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 | by 吳俊賢 | 2023-05-16

既然無從專注工作,無從躲避代堂的噩夢,我只好換個角度來看待這段流離於不同教室的時光。我發現每間課室窗外的景色都儼然拼圖的一片片板塊,只呈現局部的校園特徵。我學習倚在教師椅上,根據桌上擺放的座位表,嘗試辨認學生的容貌,並與其名字對應。有些流傳於教員室的名字,如今有了堅固的落點,久仰大名,今天我終於看到其廬山真面目。也經常能找到熟悉的,任教過的學生,相隔一兩年再次相遇,他們展現出熟悉卻有點遙遠的臉孔,這無疑在我的心湖擊出小小的漣漪。他們或許不會再主動向我點頭問好,未必會表現得如初中時那麽青澀和率真,但我始終喜見他們的成長,慶幸自己曾是他們路上的一位過客。 (閱讀更多)

《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5-12

研讀觀念與思想哲學多年的朗天,將多年來當代哲學的思想結晶集結成新書《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讓潛行於思想的讀者們,消化他過去閱讀過的思想精華,轉化成在新時代中自處的一種啟示,這個小輯收錄朗天專訪、江祈穎的書評,以及朗天與張歷君教授的講座紀錄,從不同的角度討論何為理論,在現今全球化、後期資本主義、後現代、後真相文化宰制下覓尋出路。 (閱讀更多)

【教育侏羅紀】論模仿缺乏個性——二零二三年DSE中文卷二有感

教育侏羅紀 | by 江俊豪 | 2023-05-09

回到文憑試,我們從有範文的會考過渡到聲稱跟世界學術接軌沒有範文的文憑試,幾年被譏為死亡之卷再到十二篇範文重現,從高考的個人短講和小組討論,再到文憑試的說話聆聽卷從有到無,考評局像在教導莘莘學子中國文化的緣起性空,或是西方尼采式的永劫回歸,甚或是以本年命題作文總結以上中西文化對談再以布希亞式擬像模仿討論中學生個性的自我建立。 認識中華文化是學習中國語文的重中之重,考評局的用心更是要同學學貫中西,兼容並包,師夷長技以制夷,故英語需聽說讀寫並行而母語只求由心出發作書寫而安矣。鄙民淺陋,不知當局寬之至此也。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欲再聽靡靡之音綠袖子,以倫敦交響樂團版本為善。 (閱讀更多)

《亂世孤魂:我與羅海星,從惠吉西二坊二號到唐寧街十號》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4-21

殿堂級兒童文學作家周蜜蜜最近推出《亂世孤魂:我與羅海星,從惠吉西二坊二號到唐寧街十號》,以回憶錄帶出成長的磨難、戀愛情感、文化及生活見聞。「虛詞編輯部」整理相關小輯,收錄本書作者周蜜蜜的訪問、吳鈞堯的讀後感,以及早前在台北國際書展期間舉行的講座報導,從周蜜蜜經歷的大時代苦難,懷想她真實紀錄下的舊香港。 (閱讀更多)

《Tár》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4-14

距離前作16年,Todd Field 交出《Tár》,是為 Cate Blanchett的個人秀,電影成功塑造出 Tár ,一個有缺陷但引人入勝的角色,也忠實展現「取消文化」甚囂塵上的文化環境,這個小輯收錄石啟峰、蘇麗真、劉建均的影評,朗天也從《Tár》與取消文化議題,談及傑出藝術家是否可享有倫理免死金牌。 (閱讀更多)

悼大江健三郎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4-06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於2023年3月3日離逝,享年88歲。董啟章自言大江健三郎是他最崇敬、影響他最深遠的當代作家,這位高產的作家,堅持以「曖昧」戰鬥,小說以繁複和艱深著稱,深入政治、社會、宗教思考,以及知識與文學的討論。至於鄧正健則視大江健三郎為一位父親,因為大江健三郎小說創作的關鍵起點,正是他那個被稱為殘障的兒子大江光。他以向死而生至走近終點的心靈,表述出對未來孩子「共同生活」與「和解」的寄望。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千年之宅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3-05-25

【佬訊專欄】通粉

專欄 | by 佬訊 | 2023-05-22

《方圓》「Re:/復」——編者話

其他 | by 方圓編輯部 |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