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山大道:過去常新 未來總是回顧》紀錄片——不帶執著,探求攝影本質

影評 | by  黃思朗 | 2022-07-07

最近正式開幕的M+戲院,選來的七十部放映作品涵蓋不同主題,其中常設的「創作人與事」系列,首輪放映的三齣紀錄片之一,是描寫日本攝影大師生平寫照的《森山大道:過去常新 未來總是回顧》。被譽為「街拍大師」的森山大道充滿傳奇色彩,本片導演岩間玄曾編導《攝影師森山大道1996:街上的狗看到了什麼?》,該片亦為首部深入描寫森山大道的作品。在這次的紀錄片,岩間玄則細緻刻劃大師的創作歷程,記錄編輯神林豐與書藉設計師町口覺,2018年為製作森山大道首部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的「復活版」,從企劃定案到三百天後在「巴黎攝影展」(Paris Photo)正式出版的過程,藉著重構這本包含149張大作的經典攝影集,回顧森山大道過去五十年的人生、作品、靈感與感受。



與中平卓馬的惺惺相惜


森山大道在紀錄片的拍攝過程裡,曾不下百次提及另一位攝影大師、也是其摯友的中平卓馬這個名字。相識於逗子的兩人,經常一起討論攝影,年少氣盛的他們,總愛找來各自喜歡的攝影集,結伴坐在海邊,互相毫不留情地進行批判。森山大道直言中平卓馬是自己所做一切事情的核心,例如加入對方有份創辦的攝影雜誌《挑釁》(Provoke),雙眼視線更是「無法離開他」,每每憶起與中平卓馬的情誼,森山大道總是流露著懷念之情,即使中平卓馬後來因病失去所有記憶,森山大道還是依舊經常與他相見。重回逗子的海灘憶述青蔥往事,想及年前已逝的這位故友,讓森山大道只能感嘆說道:「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中平卓馬留給森山大道的,除了無限思念之外,還有一件別具意義的T恤,上面印著美國小說家Jack Kerouac著作《在路上》(On The Road)的名句:「We had longer ways to go. But no matter, the road is life.」。該本小說記錄作者橫跨美國大陸的經歷,被公認為1960年代嬉皮士運動的經典作,自由的靈魂與其奔放文字,給那個時代的歐美、日本年輕人帶來深遠影響。對這件T恤珍而重之的森山大道,無論是前往掃墓追憶故友,還是獨自在城市閒逛拍照,甚至遠赴巴黎出席攝影展,領取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勳章,他都身穿這件意義重大的T恤。雖然沒有刻意言明,但穿上摯友送贈的衣服,走到哪裡感覺都似有著對方相伴,這份無形的羈絆,大概亦是森山大道表達思念的方式,同時呼應印在T恤上的那句摘錄:「We had longer ways to go. But no matter, the road is life.」。



「為何不再使用菲林而要改用數碼?」


電影除了側寫兩位攝影大師之間的情誼,也藉著《日本劇場寫真帖》「復活版」的出版計劃,深刻描繪森山大道對攝影的看法,以及如何從自我迷失的低谷走出困局。成為獨立攝影師後,森山大道在1967年獲「日本攝影評論家協會」新人獎殊榮,翌年出版首本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更令他聲名大噪。然而,其後他在1972年出版的《再見,攝影》,透過影像斷片試圖突破攝影的既有框架,攝影集卻未獲當時業界認同,原本對他的好評更瞬間轉化成猛烈抨擊,亦令森山大道開始質疑自身,迎來個人攝影生涯的低潮期。之後十年,森山大道放下相機自我沉澱,卻對「何謂攝影」進行更多思考,拍攝的意識反倒有所提升。


把這位攝影大師從低潮拯救過來的,是一張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法國發明家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在1826年花了八小時曝光,用暗箱拍攝自己莊園的工作室,成為傳頌後世的照片《Point de vue du Gras》。回到攝影最純粹的光與影,望著這張照片反覆思考,亦令森山大道擺脫持續多時的低迷,1982年出版的《光與影》直視景物意象,被媒體評為回歸之作,更憑此奪得「日本寫真協會」年度賞,並正式以此向外界宣告,曾經迷失的森山大道回來了。在這部紀錄片裡,森山大道反覆提及這張照片的重要性,不但把它張貼在床頭,好讓自己每天醒來或臨睡之前細看,從而喚起內心對攝影的初衷,這位獲頒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勳章的攝影師,在領取勳章時亦特地在台上向尼埃普斯表達敬重之情,認為自己能夠奪得這項殊榮,榮光都應歸於他。


