

花期有限,她和他的戀愛也有限期,葉嘉詠認為,隱藏在《她和他的戀愛花期》電影情節之間的跳躍時間處理,其手法值得留心。電影告訴我們,打破這種規律的時間模式,目的在於配合主題,體會戀愛的未可預期和難以把握。

瘟疫時代詩歌的逃逸線路——讀何福仁先生《愛在瘟疫時》

書評 | by 嚴瀚欽 | 2023-05-19

疫難當頭,寫作的力量似乎微乎其微,何福仁卻嘗試各種寫法,表現「瘟疫」這個主題,嚴瀚欽評何福仁的新詩集《愛在瘟疫時》,認為它讓所書寫的主要對象與更多他者產生聯繫,在詩歌寫作的路上探索更多的逃逸路線。

­蒸籠裡的戲景:論張愛玲《桂花蒸.阿小悲秋》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1-05-31

去年是張愛玲誕生一百週年,學界對祖師奶奶的想念,從未停止。但江俊豪認為,過去對《傳奇》的討論,多集中在〈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傾城之戀〉、〈沉香屑〉等諸篇,〈桂花蒸〉這樣一個低下層求安穩的故事,可說是《傳奇》的一道獨特風景。

【已讀不回#48】黃嘉瀛 X 鄧小樺:激進的藝術:喬治・巴塔耶《愛神之淚》

已讀不回 | by 無定向會客室 | 2021-05-27

法國情色大師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嘅創作曾經被眾人唾棄,但佢冇因此而放棄自己,繼續寫好多驚世駭俗嘅作品,後來仲影響左好多思想大師。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之無定向會客室,既係前衛烈女,又係藝術家嘅黃嘉瀛KY,同小樺為大家介紹巴塔耶嘅《愛神之淚》,睇下藝術可以有幾激進!

【已讀不回#43】盧鎮業: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秒速5厘米》

已讀不回 | by 盧鎮業 | 2021-04-23

唔知大家有冇諗過,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係點樣㗎呢?由《星之聲》開始,「距離」一直都係新海誠嘅創作母題。有時可能係分隔異地嘅距離,有時可能係成長帶嚟嘅距離,有時甚至係物種之間嘅距離。喺新海誠嘅愛情哲學觀入面,唔通正正係因為彼此之間存在距離 ,所以愛情先至特別浪漫?「距離產生美」,新海誠又如何喺《秒速5厘米》入面,展示呢種得不到的悽美?想知,就要睇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入面小野點講,仲有快啲一齊CLS(Like、comment、share)啦!

深愛過誰,一天可抵上一歲:並觀《明明無盡》與《浪跡天地》

影評 | by 陳芷盈 | 2023-11-09

看完《浪跡天地》(《Nomadland》),我想起黃碧雲在《烈佬傳》中寫的這句:「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可以有幾大分別。我們不過以為自己,與其他人不同。」書中主角是毒友,是古惑仔,是社會中的邊緣人,但黃碧雲說,他是黑暗中的孩子。意思是,若我們能明白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同樣蒙受苦難、傷痛、孤獨、恐懼,就能理解人生而不同,但眾生卻又如一。若我們能感通他人之苦,就能反過來,對他人所作的不同回應與選擇,少一點批判,多一點理解。

暗礁時代.柔光之愛──讀王証恒《南歸貨車》

書評 | by 謝曉虹 | 2021-04-17

謝曉虹形容,在年輕作家王証恒的新作《南歸貨車》裡,感受到的力量,來自人物被壓扁但仍柔靭的情意,暴虐與瘋狂邊緣那抒情的微光。書中有一股蓄勢待發的自由能量,孕育於對殘酷真實的直觀。在清醒的冷漠與天真的投入之間,作者展現了另外的進路:一種置諸死地而後生的認知,以及對城市牢獄裡被隔絕的人進行的深度觀看。

【已讀不回#41】盧鎮業:愛的方程式:東野圭吾《嫌疑犯X的獻身》

已讀不回 | by 盧鎮業 | 2021-04-09

可能你未必聽過《嫌疑犯X的獻身》,但相信你都有睇過「神探伽利略」呢套日本推理劇,今集就係由明星小野COSPLAY福山雅治!而呢套劇嘅原著作者,就係日本「寫實本格派」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所謂「寫實本格派」,除咗有「本格派」著重嘅邏輯推理,仲有「社會派」入面同社會問題連結一齊嘅犯罪動機。而《嫌疑犯X的獻身》唔單止揭示日本嘅社會問題,以及有精彩嘅謎題,仲有可歌可泣嘅悲劇愛情?想聽多啲,就要睇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入面小野點樣表演,仲有快啲一齊CLS(Like、comment、share)啦! #盧鎮業​ #小野​ #已讀不回​ #香港文學館​ #東野圭吾​ #嫌疑犯X的獻身​ #神探伽利略​ #日本文學​ #推理小說​ #寫實本格派​ #Literature​ #文學​ #導讀​ 訂閱虛詞無形YouTube Channel︰https://bit.ly/3dicXyY​ 讚好虛詞無形Facebook專頁:https://bit.ly/3dAe6BX​ ➤「已讀不回」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韓國女性獨立電影系列】《幸運是她》 :最愛還是「張國榮」

影評 | by 陳芷盈 | 2021-03-31

金初熙的《幸運是她》以殺死洪尚秀作開場: 在平平無奇的餐館裡,一群喝得半醉的男女,言談瑣碎,間中夾雜關於電影的論述。隨著古典樂聲越發高昂,鏡頭急速變焦,觀眾期待著進入洪尚秀的電影世界時,象徵導演洪氏的男子竟猝然死去!此時導演金初熙的名字浮出,場景切換,飾演製片人的女主角燦實茫然登場。

婚姻是一場鬧劇 《兩夫妻》於相愛與孤獨中循環

劇評 | by 馮曉彤 | 2021-03-29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製作的舞台劇《兩夫妻》,由袁富華及關寶慧兩位名演員主演,將夫妻相愛到相恨的整個過程呈現出來。故事中二人有太多分歧,但唯一共通的是,他們都渴望自由、並視離婚為重新生活的契機。二人本質上是相愛的,婚姻悲劇或者源自孩子、雙方父母、或乏味的家務⋯⋯

如何放下?「真我」與本我的慾望衝突——〈在錯誤的宇宙尋找愛〉

其他 | by 姚慶萬 | 2021-04-01

陳健安在〈在錯誤的宇宙尋找愛〉論及愛情矛盾中,人應該如何自處,姚慶萬撰文分析,並指填詞人黃偉文引用了不少宗教詞彙,其中尤以佛學為重,並以此為切入點,探討何謂「真我」、「超脫」,以及人性的慾望和執著。

【已讀不回#35】鄧小樺:錢啊!愛啊!——張愛玲 《金鎖記》

已讀不回 | by 鄧小樺 | 2021-02-26

相信婚姻其實係一種買賣嘅張愛玲,以廿三年華之姿,寫出佢第一部短篇小說《金瑣記》。家境窮困,於是成為獎學金獵人,更加考上倫敦大學嘅遠東區第一,但命途多舛,最終要寫小說嚟賺錢養自己。係咪因為咁,所以佢成為自稱嘅「拜金主義者」?但如果係咁,佢又點解要寫出《金瑣記》呢部講女性被金錢摧毀一生嘅作品?到底錢同愛,對於張愛玲嚟講,又象徵啲咩?想知,就要睇小樺點講,仲有快啲一齊CLS(Like、comment、share)啦! #鄧小樺​ #小樺​ #已讀不回​ #香港文學館​ #張愛玲​ #金鎖記​ #Literature​ #文學​ #導讀​ 訂閱虛詞無形YouTube Channel︰https://bit.ly/3dicXyY​ 讚好虛詞無形Facebook專頁:https://bit.ly/3dAe6BX​ ➤「已讀不回」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已讀不回#34】鄧小樺:我愛這樣的香港:《雷聲與蟬鳴》

已讀不回 | by 鄧小樺 | 2021-02-19

也斯同我哋一樣,每日返工都會想唱「邊一個發明了返工?」但也斯同我哋唔同嘅係,人返工我返工,我返工就係繼續頹廢,佢返工返到寫出第一本詩集《雷聲與蟬鳴》!?問題係邊度你知唔知?唔係因為太有自信,而係「觀照」啊!想知咩嚟,就要睇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入面小樺點講,仲有快啲一齊CLS(Like、comment、share)啦! #鄧小樺​ #小樺​ #已讀不回​ #香港文學館​ #梁秉鈞​ #也斯​ #雷聲與蟬鳴​ #詩集​ #新詩​ #現代詩​ #香港文學​ #Literature​ #文學​ #導讀​ 訂閱虛詞無形YouTube Channel︰https://bit.ly/3dicXyY​ 讚好虛詞無形Facebook專頁:https://bit.ly/3dAe6BX​ ➤「已讀不回」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在一切消失前記下香港——「請讓我回家」麥海珊實驗紀錄片三部曲

影評 | by 陳芷盈 | 2021-02-22

假若我們已無法在城市內自由記錄它的一切,更遑論移動與根著、歌唱與自由,《誠》卻告訴我們記錄香港的可能,那就是拍下香港人在香港存在的痕跡。可能只需要一部有自拍功能的電話,可能只是一個低炒失焦的自拍鏡頭,但如開首所述,我們仍要以倔強和驕傲的神態,訴說一個無人可奪取的事實:此時此刻,我們還在城裡恐懼著,熱愛著,記錄著我們的香港。

