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三島由紀夫,28歲。
尚未是我們所熟悉的三島,還未如此健碩,也並不相當激進。這年夏天,新潮出版社出版了全六冊的《三島由紀夫作品集》,就在出版社為他舉辦的慶祝會上,川端康成亦有出席,那年,他尚未知道他們日後將會成為畢生摯交,更不可能猜到自己會因為三島的切腹自殺,而激起尋死之心。川端也許只會覺得,這個28歲的青年前途無可限量,當安部公房、大岡昇平等成名作家都尚未出版作品集時,三島已捷足先登,在文壇享負盛名。
但是,儘管成名甚早,儘管出版了結集,儘管他作為「三島由紀夫」,他仍然並不喜歡自己。早期的他充滿自我懷疑,他寫過「依然努力地往返於幸福的山頂與憂鬱的深谷之間」等句子,無論是精神還是身體也出現毛病。二十五歲的他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要離開日本,到世界的其他地方看看,離開這個籠牢。於是,1951年末他帶著胃病與精神壓抑坐上郵輪,遠航至歐美:「我深切地感到必須到外國旅行。總而言之,一種情緒催促著我:我得離開日本,敞開自己的心靈,重新發現自我。」
那是後來的我們所熟知的,三島著名的希臘之旅。他在那裡猶如尼采般挖掘了古希臘藝術的美好,並自創了一套美的哲學:創作美好的作品與使自己成為美的化身,其實是出於同樣的精神土壤。在希臘,他下定決心要把自身變得更「美」,當然我們並不清楚他的胃病甚麼時候康復,但這段旅行卻肯定是他後來頻頻健身,練出一身精壯肌肉的原因。也是他寫下充滿日本之美與力量的《金閣寺》、《豐饒之海》四部曲等作品的精神來源。
結束旅行回來已是1952年,他那時感覺早期的創作階段已經結束,而一片廣袤的未來正如田野般平鋪在他的眼前,等待他去征服。然而,由於以前積累了不少的靈感與未結束的創作,使得他的轉型拖延了一年才得以執行。那正是他的二十八歲,重整旗鼓,以一部《禁色》將自己的早期結束。
在前往希臘前,他已出版了《禁色》的第一部曲,講述老年作家俊輔利用一個英俊的男同志悠一向自己憎恨的幾個女人報復的故事。《禁色》的故事情節從悠一眼中展開,而悠一與三島本人亦有頗多共通點,比如出入同志酒吧,除了男性以外也喜愛女性等等。只是三島愛的更多是男人,是如若古希臘雕像般比例完美的肌肉與俊美。在旅行結束後一年就在他的二十八歲,《禁色》第二卷刊出了,就在作品集面世前的幾個月,他在作品裡賜死了其中的操縱者老作家俊輔,作為他奔向作家生涯下一階段的轉捩點。
此後,三島嘗試著轉型,放下了早期對於性病態與人性陰暗面的關注,著手書寫其名作《潮騷》,這部作品在1954年成為了暢銷書,甚至得到政府文部省列為推薦閱讀作品,他將希臘旅行裡所獲得的感悟寫進小說:當中的男孩女孩作為一對勞動者,排除萬難獲得了圓滿的結局。但由於作品過於暢銷,其文學性又不足以得到評論界的重視,三島也開始思考這段轉型是否可以通往更美好的地方,於是,才開展了後期創作的諸多面向。也就在這段時間,他開始從社會事件與日本文化中取材,他首先集中處理的,正是1950年發生的金閣寺縱火事件。
1953年,三島由紀夫,28歲。距離《金閣寺》面世,尚有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