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慕之對寫」——艾慕杜華的花樣年華

影評 | by  談晉霖 | 2019-03-07

今年二月戀愛.電影館舉辦了影展活動《焦點導演:「愛」慕杜華》,將西班牙鬼才瑰寶艾慕杜華(Pedro Almodóvar)由早期到近期的作品逐一回顧,其中揀選放映的作品皆為難得,有《修女愛瘋狂》、《前世唔修》及《慾望之規條》,都是現在較少人提及的艾慕杜華電影,往往被忽略。他絕對不只有一部《浮花》或者《我的華麗皮囊》,他對創作和愛所追求的熱情與激情,於早期的作品更能清楚看見。

艾慕杜華的創作大概可以以三個階段/時期劃分。首先是八十年代的狂放歲月——因為愛,所以甚麼都可以。當時的那種大情大性是今天的《浮花》所不能比擬的;隨後九十年代作品趨向精巧計算,所謂的「奇情」劇情風格變本加厲,叫觀眾吃驚;由享譽國際的《論盡我阿媽》開始,他變得更像電影大師,娓娓道來一個個故事,所有跟隨作品更多潤色。今天的艾慕杜華升級了不少,已經是明星級數的名牌導演。回顧從前,他似乎更加有趣。

狂放歲月
很多人喜歡將艾慕杜華電影標籤為「奇情」、「變態」、「基」,影評人邁克把他形容為:「一個壞孩子,還要是個口不擇言慌死你唔知的基佬。」潛台詞不免是覺得他語不驚人死不休。但我看艾慕杜華的電影,幾乎從來沒有如此受轟動/刺激的感受(除了一部,《我的華麗皮囊》),特別是他早期八十年代的電影,由處女作《烈女圖》到《慾望之規條》。

為甚麼即使他早期的作品觸及眾多社會禁忌(如:變性、虐戀、亂倫、強暴、同性戀),都遠遠不及戲中人物之間的感情所能引起自己的反應?原因之一固然是時代的轉變,不少後來的電影也拍過這等類型元素,已非罕見。不過要知道艾慕杜華的電影美學,很強調人物與環境的互動,以上的情節往往拍得令人一見難忘,但其中的次文化、邊緣化的題材人物,在他的角度來說是一些很平常,甚至是無傷大雅的事情,在他的電影裡從來只是強調心花蕩漾的激情,而非議題本身。我不能忘記《慾望之規條》裡變性人姊姊(Carmen Maura飾)走在大街,看見路上的清潔工人拿著水喉洗地,她便叫他對著自己射水,身體的香艷盡現銀幕。那種純粹的自由,艾慕杜華藉Carmen Maura豐滿立體的身段,與橙色連身衣的緊身剪裁,用特寫鏡頭捕捉她上半身被水淋透,Carmen Maura的吟叫、水柱從畫面右上方射向中間,整場戲處理如性愛一樣。我們會記得她的角色是個變性人,但這場戲的人物表現是一個強烈女性化的形象,甚至有陣騷味,那種奔放、熱情、性感,超越了一個議題,沒有所謂禁忌。

艾慕杜華對於愛的態度是全情投入、不惜一切的。人物一旦愛上對方,就會為他或她付岀所有;一旦失去所愛,他們崩潰、傷感的情緒是強烈得讓人招架不住。這致令幾部電影的結局都具有驚人的感染力,音樂一進,即時起了全身雞皮疙瘩。《修女愛瘋狂》沒有很多高潮起伏,幾個脾性各異的修女的劇情甚至鬆散,但是結局修道院解散,眾修女各散東西,主角最後看著愛人的房間空無一人,失落、崩潰尖叫、痛哭的反應是相當突然,將電影變得深情與孤寂,提升了一個層次。最後鏡頭慢慢移後至房間外面,歌劇式的音樂奏入,人物與場景變成一幅平面的畫像,畫面中間是一個打直的長方形窗框把兩個擁抱的修女框住,左右兩邊是棕櫚樹的倒影,色調綠綠藍藍,表現空虛和悲傷到無人能慰撫的情緒,效果強烈明顯,加上演員表演指導,極具感染力。《前世唔修》的結尾如出一轍,主角一樣面臨家庭解散的事情,當Carmen Maura向坐上巴士的大兒子揮手道別後,Bernardo Bonezzi〈La soledad de Gloria〉的色士風部份開始奏入,鏡頭拍著主角落淚的面孔一邊跟著她走向後推,原本故事的發展已荒謬到讓觀眾無法認真投入(電影末段突然加插超能力女孩翻新舊屋的一段,令人摸不著頭腦),正是由這個鏡頭、這段音樂開始令人重新認真進入故事。接著的段落又重複使用了〈La soledad de Gloria〉,同樣地於色士風起奏時,電影便剪到Carmen Maura的表情,不過這段不再是送別,而是擁抱回歸家中懂事的小兒子。兩段處境與情緒的對比強烈,要說母性與家庭的情誼也很明顯。

