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山"

【文藝Follow Me】一趟走進山水的時空之旅——M+展覽「山鳴水應」

文藝Follow Me | by 黄桂桂 | 2024-04-06

宋代詞人蘇軾的《後赤壁賦》中有一句:「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指蘇軾大聲呼嘯,山谷風水皆洶湧回應。M+最新專題展覽「山鳴水應」則由山水出發,看山水與人、作品、大自然的呼應。

【悼鳥山明】IQ博士理所當然的瘋狂日常

散文 | by 梁璇筠 | 2024-03-11

IQ博士已經遠去了,那段輕快的舊旋律主題曲以及歌詞竟一字不漏地打印在腦海裡。廣東歌填詞的是鄭國江,演唱者是梅艷芳。梅原本低沉滄桑的嗓子唱起IQ博士的主題曲有種滑稽感,今時今日,憶起「無愁無慮似天使,天天帶著笑」「古怪事情多得很」的天神村,便會憶起童年簡單純樸的生活,放學衝回家,為了看卡通,一邊吃水泡餅、花占餅。彷彿不會完結的春日。〈IQ博士〉所描繪的天神村,小雲和其他村民角色配以瘋狂的劇情,有說是「無厘頭」的始祖,現在想來有點懷念這理所當然的瘋狂,不著邊際的天馬行空。

《龍珠》、《IQ博士》傳奇漫畫家鳥山明逝世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08

以《龍珠》、《IQ博士》聞名的傳奇漫畫家鳥山明於2024年3月1日因急性硬膜下血腫辭世,終年68歲,其工作室「BIRD STUDIO」今日(3月8日)發表公告證實消息。

文藝雜談:《特權樂園》、辛波絲卡、沙特

散文 | by 仰山 | 2024-02-27

仰山談及由美國、英國、波蘭三國合拍的《特權樂園》,卻在電影的上半部仰看那片波蘭的天空,想起辛波絲卡的〈天空〉和〈負片〉,一百分鐘的去情節式流水帳後,在片尾又看見一場沙特式的嘔吐。仰山又認為在一眾論點生鏽的二戰電影中,《特權樂園》相當偏鋒,將暴行隱而不現,將他人的存在視而不見,並希望觀眾對加害者共情,去念及赫斯是位稱職的員工。

翻覆波瀾真亦幻 ──《真亦幻:香港散文及非虛構寫作探析》前言(節錄)

書序 | by 樊善標 | 2024-02-08

香港中文大學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樊善標於見山書店出版《真亦幻:香港散文及非虛構寫作探析》,前言從歷史的角度釐清為何我們總是把散文和小說作比較,而此書各文大部份以散文或非虛構寫作為對象,各篇有其獨立論旨,觸及一些問題:在沒有絕對約束力的紀實文類契約下,讀者可以怎樣披文以入史,可以怎樣看待紀實中的凌虛,作者又曾經怎樣尋求文學性的認證。

【虛詞・過敏鳥】詩四首:〈我想變強〉、〈撫〉、〈皮膚的眼淚〉、〈指下山丘〉

詩歌 | by 謝曉陽,劉梓煬,王佳文 | 2024-01-26

教練很健碩 教練很認真 教練很聰明 教練很細心 教練面紅耳赤 教練結結巴巴 教練呼吸急促 教練嚶嚀低吟 教練說很久沒試過這樣

明白美景良辰 原是似煙像雲——訪何秀萍新書《一陣塵煙》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4-01-08

媒體人何秀萍揣摩著各種人生劇本:「進念二十面體」創團成員、劇場演員、電台節目主持及監製、填詞人、專欄作家,也因在商台節目《妖獸都市》中獲得「母夜叉」一角,而人稱「叉姐」。她繼《一個女人》後再書寫現代女性多重身分的人生,相隔十年推出散文集《一陣塵煙》,時代變遷,她所呈現的面貌也更為多元。我們約定於見山書店訪談,初時眼前的是一日店長,一開始訪問又退回到何秀萍本身,去敘述關於作家身分的她,以及她自己。

日本攝影大師篠山紀信逝世 拍攝全裸寫真震撼亞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1-05

日本攝影大師篠山紀信,在本月4日病逝,享年83歲。據日本媒體報導,篠山紀信一直患有長期疾病,上年底身體開始感到不適,於前日病情突然惡化,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後宣告不治。

見山書店宣布於明年3月結業 屢遭神秘人投訴 望不再收檢控信件 「這些日子的厚愛永銘於心,萬物有時」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2-06

位於上環太平山街的見山書店(Mount Zero)開業五年,昨日(5日)於社交平台宣布將於2024年3月31日結業,帖文中透露書店長期遭受神秘人投訴,以致每周都收到各政府部門的檢控信件;見山也感謝一眾讀者的厚愛,僅望可與顧客們平靜喜樂地過聖誕和新年。

從厭惡巨人到「厭人」——《進擊的巨人》全劇終後感

散文 | by Sir. 春風燒 | 2023-11-15

動漫《進擊的巨人》終於迎來最後一次放送,十年來我們見證著這個原本被認為只是少年英雄打怪的「熱血番」「少年番」動漫,如何一步步變成許多觀眾心中的神作。Sir. 春風燒借用英國哲學家伯林的理論,探討當中自由的積極與消極,而艾連又是怎樣的一個「自由的奴隸」,再談及諫山創如何化用「電車難題」,引起觀眾熱烈討論。對於艾連死在正義審判之下的結局,他認為很精彩,也不覺得爛尾,只覺更「厭人」了。

以器物說話 讓故事進入生活 ── 台灣物語「在地作為方法」展覽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0-14

《18/22》既是一間文化媒體,同時亦是一家網店。網站主編鄧烱榕(Nico Tang)的目標,是讓讀者從觸手可及的產品之中,感受到真正在地的故事。《18/22》去年曾舉辦「茶物語」展覽,邀請超過20個本地單位,以「茶」為主題,製作出9件全新的「聯乘器物」。今年則在見山書店舉辦的「台灣物語──在地作為方法」展覽,精選了8個「MADE IN TAIWAN」的品牌,以器物呈現出各自的「台灣故事」。

