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盃】以書代波,無秩序編輯室列強書單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12-10

今屆世界盃賽事在卡塔爾進行得如火如荼,淘汰賽階段的連番激戰亦令球迷大呼過癮,每晚捱夜睇波之餘,「虛詞編輯部」亦趁著世界盃熱潮,檢閱今屆來自各大洲份的最後十六強,以書代波,為讀者整合成「2022世界盃書單」,讓球迷靜候最終王者誕生的同時,也可藉此書單了解足球以外的更廣闊世界。



歐洲戰場,鬥到場外



克羅地亞《農民起義》/奧古斯特.謝諾阿




在近代的世界盃,克羅地亞總能躋身最後幾支勁旅,不過,與其他足球強國相比,克羅地亞無疑是個年輕的國家,從1991年宣布獨立算起,都不過三十多年歷史。但克羅地亞民族的文學。卻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的克羅地亞仍然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而該時期著名的克羅地亞作家,便包括奧古斯特.謝諾阿(August Šenoa)。


從中學時代開始,奧古斯特就用德文、捷克文,然後改用克羅地亞文字來寫作,留下多部長篇歷史小說,其中發表於1877年的《農民起義》是其代表作,小說再現了16世紀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民族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不但考據精細,而且語言動人,而作者正是希望通過作品喚醒民眾,必須以前人為榜樣,繼續為贏得民族的獨立與自由而鬥爭。而隨昔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解體,克羅地亞亦正式走上了漫長的獨立之路。



英格蘭/《英格蘭的史詩:務實.法治.傳統.中庸,揭開千年淬鍊的島國認同》(羅伯特.圖姆斯)



每逢世界盃有英格蘭的比賽,總會聽到有些球迷會以「英國」來形容之,但英格蘭其實只是「北愛爾蘭及大不列顛聯合王國」這個政治體的成員之一,有著自己的歷史、文化與認同,英格蘭並不等於英國。適逢今屆英格蘭被編配與威爾斯同組,或許在期待「Football's Coming Home」之餘,也可趁此機會了解一下英格蘭的漫長歷史。


一書三冊的《英格蘭的史詩:務實.法治.傳統.中庸,揭開千年淬鍊的島國認同》,為讀者詳細回到英格蘭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重要課題,例如英格蘭的國族認同如何在千百年來中不斷演變、英格蘭人的自由民主制度、法治精神、語言與文化,如何影響全球歷史,並細說英格蘭從亞瑟王傳說到公投脫歐源遠流長的歷史故事。



法國/《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 安妮.艾諾



話說世界盃有一個「魔咒」,就是去屆冠軍總是逃不過在下一屆的世界盃小組賽出局的命運。法國貴為上屆世界盃冠軍,今屆憑麥巴比、基奧特等球員的出色表現,成功克服魔咒,更是奪冠熱門之一。


這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一位法國人,名叫安妮.艾諾(Annie Ernaux)。恰巧,改編自她其中一本著作《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 的電影《孕辱》(Happening,台譯《正發生》)也在香港上映不久,一本講述法國禁止墮胎年代的私小說,碰上美國重新嚴格規管墮胎等等的今日議題,在在說明所謂女性議題不是過去之事,而是不斷回來的創傷和勇敢。


乘著安妮.艾諾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台灣的大塊文化和皇冠出版社把業已絕版的譯作重新出版,或者也是中文讀者得以重新認識這位法國作家的難得機會。無論法國會否獲得世界盃,至少有書可讀。



波蘭 / 《普通人:第一〇一後備警察營與納粹在波蘭的最終解決方案》克里斯多福.布朗寧



自烏俄戰爭爆發以來,與烏克蘭、白羅斯等國接壤的波蘭旋即面臨戰爭和難民潮的壓力,原因無他,一旦烏克蘭淪陷,波蘭已然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了。


難怪,波蘭射手兼隊長利雲杜夫斯基曾在國家隊比賽戴上烏克蘭國旗臂章,而且由始至終都公開支持烏克蘭,要求國際足協等制裁俄羅斯。


20世紀以來,在德國與俄國之間的東歐地區,一直是暴政和邪惡的慘痛歷史得以實現的血色大地,其中,納粹德國最盛名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正正位處波蘭,波蘭也是這場大屠殺的重心。布朗寧(Christopher R. Browning)的《普通人》嘗試重返歷史現場,分析當時在第一線執行「最終解決方案」的後備警察營中,一班甚至不是狂熱納粹分子的「普通人」如何犯下大屠殺的暴行。