擅長以特別角度,透過高反差及粗微粒的黑白照片,表達強烈攝影效果的森山大道,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改用數碼相機進行拍攝。「為何不再使用菲林而要改用數碼」,這個單刀直入的問題,也是眾多攝影愛好者想要知道的答案,森山大道在紀錄片裡亦予以解說。在某次出席個人相展時,台下其中一位年輕人如此問道,森山大道的回答亦頗堪細味。沒有了自己最喜歡的相紙,固然是他放棄菲林攝影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只著眼當下,「不會被過去框住自己」。展覽結束後,拍攝團隊繼續與森山大道談及這個話題,對此他只淡淡然說,「任何人都可執著於任何事,這是大家的自由,但我從來不會執著於任何事情。」不拘泥於過去,只放眼當前事,這大概亦可見於森山大道舉辦作品展覽的選址。捨棄傳統大型博物館的場地,選擇在酒吧展示個人新作,相關職員都怕自己沒戴手套會弄髒照片,森山大道反而對他說,不戴手套用圖釘將照片貼在酒吧展示,這才是攝影的本質所在。



從視覺與聽覺,感受經典攝影


這部紀錄片另一有趣的地方,是在森山大道街拍期間進行拍攝,觀眾隨他漫遊城市的步伐,跟著他的袖珍相機鏡頭而行,就如經歷森山大道的取材過程,見證每張照片是如何拍攝,不少在紀錄片裡出現的素材,後來都收錄在森山大道的攝影集《東京ブギウギ》。電影也特別擷取了森山大道九十年代接受電視訪問的片段,除了重現這位攝影大師創作過程的珍貴錄像,亦節錄了其中的一小段訪問,談及其作品如何著重呈現人物、街道與城市之間的聯繫,並與城內人的痛感產生連結。


值得一提的還有此片配樂,三宅一德製作的背景音樂,因應森山大道不同時期出版的攝影集,配以風格各異的音樂,讓觀眾除了從視覺欣賞其攝影作品外,也可藉著聽覺為那些經典賦予更多想像空間,尤其紀錄片裡的好些段落,包括開首接近十分鐘的引子,以及「復刻版」送往印廠的過程,都是以鏡頭剪接交代劇情,幾乎沒有任何對白,配樂成為帶動觀眾情緒的重要部分。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臨近片尾的部分,「復刻版」攝影集完成印刷出版,編輯與書藉設計師靜候森山大道上門過目,進行評價。同樣沒有任何對白,但這幾分鐘的片段,卻刻意沒有加上任何配樂或聲效,那些環境雜音,配以編輯們的緊張神情,讓觀眾彷彿置身工作室的現場,感受那份教人手心冒汗的繃緊氣氛。直到森山大道翻閱整本攝影集後,輕輕說出一句「我喜歡」,觀眾才與在場的編輯們一起放下心頭大石,同時宣告這本「復活版」的經典攝影集出版企劃,大功告成。


在這部電影發表之初,曾公佈旁述者為演員菅田將暉,不過現時在M+上映的香港版,開頭四分鐘的菅田將暉獨白都被刪掉。有入場看過香港版的觀眾,在網上找來未被刪剪的原版,可見該四分鐘被刪走的內容,是菅田將暉講述他為主演電影《啊,荒野》拍攝海報時,巧遇在附近低調攝影的森山大道,這裡亦正是他與中平卓馬以往經常流連的黃金街。有趣的是,該電影海報在這部紀錄片裡也有出現,就如見證菅田將暉與森山大道之間的微妙緣分。雖然被刪走的部分,對整部電影的劇情敘事沒太大影響,但若想從更完整的面貌了解森山大道,建議各位入場觀影後不妨找來片段一看。


森山大道紀錄片M+上映 菅田將暉四分鐘獨白被刪走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黃思朗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