詩四首:〈秘密〉、〈四幕日常〉、 〈真空〉、〈無雲——記慈山寺行〉

詩歌 | by 嚴瀚欽、鄭點、鄭偉謙、任弘毅 | 2023-09-15

木箱子依舊在肩膀搖晃 你推車遊走的路線 有白色粉末飛揚 九龍城,過於潮濕的春天

由口噏噏到粵語本字研究,箋注兩大粵語開山之作——筆訪《廣府俚語字詞考析》作者陳小朗

專訪 | by 陳小朗 | 2023-08-10

從古至今,人們大多是口耳相傳中學習粵語,粵語較少用作書寫應用,也缺少專門書籍紀錄,故大部分粵語使用者都是會講不會寫:為何「昨日」叫「尋日」?「明日」叫「聽日」?「口噏噏」的「噏」字、「發吽哣」的「吽哣」又是甚麼意思? 從方言字詞中尋找漢語的根,令人明白粵語字詞的歷史、意義和用法,讓粵語得以傳承下去,是研究粵語本字的意義所在。《廣府俚語字詞考析》一書,由「民間」粵語研究者陳小朗所寫,自2003年至今,陳小朗日夕捧讀兩本粵語開山之作——詹憲慈的《廣州語本字》與孔仲南《廣東俗語考》,查考釋義、搜羅用例、鉤沉掌故,在博客寫下300多萬字的筆記,公諸同好。學界有關粵語本字研究眾多,但專門針對《廣州語本字》與《廣東俗語考》箋注和考證的研究,卻是難得一見。有見及此,「虛詞」編輯部特意邀請陳小朗先生作筆訪,分享其珍貴的研究經驗,也讓讀者們對日常使用的粵語多一份了解,更加有效地傳承並保育我們的語言。

Barbie一路向西遊記

影評 | by 易山 | 2023-08-03

《Barbie芭比》上映接近兩週仍備受關注,大賣童年情懷之外,男女平權的主題亦得到大眾熱烈迴響。易山以粵語書寫影評,他認為Barbie一直於虛妄的平權思想,內裡實為破爛不堪,他提出男性在現今提倡平權的社會亦有其難處,亦令他反思上世紀的女權運動,其實女性真正地選擇平凡也未嘗不可。

【Cine Fan夏日國際電影節2023】九把刀、山田洋次新作開幕及閉幕 致敬亞洲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萬瑪才旦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8-02

暌違兩年,Cine Fan夏日國際電影節一償影迷的期待,將於8月15日至8月30日進行,選映來自11個國家及地區共52部作品。開幕電影以台灣導演九把刀的黑幫愛情喜劇《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揭開帷幕,由日本殿堂級導演山田洋次的《媽,是您嗎?!》作為閉幕電影,並設兩個專題致敬藏族導演萬瑪才旦和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

【書展開幕】中小型出版社大減 獨立書店體制內外各尋出路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7-21

第三十三屆香港書展周三(19日)於灣仔會展開幕,是自疫情復常後首個書展,主辦方貿發局預計入場人次會比往年多。今年書展有更多內地展商參展,反之中小型出版社則蹤跡難尋。不過也有書店於今年首次參展,期望令讀者可在書展中發掘獨立出版書籍。而在書展以外,亦有獨立書店及出版商自行舉辦「小型出版銷售場」,為讀者提供接觸本地出版的另類選擇。

【教育侏羅紀】食,山城,隨想

教育侏羅紀 | by 鍾柏謙 | 2023-06-13

偶爾滿懷希望去嘗鮮也和期望不符,不知是否我的選擇出了問題。某大學遙遠角落之中,有間咖啡館糅合了簡約風格,少量的榻榻米卡座營造環境,明明如此雅緻,明明好評如潮,上桌的味增豚肉烏冬卻與環境格格不入。湯底肉末載浮載沉,豬肉片乾韌且帶餿味,分量只有一個中型碗,配上不菲的價格,可真貴精不貴多。你說是配著環境下飯吧,那裡跟酒樓一樣吵鬧,位置比拉麵店還狹小,煞風景得很。跟友人對了眼,一致認同「可一不可再」。

詩與影的距離:香港藝術節@大館《讀音:進山.看海.未嘗不可》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3-17

自 2019 年起,聲韻詩刊以《讀音》之名,發起一個多媒體詩歌保育計劃,持續記錄不同年代的本地詩人朗誦詩歌的聲音。在 2 月 18 至 26 日,「香港藝術節@大館」進一步為詩歌帶來多角度美感體驗,舉辦《讀音:進山.看海.未嘗不可》,邀請視覺藝術家曾敏富(Matthew)和梁山丹(Lily),聯乘本地三位詩人飲江、關夢南、王良和跨界合作,探討視覺、科技與詩歌藝術的互換關係,在全新感官領域下轉化詩歌成為多媒體的互動裝置,引領觀眾進入全新的詩意想像。

【教育侏羅紀】我為何突然當上文學老師?——兼致八位文學科開山老祖

教育侏羅紀 | by 曾詠聰 | 2022-12-13

曾詠聰每次跟同行說現在兼教文學,對方都投以羨慕目光,繼而問他如何說服校長、怎樣宣傳和收生。教了兩個多月文學,曾詠聰盡可能不以「教」的形式指導寫作,而是替他們把原有能力「尋找」出來,去掉雜訊,並在這篇文章分享成為文學老師的點滴。

山水仍非山水——〈坐看雲起時〉

其他 | by 姚慶萬 | 2022-12-06

柳應廷(Jer)推出新歌〈坐看雲起時〉,歌名來自王維《終南別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經歷《離別的規矩》、《自毁的程序》到這首歌,主角能否逃出枯山水的情感漩渦?似乎,那片雲霧最終又會輪迴成雨,成為一場水的酷刑。執著恐怖,這份因為執著而生的因果驅使男主角仍不放棄,水窮處何來浮雲,人力如何升起雲霧,那雲霧帶便是《離別的規矩》中那隨風再度襲來的遺憾眼淚。天空終究承載不了怨恨的雲,漫過臨界,遺憾和怨念便化雨,隨風漲滿以為枯乾的山水,成為深淵,懷抱怨恨,投進水裡終生。

【已讀不回 S2 #37】麗英|少女の樂與怒!:kakifly《K-ON!輕音部》

已讀不回 | by 麗英 | 2022-12-04

今個星期麗英繼續同我哋深入佢嘅宅女本源,並帶來一套空氣系 經典作品——《K-ON!輕音部》,敬請期待!