《普通人》在1992年出版,現今以增補對後備警察營的最新研究的方式重新出版。身處戰爭臨近、民主退潮的時代,重新思考「平庸之惡」,已然是一個切身議題。



瑞士/《南斯拉夫史:巴爾幹國家的合與分》洪茂雄



今屆世界盃,瑞士和塞爾維亞又被分到同一組別,一向以「足球團結世界」作宣傳的世界盃,再次暗中捲起難以疏解的政治氣氛,成為足球離不開政治的又一別例。


今屆世界盃打從開始就充滿政治色彩,說的不只是由人權紀錄惡劣兼有賂選疑雲的卡塔爾主舉賽事,也有德國隊抗議國際足協禁止彩虹臂章、伊朗球員不唱國歌抗議伊朗政府等事件。而瑞士和塞爾維亞之間的恩怨,不過是四年前俄羅斯世界盃,瑞士隊的沙卡和沙基利做出「阿爾巴尼亞鷹」的姿勢慶祝入球的一個延續。


簡單來說,因為瑞士隊球員有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背景,塞爾維亞族和阿爾巴尼亞族之間的族群衝突,成為足球場上的角力原因。「足球歸足球,政治歸政治」的犬儒想像固然不可能發生,讀《南斯拉夫史》這本書,或者能為這些足球場上的政治角力,有一份更深刻的認知。




荷蘭/《荷蘭式快樂:做自己,不需要說對不起的人生觀》(陳宛萱)



但凡看見一片橙海,自然就會聯想到荷蘭這個國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上最快樂國家」排行榜,荷蘭總是名列前茅,對閱讀文化亦相當重視,每年三月都舉辦「全國讀書週」(Boekenweek)活動,從地方政府到各實體、網路通路,全國都有各式各樣推廣閱讀的活動。


這本由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現長居荷蘭的台灣作家陳宛萱撰寫的《荷蘭式快樂》,透過「荷蘭話」進入他們的社會、文化、生活及思維,從各層面拆解荷蘭與荷蘭人,重新提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




西班牙/《唐吉訶德》(塞萬提斯)




西班牙固然是足球大國,但在歐洲文學界的地位,同樣舉足輕重,早在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生於馬德里附近一個小鎮的西班牙小說家,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便在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出版了一部世界文學經典《唐吉訶德》。最初出版時,《唐吉訶德》的全名為《聰明絕頂的來自曼查的紳士唐吉訶德大人》(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顯然是諷刺昔日騎士文學的滑稽作品,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百年,但主角是一位看了太多騎士小說而走火入魔的老鄉紳,仍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唐吉訶德」,拉著鄰居當做自己的僕人,到處行俠仗義,其實四處碰壁,而且行徑匪夷所思。


唐「don」是對大人物的尊稱,主角名字吉訶德「Quijote」則有學者認為是源自加泰隆尼亞語「cuixot」,意即大腿上的盔甲,因此可理解為「尊敬的大腿盔甲先生」,儘管他神智不清,瘋狂而可笑,卻又是道德、正義與理想主義的化身。《唐吉訶德》面世至今,也成為了封建時代與現代的分水嶺,甚至被譽為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現代小説。




葡萄牙/《畫鳥的人》(莉迪亞.豪爾赫)



提起葡萄牙,無論是否球迷,應該都會想到最後一次為國征戰世界盃的球星C朗,但若說該國文學界的代表性人物,不能不提葡萄牙作家莉迪亞.豪爾赫(Lídia Jorge)。曾於殖民戰爭期間,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教書的她,首兩部出版的小說使其躋身當代葡萄牙文學的先鋒,1998年發表的小說《畫鳥的人》,莉迪亞.豪爾赫以其優美文筆,寫盡大家族的繁盛與衰敗,更成為葡萄牙文學其中一部經典名著。


《畫鳥的人》不僅是本書寫個人生命的小說,作者透過透過大宅中那名幾乎無聲的女孩之眼,訴說了那段葡萄牙1940-1980年代農村社會的氛圍,文字雋永,時間與記憶之間的錯位關係也教人著迷,去年此書更首次推出中譯版本.讓華文讀者也可透過翻譯本,更深刻感受莉迪亞.豪爾赫的文字世界。



