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成式AI出現後,不少人選擇使用AI生成文章或段落,以節省下筆的時間。 被譽為「矽谷創業之父」的商業思想家 Paul Graham,去年在其個人網誌上罕有地發文分享他對AI的看法,並提出了預言般的評論。他認為,AI 將會使人類放棄以寫作來訓練思考,未來,只有那些堅持動筆寫作的人,才能保有清晰的思考能力。
虛詞編輯部特此翻譯了 Paul Graham 的文章,希望能與讀者一同思考寫作的真正意義,以及長期使用AI將如何對我們的思考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寫和不寫〉
我向來不願預測科技,但這此我卻相當篤定:數十年後,能書寫之人,恐怕寥寥無幾。
身為寫作者,你將有一種奇異的體悟:為文之難,困住了多少人。正如醫師深知,多少人為身上的痣憂心忡忡;正如懂得電腦的人明白,多少人對設定電腦一事束手無策;寫作者也同樣知曉,有多少靈魂在字裡行間掙扎求助。
無數人對提筆感到維艱,其根本原因在於,書寫本身是一件極之困難之事。想要寫得好,就必須想得清晰,而清晰的思考,並不容易。
然而,書寫偏又滲透在各行各業之中,職位越高,對書寫的要求便越是嚴苛。
寫作既要求全面性,且根本性之難,這兩股力量對抗時,便會催生巨大的精神壓力,而這正是為何連名聲顯赫的教授,最終竟也淪於抄襲。
最令我震驚的,是其抄襲水準竟如此不堪入目,連瑣碎格式也一并在抄——任何文筆稍有火侯的人,均為信手拈來的東西。此意味著,這些抄襲者幾乎沒有寫作能力。
直到不久前,這股壓力始終沒有宣洩的出口。你可以像甘迺迪那樣,花費金錢找人代寫;也可以如馬丁路德金那樣,剽竊他人文章。若然你無從購買、也無處偷盜,便只能親筆為之。故此,需要寫作之人,都需要學習如何寫作。
但時至今日,AI的出現已經將這個世界徹底改變,幾乎所有書寫的壓力,都已煙消雲散。無論身處校園或職場,你皆可將此事託付於 AI。
結局便是,世界只餘下「會書寫的人」與「不懂書寫的人」。世上依然會存在以書寫為樂,主動書寫的人。但本來介於善寫與不寫之間的灰色地帶的人,將會不復存在。
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當科技不斷進步,很多夕陽工業或技能都會隨之而淘汱,如同如今鐵匠已所剩無幾,似乎對世界也無傷大雅。
真的這麼嚴重!正如我上文所言:書寫即思考。事實上,世上的確有存在著只能靠寫作完成的思考,科學家 Leslie Lamport對此的闡述可謂一針見血:
如果你不寫下你的思考,那你只是自以為在思考。
因此,若世界只剩下「會書寫的人」與「不懂書寫的人」兩種人,會比你想像中更為凶險,終將演變成會思考的人與不懂思考的人。我知道自己想歸屬於哪一邊,我亦敢斷言,你也是。
這種狀況並非史無前例。在工業革命之前,多數人單靠工作的勞動便能強身健體。而今,若想筋骨強壯,則需到健身房進行鍛鍊。所以,這世上依然有強壯者,而他們都是主動及願意到健身房進行鍛鍊
書寫如是。 未來,聰明人依然會存在,但他們只會是那些主動選擇透過寫作來思考,並持之以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