【已讀不回#33】鄧小樺:戀愛藥箱,拯救你的愛情——羅蘭巴特《戀人絮語》

已讀不回 | by 鄧小樺 | 2021-02-11

BBBB,點解失戀最啱睇羅蘭巴特嘅《戀人絮語》嘅?點解戀人成日肉麻地用廢話示愛嘅?點解送禮通常都係送垃圾嘅?點解咁難形容你嘅戀人嘅?點解鹽叔拒絕形容小樺靚溫柔抵得諗又冰雪聰明嘅?點解羅蘭巴特咁勁嘅?點解嘅點解嘅?想知點解,就要睇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入面小樺點講,仲有快啲一齊CLS(Like、comment、share)啦! #鄧小樺​ #小樺​ #已讀不回​ #香港文學館​ #羅蘭巴特​ #戀人絮語​ #愛情哲學​ #Philosophy​ #哲學​ 訂閱虛詞無形YouTube Channel︰https://bit.ly/3dicXyY​ 讚好虛詞無形Facebook專頁:https://bit.ly/3dAe6BX​ ➤「已讀不回」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在浴缸閱讀日讀《讀愛》:以閱讀對抗罪惡與羞恥

散文 | by 艾苦 | 2021-02-09

每年的二月九日是在浴缸閱讀日(Read In The Bathtub Day)。在人類文明,沐浴不只是每天的習慣,還昇華成一種文化和享受。可以說,自有浴場和浴缸起,人類就必然建立了在沐浴時閱讀的習慣。在浴缸閱讀總會讓我想到電影《讀愛》(The Reader)裡,少年與女人在浴缸閱讀的一幕。這或許是出於琦.溫斯莉(Kate Winslet)的精湛演出;又或許,是這一幕展現了人性對知識的飢渴。

【叱咤頒獎禮】疫下再辦實體頒獎典禮,RB冧莊最喜愛組合:香港人加油!

其他 | by 黃思朗 | 2021-01-02

「叱咤樂壇頒獎典禮」今年再次舉行實體頒獎禮,姜濤破紀錄連奪兩項大獎是焦點之一,RubberBand冧莊後在台上多謝香港人,林二汶首奪最喜愛女歌手後多謝盧凱彤,林若寧奪填詞人大獎多謝林夕,同樣字字千鈞,一切在心中。

【2020.回顧】壓抑下的聲波:2020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II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2-31

2020年疫情肆虐,封場、取消、延期是今年最常聽到的詞,政府防疫基金卻杯水車薪,藝文界台前幕後手停口停。但在絕境之中,香港人的精神卻不滅,去年香港的血與淚譜成一部部紀錄片與電影,當中《佔領立法會》入圍金馬獎,《夜更》更奪得最佳劇情短片。反送中運動過後,本土作品亦更受關注,《幻愛》創出票房奇蹟,《全民造星III》成收視佳話,更鼓舞人心。除此以外,我城城市空間的運用亦引起關注,文青小店進駐深水埗一事引發熱議。香港人在香港地,該如何走下去?回顧今年過後,望能引發未來更多想像。

【文藝follow me】我愛畫扭曲手指——訪問李思汝 Afa

文藝Follow Me | by 楊喜盈 | 2021-03-29

Visual Artist 李思汝首次係香港搞個展,佢獨特嘅畫風,將扭曲同可愛融為一爐。呢個展係思汝2020年嘅重要回顧,入面嘅畫作顏色柔和,想了解佢內心想法,就唔好錯過今集文藝follow me啦﹗ #李思汝 #桌子遊人 #香港藝術 #藝術 #畫畫 #展覽 《桌子遊人》展覽 日期: 11月28日至12月30日 時間: 上午11時至下午7時正(星期一至六) 上午11時至下午5時正(星期日) 地點:中環置地廣場2樓218-219號店 訂閱虛詞無形YouTube Channel︰https://bit.ly/3dicXyY 讚好虛詞無形Facebook專頁:https://bit.ly/3dAe6BX ➤「文藝follow me」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文藝follow me】書寫《幻愛》之後——訪問蔣曉薇

文藝Follow Me | by 楊喜盈 | 2021-03-29

人氣小說作家蔣曉薇繼《幻愛》之後再推力作《秋鯨擱淺》!今集文藝follow me 有曉薇同大家分享創作心得,講下自身思考身份既經驗。想睇曉薇既甜美笑容就記住睇今集文藝follow me啦﹗ #蔣曉薇 #秋鯨擱淺 #幻愛 #小說 #劇本 #家 #新移民 #書寫 訂閱虛詞無形YouTube Channel︰https://bit.ly/3dicXyY 讚好虛詞無形Facebook專頁:https://bit.ly/3dAe6BX ➤「文藝follow me」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親愛的房客》中的敘事結構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0-11-24

【文藝follow me】潘國靈 x 白雙全:能成為旅友大概總帶著愛

文藝Follow Me | by 楊喜盈 | 2021-03-29

潘國靈同白雙全再次合作做展覽!白雙全以藝術回應潘國靈書寫既《伴離之旅》,兩人之間既文藝對話令作品昇華,仲多咗一個面向閱讀。白雙全一如既往帶俾觀眾特別既藝術體驗!想了解呢個超實驗性既作品?咁就要睇片同去展覽啦! #潘國靈 #白雙全 #離留之間 #伴離之旅 #緬甸 #視覺藝術 #對話 #文學 展覽日期:10 月 30 日 至 12 月 6 日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 4、5 樓 (灣仔港灣道 2 號) 開放時間:早上 10 時至晚上 8 時

《文學單身動物園》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1-12

從才子卡夫卡到對拒絕婚姻的西蒙.波娃,以及經歷情傷再無法振作的安徒生、周夢蝶,《文學單身動物園》寫及古今中外、千百年間不同作家、藝術家、哲學家的獨身故事,並引介他們的愛情觀。年代替換,但「單身」的無形壓力,或者不曾減少。獨身與否,仍是一個會攪拌起情緒的問題。

荒謬當道,愛如何拯救之?——讀蔣曉薇《秋鯨擱淺》

書評 | by 張錦泉 | 2020-11-06

蔣曉薇先有劇作後有書的《秋鯨擱淺》,以卡繆的名句「荒謬當道,愛拯救之」為引子,寫下一個圍繞中學教師游敏兒、新移民學生蘇月秋和上一代社運青年楊帆立三人的當代香港故事。張錦泉形容是一部寫給文學和舊日香港的「情書」,並詳文分析書中的角色關係和情感牽連。

【虛詞.張愛玲分重作】茉莉香片

其他 | by 徐軼南 | 2020-10-28

當年經歷過香港淪陷的張愛玲,寫下名篇〈茉莉香片〉。將小說「二創」,放在2020年的香港,如作者徐軼南所說,一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丹朱和傳慶的故事,又見證著另一個紛亂時代。

【虛詞.張愛玲分重作】論「張愛玲」,以〈沉香屑.第一爐香〉為例

其他 | by 招文軒 | 2020-10-28

許鞍華改編自張愛玲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爐香〉的電影即將上映,招文軒以「張迷」身份,寫下對祖師奶奶的愛與恨。

【字在食・巴黎】《艾蜜莉在巴黎》:此艾蜜莉非彼愛美麗,但我嗅到了熟悉巴黎

字在食 | by 安十五 | 2020-10-22

Netflix電視劇集《艾蜜莉在巴黎》近期大熱,坊間評價則好壞參半,有批評指劇情失實,描畫法國人的形象亦太刻板。但對情迷巴黎的觀眾,看見Emily在吃第一口pastry被驚艷的情節,和高富帥Matthieu吃crêpe的那一幕,正正可解相思之苦。此劇雖美化了巴黎,修了圖,但又引領觀眾來到彌漫著麵包香的巴黎街頭。

【無形.張愛玲分重作】赤地之戀

小說 | by 王証恒 | 2020-10-21

仲夏夜,屯門,蕉林,小情人,火微溫,稿紙化灰,故事灼痛人心。90後小說作者王証恒,重寫張愛玲經典的《赤地之戀》,以文字為底片,務求讓讀者窺見夏夜微光。

【虛詞.張愛玲分重作】傾城之戀2020

小說 | by 鄭展熙 | 2020-10-21

張愛玲筆下的不朽名著《傾城之戀》,曾借白流蘇與范柳原的淒美情事,寫盡了香港上世紀的炮火歲月。來到2020年,另一個動盪時刻,當城市再度傾覆,鄭展熙以重寫小說形式,將原著改寫成《傾城之戀2020》,情節似曾相識,歷史是否一再重演?

