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香港電影的悲觀與希望:周冠威 X 黃綺琳 X 楊曜愷 X 卓翔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9-25

本港因為疫症爆發而暫時關閉戲院,現在疫情稍緩,最近戲院才得以重啟。在疫症時期,有數部香港電影都鍥而不捨地在戲院一再上映,它們是《幻愛》、《金都》、《叔叔》和《戲棚》,在第三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屢獲提名及得獎。以上提及的本土電影都是由年輕導演拍攝,低成本和富有人文關懷,是「新香港電影」的代表作。


早前「虛詞.無形」舉辦一場Facebook Live,邀請「高先四寶」—《幻愛》導演周冠威、《金都》導演黃綺琳、《叔叔》導演楊曜愷及《戲棚》導演卓翔跟主持人鄧小樺對話,分享了對於香港電影的看法以及電影和影評之間的關係。


一種食物比喻成電影


在訪問開始前,卓導演提議在座的導演用食物作喻,形容自己的電影。楊導演形容《叔叔》就像釀辣椒,喜歡的人就會喜歡,怕辣的人就會討厭;周導演說他的電影就像豆腐,笑言可以任由觀眾「搓圓撳扁」;卓導演則認為《戲棚》是紅腸,強調作為四寶飯重要的一員,紅腸這種西方的美食有中式的呈現,與《戲棚》一樣給人有中西合壁的感覺;黃導演則說《金都》是芫茜,看上去就像普通蔬菜,但吃下去就會有落差,形容《金都》同樣是有些人會很喜歡,有些人則不然。聽過四位導演的比喻後,他們都笑指這些食物味道甚重又非常便宜,比喻得十分貼切。


遙遙映期奇招盡出?


因為瘟疫和政府的防疫奇策使電影的上映期無限延長,連《幻愛》推出也快一周年了。四位導演如何面對及處理這古怪的映期?楊曜愷回應指他為了宣傳而參加不少國際電影節,也在社交平台宣傳電影。黃綺琳及周冠威不約而同受到運動的影響,而感到很為難。周冠威甚至因為反修例運動,而忘記自己的電影首映,他回憶說:「7月1日是一個非常政治的日子,而《幻愛》第一天首映(7月2日)只有十二萬票房,很失落。」他慶幸票房有回升,但是上映十三日後被腰斬,形容自己心情很像坐過山車。而卓翔則幽默回應:「《戲棚》不是劇情片,無法每天有很多場次,每個月都只有五至八場,很多觀眾都不察覺《戲棚》上映,所以我們當自己每次都是重新上映,無限復活!」


香港問題,電影解決?


這些本土電影取景於香港不同地方,例如《金都》裡的太子舊式商場、《幻愛》裡屯門的輕鐵等等,側寫出這個時代。儘管四位導演並非有意拍攝一套回應社會的電影,他們的無心插柳,卻絲絲透出這個時代獨有的調子。周冠威坦言,《幻愛》是他以往的作品底本修改而來,只是為了關注精神病患者這個弱勢群體,並沒有想過回應這個動盪的社會。他提及有一位「手足」經歷了反修例運動後,患上了創傷後遺症,於是他多次進場看《幻愛》,借電影來治癒自己。周冠威說:「《幻愛》是說愛情而非政治,卻可以回應這個受傷的香港,這是一件非常巧合的事。這部戲是在說兩人為了美好的愛情而受苦,就像這一代的年輕人為了美好的未來受苦。」


《金都》裡談及的中港婚姻也是香港的社會議題,比《幻愛》更為直接地扣連社會。黃綺琳直言電影構思是自己的生活觀察所得,她曾有大陸同學提議和她「假結婚」。《叔叔》則是一部討論舊時香港同志的電影,楊導笑言大眾對男同志的既定印象是「做FASHION」、很華麗,所以他想表達出男同志可以是一個一般人,並特意取景深水埗,來表現普通階層的特性。


《戲棚》記錄了香港正在消失的傳統文化,拍攝現時碩果僅存的戲棚。卓翔在拍攝時思考電影要如何以新的方式呈現、延續戲棚。卓翔比較了香港與日本兩地的工人,他指日本的工人被尊為匠人,觀乎香港工藝文化的重視程度確實不如日本,匠人的地位遠遠較低。而香港搭棚的技藝也逐漸消失,不少搭棚的材料都以鐵架代替。這種「省工夫」其實也是一種「變質」:由天然物料變為冷冰冰的東西,失去了生命力。


舊香港電影 VS 新香港電影


鄧小樺提及舊香港電影被新香港電影取代,兩者無論在製作模式、拍攝手法上都異。舊香港電影給外界的印象是「唔正經」、「粗野」、「低俗」,新電影則是多了人文關懷、關心弱勢社群、較為政治正確。楊曜愷批評舊香港電影將同志矮化,只是用同性戀作頭或恥笑的對象。他補充現時的導演都比較「書院派」,會花更多時間做資料搜集,也很享受做資料搜集的過程。楊曜愷也是這類「書院派」的導演,《叔叔》的資料搜集時間長達九個月,比如在電影中的浴德池早已被其他東西取代,他們無法實地考察,只能從黑白電影查找線索;結果在他們在最後一齣粵語殘片找到浴德池的片段,而那齣戲裡竟還有沈殿霞女扮男裝!楊導形容這班「書院派」的導演:「們對電影有研究,不是純粹為了錢,而是因為熱情、興趣,(與舊香港電影導演)很大的分別是對電影的主題有更多的研究,追求美學表達的方式,有不同的呈現。加上們看的電影不限於荷里活電影,還有不同國家和類型的電影,所以對電影的知識比較豐富,有不同的層次,所以做出來的成果與以往不同,因為他們的手法、目的、知識都不一樣。」


