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芬教授師從王文興多年,從沒看過老師發脾氣,卻道是個憤怒青年。回憶昔日種種,王文興曾在鄉土文學運動、口號泛濫的文學論戰中,舉辦了一場空前絕後的演講會,又在戒嚴時期去信警務處處長抗議。往後的他為了寫作,脫離音樂和電影,將「生活」簡化再簡化到「沒有」,每日和文字浴血奮戰,在他看來,最驚世駭俗的文學,往往就生自最單調無聊的生活。 (閱讀更多)
台灣女詩人崔舜華傳來王文興的悼文,想起他輩文青的現代文學啟蒙讀物,書單之中必然列有《家變》,而王文興的小說語法有「破中文」一說,令他得以忘掉70年代社會的勒喉令。文中也憶述了崔舜華於《聯合文學雜誌》和《文訊雜誌》任編輯的時光,關於《剪翼史》難忘的新書訪問,以及截稿日傳真機發出的嗶嗶聲。 (閱讀更多)
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所成立的馬華文學館,致力於收藏及保存馬華作品及史料,成為現今東南亞華文研究資較為齊全的文學館。陳慧寧講述了馬華文學館與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純文藝期刊《蕉風》的關係,也分析了馬華文學館如何作為一個文化樞紐,講好文物文獻的故事。 (閱讀更多)
從烏克蘭首都基輔,到摩爾多瓦的首都基希涅夫,曾經就有一班從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開出的火車,火車到達基輔,已經是子夜時分。我踏上火車,走到屬於自己的床舖,旁邊的一對母女,女兒正在上格床呼呼大睡。我不肯定自己能否入睡,那位母親也似乎有著同樣的問題。她手中拿一本書,在熹微的燈光下閱讀,讀的大概是俄國文學。我不肯定。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