【網絡熱話】有錢人先去見山?讀書型怪X去晒序言?最常光顧的書店反映你是……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11-24

古有十二星座性格測驗,今有十二書店性格分析……網絡廣傳一張網上論壇截圖「法唔法國行開咩書店反映你係咩人?」,網民以十二間香港書店,戲稱十二種最常光顧這些書店的人的特徵。截圖獲不少書店員工和讀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形容「XX個分類都幾岩」。

【金馬獎提名】多部香港電影入圍!《智齒》橫掃14項提名,三港星角逐影帝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9-30

「第59屆金馬獎」昨天(27/9)公布入圍名單,不少香港電影均有份入圍,其中《智齒》橫掃14項提名,林家棟、黃秋生、與張繼聰三位香港演員更同時入圍角逐影帝寶座;憑《智齒》榮登金像影后的劉雅瑟,則與首次入圍的袁澧林競逐金馬影后。另外,劉國瑞拍攝的第一部長片電影作品《白日青春》,取得「最佳劇情片」在內的五項提名,余香凝亦憑本地票房剛破千萬的《緣路山旮旯》,首獲提名「最佳女配角」,獨立電影導演陳梓桓亦憑《憂鬱之島》入圍「最佳紀錄片」。

《緣路山旮旯》的「食」與「色」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2-09-15

所謂「食色,性也。」葉嘉詠形容,《緣路山旮旯》的故事便是圍繞這兩方面。故事開首是岑珈琪飾演的IT宅男阿厚與同事寫了個dating app,最終失敗,後再寫「外賣仔」app成功,這不是最明顯的又「食」又「色」嗎?至於由「食」與「色」,再引起「香港真係好靚」的主題,包括了日常的、小眾的、文化的、經濟的描述、都不只是表面上的美景美食,更在於香港本土關懷、感情和歷史。

【教育侏羅紀】落日照千山,故土而異域

教育侏羅紀 | by 陳躬芳 | 2022-08-16

香港科技大學創校三十周年,不僅見證了學校的發展軌跡,也見證了香港社會的種種變遷。那坐落在校園廣場正中央的火紅日晷(常被稱為「火鳥」),展翅高飛如同普羅米修斯所帶來的天火般賜於人間以光明與溫暖,也象徵著智慧與文明。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座位於西貢灣畔的學府帶來了享譽國際的榮耀,也培育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學子。

《緣路山旮旯》:港男和香港的成長課

影評 | by 謝愷忻 | 2022-08-15

小品製作《緣路山旮旯》放映後備受討論,並陸續加院加場,謝愷忻 這篇影評,認為這部愛情小品在對白、鏡頭都有頗為濃厚的香港感情,雖然不乏尚待刻劃或改善之處,但若然能有更多人支持此齣電影和相關文化產業,甚至香港各地的社區故事,拾級而上,讓香港文化、地景不再「山旮旯」。

【悼倪匡】有一種來客,叫倪匡

其他 | by 易山 | 2022-07-28

倪匡一直強調的「外星本源論」,即所有地球上的文明,乃至人類本身,皆源自外太空,這種說法對六十年代的香港人而言,簡直是石破天驚,匪夷所思,然而,當今天大家對「新時代信仰」已經耳熟能詳,甚至深信不疑,一切竟又如此吻合,如此順理成章。

從奧斯卡回到盧旺達:鄭一山電影與無家可歸的異鄉人

影評 | by 紅眼 | 2022-07-16

憑著《農情家園》一鳴驚人的美籍韓裔導演鄭一山(Lee Isaac Chung),其電影之路始於 2007 年,以《盧旺達阿寶》一片於康城影展獲得評審讚揚,而且是該影展創辦以來第一部盧旺達語電影。當然,外界對於鄭一山最感興趣的問題是,為何像他這樣一個名牌大學出身,在美國成長的韓裔電影人,居然想拍一個發生在非洲窮困小國盧旺達的故事?背後故事,便從鄭一山在香港與妻子相遇講起⋯⋯

不止一個枯山水——〈自毀的程序〉

其他 | by 姚慶萬 | 2022-07-14

在日本許多寺廟、傳統建築的庭園都會以砂、石、綠樹、苔蘚設計成「枯山水」,顧名思義便是一種不使用水,而以砂石模擬山水景象的造景手法。姚慶萬認為,面對情感難以放下,填詞人小克將枯山水中的象徵漩渦的「渦紋」變成流沙般的地獄纏繞歌者。枯山水砂紋線條的變化暗喻著人內心波動狀況,「渦紋」本為悟道、真理的意味,但在歌詞中屬於這段關係的枯山水卻是一種束縛,致使「你」逃不出自己的情感漩渦。

業主突指違反條款終止租借 「第一屆香港人書展」被迫取消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7-13

原定明天(14/7)開始在銅鑼灣Mall Plus商場舉行的「第一屆香港人書展」活動,主辦方之一、山道出版社負責人楊子俊表示,收到業主書面通知,指他們涉違反租約,須即時撤走場內所有物資,主辦單位宣佈「香港人書展」取消舉辦,並會保留民事追究權利,明早十時前再公布替代方案。

《森山大道:過去常新 未來總是回顧》紀錄片——不帶執著,探求攝影本質

影評 | by 黃思朗 | 2022-07-07

日本攝影大師森山大道充滿傳奇色彩,導演岩間玄透過這部紀錄片,細緻刻劃其創作歷程,記錄了2018年森山大道首部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復活版」的製作過程,藉著重構這本包含149張大作的經典攝影集,回顧森山大道過去五十年的人生、作品、靈感與感受。

Top Gun與Logan:香港人的另類角度

影評 | by 易山 | 2022-06-21

三十六年後,Top Gun回歸,享譽更勝從前,易山將此與五年前的《Logan》一併而論,並以香港社會視野作另類解讀。過去幾年,香港不少中生代都在思考,我還可以做些甚麼?看著滿目蒼夷遍體鱗傷,懷緬昔日光輝歲月之餘,同時亦深感過去沉醉夢幻的罪咎,只想盡餘生之力補償,這亦恰如兩齣電影訴說的中年危機命題。

森山大道紀錄片M+上映 菅田將暉四分鐘獨白被刪走

影評 | by 寫在攝影邊上 | 2022-06-21

已正式開幕的M+戲院,早前放映首場森山大道紀錄片《過去常新未來總是回顧》,電影當初公開時曾發表過旁述是演員菅田將暉,但有入場觀眾發現其開頭獨白被刪去,雖不至於對劇情敘事有太大影響,但這四分鐘卻記錄了菅田將暉與森山大道之間的微妙緣分。

《我在流浮山滴眼水.jpg》——從私密的日常看一個時代的境況

其他 | by 熊蔚婷 | 2022-06-08

唱作歌手Serrini的《我在流浮山滴眼水.jpg》,歌名看似無厘頭,但若理解全首歌詞,自會發現箇中意味,熊蔚婷認為這首歌取材日常,歌詞風格直白質樸,當中抒發的愁緒亦是老生常談——在這個充滿荊棘的時代,面對未知仍要勇於冒險,接受失去作為人生常態,而非一昧逃避。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媽的多重解讀