單身不可怕,騎呢關係更可怕——從《文學單身動物園》中看單身的多樣性

書評 | by 謝豬 | 2020-10-21

《文學單身動物園》起題取自歐洲科幻愛情片《Lobster》的中文譯名,雖然各章節間缺少連結,既不分時序,也不分古今中外,卻呈現了單身的「多樣性」。單身的定義原來可以很廣闊,界線也可以很模糊:就算真的流落孤島,偉大的文學家們還是會寫一百封寄不出的情信跟心裡的對象聯繫,所以「絕對」單身是不可能的。

面對現實熱戀很快變長流細水: 16年後再看《無痛失戀》

影評 | by 鄧烱榕 | 2020-10-14

廿四五歲看《無痛失戀》,會覺得電影裡的一切都很是浪漫。可是,來到年近四十,再看《無痛失戀》感覺便完全不一樣了。鄧烱榕形容,人到中年,相愛總是簡單,難的是日復日的相處和經營。CLEMENTINE與JOEL其實都經歷過,他們失敗了,所以才會跑去找醫生刪除記憶,同時埋葬愛與恨,好讓自己一覺醒來可以重新做人。但電影如果再拍下去,過多十年八年,他們會否打回原形?如果他們還結了婚生了仔,最後會否變成了另一個版本的《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書海尋鯨,斷崖栽花 —— 訪蔣曉薇

專訪 | by 紅眼 | 2020-10-13

愁城坐困,疫境亂世,潛心寫作愈見艱難,要順利出版著作則更不容易。然而,香港作家蔣曉薇身上,卻是另一番崖上開花的景象。皆因蔣曉薇近月接連出版兩書,其一是香港電影同名小說《幻愛》,其二是在台灣出版的長篇小說《秋鯨擱淺》。詳談下來,蔣曉薇可能有種屯門人獨具的不爭和泰然,自言是邊緣人,離群索居不愛熱鬧,市區太遠,生活狹窄,唯有寫作與書海讓她感到寬躺自在,於紛擾日常裡獲得淡靜獨處的小時光。故事之中,她們曾經離開這個城市,流亡尋鯨,然後回來了。人在邊緣,就留在危城的邊緣,在斷崖灌溉,「如果你愛一個地方,你總會找到一些東西。」

【無形.張愛玲分重作】葡萄仙子和其他

書評 | by 邁克 | 2020-10-07

邁克談張愛玲,話題落在馮睎乾整理的張愛玲晚年未完成散文《愛憎表》,「讀者有幸再一次漫遊祖師奶奶的童年和少女歲月,夕陽無限好的unplugged版在手,除了可以對照《私語》和《小團圓》,還能够找到種種夾縫裏的小趣味。」《愛憎表》裏引了兩句《葡萄仙子》歌詞,後者乃是中國流行曲之父黎錦暉一九二二年編寫的兒童音樂劇,原來張氏曾在《金鎖記》寫過,一九七六年寫給鄺文美的信上再提過一次,九十年代初散文又提,想來都與張愛玲念念不忘的童年回憶大有關係。

【無形.張愛玲分重作】張愛玲與香港的中額文化(Middlebrow Culture)

書評 | by 黃念欣 | 2022-07-21

當我們為張愛玲堂而皇之地慶祝百年冥誕,黃念欣卻在探問張愛玲作品對香港中額(Middlebrow)文化的改變。中額小說文類包容度高,有時會將成長小說、懸疑偵探、浪漫愛情甚至兒童文學混雜,較諸通俗和嚴肅文學更有社會反映力。而據學者研究,讀中額作品的讀者多為女性,亦多為中產。如此一來,讀張愛玲是否成為中產階層的證明?

【無形.張愛玲分重作】張愛玲往何處去?——專訪宋以朗

專訪 | by 鄧小樺 | 2020-10-06

認識宋以朗,或因為他是宋淇與鄺文美的兒子,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卻未必知道他是統計學博士,又搞金融和網絡科技。在家中接受鄧小樺訪問,更是說話卡通,好用潮語,儼然老頑童。今年是張愛玲百年誕辰,新近出版的《紙短情長》、《書不盡言》刊出張愛玲與宋氏夫婦六十多萬字書信,其實宋以朗早知會有爭議。回顧這十幾二十年,「張腔」大盛天下,著作必然暢銷,但近年張愛玲的遺作出版操作,他稍顯遺憾地說,一開始不懂做,到懂得做時遺稿已所餘無幾。

【虛詞.張愛玲分重作】百年還魅張愛玲:餘音不散的《秧歌》

其他 | by 勞緯洛 | 2020-10-02

張愛玲冥壽一百週年,勞緯洛從她筆下最為鬼氣森然的作品《秧歌》,試圖從其作品派生更多與時代當下有所對話的異讀可能。

【無形.張愛玲分重作】前置詞:張愛玲:一邊朝拜,一邊重作

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20-09-30

張愛玲百歲誕辰,本就是兩岸三地以至全球華文界交功課祭祖廟的時刻,本期作者陣容、擬題望可看出《無形》用心與一貫方向,邀得黃子平、黃念欣、邁克幾位張愛玲長期研究者撰文。 王証恒與梁璇筠分別「重作」〈赤地之戀〉與〈封鎖〉亦有二次創作之意,黃鈺螢的〈問張愛玲〉、蔡炎培的「某一種張學」詩輯各作,鄧小樺專訪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同樣值得一看。

新香港電影的悲觀與希望:周冠威 X 黃綺琳 X 楊曜愷 X 卓翔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9-25

我們如何守住本土文化?當然要撐香港電影,支持本土製作啦!近來新香港電影的誕生,為香港電影帶來新風貌。令人期待的新香港導演究竟對香港電影有何想法呢?虛詞邀請了《幻愛》導演周冠威、《金都》導演黃綺琳、《叔叔》導演楊曜愷及《戲棚》導演卓翔對談,討論新電影取代舊電影之外,仲大膽首度回應影評的厚愛和狠批⋯⋯

《生命之光》:愛的冒險

影評 | by 失・逃 | 2020-09-18

末世氛圍籠罩一段自我放逐之旅,一對父女苟延殘喘的流浪,誠如片中主角所言,這是一段愛的冒險。

【已讀不回#10】Serrini:十九世紀經典文學《簡愛》 平凡女孩的怒吼

已讀不回 | by  | 2020-09-04

有得揀先係老闆,而女人有得揀定無得揀,從來都唔係靠彩數。雖然夏綠蒂勃朗特喺《簡愛》序言寫道「並非驚天動地,盡可能謙卑的故事」,但讀到女主角簡既一句「SHUT UP!」,就發現原來呢一個女仔,居然係維多利亞時代女性憤怒(female rage)既象徵。就連作者都要用中性化名去出版嚟回避歧視既不平等年代,想知女人如何抵抗壓逼既命運?咁就要CLS(Like、comment、share)誠邀親朋戚友,坐定定一齊睇Serrini講《簡愛》啦!

在榕果跳舞的季節看「見山」

散文 | by 蔣曉薇 | 2020-09-02

簽書的時間很快便過去,到人流漸少時,我終於有時間看看窗外的風光,然後給老闆娘和實習店長寫幾句留念的話。陽光溫柔的爬進小屋,我右邊有《紅樓夢》研究叢書,腳下有一套三本《葉靈鳳日記》,身後有顏鈍鈎的《血雨華年》,還有美術專書、無形、聯合文學、Breakazine 等雜誌。窗外,其實沒有山,樓下只有豆大的人;但看著玻璃,我隱約看見了自己,如對鏡自省。或看見山,或不見山,或再看便見山,原來尋幽探勝不一定是向外求索,有時也可以向內尋找。只要生活有足夠的藝術氛圍和養分,青山密林,鳥語花香,隨時都在自己心裡。

無法癒合的傷口:從夢幻的鏡頭看《幻愛》,一場因殘破而生的愛

影評 | by 黃美甄 | 2020-09-01

戲院重開,《幻愛》延續強勢,黃美甄的這篇電影評論,探討鏡頭作為電影語言如何配合電影主題,以純愛揭示彼此的殘破。是救贖,抑或幻滅?

【法蘭岑】從愛鳥說起一位小說家的現實關懷

書評 | by 彭依仁 | 2020-08-26

當你深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切實地關心甚麼才是對他好,甚麼會毀了他,而愛鳥或愛動物亦應基於同樣原理。

【虛詞・偷】蒙面騎士

小說 | by 林洋 | 2020-08-21

可是後來我又收集到她梳子上的頭髮,還有她與我擦肩後留下的一絲,覺得有分類的必要。我把不同情況取得的髮絲一條條地貼在日記本的不同頁面,統一於右下角標示著日期、時間還有來源。我告訴自己,這只是一個不會傷害人的怪習慣。確實,這世上根本沒有人知道這件事,而琬怡更沒有損失分毫。

【新書】《文學單身動物園》:男作家都是愛情寫信師,珍奧斯汀卻說別相信情信

書評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8-20

讀《文學單身動物園》這本書,看古今中外不同名人如何在情感關係中跌盪或自強,或者不禁輕嘆:在愛情面前,我們都是一樣的人。

《幻愛》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8-31

戲院停業前成為話題電影的《幻愛》,大部分評論都集中在性別意識的批判上,電影另一個核心元素「精神病患」則較少人談及。在此送上虛詞編輯部的《幻愛》小輯,從導演周冠威的專訪、葉嘉詠提出的七問,以及黃柏熹探究的倫理困局,嘗試解讀更多。

【已讀不回#7】Serrini:懸疑驚悚之父 愛倫.坡的短篇小說藝術

已讀不回 | by  | 2020-08-14

追尋藝術作品既技巧同純粹美,落實「為藝術而藝術」,我哋可以係《愛倫坡驚悚小說全集》中發現,愛倫坡既作品充滿住歌德風格以及古典美學。與此同時,喜好短篇小說既佢,又創新地寫出史上第一篇偵探推理小說。

《幻愛》的倫理困局——未曾去污名,愛情亦何用?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0-08-10

電影的出發點跟成果之間的巨大鴻溝,很可能是《幻愛》最令人感到可惜的部分。可以說,為了成就李志樂跟葉嵐之間通俗劇式的愛情,電影犧牲了邊緣群體跟社會大眾之間持續爭奪的互動空間,把結局牢牢困在「愛情」那不可能的救贖中。「我不介意」,一句善良的說話,隨時翻轉成保守的態度。

