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唐詩千古不朽,但你有多久沒讀過唐詩呢?日前由追光動畫製作,謝君偉和鄒靖執導電影《長安三萬里》,電影從盛唐到安史之亂,重複響起「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在」的意念,電影中生動「立體」的人物吟唱48首唐詩,〈春曉〉、〈靜夜思〉、〈將進酒〉等經典以外,不妨細數以下15顆在《長安三萬里》被打撈起的滄海遺珠(你識就不是遺珠!),來一次唐詩 Challenge,且讓我們領略更多唐詩的偉大。 (閱讀更多)
李立峯作為一位在大學新聞與傳播院系任教的老師,在少了學生讀新聞系的情況下出版《閱讀新聞-專業價值和媒體批判》,並深信其價值。導言中談到新聞的本質與功能,也許只是一些理念,卻不無現實意義。然而,一旦回到現實層面,又受到傳播媒介和社會文化價值等因素影響,故此新書中談論了很多關於新聞的有趣現象,為讀者建立一種關於新聞、新聞工作,和新聞媒體的立體理解。 (閱讀更多)
村上春樹的小說,往往穿梭現實與魔幻之間,從光怪流離的異質世界,探索個人的內心世界,折射現實中的情慾與創傷。這些虛實交錯、曖昧不明的文字,早年常被認為難以由影像呈現。不過,近年有不少改編自其作品的電影上映,大獲書迷好評,甚至獲得奧斯卡、康城影展等獎項。這些由村上春樹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你又覺得哪一部最能展現村上春樹的文學風景? (閱讀更多)
憑着令人目眩的敘事技法成名的導演基斯杜化・路蘭,由他執導的《奧本海默》日前重磅上映,把奧本海默生平中的三十多年濃縮於180分鐘內,成為了路蘭從影以來最長的電影。據說大自然的物理現象是「造物者的詩篇」,原來物理學和文學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麼水火不容。曾繼賢概述了與《奧本海默》有關聯的文學作品, 一窺物理學的文學性,或文學的物理性,藉此展現奧本海默更全面的形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