影評 | by 易山 | 2022-06-02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的觀影經驗,易山認為的確是奇異,甚至是怪誕的,在視覺衝擊、敍事結構及世界觀設定上,久未有如此一部電影能如此過癮,如此興奮,各種電影類型元素:科幻、武俠、喜劇、倫理、佛理、東方奇幻等等,如此多變、混雜、突兀、怪雞,整體卻又高度一致地在訴說著一個宏大的宇宙觀。

【虛詞.防空洞與避難所】住在山下的人

散文 | by 林英華 | 2022-05-29

從香港抵達花蓮,展開新生活的林英華,最初以為跑到山裏去,河裏去,逃離了高樓大廈,市聲車聲,去到一片澄明而完整的天空,便會懂得什麼是逍遙。原來不是的,執念只會更重。二戰時花蓮有大量的防空洞,供當時的軍兵和民眾躲避美軍的空襲,「現在大多數都已經拆毀了,花蓮港那邊還剩一個『海角防空洞』,蠻小的,不值得參觀。」

詩三首:〈植物園〉、〈鐵抽屜〉、〈魔鬼山〉

詩歌 | by 池荒懸 | 2022-05-19

池荒懸傳來〈植物園〉、〈鐵抽屜〉、〈魔鬼山〉三首詩作。植物園內的詩人觀賞生命,見證繁盛與凋零,山如名字般住著魔鬼,碉堡的牆遮擋著人和視野,曾經的一座山城,在低迷的海拔間,搖撼潮汐。

侵略詩輯(四):島是山鳥是山烏更是山

詩歌 | by 崑南、驚雷、鄭子健 | 2022-05-13

烏俄戰事持續,活在大亂時代,崑南、驚雷、鄭子健寫詩抒懷。一個紅藍白的Z島,埋葬三千萬頭黃藍的鳥,遍地戰火的硝煙與灰燼,記憶彌留誰人的惡夢,誰人的美夢?

《三島由紀夫:最後思辯》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4-22

三島由紀夫與日本左翼學生組成的「全共鬪」,在東大就著社運、暴力、時間、自然、命名、他者、語言及天皇進行公開辯論,被後世稱為「昭和最強辯論」,駱頴佳、藍玉雍、蕭雲、易山各自分享看過這部《三島由紀夫:最後思辯》紀錄片的感覺,談熱情、尊重與文字的重要。

一巴掌, 兩個男人的戰爭

其他 | by 易山 | 2022-04-13

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一巴掌,結果成為全世界的焦點,有人即時「政治正確判官」上身,但亦有人說喜劇是將悲劇用極誇張手法去演繹,一個「政治正確」的潔癖世界或毁滅了它的本質。棟篤笑究竟有無底線?

Henry—Phil—Peter:《犬山記》的感情線

影評 | by 雙雙 | 2022-04-07

榮獲今屆奧斯卡12項提名的《犬山記》,Jane Campion亦憑此片奪得「最佳導演」獎項,雙雙以故事較受忽略的感情線作評論,並從電影的開場畫面,剖析背後暗含的巧思。

淮山

小說 | by 李瑞寧 | 2022-04-04

李瑞寧以「淮山」為題,寫下一篇關於母親的短篇小說。故事從母親帶著一根大淮山回家,鮮淮山的外型跟牛蒡相似,毛孔疙瘩,顆粒感很重,毛鬚分佈稠密,去皮後黏液較多。但母親獨愛清蒸鮮淮山佐酒,味如嚼蠟,如穿起白袍的書呆子喃喃自語,泛起陣陣納悶。

【奧斯卡 2022】大熱《犬山記》獲 12 項提名 《Drive My Car》角逐最佳電影 4 獎勢成黑馬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2-09

第 94 屆奧斯卡金像獎於香港時間 9 日晚公布提名名單,Netflix 電影《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拿下 12 項提名成本屆大熱,科幻大作《沙丘瀚戰》(Dune)亦獲 10 項提名緊隨其後。而《Drive My Car》獲得 4 項提名,成為首部入圍最佳電影及最佳改編劇本的日本電影,是繼 2018 年​​《小偷家族》後再有日本片入圍奧斯卡,濱口龍介亦憑此片首次角逐最佳導演。

【無形.虎中作樂】調虎離山

散文 | by 梁莉姿 | 2022-02-09

來到台灣念書的梁莉姿,人在異鄉,最想念香港的貓,剛好台灣室友打算領養一隻貓,貓雖然黏人、乖順,但始終不屬於自己。或者與異鄉人的心情不謀而合,要多做幾次這般的練習,才能活得灑脫一點。

當《流氓皇帝》遇上Forrest Gump: 東西方保守主義對照

影評 | by 易山 | 2022-01-24

《流氓皇帝》於1981首播,比《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上映還早了13年,但易山形容,流氓皇帝朱錦春就是Forrest Gump的分身靈,Forrest Gump就是朱錦春的寄生魂。兩個被城市人俗稱「低低地」的人物,介入了一連串歷史大事件,而傻痴痴地堅守白人保守主義並從一而終等待情人Jenny的阿甘,正好對照了朱錦春所代表的華人保守主義。

電影雜談:《第一爐香》、《馬達・蓮娜》、《梅艷芳》

影評 | by 仰山 | 2022-01-17

儘管戲院需要全面防疫停業,但關於近期上映的華語片,仍吸引不少影迷參與討論。仰山便串連《第一爐香》、《馬達・蓮娜》及《梅艷芳》三部電影作短評,以愛情為題,說香港的故事。

從四部科幻名片淺談「自我意識」:自由意志 vs 命運

影評 | by 易山 | 2021-12-29

在小說、電影及動漫史上,科幻巨構無數,但經常都圍繞一個疑問:假如記憶都是被植入的?而電影The Matrix更進一步問:或者我們生來就活在一個虛擬世界?即是說,所有關於閣下的身份及記憶,都是不真實的。這就與Plato的「理念論」一脈相承:我們在現世看到的,都是假象。

訪《再會!山川人》——讓每道微小的藝術,滲透川龍細水長流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2-21

2018年,創不同協作成為「邂逅!山川人」的在地藝術策劃伙伴,團隊與藝術家走進荃灣川龍村,與村民創作活生生的藝術。三年過去,團隊再次重返川龍,與村民回溯共同創作的經驗,並將過程點滴輯錄成新書《再會!山川人》,將川龍村的藝術氛圍,一點一滴延伸下去。