【文藝follow me】愛香港、讀香港:復刻文學經典《看牛集》、《天堂舞哉足下》

文藝Follow Me | by 李卓謙 | 2020-08-08

經典之為經典,經得起時間洗鍊,然而總有些經典只存在於人們的口耳相傳之間,卻難得擁有。我們翻過多少個舊書攤,逛過多少間二手書店,可能有過偶然遇上的驚喜,但更多時間都和經典擦身而過。為此,香港文學館今夏開展「香港文學經典復刻」計劃,計劃推出四本絕版多時的香港文學經典,首先出版的是吳煦斌《看牛集》與崑南《天堂舞哉足下》。

《幻愛》七問(或自問自答)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0-08-05

問題是,這種愛偉大得有點過頭,接近宗教信仰的、外在形式化的愛,甚至有點簡單化了精神病這個嚴肅又現實的議題。

【已讀不回#2】Serrini與你《愛在瘟疫蔓延時》

已讀不回 | by  | 2020-08-03

戀愛如同發瘟,一個唔小心就會又屙又嘔;一旦感染,愛情隨即成為人生信仰。愛有幾癲?聽下Serrini講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你就知

【虛詞.讀】讀

小說 | by 貓與大海 | 2020-07-30

在潛意識裡,我們是否有帶著彼此去走那一趟旅行呢(或者說,是對方讓我們出走得了呢)?如果有的話,兩本書的世界,便通過兩具軀殻相連結,文字走進我們的身體,故事便源源不絕地從我們觸碰著的位置魚貫通過。那個讀著書的情境後來成了一幅畫,那條時光隧道再沒有接通過。

【教育侏羅紀】教我如何___愛她

教育侏羅紀 | by 野之 | 2020-07-22

愛國的心,最重點在於由心而發,而非由法而立。因法已立,因規條已設,擺出一副僵硬的臉,屈於權威,這國,堪愛嗎?

把異色愛情投進極權社會——評謝曉虹最新長篇小說《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書評 | by 沐羽 | 2020-07-16

因為在陌根地(香港),虛構與現實是交錯存在的,一如它的邊界,曖昧、模糊、且等待人們偷渡與踰越。

輕鐵如夢,屯門浪漫 專訪《幻愛》導演周冠威

專訪 | by 陳子雲 | 2020-07-15

車門或車身玻璃所分隔開的空間,猶如一個人看不清愛欲的全相,正好與劇情相呼應。

《熱帶雨》:恬靜而動人的華語極佳之作

影評 | by 李嘉瀚 | 2020-07-16

睽違七年,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的長片《熱帶雨》,澳門「戀愛.電影館」影評人李嘉瀚,認為本片節奏從容自若,同時活用不同的象徵手法,寓詩意於敘事之中,是近年華語電影中稀缺的上乘佳作。

【新書】《文學單身動物園》編者序

書序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4-26

我們感覺到單身在今時今日愈來愈普遍;在日本甚至發展出「超單身社會」的文化,一人燒肉、一人卡拉OK等等不一而足。「單身動物園」的名字甚至來自年前的一齣電影《Lobster》的香港譯名。回到五四以至幾百年前,「單身」可能是為人所詬病或側目的「罪過」;而隨時間過去,「單身」所遭受的外在壓力是否有減少?有沒有更能逃脫他人的目光?「單身動物園」的文章有時不避偏鋒,語帶偏激,因為我們覺得,獨身與否,似乎仍是一個會攪拌起情緒的問題。

一部關於Dead Body和公義的戲劇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演布萊希特《異例與法則》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21-09-24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先鋒青年劇場計劃」率先帶來德國戲劇大師布萊希特的《異例與法則》,內容講述一單殺人事件,法律能否為死者伸冤,是為故事的一道脈絡。布萊希特的戲劇向來以辯證的手法呈現社會問題,導演陳恆輝和陳瑞如說,看布萊希特的戲劇就像一種對照,令我們更清楚社會上發生的事情,建構自己的立場。

生死愛欲,稀鬆平常:從日常之中遇見《叔·叔》

影評 | by 王樂儀 | 2020-06-10

《叔》打開了很多關係,但並沒有一一解決,反而讓它們平坦地、靜靜地攤開。阿清躺在床上睜開眼,靜靜看著阿柏的背影;阿永輕聲的敲門要阿海把音量收細;阿海微微蜷曲身子,就側躺在床上照著少量的光;以及最後阿柏緩緩步入教堂,坐下來,嘴唇震動,想哭,未哭出來,就這樣完結。作為觀眾,總想責備導演的殘忍,傷害藏在各細微之處,無法處理。

《火口的二人》:Everybody's gonna die,不如做愛?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0-06-03

撇除以性愛場面作招徠的行銷手法,日本電影《火口的二人》坐落於「311大地震」後的時空,以一段禁忌之戀和情色的愉悅,試圖從災難詢喚的國族意志中,走出一條「追從身體意願」的路徑。「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最希望做甚麼?」

《我們與愛的距離》:每個人都在,為什麼還是感到孤獨

影評 | by 謝嵩 | 2021-09-24

如果將《我們與愛的距離》影片開場鏡頭定格,便會得到如同《一一》里洋洋拍攝的照片。澳門「戀愛.電影館」影評人謝嵩,從這兩部影片談論青少年經由愛情和死亡獲得的成長

承認吧,其實你我都自私 -談《無痛斷捨離》

影評 | by 鄧志堅 | 2020-05-21

如片名一樣,導演納華波全片採取「斷捨離」拍攝手法,從畫面色調到配樂都相當簡潔,澳門「戀愛.電影館」影評人鄧志堅尤其欣賞電影結局,將整個故事從頭寫實到尾。

提名金像獎,三十而不立:盧鎮業和電影談的那場戀愛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20-05-07

憑電影《叔‧叔》裡飾演年輕父親「永」一角,他首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三十三歲的小野卻說:「面對演員獎,其實我都好困惑……」作為演員,他認為自己不合格。

愛是不可能,沉默的女性:讀韓麗珠《人皮刺繡》

書評 | by 黃臻而 | 2020-04-27

香港作家韓麗珠新近出版的小說集《人皮刺繡》,是尺寸如日本文庫本、可以藏進口袋裡的輕巧小書。故事所承載的重量卻與之相反,由開篇〈種植上帝〉開始,到同題作〈人皮刺繡〉,關係所換來的傷害始終環繞著角色,如書中所言,「身上被一團灰霧似的影子所籠罩」。

【時代抗疫】永劫隔離 窩居戰線:第N波疫症書單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4-20

因應疫情,拉長戰線消耗時間,不夠耐看的書盞漇錢;所以「虛詞」編輯部為大家挑選了十本與疫病和醫療有關的深度好書,種類多元,包含文學、歷史、理論等多種選擇。抗疫要贏,最好的辦法還是讀書,身體和心靈都要強壯呀。

《別告訴她》:有種謊言叫「為你好」

影評 | by 伍家明 | 2021-09-24

當得悉親人罹患絕症,你會選擇坦誠相告,還是隱瞞真相?電影《別告訴她》圍繞這道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選擇題而開展,「善意的謊言」到底是自私抑或責任?「戀愛電影館」的特約影評人伍家明覺得,係愛呀!

雪光相問,愛的意思:漫談川端康成與野田洋次郎

其他 | by 勞緯洛 | 2021-09-24

這興許是在疫症肆虐的日子裡,我們曾有過的經歷。夜夜失眠,間或有誰相伴天明,情緒低落,間或有誰朝你微笑,艱難之時,間或有誰執手並行……慢慢又墮入「正向L」的邏輯了。事實上,抑鬱來時,甚或死亡每日每夜靠近之時,上面那堆東西究竟有甚麼用?那就是我的生之慾望、我的生之盼望嗎?並沒有,它們就是沒有甚麼用。只是,在這樣的光(即便是幻影也好)的背後,也並非只有一望無涯的虛無,別忘了,那裡有大量的痛苦,以及,我們對痛苦的肯定。此刻,對痛苦的肯定,就是愛的意思。

《千日千夜》:永恆無盡的眾生相

影評 | by 李嘉瀚 | 2020-05-21

一幕幕看似「毫無關聯」的獨立情節串聯而成,澳門「戀愛.電影館」特約影評人李嘉瀚卻看出電影《千日千夜》裡,兼具豐富的藝術與哲學意味。冥冥之中有所聯繫,我們被觀察著,同時也是觀察世間其他的眾生。

【悼君比】愛是創作與生活的原動力

其他 | by 何紫薇 | 2020-03-13

君比常說:「愛是我創作與生活的原動力。」與君比相識多時的何紫薇,對她那溫柔和善的個性依舊難忘。擅長以真人真事改編的君比,採訪對象無分好壞,卻總讓年輕人暢所欲言,盡吐心事。這種親和的魅力,觸動每顆青春的心靈,但信君比這份愛的感染力,將隨着作品永遠留在人間。

【鄧小樺專欄:閃爍其辭】尖銳的愛

專欄 | by 鄧小樺 | 2020-03-09

「認識就是救贖。它與作為他者的認識對象之間有愛的關聯。」如此柔和溫暖,鼓舞著我。簡單來說,是否有可能,存在一種尖銳的愛?

