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字遊行
字在食
專欄
詩歌
散文
小說
其他
評論
書評
影評
劇評
藝評
空間
歷史
理論
時評
其他
現象
單身動物園
專題小輯
教育侏羅紀
2018.回顧
2019.回顧
其他
如是我聞
好想藝術
專訪
無秩序編輯室
報導
現身說法
書序
其他
虛度年華
廿八
四六
三三
文藝風潮一take過
已讀不回
文藝Follow Me
藝文在線等
虛詞作者
聯絡我們
創作
評論
現象
如是我聞
虛度年華
文藝風潮一take過
虛詞作者
聯絡我們
書評
影評
劇評
藝評
空間
歷史
理論
時評
其他
單身動物園
專題小輯
教育侏羅紀
2018.回顧
2019.回顧
其他
好想藝術
專訪
無秩序編輯室
報導
現身說法
書序
其他
廿八
四六
三三
已讀不回
文藝Follow Me
藝文在線等
虛詞作者
黃思朗
作者文章
【無形.同志,跟住去邊度?】專訪黃耀明——如果香港有希望,同志也有希望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亂世俠客行——胡金銓回顧展】專訪導演林靖傑-文如其人,復活武俠片大師神采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當詩歌「遇上」人工智能,誘發寫作媒介的想像
其他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Rolling Books 莊國棟 把圖畫書帶給視障人士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無形.說好的世界末日呢?】專訪林超英:生物本該求生,死也要講道德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香港絕種——訪葉曉文《隱山之人 In situ》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無形.Let it 糕】專訪蔡子強:流淚的文藝男,滿船空載明月歸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9-24
專訪米哈:聚散有時,文學是調節心靈的涼茶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9-24
聽一聽,書的聲音——訪「書聲」發起人陳志堅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8-06
【深水埗,我要進來了】林欣傑 X 黃宇軒對談--深水埗就嚟被玩爛?
現象
| by 黃思朗 | 2020-10-22
【香港話劇團《原則》】:學做一個「人」,先別失去對人的信心
劇評
| by 黃思朗 | 2020-11-30
【深水埗,我要進來了】「深水埗小店聚義--我們可以為社區做甚麼?」座談紀錄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0-10-22
【香港話劇團《視外之景》】:視點以外,用心探索「真實」的存在
劇評
| by 黃思朗 | 2020-11-28
專訪陳健民:不繫之舟,如浪隨緣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12-10
【叱咤頒獎禮】疫下再辦實體頒獎典禮,RB冧莊最喜愛組合:香港人加油!
其他
| by 黃思朗 | 2021-01-02
【無形・忘不鳥】專訪馬傑偉:苦難時代,誠實面對自己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2-13
【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訪灣仔老店「上海三六九飯店」——忠誠難求,知足常樂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2-24
【無形・見字__】專訪佘宗明:翻譯《百年孤寂》,無用時代尋用處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3-17
年月匆匆要守住,仍舊想寫信的心——《留念》音樂分享會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1-05-11
訪潘國靈《事到如今——從千禧年到反送中》——「失去」是通往寫作的力量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5-20
訪舞台劇《時光》導演潘惠森——捕捉靜默真意,不被文字的枷鎖綑綁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6-04
【無形.書有價書無價】專訪阮兆輝、黃詠詩《魂遊記》——凝聚三魂七魄,一切都話唔埋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7-07
訪《身體活》王榮祿、楊怡孜、李偉能:追本溯源,以身體展示當下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8-08
【無形・一句到尾】訪《噪/詞》周耀輝、hirsk——離散年代,以想像介入城市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8-17
傳承匠人精神,全心保存霑叔——專訪吳俊雄《保育黃霑》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9-15
數碼時代的光影舞蹈——梅田宏明《密不可分》:「我追求的,是結合舞蹈與自然界」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1-10-27
訪「現世代的莎士比亞」《李爾王》——無言的時代,想像力最可貴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0-21
訪作家哈金——以敏感的心靈,探尋邊緣寫作的意義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1-04
