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抗疫】永劫隔離 窩居戰線:第N波疫症書單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4-20

武漢肺炎已經發展到第N波,永劫隔離,14日又14日,戲院等娛樂場所已封,煲劇煲到近視加深,打機課金都課到窮。一切還原基本步,當行山去離島都人山人海,最適宜的窩居活動當然是看書。因應疫情,拉長戰線消耗時間,不夠耐看的書盞漇錢;所以「虛詞」編輯部為大家挑選了十本與疫病和醫療有關的深度好書,種類多元,包含文學、歷史、理論等多種選擇。抗疫要贏,最好的辦法還是讀書,身體和心靈都要強壯呀。


疫病文學選


卡繆《鼠疫》

卡繆鼠疫


此書由鼠年第一日(即係爆發個日)開始翻撻紅透半邊天,由李怡先生到你的大學女同學都在推薦,你現在應該已經對卡繆的疫病名著《鼠疫》滾瓜爛熟了吧?如果早期死不封關的香港不夠像書中的奧蘭城,歐美爆發期的景象就真是……只能嘆一句歷史總是輪迴。


書中對疫症的城巿景觀與人的狀態之描述準確細緻,卡繆得諾貝爾獎是實至名歸。對於政府的欺瞞、人類的自欺欺人、封閉狀態的心理,以及關於上帝、災難、死亡的哲學思考,在在可與當下狀況對讀——自我理解也可以是一種療癒。面對封城,你的態度是如李厄醫生的機械式冷靜抗疫?藍柏那種誓死突破封鎖要與愛人團聚的衝勁?還是塔盧閃爍的組織熱情與反抗精神?書中說到人面對長期的封鎖會失去愛的能力,或者最是悚目驚心。但願閱讀真是一種超越與拯救。


加西亞.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

愛在瘟疫蔓延時


本書又譯「霍亂時期的愛情」,瘟疫必然指向死亡與隔離,但人類的愛情無可阻擋,必以各種面貌滲透生命。馬奎斯此作減了魔幻、近於寫實,但細緻如畫的景物與人心描寫,還是令小說豐厚好讀,以致此書書名成為疾病期間最紅的一個語段。而此書早在面世時,已被稱為「歷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了。


疫病一如災難,將我們本來的生活連根拔起,而正是日常的泥土被徹底翻轉之後,或者才可窺見許多事物的本質,包括愛情。本書中費米娜與阿里薩的愛情橫跨五十年,一開始愛情無端中止,兩人的生命如兩條線延綿岔開,她成為一個典型的家庭主婦,他則演變成浪蕩子與航運大亨。雙魚座的馬奎斯既擅寫時間的厚度與衍化,復又能點化愛情的初衷,阿里薩白頭之後重拾初戀,一來有《百年孤寂》中邦迪亞上校與莫士柯蒂的愛情故事之影子,二來據說也是馬奎斯本人的故事。疫症時期的愛情竟然比任何時候都甜蜜?是的可以是這樣。


瘟疫蔓延選


大衛.逵曼《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


不用等下一場人類大瘟疫了,「武漢肺炎」就在我們當中。但如果人類沒有吸取教訓,總會犯下同樣的錯誤。《下一場人類大瘟疫》立足警世的位置,透過科學報導的筆觸,嘗試梳理人類傳染病如何通過跨物種的轉移,漸漸成為危害全球人口的致命病毒。


作者大衛.逵曼是一名科學家,出版過小說和非小說書籍,文筆深入淺出,保證易讀。《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提到,目前已知的人類傳染病中,有六成左右經常會跨物種跳躍,由非人類動物「外溢」傳進人群,包括愛滋病、伊波拉、沙士等;這種傳染,極有可能源於我們對自然界的不斷侵擾,讓全球健康陷入險境。預防勝於治療,作者強調,在下一場致命的人類大瘟疫來臨前(如果人類還未滅絕),我們極需關注自身與自然的互動關係,才免於攬炒。


麥克尼爾《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瘟疫有時是歷史和文明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了解瘟疫的歷史,也是了解人類的歷史走向。美國歷史學家麥克尼爾的《瘟疫與人》,就是絕對不能錯過的經典著作。


在《瘟疫與人》中,作者以疫病編年史的角度,宏觀論述瘟疫與人類歷史的關係。由史前時代談到上世紀前半葉,《瘟疫與人》詳細探討了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又如何塑造了當地文明的特色。作者提到,過去史學家並未將疫病史擺進人類歷史中更重大的場景,而撰寫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把流行病史帶入歷史詮釋的領域,進一步了解人類社群在自然平衡中不斷變遷的地位。


大衛.歐文《疾病與權力:診斷百年來各國領袖的疾病、抑鬱與狂妄》

疾病與權力


如果政府首長患了病,還適合掌管影響千萬市民生命的政府運作嗎?這個問題,相信香港人早已「朝思暮想」,因為我們有個特首叫林鄭月娥。政府首長罹患疾病絕非孤例,著名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就曾以「黑狗」來形容他的憂鬱症,問題只是疾病如何影響他們的工作。


《疾病與權力》一書研究1901年至2007年近百年來的政府首長患病實例,嘗試審視政府領袖的精神與心理狀態,了解政治權力對他們的毒害。本書作者為前英國外相兼精神科醫生大衛.歐文,他指出,掌握權力的政府領袖罹患自戀、好動、過度自信的狂妄症候群是常見的現象,這些特徵會使其輕視他人、不採納意見,進而無法有效施政。作者寄語,民主制度乃是唯一的「解藥」。相信,這本書絕對切合當下的香港。