兩訪《雙仙拜月亭》

其他 | by 惟得 | 2020-03-05

尾場兩人到醮場附薦亡靈,拜月亭面對的月亮果真是託夢的一個紅黃的濕暈,然而死而復生到底是戲曲與電影的橋段,真要演繹人生,兩人拜祭過後重回現實,月光不過是情書上遺落的一滴淚珠。

【虛詞.酒店有落】酒店有落

小說 | by 貓與大海 | 2021-09-27

寶儀一動不動,直直盯著焚化爐上關上了的閘子,直至看到了裡頭的熊熊火焰,火苗還倒映在她死灰的瞳孔上,不斷吐出因為離開火源而瞬間熄滅的火屑。她看到熟悉的丈夫的嘴唇被濃煙蒸乾了水份,變得乾癟癟的;皮膚從每隻手指或腳趾開始向軀干燃燒,她嗅到了濃烈的燒焦的味道;她還想起了惹笑的頭髮著火的卡通人物的影像。

《叔‧叔》楊曜愷 X《男男正傳》江紹祺:那些秘密,年長男同志的愛慾和抉擇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20-05-07

台灣去年通過同性婚姻法案,香港同志或只能羨慕。不過,近來香港也有一件令人羨慕的事,就是以一對香港年長男同志的暮年戀為主角,近月屢入圍金馬獎、金像獎提名,兼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的《叔‧叔》。

【時代抗疫】倒霉的愛滋病與得寵的武漢肺炎

時評 | by 梁偉怡 | 2021-09-27

「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人面前,病毒卻不平等。曾經參與預防愛滋病計劃的性教育工作者梁偉怡,將它與近期肆虐的武漢肺炎作比較。愛滋病毒天生倒霉,初登場時已處處被小心提防;武漢肺炎則得天獨厚,先有中國政府保佑俏俏出場,再有WHO和一眾著名醫學專家為它護駕,有此非凡待遇,一切皆因含著「金」鎖匙出世-它的防控與「錢」和其近親「政權」相關。

【虛詞.酒店有落】酒店可以是這樣的

散文 | by 潘國靈 | 2020-02-21

酒店可以是青春的,是迷宮的,是宗教的。酒店在潘國靈筆下有無限可能,還讓他想到酒店的房間號碼。經典的2046房間、《末日酒店》內的107號房間、白流蘇在〈傾城之戀〉入住的一百三十號房間...其實,潘國靈也曾寫過以酒店為場景的小說,且暗地裡把一個認識多年的女子的生日日期化作小說中的房間號碼。知道答案的話,且當作一個暗語吧。

如果美夢成真有多好?-談《首相失憶了》

影評 | by 鄧志堅 | 2020-05-15

提到政治電影,大多人都會聯想到嚴肅及沉悶,但《首相失憶了》這部政治喜劇(導演說是「狂想曲」),澳門「戀愛.電影館」特約影評人鄧志堅,認為跳脫傳統框框,以一波波笑料顛覆觀眾對政治電影想像,即使觀眾對日本政治不了解,亦能對電影產生共鳴,畢竟混蛋領袖在世上,比比皆是。

【虛詞.和你親】詩兩首:〈親愛的恨意〉、〈我土〉

詩歌 | by 梁匡哲、賴泓豪 | 2021-09-23

曾經以為靠在同一戰線,曾幾何時擁抱都是飛行,如今卻只能以遺忘的速度,接近彼此。賴泓豪與梁匡哲這兩首詩,將連繫著最親的愛與恨娓娓道來,讀來隱隱作痛。

《婚姻故事》:好的離婚故事,卻非好的婚姻故事

影評 | by 劉建均 | 2020-02-03

波拜克試圖塑造兩個既可憐又可恨的立體角色,態度卻是很曖昧和不連貫的,而角色立體的條件乃兼具受害者和加害者身份,因此導演應該避免道德批判。

射手座:不羈,放縱,愛自由

其他 | by 陳芷盈 | 2019-12-18

或許射手座之所以是色色的,源於他們對生命的理解與寬容,明白人生只有一次,唯有不停探索,解放身體,才能讓靈魂通往終極的自由。

【教育侏羅紀】一直做下去,靠的便是「堅持」——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教育精神

教育侏羅紀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2-20

正如在最近《3016》的教育劇場演出中,學生扮演企業的實習生,需為公司構思一雙鞋,卻有學生回答用糞便,演教員處變不驚,更一本正經地回答:「那麼你要考慮處理素材的成本,考量身處3016年的環境,再檢視造鞋的物料。」

【無形.同志,跟住去邊度?】沉迷哲學還是愛慕同性?哲學的同性色慾

散文 | by 胡雅雯 | 2019-11-26

兩人一起時過著狄俄尼索斯式的放縱生活——不是喝得酩酊大醉,就是進行S/M式的交歡,也思索著同樣的問題:倘若人透過在理性的範圍之外探索,遲早會在夢裡,在喝酒時或在共享的性愛銷魂狀態中,發現「存在」與「虛無」、生與死都是「一回事」,那麼,「偉大的尼采式探求」,或任何其他的甚麽探求,究竟目的何在?

【太宰治專題】太宰治的女人們,及愛情失格

其他 | by 沐羽 | 2019-11-29

殉情除了表面的浪漫榮光,它背面的悲劇性是如此濃厚,就在殉情前一年,太宰為何在〈二十世紀旗手〉寫下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那是因為,當他在這部小說裡寫下自己的理想愛情模樣時,在現實中,他的妻子一笑也不笑地說:「那根本不是我。」這就是太宰治私小說的核心,那些女人誰都不是,只是太宰治失格的憶想。

《萬千痛愛在一身》:艾慕杜華跟一切和解⋯⋯但海洛英除外

影評 | by 劉建均 | 2019-11-29

艾慕杜華新作《萬千痛愛在一身》,劉建均在這篇影評以「和解之旅」來形容。雖然風格平實,花招不多,但艾慕杜華就旨在直抒胸臆,自我回顧,洗盡鉛華,劇作結構始終有驚喜,既柔情又深情地反思自我,把自己的情感和記憶娓娓道來,刻畫觀看和創作電影的欲望,戲中戲外有戲,向觀眾打開自己的心扉,拼砌著和解的拼圖,述說着痛苦與榮耀。

專訪麥曦茵:成年人缺席了,電影是自我療癒與成長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19-10-18

香港電影導演麥曦茵的新作《花椒之味》,就是一部面對家庭創傷的電影。「我跟我的學生去看這部電影,他們看完都哭得停不下來。」麥曦茵說。流淚是因為心裡受傷,《花椒之味》的角色都走過一段家庭關係的療癒過程,不禁想問,現實中也有療癒的可能嗎?

【無形.黑】黑色,我多麽愛你黑色

散文 | by 廖偉棠 | 2019-10-15

而且我始終相信快樂抗爭(這個概念跟無政府主義是緊密結合的)的必要性,即使現在已經到了革命前夕生死存亡的關頭,但我們仍然可以向意圖製造恐怖的權力展示:政治抗爭不只意味著你們所信奉的殘酷、暴力、血腥,快樂抗爭的方式本身就昭示了我們的選擇、我們與恐怖權力是兩個世界的人。我們這樣也是告訴那些不去抗爭的人,讓他們明白,喔,做一個反對派原來可以這麼快樂。反對派不一定就是被迫害、生活在黑暗與痛恨裡,他可以捍衛自由的同義詞:幸福。

《萬千痛愛在一身》:電影無法拯救世界,卻能安撫人生

影評 | by 陳芷盈 | 2019-10-29

「愛或許能移山倒海,卻不足以拯救一個你愛的人。」 「拯救我的是電影。」

輪椅上的聖母

小說 | by 盧卓倫 | 2020-07-27

生於亂世,有種責任——天秤座的美學革命

其他 | by 陳芷盈 | 2019-11-07

作為十二星座裡唯一的無機物,天秤座象徵公義之判斷,因此常被說成和平主義者,但其實天秤座不是喜愛和平,而是喜愛世界呈現平衡的狀態;天秤座也不是愛美,對美的執著也源於對平衡的執著。對平衡性的永恆執著,令不少天秤座成為了看世界不順眼的人。醜陋的世界需要糾正,革命就由天秤座做起。

「我喜歡敗壞中的璀璨」— 楊佳嫻來港側記

專訪 | by 余文翰 | 2019-10-09

台灣作家、學者楊佳嫻日前到訪香港,當她走出藝術中心,自然而然就匯入遊行隊伍中。在楊佳嫻看來,一個人在其所處的地域、族群之中總有身份、歷史密密勾連, 因而不可能擺脫得了政治。對於前路,楊佳嫻感到悲觀,可令她感動的是,人們可以戰勝悲觀和恐懼, 堅持一步一步地把前路走出來。「一個人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實踐,文學只是其中之一,真正進入政治衝突內部,文學又可以發揮什麼作用?」這套語言的煉金術並非完全失效,只是拒絕淪為時代的某一種目的或手段而已。

國非我的國,愛又何從愛

時評 | by 顏純鈎 | 2021-09-23

國既不是我們的國,這個國又顯然沒有值得我們付出愛的條件,那麼我們宣稱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愛,那是出乎本心,天公地道,更可以理直氣壯,不必遮遮掩掩,欲說還休。

【無形・黑】前置詞:生命陰影,愛與恐懼

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21-09-27

黑色是一種有代表性的顏色,意思是說,它常常遭到標籤。有光就有暗,黑色時常代表著對現狀況的反撥,哀悼,現實的影子,致命的補充。我有時覺得黑色根本的意思就是「相反」。黑色也醞釀恐懼,隱藏著不明的危險。

單腎馬與壞駱駝的對目

小說 | by 曾繁裕 | 2019-09-23

駱駝原計劃的台詞,是問她喜不喜歡,她若說喜歡,他便說:「我問的不是花,而是……」此刻,他艱難地以蹄和牙齒拉拉扯扯、舌頭吞吞吐吐,把幾朵小花別在白馬的鬃毛上,希望讓她知道他的意思。

說仇恨

時評 | by 鄧烱榕 | 2021-09-23

最後,仇恨從何而來,或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愛可以從何而去。因為我們都見到,前線的朋友,他們沒有一個是為了私利,他們犧牲著自己,就是為了想讓我們大家,有機會得到,這份神聖的愛。為了他們,你又願意付出嗎?