訪「眾聲號」團隊——感動到一些人就可以,繼續做值得做的事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1-24
《快樂第四名》——當興趣變成最討厭的事
影評
| by 黃思朗 | 2021-12-08
做書的思考,並非只著眼於文字——專訪香港三聯三編輯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2-17
訪《再會!山川人》——讓每道微小的藝術,滲透川龍細水長流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2-21
訪「不加鎖舞踊館」公開研習週——腦洞大開,從理性的角度看舞蹈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1-19
跨界初配搭,大纜扯埋一枱——訪《搭枱》展覽演談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1-20
【無形・虎中作樂】訪余家強《為光音作證——潘源良香港誌記》:拋磚引玉,見證時代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2-23
創造自己玩的空間,遊樂場連繫社區——訪《香港抽象遊戲地景》樊樂怡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2-24
親普京音樂家被各國杯葛 古典音樂界聲援烏克蘭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2-03-15
相信光明,就不畏懼黑暗——訪《凪》導演祝紫嫣 短片入圍大阪亞洲電影節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3-23
探求音樂在文字裡的意義——訪「香港藝術節@大館」《璃屋》作曲家盧定彰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4-21
城市變幻時,心靈如何安頓?——訪《鐵行里》陳炳釗、朱栢康、梁天尺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5-12
【無形・夠鐘食藥】聲光轉逝,用新眼光看粵語片——訪楊紫燁主編新書《昨日的影 今日的光》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6-14
《森山大道:過去常新 未來總是回顧》紀錄片——不帶執著,探求攝影本質
影評
| by 黃思朗 | 2022-07-07
訪《羅密歐與茱麗葉》鄧灝威、董朗生、鄧天心、林堅信——不要被莎士比亞的文字框死自己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7-16
【無形・書來也書去】趁在生之年,好好照顧舊書——訪「老總書房」鄭明仁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7-21
解憂新店進駐大埔藝術中心 店主Phyllis:「第一步要有人閱讀先得」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2-09-01
【無形.中過又如何】面向社區,混沌裡重新發現——訪「2022港深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策展團隊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10-13
「走遍香港是表達愛的方法」——訪《香港散步學》黃宇軒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11-24
港口性格,意義何在?香港文學季「港口/港女,離岸/上岸:香港身份認同面面觀」開幕講座紀錄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2-12-13
困局之下,還有甚麼可以做——訪《過時·過節》導演曾慶宏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12-29
「有些東西,不一定透過語言去感受」——專訪宋芸樺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3-27
【無形・開門】大時代裡保持獨立思考,文學就是重現記憶——訪周蜜蜜《亂世孤魂》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4-06
「通過實踐得到答案,就是要你心甘命抵」——訪《命案》林家棟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5-16
專訪董啟章:為了自主,進入Web3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5-30
【法國五月藝術節】訪《美麗的陌生人》藝術總監尼古拉・卡森鮑姆:「一把聲音,能代表成千上萬角色」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6-02
【無形・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訪黃志華《本可成佳話》——懷粵語歌的舊,乘著老歌走進昨天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9-06
【無形・◯】絕對的圓
散文
| by 黃思朗 | 2024-04-10
破地獄
楊秀卓
村上春樹
鄭明仁
熱門文章
從欲望一座城到鍾愛一座城──《焚城》影後
影評
| by 陳志堅 | 2024-11-05
暌違7年 村上春樹長編新作《城與不確定的牆》繁體中文版即將出版 由「村上御用譯者」賴明珠操刀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5
女性角色中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 若死亡必然到來,我們該如何好好道別? ——專訪《破 · 地獄》演員衛詩雅、梁雍婷、周家怡