《快樂第四名》——當興趣變成最討厭的事

影評 | by 黃思朗 | 2021-12-08

曾以《快樂到死》而廣獲好評的導演鄭址宇,2015年所拍的電影《快樂第四名》,探討何謂快樂之餘,也藉此引發觀眾對教育的反思。在我們為勝利選手而歡呼的同時,往往製造了無數在旁襯托的失敗者,正如戲裡的「萬年梗頸四」俊昊。這部將於「新浪潮.新海岸:釜山國際電影節」重新放映的韓國作品,值得各位家長細心一看。

愈見珍貴的公眾討論——《時代的行動者》分享會

報導 | by Yoyo Chan | 2021-12-06

2021年立冬前夕,見山書店邀得李立峯、劉偉聰、區家麟,還有特別嘉賓譚蕙芸,舉行《時代的行動者》分享會,與眾書友乘著午後秋風對話。有觀眾感概,移民潮不息,加上公民社會組織相繼停運,行動者的流散,似是為一個時代畫上句號。

粵語雅俗與巿佔率——「傳承?建構?想像?粵語文學在香港」對談整理(三)

報導 | by 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 | 2021-12-03

延續前兩篇「傳承?建構?想像?粵語文學在香港」的對談紀錄,在這篇學術會議整理稿,幾位粵語文學的創作者與研究者,繼續分享他們對「粵語文學」的觀點,並回應參加者的各個提問,共同討論現在發生的粵語運動。

粵語的多元與歷史——「傳承?建構?想像?粵語文學在香港」對談整理(二)

報導 | by 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 | 2021-12-03

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早前邀請幾位粵語文學的創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分享他們對「粵語文學」的觀點,此學術會議的第二篇整理稿,李薇婷、鄧小樺、關煜星等發言者,繼續探討「粵語文學」及「香港文學」的定義,以及其知識範疇的邊界。

粵語寫作的各種實驗—— 「傳承?建構?想像?粵語文學在香港」對談整理(一)

報導 | by 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 | 2021-12-03

為探討「粵語文學」及「香港文學」的定義,以及其知識範疇的邊界,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早前邀請幾位粵語文學的創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分享他們對「粵語文學」的觀點,此學術會議之整理稿,將分三篇於《虛詞》發布,第一篇的發言者包括梁栢堅、關煜星、邢影、洛琳。

《神女觀音》:《農情家園》沒有告訴你的美國夢

影評 | by 紅眼 | 2021-11-26

《神女觀音》曾被選入香港國際電影節,今年再次被選入「新浪潮.新海岸︰釜山國際電影節」,最大原因莫過於今年尹汝貞憑著《農情家園》贏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聲名大噪。不過,《神女觀音》幾乎就是《農情家園》所追憶的那段八十年代美國中產夢的反面。或者就是那麼諷刺,《農情家園》裡面,尹汝貞有個美國兒子,為了將母親接到美國生活,不惜屈就自己在養雞場做苦工:檢查雞的性別,一半留下,一半扔掉。尹汝貞卻剛好扮演著雞的兩種命運,夢與夢遺。在《農情家園》她是留下來的那一半;在《神女觀音》就是那些被丟棄的,無依無靠地死去的另一半。

【虛詞.共赴青山】一個物種的發現

小說 | by 浮海 | 2021-10-31

「人走過的山頭愈多,理應愈能克服對高度的恐懼。但依晴卻是在走了好幾個山頭以後,才逐步發現自己的畏高症。」浮海的短篇小說〈一個物種的發現〉,描寫女主角依晴畢業後發現現實生活並不如意,反而出走到野外,發現自己有能力「辨認一個物種」而重獲喜悅,並重新再一次認識自己。

回顧——《再會!山川人》

其他 | by 張慧婷 | 2021-10-29

《邂逅!山川人》在前貫文學校的展覽由藝術推廣辦事處統籌,創不同協作負責的是「入村」的部分,過程中發生了無數感人至深小故事,點點滴滴都被記錄下來,收錄在新書《再會!山川人》,帶著邂逅的記憶和學習,走下一段旅程。

【無形.共赴青山】你醒了沒有?

小說 | by 米哈 | 2021-10-27

山系熱潮愈來愈普及,近年香港也多了一個名為「山系女神」的稱呼,但在米哈的短篇小說〈你醒了沒有?〉裡,男主角千方百計親近對方,以為可以跟「山系女神」共赴「巫山」,結果⋯⋯

【虛詞・共赴青山】長夏

散文 | by 陳韻紅 | 2021-10-21

陳韻紅形容,京都的分明四季使山有了爛漫、青葱、楓紅與雪妝等形態,但最令人深刻的卻是每年八月十六日晚上八時舉行的五山送火,在炎夏夜裏逐一燃起五座山上的篝火,把祈願和亡靈一起送往異界。首先是左京區淨土寺大文字山、然後是松崎妙法山、北區西賀茂船山、左大文字山,最後是右京區嵯峨曼陀羅山。

【無形・共赴青山】輕量化登山

散文 | by 楊華慶 | 2021-10-19

登山之於大眾,一般是悠閑活動,或挑戰身體極限,克服山岳森林的冒險之旅,但對熱愛輕量化登山文化的楊華慶來說,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當登山者愈益追求在山脈中進行長時間旅行及生活,就代表著在山林生活的吸引力愈大,反過來說是都市生活存在愈多壓迫。讓山林成為理想生活之地,其實就是穩守四份之三的香港。

失敗的、青春的、美好的電影時光 ——《電影之神》

影評 | by 紅眼 | 2021-10-19

有成就的電影人,當然可視為得到電影之神眷顧。但《電影之神》回頭撫慰了所有失敗者,無論導演、觀眾,還是戲院小職員,偉人或平凡人,但凡因電影而入神的人,都能夠在電影時光之中遇見神。紅眼認為高齡 90 的山田洋次,用《電影之神》所傳遞著的就是這樣一種無限的愛。 夢想不在大小,只要喜歡電影,都總會找到一個與電影(之神)發生關係的形式。

【無形・共赴青山】那一年,在山上的徒勞

散文 | by 朗天 | 2021-10-13

關於山,以及命運。除了會聯想到薛西弗斯推石上山的那個神話,朗天卻從李維史陀的「盜鳥巢者的詠嘆調」說起,「上山不是凡人所能為,反過來能上山的某意義上便算獲取英雄的認證」。但無論是遠古神話,還是自身念念不忘的經歷,徒勞的方式有很多種,最終卻回到與初戀女友一同上山的往事。