醫學歷史選


若伊.波特《醫學簡史:疾病與醫學的故事,科學醫學體系的困境》

醫學簡史


書如其名,《醫學簡史》是認識西方醫學史的便捷之門,也是最佳的入門之選。本書作者若伊.波特是國際知名的學者,長期投入醫學史研究的普及推廣工作,另一本講述精神疾病歷史的《瘋狂簡史》同樣廣受歡迎,也有中譯版本;《醫學簡史》則是他的課堂講稿,以八個章節概述西方醫學史的主要面相,包括疾病、醫生、身體等,以不同主題帶出人、病、醫之間的歷史互動,逐步帶你走進漫長的醫學發展,最後嘗試探索現代醫學的社會與政治影響。


聞說近來各大院校因應疫情,以網上教學取代回校上課。各位對醫學人文史有興趣的讀者,也不妨讀《醫學簡史》,跟若伊.波特上一門課。


馬克.傑克森《醫學,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從宗教、都市傳染病到戰地手術,探索人類社會的醫病演變史》

醫學,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


讀完《醫學簡史》後還嫌不夠,想認識更多醫學人文史?我們推薦你讀《醫學,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這本書的英文名叫「The History of Medicine」,內容清晰明瞭,就是醫學的通史。作者兼醫學史教授馬克.傑克森帶你走過三千年的東、西方醫學發展和社會變遷,由古代談到中世紀,由中世紀談到啟蒙與當代,透過醫療觀念、專科技術和公眾互動等多個角度,從新認識醫療與社會的關係。


《醫學,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是一本大眾讀物,更是醫學人文史的重要一課。要知道攸關人類福祉的醫學如何演變和發展到今日的規模,本書是入門的佳選。


劉士永、皮國立主編《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

衛生史新視野


讀過醫學的世界史後,你或許也會對比較貼近的華人疾病史產生興趣。台灣學者劉士永和皮國立主編的《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是我們的推薦讀物。


《衛生史新視野》收錄九篇學術研究文章,作者包括歷史學者、文學家和中醫師,內容覆蓋「生命醫療的文本與書寫」、「疾病與醫治的歷史」和「醫療衛生與政治」等三大向度,以不同的切入角度,深入探究近代華人社會的「衛生」、「身體」與「疾病」,覆蓋面包括中港台三地。書中除了二十世紀中國的醫學史、廿一世紀華人醫學史等宏大主題,也包含清末性道德論述、醫療與救國的關係,乃至鼠疫前香港醫療狀況等歷史書寫。作為一本學術著書,《衛生史新視野》絕對有深度保證。


深度理論選


米歇爾.傅柯《臨床的誕生》

臨床的誕生


談到認識疾病,沒看過傅柯這本經典著作,你不能說自己已經登頂。上面這麼多本醫學歷史書,也許都來自傅柯《臨床的誕生》的奶水。傅柯以其後結構主義的歷史眼光,考察臨床醫學的起源,尤其聚焦於18世紀至19世紀,從古典醫學轉變至現代醫學的認識論大轉折。這個時期充滿了混亂與災難,但也同時是新的醫療空間與醫學概念形成之際。現代醫學以至整體現代思想中關於「疾病」、「死亡」、「人」的概念,傅柯一一透過歷史文獻的文本分析來帶出。這也是標誌當代西方思想史中「語言轉向」(Lingusitic Turn)的一個重要文本。


而傅柯的文字是這樣好看。他秉持對於概念「轉變」的深刻興趣,不執著於任何一端的「真理」,因此不落彙臼,帶來全新的視野。他對於規訓與越軌、理性與瘋狂、死亡與生命等等兩極辯證的處理,充滿了耐性,手腕柔軟,以致古典歷史文本都被他寫得像小說一樣好看。所有被他徵引的句子看來都極具怪誕的詩意,他從根本改寫了「科學」的面貌。


韓炳哲《倦怠社會》

倦怠社會


在德國藝術大學任教哲學的韓裔思想家韓炳哲,可能是近年最紅的當代思潮概念引介書作者。《倦怠社會》年前被台灣大塊文化翻譯為中文時,一度引來追讀熱潮。在這張疫病書單的末尾之所以要加入本書的原因是,大部分關於疫症與傳染病的書寫,概念均不出傅柯幾本著作的大傘之下;唯有韓炳哲,敢在《倦怠社會》中聲稱,傅柯的觀念已經不足於描述當下社會。嘩,好大的膽子!


本書最終目的是描述當代社會的心理狀態(尤其是西方民主社會中過度強調績效的問題),不過是由傅柯的病理學模型為對揚。韓炳哲寫道,傅柯時代即二十世紀以傳染病及免疫學為象徵,其對應型態是規訓社會:即在人群中劃分出異類與他者,施以禁令,以禁閉、規訓等方式將之馴化,如同隔離細菌。而當代社會,則以精神疾病與心理學為象徵,其造就的型態為「功績社會」:在一個強調「自我成就」、「yes we can!」的社會中,再沒有來自外部的細菌攻擊,一切都是出於主體心理上的自我攻擊,無色無形,無法排解的無力感,對抗消失了,只剩無盡的虛無。


韓炳哲筆端亦常帶詩意,在寫及憂鬱、孤絕等狀態時,對文青以至一般人,可引發相當強烈的認同感。在疫症時期無事可做,會覺得自己太廢以至產生絕望感?韓炳哲會跟你說這是功績社會所造的病態——而如果能夠在虛無癱瘓時期放下自我聆聽他人,也不失為一種虛無的開放。不過在「隔離」終又成為全球焦點的當下,不知韓炳哲會否修改他的理論?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悼阿倫狄龍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9-13

杏仁糖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4-09-12

説好不丹故事

影評 | by 亞c | 2024-09-11

雨中的香港 見山還是山

散文 | by Sir. 春風燒 | 2024-09-06

路殺

散文 | by 曾友俞 | 2024-09-07

管他紅杏還是南北杏

散文 | by 惟得 |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