專訪
| by
嚴瑋擇
| 2024-11-14
編輯推介
蕭競聰展覽《不棄的日常 造形一家親》 分享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收集的民間小物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21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台灣作家楊双子奪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 「持續的書寫過去,是想要迎向更好的未來。」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21
旅日作家李琴峰發 「被迫出櫃聲明」 六千字怒控霸凌者的嚴重數位性別暴力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21
徘徊來生的往生:《破地獄》的生死探究
影評
| by 言水 | 2024-11-20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透過「擁有」而理解自己的「存有」 從內外之間感受存在的純粹 ——專訪 deTour 2024 設計節策展人陳濬人、《內外之間》創作單位張駿翔、趙曉旭
專訪
| by
嚴瑋擇
| 2024-11-20
人生夢一場,不如珍惜眼前人
影評
| by
何兆彬
| 2024-11-20
英國小說家薩曼莎·哈維的 「太空田園詩」 《軌道》 榮獲2024年英國布克小說獎 「假如能夠離地球足夠遠,最終就能理解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18
話題》如果拌飯不能拌:從《黑白大廚》愛德華.李人生料理「鮪魚拌飯」,咀嚼美食與文化的認同
時評
| by 陳彥明 | 2024-11-18
是枝裕和重拍經典之作 《宛如阿修羅》 宮澤理惠、尾野真千子、 蒼井優、廣瀨鈴聯袂共演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18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16周年 田馥甄雨中哼唱禮讚自然 蔣勳以《祇樹給孤獨園》喻池上
報導
| by | 2024-11-18
【文藝Follow Me】感受人最深處的黑暗狀態——楊秀卓睽違22年最新個展《病有我》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4-11-15
香港年度設計盛事 deTour 2024 展出17組本地與海外設計師的裝置與展覽 由外而內探索設計未知的可能性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18
溫柔而硬頸地活著並註視著——《少年來了》書評
書評
| by Sir.春風燒 | 2024-11-14
話題》看完黑白大廚,來一盤黑白切:從台灣飲食書看美食與文化
其他
| by 陳彥明 | 2024-11-13
以咒語呼喊名字 「在這個一無所有的地方,能不能生出一點什麼東西來。」 ——專訪導演張家駿《所有憂傷的年輕人》
專訪
| by
嚴瑋擇
| 2024-11-12
話題》話語的魔力:在21世紀重新認識佛洛伊德
時評
| by 彭榮邦 | 2024-11-11
【邁克專欄】輕得可以放手
專欄
| by
邁克
| 2024-11-11
【記念唐書琨】記先敬「潮流」後敬人的香港八十年代
時評
| by 鄧小宇 | 2024-11-07
《無中生有》:既把展覽變永存紙上作導賞 更是一本關於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的行業史
專訪
| by
鄧烱榕
| 2024-11-07
區凱琳睽違七年推出個展 《區凱琳:繪畫的理由》 以藝術創作 「關懷自身」 ,實踐傅柯 「存在的美學」 「繪畫,不只是實物,它永遠是概念上未完滿的行動」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7
一畢業就等於失業? 美國調查列出十大畢業後前景最差的學科 藝文學系佔半數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7
【字遊行・新加坡】午膳於P.S.
字遊行
| by
惟得
| 2024-11-05
村莊與全球:評沈艾娣《傳教士的詛咒:一個華北村莊的全球史(1640-2000)》
書評
| by 梁右典 | 2024-11-05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日本著名「恐怖漫畫大師」、《漂流教室》作者楳圖一雄離世,享年8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5
「花樹留聲:詩性歌詞創作計劃」成果音樂會將於11月舉行 向香港已故詩人致敬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8
資深傳媒人、《蘋果日報》前總編、藏書家鄭明仁病逝,享年70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5
楊秀卓「病有我」:以情感力量聯繫疾病的隱喻
藝評
| by
張煒森
| 2024-11-05
人皆芻狗。 「生病的人還在生病,痛苦的人還在痛苦。那拍來幹什麼呢?」 ——專訪導演《白衣蒼狗》 導演曾威量
專訪
| by
嚴瑋擇
| 2024-11-14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
《方圓》「西線無戰事.雷馬克」——編者話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
文學家與漫畫家的靈魂對話:阮光民X柳廣成談文學改編漫畫
專訪
| by 黃悠詩 | 2024-10-14
一隻鴨子的神聖死亡——讀盧真瑜〈陌生——於鴨川〉
書評
| by
施勁超
| 2024-08-27
支持我們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