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 by 鄧小樺 | 2025-04-22

鄧小樺傳來卓韻芝最新獨腳戲《我無醉》戲評。她表示戲中是以寂寞空虛開始的,場景更搭配卓韻芝現實常去的「濃情」酒吧,用直接到有點粗魯的方式揭露單身中女的慾望不滿來反對城市的壓抑。鄧小樺認為,香港已是一座壓抑之城,「中年」亦為生命的一種壓抑,社會處處都充斥著對「中年」的社會期望。而卓韻芝透過《我無醉》用幽默與粗魯撕開社會規範的面紗,揭示清醒下的自我否定與醉酒中的真實解放。 (閱讀更多)

東亞情勒三寶:吃苦、犧牲、內疚——評《苦盡柑來遇見你》

劇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4-15

Sir.春風燒傳來Netflix原創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劇評,讚揚劇中角色的設計、演員演技、細節、剪接等,為一部品質及口碑兼優的佳作。然而,劇中所流露的東亞人吃苦的藝術和姿態,令Sir.春風燒感到相當厭惡,苦盡甘來或許為隱含某種延遲滿足的「高等智慧」,若遵照此哲學來處理和規劃人生,只是對生命的浪費和踐踏。 (閱讀更多)

《遷移者之歌》藝術的形體,勞動的身體

劇評 | by 江祈穎 | 2025-04-09

江祈穎讀畢《遷移者之歌》劇本集後,憶起自己在2023年在澳門藝術節碰到《消失的身影》便開始對工人有更收入的了解。劇本集收錄了石頭公社過住兩部作品《勞動的人》和《消失的身影》,兩套作品將勞動的身體化為劇場的詩篇,訴說著移民工與地盤工人的血汗與靈魂。江祈穎認為,這不僅是對工人身體的再現,更是一場對理解的叩問——我們未必能全然走進工人的世界,卻被提醒在每一次擦肩時,都需要我們更多的接觸,令他們能參與於社會中,令他們的身影能夠被看見。 (閱讀更多)

鏡頭下的青春裂痕,悲劇誕自扭曲網絡文化:評Netflix現象級新劇《混沌少年時》

劇評 | by Ben(Goodbye HK, Hello UK臉書專頁版主) | 2025-03-26

Ben傳來Netflix影集《混沌少年時》劇評,他表示自劇中探討近年英國社會及青少年問題,且每集以近50分鐘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使其成為現象級的話題,更是每位家長必看之劇。當中主角受到沉迷扭曲大男人主義信仰——Andrew Tate式大男人主義,不論劇中還是現受,都荼毒了不少青少年。他最欣賞的,是劇集並未批判任何人,均因各方都需負上責任,劇中出現的悲劇只是一切的總和所引致。 (閱讀更多)

粵劇新秀《洛神》:不只是曹植與甄宓的愛情故事

劇評 | by 何曉旻 | 2025-02-21

香港八和會館的「粵劇新秀演出系列」推出至今已超過十年,《洛神》是經常出現的劇目之一。今次 2024-2025 年度演期五一連兩晚(1月16、17日)的《洛神》,由資深丑生演員陳鴻進擔任藝術總監,劇本整理及演出編排,均有別於同劇近年大部分的演出,劇情不再側重於男女主角「相愛不能愛」的愛情故事,而是多角度展示其他角色之間的情誼和關係,突出劇本的深度和教育性,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何曉旻認為,「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的票價相宜,與看一場電影相約,質素亦有一定保證,可算是粵劇觀眾新手們的「入門」良物。 (閱讀更多)

悲劇的魂,笑場的殼——舞台劇《金鎖記》的改編反思

劇評 | by 余永曇 | 2025-01-24

近日,春天實驗劇團在屯門大會堂出演舞台劇《金鎖記》,故事改編自民國才女作家張愛玲的同名中篇小說。我曾讀過原著,對劇情和人物形象有基礎認識,本來期望能在劇院舞台看一部被包辦婚姻禍害一生的女性悲劇,卻沒有料到在劇組的改編和演員的演繹下,本該壓抑沉重的故事,卻成了惹觀眾發笑的喜劇,每一句脫離原著人物形象的台詞和語氣,每一個引觀眾發笑的橋段,在它們浮現在我眼前的一瞬間、傳進耳畔的一剎那,都與我腦海中所想那昏暗沉鬱的畫面猛烈碰撞,彷彿在張愛玲筆下那無數個被婚姻毁掉靈魂的女性,她們所遭遇的一切痛苦,都是一場笑話。在兩個半小時後,我懷惴着沾水海綿的心情離開會場,不是預期所想悲劇帶來的餘韻,而是悲劇成笑料的失望。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編輯推介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