【虛詞・逃】不逃

小說 | by 張綺霞 | 2021-09-23

她站在電車軌上,踮起腳向前方遠眺,都是密匝匝的黑衣人群,天氣悶熱得很,人很多,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她用鞋底反覆擦著油亮的金屬路軌,沒有什麼事情可做,人群安靜地推擠,大家都在濃重的疲憊中,在等待些什麼,默言不語。

「愛是與生俱來,不愛才是學回來的」——評香港的《尋常心》

劇評 | by 林世彤 | 2019-08-30

《尋常心》是筆者近年看過最好的舞台劇,沒有之一。對風車草劇團的認識自2013年的《屈獄情》,當年梁祖堯、湯駿業飾演同志的精湛演技歷歷在目,數年後二人再次同台演出同性戀者及有關愛滋病議題,同是風車草班底,更有影帝黃秋生實力加持,在數月前看到如此的一個組合立刻二話不說買了最貴的票。

愛比恨更深,認識社運中的情緒︰《情動於中》新書會

報導 | by 黃柏熹 | 2021-12-09

剛出版以情緒哲學為題的新書《情動於中:生死愛慾的哲學思考》,在香港恆生大學社會科學系任職助理教授的黃沐恩,早前舉辦新書會,討論到反修例運動發展至今,「黃絲」、「藍絲」和警察的不同情緒。黃認為,認識情緒,追問它的意義和價值,有助解釋、理解人們的行為,尤其在社會運動的浪尖上。他又說,情緒愈極端,當中能夠包含的理智就愈低,反思爆發開來的情緒,是當下所需。

一起踏上治癒之旅——《踩板故我在》

影評 | by 伍家明 | 2020-05-21

《踩板故我在》與介紹滑板的運動紀錄片不同,滑板的確貫穿了整套紀錄片,但只是作為切入點,讓人震撼的是電影本身的主題。除了記錄三位滑板少年的成長歷程,電影實際上也探討了不少關於貧窮、種族、階級的議題,特別是家庭暴力對下一代成長的影響。

致青春的遺書——談《無聊戲》

理論 | by 鄧志堅 | 2020-05-15

《無聊戲》是部想要觀眾感受多於理解的電影。導演歐陽永鋒透過攝影與燈光,營造頹廢氛圍技術上乘。從喝酒後飛車、爬樹、被送急診室、躺在馬路上到隔天宿醉等行為,電影(尤其前段)利用頗多手持鏡頭帶來搖晃感,強化主角們「今朝有酒今晚醉」的寫實感。

人活一天值幾錢?——談《淡藍琥珀》

影評 | by 鄧志堅 | 2020-05-15

「第二屆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於7月4至17日擧行,有見影展委展視角之宏大,澳門「戀愛・電影館」的五位特約影評人以影評形式介紹十部選映作品。中國導演周劼新作《淡藍琥珀》及澳門導演歐陽永鋒的《無聊戲》,就邀請到特約影評人鄧志堅,為這兩齣特色作品評論。「虛詞」蒙幸轉載,現先刊出有關《淡藍琥珀》的評論文章。

親愛的朋友,請不要輕生,讓我們繼續同行

現象 | by 董啟章 | 2021-10-05

請記著魯迅所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希望是情緒,絕望也是情緒。絕望不是堅固不摧的東西,它並不真實存在。《源氏物語》裡有一句詩很有意味:「哀情亦是無常物」。對於悲哀,也不要執著。唯有破除絕望、破除悲哀,我們才能重獲希望和快樂。

【食不相瞞】蛀牙血糖小case!民國文人的甜味狂歡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06-11

甜,一個叫人又渴望、又害怕的字。澳大利亞斯威本大學人類精神藥理學中心的研究員帕塞(Matthew Pase)曾以實驗證明:喝汽水和果汁頻率更高的人,平均腦容量更小,記憶力更差,因此甜也總是與蠢笨、呆萌、肥胖自然掛鉤了。然而在文學史上,甜又是那麼不可或缺,甚至不少作家都嗜甜如命,寫甜味也寫得入木三分。

《三K黑煞星》影評對寫:黑色,同樣可以光芒萬丈

影評 | by 謝嵩、木太藍 | 2020-05-21

如果說一個導演一生只拍攝「一部影片」,那麼毫無疑問史派克.李算得上其中最硬核最執著的一位。種族議題永遠是其創作的核心,他也從不避諱通過激進的方式在電影中表達政治訴求。

【單身動物園】屠格涅夫︰你倆一雙,我原來是一個

單身動物園 | by Nathanael | 2019-05-29

「安心事件」雖已告一段落,但「唔熟唔食」或者「扮friend食老死」的事,其實三不五時都在身邊上演。跟托爾斯泰和杜斯托也夫斯基齊名俄國文學「三巨頭」的伊凡.屠格涅夫,自從25歲戀上有夫之婦以來,為了她一直單身至死;期間甚至多年都跟夫婦二人住在一起,或是在他們的房子旁為自己另蓋一幢。

讀書、讀戲、讀人——重讀黃愛玲《戲緣》

書評 | by 羅展鳳 | 2019-04-19

2000年春季,我在中文大學上愛玲的「認識電影」課,是她的學生之一。同年,相若時分,她的《戲緣》出版。課餘捧著她的書讀,如斯珍貴,小心翼翼,當時鮮見如此精緻格調的白色小書,書名與作者名字燙上啞色銀字,低調雅氣,有著宋朝極簡美學的古樸素質。今天小書已添時間歷練,素白封套漸變淡黃,暴露空氣最多的書脊,更形成深深黃銅色,抹上一份不由人的蒼蒼——像愛玲,突然不動聲色離開。

【字遊行.克羅地亞】尋找感情樹洞

字遊行 | by wcy | 2021-08-19

薩格勒布(Zagreb,克羅地亞首都)到處都是博物館,我喜歡在旅行時晃逛博物館汲取精神食糧,每行兩步就是美術館或博物館的薩格勒布,正是一個會讓旅者們覺得飽足的地方。

《寫我華麗緣》:天真有邪,愛慾本色

影評 | by Yao Lin | 2019-03-13

改編自法國女作家柯蕾特生平的《寫我華麗緣》(Colette)去年於美國上映。電影呈現了她在1893年到1910年間,為出版商丈夫威利(Willy)代寫小說《克羅蒂娜》(Claudine)系列,與其情慾、自主意識覺醒的過程。這位活躍於上世紀初的作者,曾是一時無兩的奇女子——1900年,她為丈夫代筆的《克羅蒂娜在學校》(Claudine à l'école)得到巨大的成功,當時巴黎的時裝、香水、煙酒產品甚至女性都以「克羅蒂娜」為形象指標;1907年,柯蕾特更在出演舞台劇時與同性伴侶馬蒂爾德・德・莫尼接吻,引起全場嘩然。

「愛慕之對寫」——觀艾慕杜華電影中的怪誕與亂調

影評 | by 安娜 | 2019-03-08

澳門戀愛.電影館在二至三月籌備了「焦點導演:『愛』慕杜華」影展,重映了西班牙導演艾慕杜華近四十年來的十三部長片作品。艾慕杜華自1980年拍出處女作《烈女傳》之後,在影壇一直活躍;單是八零年代就交出了八部作品(其中包括令他在國際聲名鵲起的《慾望之規條》、《女為悅己者狂》),即使到了最近,他仍以三年左右的間距繼續交出新作。艾慕杜華對上一部作品《胡莉糊濤》頗有好評,算是挽回了一點近年在創作上的頹勢;他的新作《Pain and Glory》今個月底亦會在西班牙上映。

「愛慕之對寫」——艾慕杜華的花樣年華

影評 | by 談晉霖 | 2019-03-07

今年二月戀愛.電影館舉辦了影展活動《焦點導演:「愛」慕杜華》,將西班牙鬼才瑰寶艾慕杜華(Pedro Almodóvar)由早期到近期的作品逐一回顧,其中揀選放映的作品皆為難得,有《修女愛瘋狂》、《前世唔修》及《慾望之規條》,都是現在較少人提及的艾慕杜華電影,往往被忽略。他絕對不只有一部《浮花》或者《我的華麗皮囊》,他對創作和愛所追求的熱情與激情,於早期的作品更能清楚看見。

心靈就是外在——台北書展董啟章講座「心身如何融合」

報導 | by 沐羽 | 2019-03-01

多年沒有出席台北書展的董啟章,今年終於帶同《愛妻》現身台北世貿,事緣此書榮獲2019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小說首獎,同獲此獎的有張貴興《野豬渡河》及駱以軍《匡超人》。書展舉辦連串講座宣傳得獎書本,其中《愛妻》一書亦為重點推薦,於2月16日就由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主持,董啟章主講《愛妻》。

【無形.紅】紅包

小說 | by 袁兆昌 | 2019-02-22

阿木與妻阿茹分離已有年餘,決定分手當天,街上不知何故封起路來,警察在管制人潮,人潮中舉起的是些口號,擋住他們去路。他和她婚後各有所愛,卻因著身體還在互相吸引,所謂床頭打交,才到床中間的動作未完就已經和好,不如初,卻在最原始的森林嗅著熟悉又喜愛的氣味。