【無形・共赴青山】Nothing more to say, No more ace to play——專訪蘇苑姍

專訪 | by 劉平 | 2021-10-06

蘇苑姍在《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界,是可能的》裡所寫的,不只血淚與病榻,她最想說卻又不知從何說起的,其實是公義。關於醫療的公義,關於另一個人死亡背後的公義,以及真相。即使在時代面前人變得如何渺小,但公義始終是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社會最珍貴的價值,問蘇苑姍下一步會點走,她的方向很清晰,只是沒有任何具體的事可以做到。「你問我下一步會點走,就係盡力,所有事都盡力,做自己做到嘅事,食飯、飲水、食藥、打針、落藥,醫唔醫到、藥有冇用嗰啲,真係唔太重要。」

【無形・共赴青山】隱於山林,深耕細作

無秩序編輯室 | by 無形編輯部 | 2021-09-29

在全球疫情肆虐期間,山彷彿成為了很多人的心靈綠洲。與大自然關係密切的作家葉曉文,分享進駐新界東北梅子林村參與藝術活化計劃的體驗,朗天則從「盜鳥巢者的詠嘆調」的神話,憶起山上的不快。米哈的短篇小說,以女神約行山作開始;陳李才與Gigi Fong則分別寫詩繪畫,融入山林。

【已讀不回#59】盧鎮業:黑夜裡的青春鳥:白先勇《孽子》

已讀不回 | by 盧鎮業 | 2021-08-13

白先勇《孽子》是台灣第一本以同志戀情為主題的經典小說,主角李青被「出櫃」後,受盡家庭、校園的歧視,當他到了同志王國「新公園」落腳後又有甚麼遭遇?父子間對同性戀的認知差異而產生的災難,又會如何發展?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有小野和你共讀白先勇。

【已讀不回#55】黃裕邦 X 鄧小樺:斷背山背後:安妮.普露《斷背山》

已讀不回 | by 無定向會客室 | 2021-07-16

李安講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安妮.普露創作的同志文學經典《斷背山》,藉兩位西部牛仔的愛慾去講同志的壓抑,描寫當世界轉變的時候,情感滯留於某一個時間點而衍生出的存在與否的問題。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請來同志詩人黃裕邦Nicholas與小樺,跟大家講書講電影。

一場「感覺很安全」的網絡緣分,造就「感覺很自由」的唱作組合石山街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1-05-12

Marstn一針見血地回答,「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們的音樂風格很獨特,但我們又沒有這樣想,主流與否是由觀眾決定,若聽眾覺得我們的歌曲是流行曲,那就是了。」楊彤補充,「外國很多流行音樂都很『獨特』,如Billie Eilish就不會用一些major chord作曲。我不想特別把音樂區分,其實任何一種類型的音樂,都可以是大家日常會聽的音樂,我甚至希望大家有天會認為,石山街也是主流音樂。」

【已讀不回#45】盧鎮業:用想像力顛覆世界:寺山修司《扔掉書本上街去》

已讀不回 | by 盧鎮業 | 2021-05-07

寺山修司,一位行前左咗半個世紀Slash,做過詩人、劇場人、導演,主要嘅職責就係顛覆傳統,挑戰禁忌。喺佢呢本隨筆集《扔掉書本上街去》中,處處展現出佢瘋癲嘅人生觀,想知呢位怪才點解會成為咁多大師嘅偶像,記得唔好錯過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啦!

《進擊的巨人》:美麗殘酷的世界

其他 | by 王邦華 | 2021-04-12

連載多時的人氣日漫《進擊的巨人》終於迎來大結局,雖無疑是近十年日本漫畫的巔峰之作,不過,卻有不少讀者對諫山創的收筆有所不滿,覺得意猶未盡,甚至希望作者能重寫或續筆。但王邦華認為,收尾雖急卻沒有爛尾,反而觀照了諫山創自身的政治觀,和平是脆弱的,而正因為和平難得,人類才更應珍惜當下的可貴成果。

「蓑笠將安之,徘徊四山暮」——看展讀白沙詩

藝評 | by 梁璇筠 | 2021-04-09

明代「嶺南第一大儒」陳白沙先生三次赴京,因招妒而被害,均被打壓。絕境的孤寂和執著中,悟出另一條路。 白沙先生還鄉,在江門白沙村小廬山麀的南邊閉門讀書十年。明代大興文字獄,不說自明。白沙先生留下的,是近二千首詩。如陳白沙詩中所言,「蓑笠將安之,徘徊四山暮」,梁璇筠形容其中的真誠與謙卑,讓人省思良久。

諫山創的創,是創傷的創——從《進擊的巨人》到《鋅皮娃娃兵》

其他 | by 沐羽 | 2021-04-15

連載多年的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堂皇完結, 沐羽認為,作品中描寫得最細緻的角色,就是被民族主義與軍國主義洗腦的娃娃兵賈碧,從而延伸到亞歷塞維奇於報導小說《鋅皮娃娃兵》所寫及,於現實中應召入伍的蘇聯小孩。

【何福仁專欄:時宜篇】它山之石

專欄 | by 何福仁 | 2021-06-07

中國過去很重視鏡子;鏡,古人叫鑑,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但何福仁以孔子所說的「我叩其兩端」為例,認為鏡子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不一定能夠讓人看到是非、曲直,並延伸到孔子對與自己不同的「異端」的看法。

潘國靈 X 卓韻芝:香港文學季開幕講座——我們總是迷路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0-28

或許真正的行李只有書,潘國靈又指出,城市或書都講求緣分,「有些書藉,有些地方大概終生都不會到訪;有些即便是到訪了,亦未必會重臨。」有幸重逢的話,舊日的經驗也將變質,「縱使城市沒變,書沒變,旅人卻必會改變。」旅遊與閱讀的本質有如曇花一現,這又讓潘國靈明白到旅遊書寫的重要性,因為「去旅行就如看書一樣,唯有在字裡行間你才真正置身其中,當你完成一本書或旅程,它就會快速褪色,所以必須在路上紀錄,或者在事後重構,其餘的就只能任它消逝。」

【何福仁專欄:時宜篇】到東非打獵去

專欄 | by 何福仁 | 2020-09-28

到東非,不免讀書人的習氣,出發前讀一些相關的書,何福仁提到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具體細緻地描述自己如何狩獵。如今再看,何福仁仍然不喜歡。

