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都會從新聞報導,看到虎爸虎媽為子女安排滿滿的學習行程,或者斥資為他們報讀名校而鋪路,「贏在起跑線」的起點愈推愈前,彷彿孩子甫出生那刻開始,就已踏進殘酷的鬥獸場。費盡心力為子女前程奔走,家長們卻好像沒有意識到,子女是否真正快樂。或許,這部曾獲「釜山電影評論家協會獎」評委特別獎,並將於「新浪潮.新海岸:釜山國際電影節」重新放映的韓國作品《快樂第四名》,值得各位家長細心一看。
「第四名」的背後,是為了甚麼而游?
曾以《快樂到死》而廣獲好評的導演鄭址宇,2015年所拍的電影《快樂第四名》,顧名思義是從「第四名」的背後,探討何謂快樂,並藉此引發觀眾對教育的反思。頭二十多分鐘的劇情,都以黑白畫面呈現,交代天才泳將光洙(朴海俊 飾演)如何從屢破國家游泳紀錄,及後因不滿魔鬼教練的體罰,憤而離開泳隊。十多年後,光洙成為游泳教練,鏡頭畫面重現色彩,並透過這種黯淡與光明的對比,藉此介紹另一位主角俊昊(劉宰尚 飾演)的出場。自小喜愛游泳的俊昊,一直以來只將它當成興趣,但卻有個「虎媽」(李恆娜 飾演)每天求神拜佛,都想望子成龍,當她聽說有個教練擅長訓練泳手奪牌,頓時雙眼發光,馬上帶同兒子央求對方收留作學生,而這位「獎牌保證」的教練,正是光洙。
與光洙初次見面,俊昊就被問到:「你為甚麼會想游泳?」其實沒有甚麼特別原因,他只是單純喜歡游泳。然後,在光洙的嚴苛訓練之下,俊昊成績亦有所突破,更在游泳比賽首踏頒獎台,贏得亞軍。正當全家都替他開心之際,俊昊還是遭到教練的責難,罵他不夠專注,罵他「只得第二」為甚麼還在笑。原來,任憑俊昊怎樣努力,如何忍受體罰的痛苦去練習,到頭來也無法討好所有人,更無法做回真正的自己,直教他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為了甚麼而游泳。
對之前從未贏得獎牌的俊昊來說,游泳只是他所喜歡的興趣,努力游到第一名,不過是為了回應母親的期望,或者不被教練施以體罰。然而,俊昊本身沒曾有過想要拿取第一名的決心,當他體會到現實的殘酷,對游泳的熱情也逐漸被消磨,這個本來屬於自己的興趣,亦因承載著其他人的寄望,變得不再純粹。俊昊的命運與際遇,彷彿也是光洙的寫照,尤其當無法達成自己心中所想時,他們都將這份痛苦伸延到其他人,俊昊對自己弟弟所施加的體罰,亦如光洙將對昔日教練的厭惡,投放在自己學生之上,並試圖以「一切都係為你好」的論調,作為將這些行為合理化的包裝,卻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
當俊昊失去了對游泳的熱情,虎媽深知長子已沒希望,就把寄盼轉移到次子身上,像過往催逼俊昊般催逼他。電影很巧妙地安排了俊昊的爸爸,作為連貫兩個不同年代的角色,光洙與俊昊訴說自己遭體罰的告狀對象,同樣都是身為記者的他。然而,俊昊爸爸看待兩者的態度卻大相逕庭,當年光洙告狀只換來一句嘲諷;俊昊告狀卻令他大為緊張,馬上去找光洙對質,還收買對方以換取兒子不再被體罰。當然,隨著年代不同,社會觀念有所進步,很難直接將兩者作比較,正如片中某個角色所言,「體罰早已變得過時」,但俊昊爸爸對待光洙與兒子的不同,多少有種「針唔拮肉唔知痛」的諷刺。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決定不再練水的俊昊,終究難敵心癢,於是偷偷潛進泳池,尋回那份對游泳的喜愛。電影花了好些篇幅,呈現俊昊在水中暢泳的姿態,那亦是他最能享受游泳的瞬間。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劇情出現之前,俊昊朗讀了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著名詩作〈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創作這首詩的時期,俄國正值沙皇暴政統治,但普希金並沒因此懷憂喪志,反而寫下這首詩,傳遞希望與鬥志的訊息,並以此表達對光明必會重來的信念。以國家淪陷來比喻俊昊所面對的困境,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但導演特意在此引用這首詩的想法,大概亦有向觀眾傳達某種自由意志覺醒的心思。潛進泳池,無拘無束地自由暢泳,這是俊昊第一次反抗母親的意願,真真正正為了自己的興趣而游泳。當虎媽得知俊昊潛入泳池後,大感錯愕,然後俊昊問她,獲取獎項是否要比自己被打,來得更加重要。虎媽沒有回答,但從她的眼神,卻可看出她的確如此認為,因為對虎媽來說,兒子成功是她唯一希望。可能就連虎媽自己也不曾發覺,她不過是將兒子當成某種工具,以換取個人的心靈慰藉,想來既可憐又可悲。
「就算不被打也能奪牌,才是真正的成功」,俊昊在片中曾經這樣說過。當他抱懷另一種心態再找光洙學習游泳,卻被對方拒絕,光洙只留低一句寄語,並大膽預測,將來俊昊只要靠他自己,就能奪冠。這也令人想到,在我們為勝利選手而歡呼的同時,往往製造了無數在旁襯托的失敗者,正如戲裡的「萬年梗頸四」俊昊。光洙如此斷言,說不定因為他早已從俊昊身上,發現其擁有的天賦與才能,並隱約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因此深深明白得到,比起所有體罰與催逼,唯有擺脫制肘與束縛,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而游,效果反而來得更加直接。但願世間的虎爸虎媽,也能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