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誕辰100週年。為慶祝三島由紀夫對文學以及藝術的貢獻,日本在三島由紀夫文學館與GYRE GALLERY舉行兩場展覽活動,分別為《珠玉の100選》和《永恆輪迴中的虛無:三島由紀夫誕辰100週年=昭和100週年》。前者精選了三島由紀夫的100件珍貴資料,後者則邀請八位藝術家以其遺作《豐饒之海》為靈感,重新詮釋小說中「虛無」與「再生」的主題。
位於日本山梨縣的三島由紀夫文學館自今年年初起,舉辦《珠玉の100選》展覽,精選100件珍貴資料,首次完整呈現三島創作歷程的細節與深度。展品按時間軸排列,涵蓋三島45年生命軌跡及其辭世後55年來對文學與藝術領域的持續迴響。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公開展出的三島與池田弘太郎合作翻譯的劇作《聖塞巴斯蒂安殉難記》(Le Martyre de Saint Sébastien)法文手稿,劇本由義大利詩人Gabriele D'Annunzio於1911年撰寫,並由法國作曲家Claude Debussy配樂,代表20世紀初法國象徵主義藝術的經典。當年三島為完成翻譯,一整年每週通宵學習法語,從手稿可見,其充滿筆跡及修訂痕跡,顯示三島與池田弘太郎對《聖塞巴斯蒂安殉難》角色的重視及投入程度。
東京澀谷的GYRE GALLERY於7月中旬亦舉辦了《永恆輪迴中的虛無:三島由紀夫誕辰100週年=昭和100週年》展覽。有別於《珠玉の100選》,此展覽以三島遺作《豐饒之海》長篇小說為主題,邀請中西夏之、Jeff Wall、杉本博司、Anish Kapoor、森萬里子、平野啓一郎、池田謙及友澤光太等八位日本及海外藝術家,以《豐饒之海》為主軸,透過他們的獨有的藝術語言及創作方式,重新詮釋小說中「虛無」與「再生」的主題。
《永恆輪迴中的虛無》策展人飯田高譽表示:「在描繪輪迴轉生的四部作品中,三島使用了佛教用語中指最深層意識的『阿賴耶識』這個詞。三島是透過死來釋放種子嗎?」飯田希望如同三島那樣,透過藝術家的作品,在越來越被虛無吞沒的日本,播下新的種子。
三島由紀夫在《豐饒之海》最終章《天人五衰》(第四卷)寫道:「這座花園裡空無一物。本多彷彿來到了一個沒有記憶、沒有一切的地方。花園寂靜無聲,沐浴在炎熱的夏日陽光下。」同時,他對肉體及精神上有著「絕美」的追求,並在作品中凝練出日本古典主義與希臘古典主義的美學,從生與死、美與醜、精神與肉體的極端中挖掘出人性之實相。
現為旅遊旺季,若各位到日本旅遊時,不妨到訪參觀,回顧三島由紀夫的文學成就,並透過藝術品反思「虛無」與「再生」的議題,藉此感受三島由紀夫對文學與藝術的重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