周冠威回憶從前電影界會認為拍攝弱勢群體是件很「港台」的事,這種追求寫實主義的拍攝手法並非當時主流電影所推崇。當時他的一些人文關懷作品會被批評不像電影,反而香港電台出品。周冠威認為他當年創作的時候,香港沒有太多社會問題,是一個聲色犬馬的年代。他續道:「我們以前的年代,是有黑社會的味道……風花雪月,不是不好,反而很好看……舊電影不差,我認為是氣質不同。我們無法再拍回當時的電影,或者說,我們現在面對的確實不是聲色犬馬的時代。香港已經變了。」他寄望香港電影能夠變得多元,不需要區分新與舊的香港電影。


就目前的改變,黃綺琳提出是因為觀影的渠道比以前多,若然觀眾想看剝削電影(Exploitation film),可以在「抖音」上看,所以入場觀影的觀眾和從前的觀眾有分別。她認為新舊電影的分界並不明顯,如新近陳健朗導演的《手捲煙》,既有娛樂性又有人文關懷。


香港電影的未來?


雖然新香港電影予業界新氣象,但仍無法解決港產片市場萎縮的問題。黃綺琳認為香港的市場支持不了香港電影,所以工業電影會逐漸消失。但從樂觀的角度思考,她指出:「獨立電影是不會消失,因為獨立(Indie)的精神是遊擊,只要有拍攝器材及志同道合的人就可以拍成。相信香港將會有更多低成本的電影製作。」卓翔認為《那些年》在香港也錄得五千萬票房,證明香港是有觀眾願意付費觀影,只是觀眾願不願意做這場買賣?他續指台灣也經歷過一段電影的沉寂期,與香港相似,但台灣電影業另闢溪徑,使愈來愈多的觀眾願意去戲院欣賞小品和記錄片,逐漸建立自己的觀眾群,是值得香港參考。


相反周冠威對於香港電影未來很悲觀。他將香港電影分為合拍片及本土電影,合拍片必須審查,相反本土電影沒有審查;從前的他認為:「不被審查就可以盡是癲狂!」但自從國安法生效,電檢處會審查本土電影,一些敏感的主題會令到電影無法「過關」,而導演也不免自我審查。他直言:「這是一個好恐怖、好悲觀的現象和未來。」黃綺琳在面對政治審查時,坦言會「照寫」,不會自我審查。若然作品被審查,就再思考如何解決。楊曜愷用另一角度回應:「電影有時候可以在不同氣氛中生存,有時候更加艱巨、更多束縛,所生產出來的電影會更加精彩。」儘管政治審查打壓香港的創作空間,以致香港電影生存愈來愈困難,周冠威仍安慰自己,有很多人和他一樣面對政治打壓,但他們都沒有放棄,要維持盼望才能在悲觀中走下去。


電影與影評之間的關係


鄧小樺作為影評人,觀察到這幾部本土電影受到影評的密切影響,十分好奇電影製作者如何看待影評。楊曜愷認為影評對《叔叔》這種類型電影很重要因為九十分鐘的影片無法完全表達自己的訊息,影評可以將微小事物放大、分析的特質,去使觀眾更深入理解電影,甚至令觀眾再次入場。加上,楊曜愷認為影評人也是觀眾,影評也是觀眾的想法,多聽觀眾的想法是有益的。


卓翔也認同「影評對電影有益」的看法,他回憶在未讀電影前,他會「咪」許多影評,在圖書館閱讀電影的書刊。卓翔聽電台介紹《香港製造》時,並不知道誰是陳果,但經電台介紹後便很想進戲院一探究竟。他指出普通人不知道導演、演員、類型的情況下,影評會給他們安心的感覺,他笑說:「呢都幾香港人,要驗過啲貨,OK先至入去睇。」他認為看影評是一個學習過程,可以了解不同人怎樣看自己的電影。


《幻愛》影評之多,連鄧小樺也問周冠威:「你有冇睇曬所有影評?」周冠威回答:「我睇曬㗎!」他認為看影評是一個自省的過程,電影拍攝完畢後,需要檢討及反思。他將影評比喻為創作的養份,可以完善自己的作品,形容看影評是一件好刺激、好愉悅、好渴求的事。他曾看過劉進圖先生寫給幻愛的評價:「真愛不如幻愛,幻愛也是真愛。香港人就是追求得不到、虛幻的東西,美好的香港將來、得不到的自由,那種追永、想像、盼望、意象其實是真的。他們真的好愛香港。」他從來沒有想過《幻愛》與時代扣連,看過劉進圖先生的影評後他大感有趣。


黃綺琳笑言周冠威是「電影界陳同佳」,「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黃認為「電影與影評的關係」是個尖銳的問題,因為現在影評的定義變得很闊,任何人都可以評論電影,拍照片分享至社交平台也算是某種影評,質素難免參差黃導稱自己欣賞質素高的影評,認為這些影評人觀察得非常細緻,能夠從中學習,但另一方面她也質疑某些影評的判斷,好像假設電影中每一個角色的每一句對白都代表導演的立場。《金都》與《幻愛》都曾有過相似的「性/別」議題爭議,《金都》裡林二汶說的對白:「Edward成個女人咁」亦有人指為政治不正確,黃綺琳的想法是:「導演不可能認同電影所有角色。因為人物是立體的,正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能認同世上所有事物。」


過激的影評在這時代難以避免,主持人鄧小樺也說一些影評人會為了搏得眼球和點擊而變得激進,而過激的言論又只會引來更激烈的評語,她寄語影評人:「做事時要有『』,評論要有『』。」一些激進的影評未必會傷害作品,但可能會傷害一班用心的製作人和評論人。而這本來也許是本土電影導演最重視影評的時候,本是非常難得,大家可否攜手為香港電影開一片新天?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