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山〉
◎盧真瑜
一、
天太熱了
你把山拿起來
然後在光照進來的地方
把艾略特放進去
二、
山為九仞
完成日期彷彿可追溯至洪荒
等待是一種升溫
我們沒有焦慮,由高温烤來的煩躁
旁邊的玖瓏山仍在尋找租客
我活出一種飢餓
三、
有人問
「創造的價值是甚麼」
逐漸接近攝氏四十度的過曝
旁邊有人正在移動基座
嘗試撬開空氣,撬起
遷徙時代的一座城市,或者一座山
四、
有人從山上拾回一些時間
把眼睛送到山的脈搏裏
作者永恆的不在,又無處不在
我們一但步入,就在跳動
你們所創造並遺下的一個個廢墟
五、
廢墟擴建一種語言,把山嵌在臉上
凝固水泥的傳統
女人用手摹刻並拆除舊日
早消失的都市角落仍在沙沙作響
藝術家不說話
世界已被消耗得如紙般稀薄
六、
夾雜碎玻璃的沙石
或許藝術包含另一種詩意
記憶熱烈地崩塌
艾略特說:開始是另一種終末
人們離開九仞
從此背起一座座無面目的嵯峨野
七、
離開展覽時
我們仍然飢餓
沒有人坦白溫度是一種城市的暴食
沒有往下走的活著
作品如是一首情詩,一種愛,一次腐爛
有人回答剛才的問題
Poetry is resistance
寫於2025年7月參觀九仞展覽之後
〈採石者〉
◎韓祺疇
我不能描述,但山就在遠方也在近處
我看見一個採石者造山
猶如造山者採石
猶如,就是從隱喻裏尋索本事
我不是那種進山的人
我觀望
群山辯難時忘形——
思索自己的本體是石頭還是傳說
(生勾勾的人上山
死翹翹而各有各的骨架)
殺山宰石。
我喜歡看見渡海者猛然回頭
彷彿想通了一個鬼故事
我喜歡那個以海淹沒山的傳說
但群山從來都在水裏
不擁有石頭
我懷疑山殺過的人不比海殺過的人多
我也懷疑,採石者擁有的故事不足以造山
於是造山者採石
海淹死山
我不是那種進山的人
我觀望,每一座倖存的山
如何僥倖地認知自身
2025.6.22訪《九仞》展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