我會定義《慾望之規條》為艾慕杜華最後的「狂放歲月」,這亦是他拍過最澎湃激昂的作品,Antonio Banderas的狂戀、懸疑(suspense)的營造、文字創作與現實的融合、電影技法的運用,通通洋溢著導演敍述的熱情。電影裡窮追猛打、不惜殺人以換取愛的Antonio Banderas是希治閣《火車怪客》的翻版/再生,猶以艾慕杜華在電影使用的dissolve疊影技法,主角流淚的眼睛與車子輪軚重疊,剪入幾個主角駕車時的主觀鏡頭,清楚看見(主角)自己抹掉眼淚的畫面,這種主觀性、深入就相當有希治閣的影子,而用上更外露、放縱的情感表達,正恰好是希治閣電影壓抑的相反。

進入奇情複雜階段
《女為悅己者狂》是艾慕杜華第一部以旁白開展故事的作品,Carmen Maura對觀眾的低語、煞有介事的夢境段落,說明艾慕杜華這次有著精心設計的故事佈局,要用結構勾住觀眾注意力。而那種劇本上的計算倒是從《女為悅己者狂》開始到《活色生香》不斷延綿下去。

早期的《激情迷宮》、《修女愛瘋狂》、《前世唔修》故事總有一堆人物,有時關於他們的段落跟主線劇情無大關係,造成劇情鬆散,不知所云的反應,是艾慕杜華早期創作的缺點。然而,這個缺失也令他的電影變得如此風塵自由,人物無論大小皆有戲,處處充滿即興的感覺,例如《激情迷宮》裡有一段非常長的punk band表演,還有艾慕杜華客串岀演樂隊主唱,戲裡所有角色就是很活,並無刻意雕塑。

自《女為悅己者狂》,艾慕杜華有更多的心思打磨劇本的複雜性,人物故事互相交錯纏繞,劇情結構真正稱得上奇情,然而過份雕琢,逐漸失去當初看《慾望之規條》時的情緒衝擊。《女為悅己者狂》是圍繞一班女人的群戲,各自為了自己愛人奔波、焦躁不安。戲中的Carmen Maura從電影開始便苦心追尋她的情夫,然後電影很快加入了主角朋友因為前男朋友而面臨被認定是恐怖襲擊共犯的危險,連帶情夫兒子與未婚妻的介入,整部戲每人關係愈演愈緊密,但見影片對Carmen Maura以及一眾角色的情感描繪收斂,電影焦慮情緒的主題是靠一層又一層的事件堆砌組成,並非由角色之間對愛人的熱戀狂迷而生。我看《慾望之規條》印象最深是Antonio Banderas不惜脅持人質,也要跟主角共度一小時的春宵,是他那樣獸性、對一個人瘋狂的迷戀令我無法忘懷。《女為悅己者狂》呢?我記得的大概只有那藤掕瓜瓜掕藤的情節。及後的《活色生香》也是一樣問題。

置身名牌導演行列
《論盡我阿媽》為艾慕杜華帶來了不少國際獎項,除了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更在康城奪得最佳導演寶座,是他當時從影以來評價最佳的一部。這是他開始真正蛻變成為「大師」的一部戲,但我卻覺得這是他最平凡、最普通的作品,因為他很清楚知道愛滋病、母親、跨性別是他的戲劇材料,照直書寫已經足夠為人議論。

無疑,《論盡我阿媽》以及其後的作品如《聖.教.慾》、《浮花》所岀現的故事情節皆是導演一貫的母題,但艾慕杜華步入二千年代的創作愈來愈有自覺性,他會把同性戀當成一件很serious的事來說,我認為這是改變了他當初創作的態度。當年《綑著我,困著我》內容包含了虐戀的元素,但電影完全沒有對此加以強調,反而淡化成單純的黑色愛情喜劇,絕頂純粹。《論盡我阿媽》很直接要描繪母親、變性人遭遇的人生困境、《聖.教.慾》是拍天主教教士對孩童的性侵犯、《浮花》拍母性的可敬,所有皆有完整的主題與故事結構,但還是《修女愛瘋狂》的壞孩子好看。正如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沒錯,敍事與劇本技巧成熟工整,可是他最為人稱道是他不按常理岀牌的驚喜,凡事一面嚴肅的他絕不好看。艾慕杜華同樣,失去了原來的樣子。

千禧年代唯一一部,我覺得真正有情、有魅力的作品,叫《對她有話兒》。電影打破許多俗成偏見,「Camp Camp地」的男護士Benigno不是同性戀,與外型成熟的作家Marco僅有純粹友情的描述,甚至大膽地把強暴的事件描畫得充滿關懷與愛。它從來沒有討好過觀眾,但故事人物的奇特、邊緣化,以及不解常情的愛,則是靠劇本結構及情節來感動觀眾,難度相當高。當電影發展到Benigno被關禁,Marco到監獄探望,有一個鏡頭讓我回味至今:鏡頭從Benigno的位置向左推移至Marco一邊,形成一個奇怪的two shot,玻璃倒影讓Marco的映象與Benigno重疊,他將化身Benigno窺探愛人Alicia——那美得讓人無法抗拒的女性。這是我第一次感到激情以外,艾慕杜華溫柔、細膩、真情的一面。這樣講述著男女間充滿誤解、錯誤的悲劇,如絲溫柔卻教人憐憫。

影評人家明說:「廿年過去,今天我仍然記得,第一次看到艾慕杜華影片的新鮮及喜悅。」他說的是《女為悅己者狂》。對我而言,在那之前,是艾慕杜華最好的時代。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