諾獎作家的足球評述︰卡繆無錢買球鞋 莫言踢過門將




美洲三雄,霸氣本色


美國/《美國》尚.布希亞



作為世界秩序的一方之霸,足球和世界盃不知算不算是「美國夢」的一部分,但美國本身就已然是一場超度現實的夢了。甚麼夢?就是如法國哲學家、「後現代大祭司」尚.布希亞在《美國》這本小書的開頭所說:「注意:鏡子裡的物體可能比看起來還要靠近一些!」


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為人熟知的著作包括《物體系》(1968)、《擬像與擬仿》(1981)等,但《美國》這本小書不算是理論大作,而是哲學家藉著穿梭於沙漠、公路和城市的美國之旅,來思考美國這個全球資本主義的巨頭,最靠近生活和擬像的一次嘗試。


因為美國為主的全球化,我們對美國實屬「太過熟悉」了。但我們真的知道嗎?唯有旅途能告訴我們。「這趟旅行的唯一問題是:意義的消滅可以到什麼樣的程度,在這種無所指涉的沙漠形態中,我們能走多遠而不會崩潰?」尚.布希亞在書中說。



阿根廷/《鬼魂們:當代波赫士:西塞.埃拉傑作選》(西塞.埃拉)




有「球王」美斯壓陣的阿根廷,今屆被捧為世界盃奪冠熱門,過去阿根廷在這項賽事仍曾兩度封王,不過這個南美大國,歷年來雖然出產不少著名作家,卻從未有人成功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其中包括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西班牙語作家的波赫士,外界猜測與其政治保守主義不無關係。


至於近年在諾貝爾文學項呼聲最高的阿根廷作家,則要數被文壇稱為波赫士嫡系傳人的西塞.埃拉(César Aira)。從不在自己國家受訪,也鮮少接受國外媒體採訪的西塞.埃拉,歷年出版超過八十本著作,多產之餘,寫作方式亦極具個人風格,絕不修改內容,也只寫不超過五萬字的中篇小說,即興且前衛,亦會以庶民文化為主題,融合超現實主義元素,這本《鬼魂們:當代波赫士:西塞.埃拉傑作選》,按其寫作年代依序收錄三篇精彩作品,值得細味。



巴西/《記憶的線索》阿德里安娜.里斯本




巴西除了是足球強國,其文學亦一直活躍,在拉美至世界文學版圖都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而且,巴西是拉美地區唯一會使用葡萄牙語書寫的文學體制,而且在歷史、社會、政治及文化背景方面都不同於鄰國,擁有獨特的文學面貌。在巴西的小說家之中,1970年出生於里約熱內盧的阿德里安娜.里斯本(Adriana Lisboa)可謂近年代表,是巴西文壇領軍人物之一。


在1999年她就以《記憶的線索》(Os fios da memoria)在文壇嶄露頭角,小說《白色交響曲》(Sinfonia em branco)講述家庭傷痛的故事,並因此獲得葡萄牙的文學大獎薩拉馬戈獎。本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薩拉馬戈,更盛讚她是屬於現在和未來的作家,而且,長年的海外經歷讓她擁有與眾不同的視角。阿德里安娜雖在巴西長大,但後來在法國和日本都有生活過,目前定居美國全身心投入於寫作和研究。




亞洲奇蹟,面向世界


澳洲/《鏡中瑕疵:我的自畫像》



以地域來判別的話,澳洲本來是屬於大洋洲的國家,不過自從該國在2005年脫離大洋洲足協,翌年正式加入亞洲足協,澳洲在足球層面上,就成為了亞洲的一份子。澳洲在今屆世界盃澳成功躋身16強,連同奇蹟出線的日本、南韓,成為世界盃歷來最多亞洲代表殺入16強的一屆。


至於澳洲文學的代表人物,當數作家帕特里克.懷特(Patrick White),其筆觸細膩且富詩意,擅長在意識流與敘事之間轉換,1973年更成為成為該國史上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評審形容為「融合史詩風格與心理描寫的敘事藝術,將一座新大陸引入文學地圖」。


出版於1981年的《鏡中瑕疵》,是懷特的長篇文學自傳,在書中追憶了從出生到漂泊他鄉、尋求身份認同的年輕歲月,也記錄了他對寫作及藝術的不斷思考與探尋,更毫無保留地剖析自己,以其獨特的文字方式,將澳洲與世界臨摹、拆解,並重新鑲嵌在自己的心靈版圖。