【單身動物園】蘇曼殊︰民初情僧,無情不似多情苦

單身動物園 | by Nathaneal | 2019-01-21

本名子谷,法號曼殊,在詩僧、畫僧以外,蘇曼殊更是浪漫至極的情僧,可惜他的浪漫無法為他「修成正果」,終其短促一生,這個「短命情種」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受盡女人與單思的煎熬,遺筆「一切有情,都無掛礙」,既寫生時、也寫死後,是遺憾,也是他是畢生故事提煉出來的哲思。

懷念黃小姐,也談《戲緣》再版重印

書評 | by 致寧 | 2019-01-03

2018年1月3日,電影文化圈人人敬重的黃愛玲小姐在睡夢中遠去。黃愛玲生前是電影節目策劃、電影史學者和教育工作者,而她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影評著作不多,僅留下《戲緣》和《夢餘說夢》(兩卷)。正當黃小姐逝世一周年,她的第一本影評結集《戲緣》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再版,以表紀念……

悼念奧茲:黑暗中的愛與絕望

其他 | by 彭依仁 | 2019-01-02

2018年12月28日晚上11點,以色列著名作家及以巴和平鬥士阿摩斯‧奧茲,在與癌症短暫搏鬥後,與世長辭。消息是由他的女兒,作家暨歷史學家芬妮亞‧奧茲—薩爾茨貝格(Fania Oz-Salzburger)在推特公佈的,芬妮亞在推特上坦言,父親由於病情「迅速惡化後,於睡夢中去世。」

當一切始於核爆,終於愛情——The Album: Part One

其他 | by 王樂儀 | 2018-12-24

《The Album: Part One》完全異於平常專輯,賣的不單是音樂,或者宣傳概念。當中以歌曲為劇本,歌者化身董折和浦銘心兩個角色,還有更多角色情節陸續出現,交出的是一個愛情故事。借用Ulrich Beck 和Elisabeth Beck這對學者夫婦的說法,更是新時代的混亂關係。

《你好,之華》:我不好,精緻的平庸,造作的浪漫

影評 | by 紅眼 | 2018-12-18

我們都喜歡過岩井俊二。承認吧,那些年的《情書》、《燕尾蝶》、《青春電幻物語》,甚至是許多人的初戀。20年後,如果你在同學會上再遇到那個牽動過你少年情感的初戀對象,屈指一算,彼此都年紀不輕了,對方已經移居別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將回憶中的畫面與眼前人比對,原來微小的落差都會破相,與其再見,不如不見。

【單身動物園】梭羅: 隱青鼻祖的不婚反抗

單身動物園 | by ksiem-cheung | 2018-12-10

據說如今每個文青都有一本《瓦爾登湖》。偏愛歸隱、嚮往獨居,現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也是消費趨勢?)然而寫下這本巨著的梭羅,當年是形單影隻,拿一柄斧頭,就跑入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山林裡,自此開始長達兩年的「野人生活」。

算命師的預言陷阱

小說 | by 洛楓 | 2018-12-07

命運的預言是一種魔障,支配和驅逐沒有自由意志的人,預測的系統是火山爆發的氣孔,噴射一堆隨機的泡沫,讓人在迷亂的泥濘裡自我戕害;預言的惡魔必須由預言擊退,驅除凶靈的方法就是招魂,既是毒藥又是解毒劑,循環的治療中不斷復發。

【虛度年華.四六】魯迅︰亡命鴛鴦,真愛是真

四六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2-02

1927年,魯迅,46歲。

【虛度年華.四六】聶華苓:從白色恐怖到溫暖紅樓

四六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1-30

國共戰爭紛擾,聶華苓於1949年來台避亂,隨後經引介進入剛創刊不久的《自由中國》,擔任編輯委員與文藝欄主編。這份承載著台灣民主進程的傳奇刊物,創辦時得到蔣政府的支持,但因其堅持主張自由主義思想,並從50年代開始發表社論、指出台灣社會專政極權等諸多問題,逐漸受到當權者的打壓……

當我們談戀愛,其實是在談孤獨

報導 | by 鳥人 | 2018-11-28

由「虛詞.無形」舉辦、名為「愛情中的孤獨因子」分享會就在11月11日,銅鑼灣駱克道了了舉行,電影導演麥曦茵及詩人劉芷韻擔任嘉賓,及著名文化評論人鄧小樺擔任主持人。三人均在情場打滾多年,愛情亦經常是創作的靈感來源,單是分享自身經歷和感受,已讓人產生無數想像及思考。

【無形.荷爾蒙】幸福.巧克力.無頭黑馬

散文 | by 鄧小樺 | 2018-11-21

多巴胺是知名的荷爾蒙,因為許多科學研究都把愛情的感覺,理解為多巴胺在腦中的大量分泌。多巴胺實驗中,經常動用「愛情」話語的代表物。當一些資訊,比如照片上的愛人模樣,來到神經細胞上名為「突觸」(synapse)的小山崖,突觸就會釋放出能越過間隙的化學物質「神經遞質」,而多巴胺就是一種傳遞愛情、 慾望、興奮、快樂等情緒的神經遞質。於是,傳說中多巴胺就有個別名:「快樂物質」。

【虛度年華.廿八】珍・奧斯汀︰無愛婚姻,不能忍受

廿八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1-16

1803年,珍・奧斯汀(Jane Austen),28歲。

【虛度年華.廿八】達利︰我愛畢加索,更愛卡拉

廿八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1-15

軟趴的時鐘、乾枯的枝椏、平靜的海港、垂死的怪物……即使你叫不出畫作的名字,《記憶的永恆》(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依然是超現實主義畫派的代表作之一。1931年,達利完成了《記憶的永恆》,同年在巴黎個展上展出;一年之後,達利攜同畫作初次參加於紐約舉辦的超現實主義群展,讓他成功於美國嶄露頭角,開啟歐洲以外的藝術市場。

洩密者

小說 | by 洛楓 | 2019-01-03

人際關係是一種無法根治的傳染病,任何人都會患上而不能痊癒,例如我不認識他,但他認識她,而她又認識妳,妳剛好跟我是朋友,便會無由來捲入洩密的網結中,像蜘蛛巢城,危機四伏,沒有人知道消息原本是甚麼模樣,除了假裝老練而世故的聆聽,沒有人能夠拒絕參與。

愛恨金庸的分裂閱讀

其他 | by 洛楓 | 2019-01-03

我是金庸的讀者,但不算書迷,因為我也看古龍和梁羽生的作品;我開過金庸武俠小說的專題課,但不是專家,因為有比我寫得透徹的學者,例如馬國明先生的碩士論文給我許多詮釋的啟發;我見過金庸,但沒有找他簽名或合照,因為書比人好得太多了!對於金庸的理解,是碎片的分裂,無法縫補許多解釋不清的事理!

【韓麗珠專欄︰越界的誡】刺在心上的繡

專欄 | by 韓麗珠 | 2019-01-03

戒除對一個已然離開的人,心生思念,是K在我生命最初的幾年,要我嚴格地遵從的第一道守則,遠比保持誠實良善,不要和陌生人交談以及多吃蔬菜來得重要。我猜,我曾經是個順從的孩子,而且善於計算,以為可以通過順從,順利地交換到認同和愛。

「視乎」展覽籌款︰災難來臨時讓我們更友愛

如是我聞 | by 鄧小樺 | 2018-10-26

話說深水埗的藝術空間「合舍」正舉辦由四位藝術家黃進曦、李香蘭、劉學成、區德誠的聯展「視乎」,收入的80%,將捐予劉學成作醫治眼疾之用。展期雖短,但反應也很熱烈,可見劉學成有人緣,合舍有人氣。視覺藝術家失去視力,應該是不幸的災難;「視乎」展覽則能在災難中保持尊嚴與步調,保持思考,同時展現了親密互助的友情,感到旁人都想幫一把忙。

【虛度年華.廿八】海明威:愛的冰山理論

廿八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0-20

28歲的海明威出版了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同時,他與《時尚》雜誌編輯寶琳展開第二段婚姻,正式終結與寶琳、首任妻子哈德莉的三角同居關係。到底這位硬漢子的愛,是否如冰山般浮離脆弱,轉眼就能被激情、新歡融化?