【無形・如果,命運能選擇】山洞的夢

散文 | by 鄧小樺 | 2020-09-04

那時我竟然還沒有想過,那可能是最後一次可以體現自己心意的投票行為。

在榕果跳舞的季節看「見山」

散文 | by 蔣曉薇 | 2020-09-02

簽書的時間很快便過去,到人流漸少時,我終於有時間看看窗外的風光,然後給老闆娘和實習店長寫幾句留念的話。陽光溫柔的爬進小屋,我右邊有《紅樓夢》研究叢書,腳下有一套三本《葉靈鳳日記》,身後有顏鈍鈎的《血雨華年》,還有美術專書、無形、聯合文學、Breakazine 等雜誌。窗外,其實沒有山,樓下只有豆大的人;但看著玻璃,我隱約看見了自己,如對鏡自省。或看見山,或不見山,或再看便見山,原來尋幽探勝不一定是向外求索,有時也可以向內尋找。只要生活有足夠的藝術氛圍和養分,青山密林,鳥語花香,隨時都在自己心裡。

【無形・偷】偷渡之勇

散文 | by 鄭政恆 | 2020-08-13

上一代的人偷渡來香港,許多是為了求生存,有人是為了自由,但或者更多人是為了兩餐。

【毛塵份子The Way(s) We Live Now】山 與 道(三)

專欄 | by 毛淳宇 | 2020-06-15

毛淳宇延續《山與道》的故事,從一隻鯖魚虎蚊貓,講到80年代從日本來到香港的西田老闆。

【毛塵份子 The Way(s) We Live Now】山 與 道(二)

專欄 | by 毛淳宇 | 2020-07-06

在外面面對敵人很簡單,越大的痛擊就以越大的回彈力歸還,但在家裡經歷過體罰的人,多半從此難以單純地理解父母這個對象。毛淳宇延續上篇專欄,講起8歲前動輒就因些雞毛蒜皮的事而被打的他。

貓與風鈴——我看《獅子山下2020:裊裊時光》

影評 | by 劉子萱 | 2020-04-20

從事這「行業」的女生恰好像野貓,一次約會。有時會當真,又或者,接受嗟來之食,來去不定。

【毛塵份子 The Way(s) We Live Now】山 與 道(一)

專欄 | by 毛淳宇 | 2020-05-10

隨著病毒在社區散播開來﹐家和山成為了兩類人重新學習生活的場所。毛淳宇的專欄由此著墨,講述一個他與她的故事。疫爆之前的他本來就靠不住,在無形病毒陰霾下更演變成環境恐慌症。她乾脆離開了這個家。

香港絕種——訪葉曉文《隱山之人 In situ》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我開始寫這本小說時,就決定要寫香港已消失的物種。」以本地自然生態為主題出版短篇小說集《隱山之人 In situ》,葉曉文(Human)透過文人角度欣賞大自然,理性之餘亦多了份感性。創作建基於親身經歷的感覺,Human重視的是如何「在地」研究生態,並對大自然懷有恭敬和謙虛之心。

【虛度年華.三三】寺山修司:我想殺死我母親

三三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12-19

像是要報復母親一樣,寺山修司的作品裡,母親皆是癲狂醜陋,性與慾赤裸裸地在人前攤展,並總是與兒子曖曖昧昧,顯盡是不倫之味。兒子離家出走、少年被中年女人強姦、母親禁錮兒子、弒母等情節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神,與殘酷的成長——《耶穌真係落咗嚟》

影評 | by 區皓棕 | 2019-08-28

切勿因為片長只有76分鐘,或者因為導演只是一名21歲的日本青年,又或者因為片名《耶穌真係落咗黎》這個譯名抽水味濃,就看輕這套電影。它沒有因為片長而限制了故事豐富性;沒有因為導演年紀輕輕而欠缺深度;更不是一部像片名一樣的輕鬆小品。《耶》雖然以小朋友為主角,整部電影的視點也是由他出發,但透過這位主角所看到、所想到的層層問題及思考,意味深長,不論是小朋友或大人、有沒有信仰,相信都有所體會。

蒼井優閃婚震撼!美女與野獸的終極真理?

其他 | by S. Marion | 2019-06-06

有「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星蒼井優,六月五日與殿堂級諧星山里亮太宣佈婚訊,引起(宅男)群眾大面積崩潰,「還我女神」的口號不絕於耳。加上兩人顏值相差甚遠(女星長得靚麗諧星長得幽默),拍拖兩個月即閃婚,又實行無婚戒婚姻免去冗習,因此也有不少觀眾表達出艷羨之情:「這是真愛啊」。

西環的後山——「感知自然.就是龍虎山」展覽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05-19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多年伙拍香港大學的學者、生態專家,帶市民走進龍虎山,認識動植物,適逢去年中心成立十周年,這次腦筋一轉,他們請來作家藝術家,以西半山為界進行創作,以各自獨特的視野探索龍虎山與山下一帶,策劃「感知自然.就是龍虎山」展覽。

《山洞記》:穴居人林東鵬

專訪 | by 李卓謙 | 2019-05-10

林東鵬以「長篇小說」來形容他這次個展《山洞記》。記得上年在油街看過他的《好奇匣》,那時他說那是一本日記。無論日記還是小說,本應都是以文字作為媒介,但他卻將它化成視覺的鋪陳和編排,讓「小說」以非線性的方式在展場空間裡發生,「寫小說需要編排,線性的、點與點之間的關係,我覺得這個狀態跟我創作時思考空間與影像的關係很相似。」讀者跟據文字排列去理解小說的內容,這跟理解視覺藝術的方式不同,但也有參照,「視覺藝術好似一本打散了的書,我覺得中文字本身是形象,視覺藝術作品就是很多個形象的點連起來,兩者有種類近的關係。」

藏匿在山洞的獸——向社運人士致敬

詩歌 | by 陳諾諺 | 2021-12-09

佔中九子判刑、社運人士入監,大家敬佩、欷歔、無奈。中學生作者陳諾諺寫詩,以跳躍的想像與有力的語言,回應今日香港。

【字遊行.緬甸】被褫奪歲月的緬甸人

字遊行 | by 文海林 | 2019-03-08

緬甸,予人的印象是,翡翠柚木黃金毒品,被挖掘的挖掘開採的開採。「要來的人來,要走的人都走了。」「都是流轉的投機者。」幾年前到仰光定居至今、投資科技產業的港人跟我說,緬甸近年的經濟沒有變好,甚至開始轉差,正如在曼德勒開民宿的華僑大哥談到現時情況:「這幾年昂山的政黨上台後有好了嗎?牽著政府走的可是三個巨頭啊,要誰聽誰的。」