日本/《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大江健三郎



說到日本和足球的關係,除了漫畫《足球小將》,還有作家大江健三郎的長篇小說《萬延元年的足球隊》。該小說以雙線敘述的方式,把現在和過去,歷史傳說和當下現實,城市和鄉村交織在一起。其中,畸形胎兒的誕生、暴動的發起和失敗、通姦和亂倫造成的陰影,都共同成為這部帶有神話原型色彩的小說的核心。


大江健三郎除了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四國,從原始森林中的那些小村落中尋找散落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亦透過此作探討了當時日本和美國的關係,表達了對核武器時代的反思,小說主人公鷹四反對日美安全條約受挫後,離群索居在覆蓋著茂密森林的山谷裡,效仿一百年前曾祖父領導農民暴動的辦法,組織了一支足球隊,鼓動「現代的暴動」,以此方式來抵抗政府,並巧妙地將東西文化交織。



南韓/《素食主義者》韓江


newv


南韓女作家韓江(Han Kang)憑小說《素食主義者》(The Vegetarian)贏得2016年度曼布克國際獎,也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亞洲作家。早在2004年出版的《素食主義者》,被獎項評委形容為一部「凝練、優美又令人不安的小說」,同時是一部相當「古怪」的故事。小說由三部分組成,分別以三種不同的視角來敘述。主人公永惠是一名普通的南韓家庭主婦,有一天,她突然想尋求像植物一樣存在,因此決定成為一名素食主義者。這個決定讓她遭受周遭非議、丈夫和父親的虐待,卻也引來姐夫對她着迷。小說情節既有驚慄、鬧劇成分,卻又是頗具現實意義的寓言故事,曼布克獎評審稱讚小說以忐忑而優美的筆調,描繪了一個普通女性對束縛自己的所有守舊傳統與思想的抵抗。


《素食主義者》亦是韓江第一部被翻譯成英文的作品,作品曾在2010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並入圍美國辛丹斯影展「最佳劇情片」。而韓江本人則曾獲得南韓文學小說大獎以及行李箱文學獎。




非洲勢力,滄海遺珠


塞內加爾/《人類最秘密的記憶》穆罕默德.姆布加爾.薩爾


newv2


乍聽起來,塞內加爾無論足球與文學都是冷門之選,不過,去年法國文學桂冠鞏固爾獎卻高票通過,頒給塞內加爾的31歲作家穆罕默德.姆布加爾.薩爾(Mohamed Mbougar Sarr),這不僅成為該獎45年以來最年輕的得獎者,更是鞏固爾獎有史以來第一位由來自非洲的作家得獎。


新銳作家薩爾以年僅31歲之齡,已出版四部小說,並以輕快穩健、不斷變換的筆法,證明其文學價值。他的第四本小說《人類最秘密的記憶》(La Plus Secrète Mémoire des hommes)除了獲得鞏固爾獎,還另外獲得三個國外文學獎,甚至得到塞內加爾總統親自頒發獎章。然而,其得獎卻在塞內加爾掀起爭議,作為95%人口為回教徒的保守社會,塞內加爾國內恐同勢力巨大,而薩爾的上一部小說《純正的人》(De Purs Hommes),由於涉及同性戀議題,被批評是為同性戀宣傳,或「以西方白人價值,腐敗侵蝕非洲年輕人」。網路匿名者甚至形容,他得獎只因為他的同志身份。


軍校出身、家世良好的薩爾,本人從沒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但一直被國內的宗教領袖、政客指責為同志社群發聲,長得很像同性戀者,於塞內加爾更被打壓為民族罪人。




摩洛哥/ 《摩洛哥流謫》四方田犬彥



今屆世界盃,北非國家摩洛哥以兩勝一和的小組首名佳績,自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以來歷史性第二次躋身十六強淘汰賽,也是今屆成績最好的非洲球隊,八強將會迎戰葡萄牙。


雖然是非洲國家,從地理上說,摩洛哥跟同樣晉級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不過相隔一個直布羅陀海峽和地中海。既近且遠,可能是理解這個北非國家最好的形容詞。


日本知名學者兼作家四方田犬彥的旅遊文學著作《摩洛哥流謫》,說起來就是關於這段距離。他寫的不是引人入勝的觀光指南,而是通過《北非諜影》,以至移居摩洛哥的美國作家保羅.鮑爾斯的著作等,一頭闖進摩洛哥的真實當中。


四方田犬彥深愛摩洛哥,也透過保羅.鮑爾斯對摩洛哥的愛進入這片日落之地。《摩洛哥流謫》既是關於摩洛哥,也是關於真實的愛。


【香港書展2022】無秩序編輯室亂世看得開書單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