愛麗絲,夢遊消費盛宴仙境

藝評 | by 李海燕 | 2018-10-19

雖然芭蕾舞在香港已經不像以往般高不可攀,但仍然有可供仰慕的形式之美,加上學習芭蕾舞孩子人數眾多,所以每年暑假及聖誕檔期上演的芭蕾舞劇,捧場者甚眾。有聞剛過去的八月,香港芭蕾舞團(港芭)的《愛麗絲夢遊仙境》跑票的速度,即使以傳統旺季情況來看,也算特別快……

愛人屍變列車

小說 | by 洛楓 | 2018-10-12

不因肉身的亡故而能夠阻止離逝者相愛下去……虛脫的她突然使出超乎常人的力氣跳下月台,高速的列車將她猛烈的撞飛半空,轟隆的響雷,一道閃光擊中了蝴蝶釦,軀殼落在路軌上,魂魄卻浮在電線桿,空氣隱約有燒焦的氣味。

【單身動物園】林逋:仙氣宅男無愛書

單身動物園 | by ksiem-cheung | 2019-01-03

獨身,一個非常現代的概念。對於長期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控制的古人而言,終身不嫁不娶,已經構成了一宗嚴重的罪名。《禮記》道:「夫昏禮,萬世之始也」,天地萬物陰陽相合,理所當然……

董啟章《愛妻》專題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0-04

作家董啟章今年發表長篇小說《愛妻》,既成「精神史三部曲」壓軸一部,又是鍾曉陽同名經典的重寫。專題小輯包括作家本人的專訪,以及兩位年輕評論人的書評。

心身如何融合︰談《愛妻》的愛

書評 | by 林雪平 | 2019-01-03

評論《愛妻》,甚至「精神三部曲」,我覺得頗為沉重。循著「精神史三部曲」閱讀的人,可能想看董啟章如何評論文化研究式的文學評論。該方面的研究相當有意義,尤其在於處理由「必要的沉默」引伸的事件與變化。

【邱剛健小輯】「愛比恨更毒辣」:邱剛健電影的性與死亡

評論 | by 楊殿安 | 2018-10-03

「愛比恨更毒辣」。這是1972年邱剛健電影《愛奴》當中的描寫:四季春老鴇春姨(貝蒂飾)綁走愛奴(何莉莉飾)並施以凌虐,愛奴被鞭打得皮開肉綻,她恨透了春姨。只見春姨笑看愛奴,用舌頭舔了一下傷口。愛奴越恨春姨,春姨越愛她。

【單身動物園】福婁拜:愛一個人就該避而不見

單身動物園 | by Perroquet Lulu | 2018-09-22

1880年5月8日,古斯塔夫.福婁拜(Gustave Flaubert)在他克羅瓦塞的居所中孤單離世。左拉在他的訃聞裡寫道:「盧昂有五分之四的市民不熟悉福婁拜,剩下的五分之一則不喜歡他。」這位臃腫肥胖梳八字鬍的禿頭大叔,外形的確不討喜,而他寫的書也在一段時間被認為傷風敗德,但他的獨身卻非因他的外在條件,事實上,這位性情古怪的作家,終其一生都不乏伴侶。

【邱剛健小輯】東西南北人、生死愛慾雪

評論 | by 廖偉棠 | 2019-01-03

邱剛健生於福建,長於台灣,作為編劇成名於香港,中年移居紐約,晚年卒於北京,身份的歸屬並不分明──也許他只屬於他所鍾情的豪放盛唐和縱慾晚明。

【無形.癢】情色救世——專訪崑南

專訪 | by 劉平 | 2018-09-17

「依家呢個世界就係咁,既無性,亦無愛。」八十三歲,崑南對性、對愛、對寫作的意志,從來未減分毫,他是文學界的能量守恆定律,堅信情色是生命,以致我們希冀,情色能救世。

專訪董啟章︰我可能會被「董啟章2.0」取代

專訪 | by 洪昊賢 | 2018-09-04

與董啟章見面的地方是中大的Cafe330,他看上去身體好像還不錯——至少不像傳言說的那樣差。《愛妻》(又名《浮生》)未出版前已經頗受關注,既是鍾曉陽經典《愛妻》的重寫,又是「精神史」三部曲的壓軸一部,不少讀者都攜著對《心》和《神》的疑問,寄望透過《愛妻》了解一下董啟章近年發生的改變。

【無形.劉以鬯的陌生人】或者消失了,會更發現愛存在——董啟章《愛妻》的黑暗探戈

書評 | by 李顥謙 | 2018-08-23

在讀完董啟章的新作《愛妻》之後,我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鍾曉陽的同名舊作,而是Her(港譯:《觸不到的她》 )這齣講述人與人工智能戀愛的電影。

【字遊行.蒙馬特】尋找天使愛美麗

字遊行 | by 李挽靈 | 2018-08-19

巴黎第二天,花都五月天天氣晴,還未想把自己關進不見天日的博物館裡,來回看著谷高地圖,心血來潮,想不如去蒙馬特(Montmartre)找愛美麗。乘地鐵二號線,過了法比安上校站(Colonel Fabien)後,眼前忽地豁然開朗:原來在不覺間,地下列車已爬上了地面,騎在二十世紀初風格的架空鋼橋上了。

挾著驕傲的音騎過無愛的世紀——讀崔舜華《婀薄神》

書評 | by 關天林 | 2019-01-03

「婀薄神」這個名字來自英文“Absent”,音譯在這裡就像驕傲的使者,攜帶著在卷軸火蠟內緊閉的秘密,更像狂妄的造神者:sent化身成神。業已傳達,已然通神。一次加倍值得驕傲的叛變,或曰乘時而起,挾著神的名字,馳來某種反神諭。「反」在於,神說有光就有光,如今卻是,一開口作聲,就是空缺,比如說,愛,就沒有愛。這種速度只能迎接——sent,有業已證無。

【單身動物園】荷爾德林:讓我熄滅對你的愛

單身動物園 | by ksiem-cheung | 2018-08-27

Umnachtung:大腦沉入夜色之中,也是精神疾病的意思。荷爾德林生命最後的三十六年就是在此黑夜中度過的,在塔樓中,隱遁、孤獨、瘋狂,構成了他的詞群。「我們卻被註定 / 得不到休憩的地方 / 忍受煩惱的世人 / 時時刻刻 / 盲目地 / 消逝、沉淪……一年年墜入渺茫。」在進入黑夜以前,荷爾德林也曾有過幾段顛沛的戀情;然而種種徵兆,也揭示著詩人孤獨的宿命。

「久不久也要寫一個正經的戲」——專訪潘惠森

專訪 | by 李卓謙 | 2018-08-17

事隔兩年,《親愛的,胡雪巖》今年八月再由香港話劇團重演,此劇於二零一六年公演時一票難求,今次在港演出後,更會巡迴內地五個城市。故事以晚清時期有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主角,講述他由一貧如洗至富可敵國,最後「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樂」的高潮迭起一生。擅寫市井小人物,風格滑稽又無厘頭的鬼才編劇潘惠森,這次認認真真地處理一個歷史題材,他就是要告訴別人:「潘惠森也能寫認真的戲。」

【字遊行.西藏】轉經、轉山、轉寺,為何西藏人熱愛走路?(下)

字遊行 | by 薯伯伯 | 2018-08-02

那年初夏至深冬,不論年輕老少,圍著孜廓而走的信眾,看來是歷年之最。當時政府想不出對策,只好眼巴巴看著一班人去磕長頭。

【字遊行.西藏】轉經、轉山、轉寺,為何西藏人熱愛走路?(上)

字遊行 | by Pazu薯伯伯 | 2018-08-02

我在拉薩生活十年有多,有外地朋友問我西藏人的特點,這些問題很難答,說到外貌或性格,又容易給人單一的錯覺。倒是有一個西藏人常見的行為,不論是城市人或農村民,都特別偏愛一種活動,就是走路,即轉經、轉山、轉寺,而且總會加上一些宗教原由。

【單身動物園】惠特曼︰我愛自己的肉體多於他人

單身動物園 | by ksiem-cheung | 2018-08-27

華特·惠特曼的歷史名號數不勝數:「國民詩人」、「美國現代詩歌之父」……評論家瑪麗‧貝倫森也曾說過:「沒有惠特曼,沒有草葉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美國。」其詩歌中的自然、民主、勞動精神影響過無數人。另一邊廂,其作品也以多性愛、肉體描述見稱,《草葉集》更曾因為「有一些詩的言語過於露骨」而被起訴、短暫地成為禁書。上述種種,都使得我們對這位矛盾重重的大詩人產生更多層次的好奇。

書展遊園︰「愛情文學」糖衣,認真你就輸了

報導 | by 李顯華 | 2018-07-22

整體而言,「文間有情」專題展覽看看就好,認真就輸了。不要期望看展後加深對「愛情文學」的認識,十個作家中,只有張愛玲談的是嚴肅文學,流行文學數量多而雜蕪,很難疏理出「愛情文學」的脈絡。

微弱之愛:《小偷家族》

影評 | by 王樂儀 | 2018-07-16

近幾年看是枝裕和的作品,感受特別深。並不是他的電影變了調,而是作為觀者如我,在成長之中愈見家的離散。在家以外,將所有支離破碎的心連在一起,以微弱但又似斷還續的力量讓被遺者互相靠近,是是枝裕和在作品中所釋出的善意。而《小偷家族》,比起以往的、我所看過的《橫山家之味》、《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比海還深》等,更多了一種義憤。我們所堅信不疑的愛,往往透過犧牲他人的選擇、他人微弱之愛以及命運,才得以堅固得牢不可破一樣。而《小偷家族》裡面的柴田一家,便是是枝裕和挑選的犧牲者。

高潮以後——那些林燕妮教會我的事

散文 | by 梁璇筠 | 2019-01-03

林燕妮的作品不是看很多,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小說是《雪似故人人似雪》,異國風情給讀者浪漫聯想,男女情路迂迴,後來女主角已經不愛男主角了,已經絕望了,但是男主角找她的時候,竟然還可以有性。林燕妮寫高潮以後,女主角就驀地站起來,趕走男主角!讀到這一段,給那時的我開了很大的眼界,這樣寫真的很厲害,到底女主角是餘情未了嗎?還是簡單也需要性快感?那時我還想了很久。後來讀到一篇評論說,這個女作家(林燕妮)心地不好,怎麼筆下的人就沒有一個好的結局?非常感謝這個評論者,他的反智讓我明白好小說要模仿世事的複雜,探索人性的差異,而非大團圓結局就可以讓讀者輕易放過的。

水煮魚——給於愛荷華相識的台灣作家顏忠賢

詩歌 | by 劉偉成 | 2018-06-06

從來不嗜辛辣的語言 單看菜單標示的辣度 頭皮已開始發麻、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