「藝術勞動・買定離手」:讓被挑選的小朋友玩一下藝術版大富翁

藝評 | by 張煒森 | 2019-02-22

跟據網上的資料,遊戲「大富翁」的設計原意為抗議地主壟斷土地,玩家在遊戲的過程中,必定經過人生高低起跌,甚至破產入獄,但我相信絕少人會因此而害怕玩「大富翁」,說到底,它始終都只是一個遊戲,甚至,我有懷疑過壟斷、爭勝可能是人性本有的慾望,實際上我們透過遊戲取得便捷的快感,然後,我們只能從網上的資料,才得悉「大富翁」的設計原意⋯⋯

【陳韻紅專欄︰青海波文香】暖冬觀劇記

專欄 | by 陳韻紅 | 2019-02-08

新年伊始,在偶然機會下獲得門票,往香港大學莊月明文化中心月明劇院觀賞由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主辦的「寶生流X山本家:能樂.狂言.京劇」表演。這次演出結合了日本傳統舞台藝術「能」與「狂言」,以及中國的京劇,新鮮罕見。在短短兩小時內先後欣賞狂言《墨塗》、能劇《土蜘蛛》,中場休息後再迎來能劇與京劇同台演出的《清涼山》,實屬難得的觀賞經驗。

冰山宜觀不宜劈——析胡晴舫的散文風格

書評 | by 劉偉成 | 2019-01-08

胡晴舫以散文為主要創作文體,又能否發揮慣用於小說創作的「冰山風格」 的特質?她創作散文時,又會為「冰山風格」創造出甚麼新特質?這種風格又是 否可以成「體」?本文之後會以胡晴舫的散文作品為例,逐一解答這三個問題, 期望可以給胡晴舫的作品綜合出至今或缺的整體風格論述。

《艤舟集》與《剩山圖》

其他 | by 朱少璋 | 2018-12-11

我把新出版的《艤舟集》放在《未埋庵短書》和《周棄子先生集》之前——由渡海前到渡海後——三本書的詩情文意牽繫得起黃公望筆下富春山水的連綿氣韻與聚散傳奇,神往之餘,一廂情願,總覺得《艤舟集》收錄的渡海前作品,與《剩山圖》一樣:可以傳世,而且會得到讀者的重視。

【虛度年華.廿八】海明威:愛的冰山理論

廿八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0-20

28歲的海明威出版了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同時,他與《時尚》雜誌編輯寶琳展開第二段婚姻,正式終結與寶琳、首任妻子哈德莉的三角同居關係。到底這位硬漢子的愛,是否如冰山般浮離脆弱,轉眼就能被激情、新歡融化?

【祭樹】無秩序編輯部詩輯

詩歌 | by 無秩序編輯部 | 2018-09-24

【祭樹】無秩序編輯部詩輯

山竹節考

詩歌 | by 崑南 | 2018-09-24

但我知道/我們的城/一天老去一天/行人在路上搖搖擺擺/路面滿是冥鏹紛飛

大圍的神諭

創作 | by 張婉雯 | 2018-09-19

然而這畢竟是不尋常的一天;k發現自己站在原始叢林中。面前是茂密的、依然翠綠的榕樹冠,倒豎在馬路中心;樹幹如森森白骨直插天空。K深深吸一口氣,開始這趟跋涉的旅程。

你的名字,我們的故事——記城皇街與「卅間」

其他 | by 羅雅寧 | 2018-08-29

這條陪伴我多年的城皇街,我已數不清走過多少遍,卻從來沒有想過它名字的由來。直至2005年某一天,當時我們一班街坊正在爭取保留荷李活道警察宿舍,有人找到一份資料,指出警察宿舍的位置百多年前曾經有一座城隍廟,後來政府為興建中央書院而收地把它清拆,甚至刋登憲報拍賣城隍廟的物料。

【好想藝術】陶藝烏托邦——尹麗娟在信樂與京都

好想藝術 | by 好想藝術 | 2018-08-21

日本陶藝名縣信樂的陶藝之森,尹麗娟曾在那裡駐場兩次,與一群陶藝藝術家共同生活、創作數月。重返此處,她如數家珍:大門門把都是陶瓷,常人看不出來,尹麗娟淡淡地說「上了粙」。

盧凱彤讓我們相信:世界有更多可能

其他 | by Leumas To | 2018-08-09

有一日,我們如常到阿貓地攤,碰上一場小型音樂會,眼前有兩名少女拿着木結他,感覺年紀跟我相若。那次,算是第一次見過妳,儘管記憶已很模糊。不久之後,《始終一天》在叱咤903熱播,大家開始認識at17,我也記起了,妳們就是當日「沒那些標準的美貌」的少女組合。

【字遊行.日本】燒起來

字遊行 | by 梁莉姿 | 2018-08-08

富士山每年只有七月至九月開放,山上的民宿只於此兩月接待客人,其餘時間除了預先向日本政府提交計劃書之許可人士外,一律禁止登山。

【陳韻紅專欄︰青海波文香】宵山之月

專欄 | by 陳韻紅 | 2018-08-06

巡行畢竟是神明趕路的呈現,來去匆匆,走馬看花,還是巡向前夕的宵山之夜,眾神轎停泊在四條烏丸一帶,風輕雲淡,披一襲浴衣穿梭在光影之間,更能感受神明的臨在。

【字遊行.西藏】轉經、轉山、轉寺,為何西藏人熱愛走路?(下)

字遊行 | by 薯伯伯 | 2018-08-02

那年初夏至深冬,不論年輕老少,圍著孜廓而走的信眾,看來是歷年之最。當時政府想不出對策,只好眼巴巴看著一班人去磕長頭。

【字遊行.西藏】轉經、轉山、轉寺,為何西藏人熱愛走路?(上)

字遊行 | by Pazu薯伯伯 | 2018-08-02

我在拉薩生活十年有多,有外地朋友問我西藏人的特點,這些問題很難答,說到外貌或性格,又容易給人單一的錯覺。倒是有一個西藏人常見的行為,不論是城市人或農村民,都特別偏愛一種活動,就是走路,即轉經、轉山、轉寺,而且總會加上一些宗教原由。

天山詩篇

詩歌 | by 胡赳赳 | 2018-08-17

胡赳赳詩歌〈天山詩篇〉:「時常凝視冰川的人/冰川因他的凝視而融化」

上環見山書店Mount Zero:願能養起一個海明威

其他 | by 洪昊賢 | 2018-08-24

營業不足一個月的見山書店(Mount Zero),坐落於人流不少的太平山街。店主Sharon沒有做書店的經驗,本著對實體書和對文學藝術的愛好,把原本荒廢的花店買下來,期望能在中西區經營一個有長遠目標的文藝書店。Sharon笑說︰「我只求收支平衡,每日有人來讀書——能夠養起一個海明威就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