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頭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8-08

就這樣走到盡頭,印度理工大學的學者也發表論文證實:任何一種材料都必需在高溫或高壓下才能達致超導狀態。美國的火星首階段永久移民計劃「RAM」在歷時三年半的緊急煞停後,終於在2073年10月26日這個無關痛癢的日子由美國太空總署署長出來正式宣佈:計劃撤銷,以地球現有的資源計算,材料學的上限意味地球上的人類現時——以及肉眼可見或不見的未來,都不存在任何可能達成在地外星球可持續生存的目標,所有地外計劃都只會停留在旅遊、探索、文教等短期規模。這個消息一出,平日與美國關係緊張的大國都忽然洩了氣,各外交部的聲明都疏起來,部長們都重返辦公室不再走到台前,好像這世界上甚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她們知道——不論中途各種或繁複,或無聊的紛擾,這注定是全人類的失敗。


辦公室的人們可以繼續他們的文書工作,在文件與文件之間獲得會議;體力勞動的工人可以繼續勞動,勞動是對付虛無的撲熱息痛;實驗室的科學家可以繼續研究別的範疇,尚有許多選擇。抬頭望向天上,沒有任何隕石要毁滅地球的痕跡,地球依然圍繞着太陽公轉,正如太陽也會自轉一般。時間繼續流逝,但歷史確實終結了,不會再有新的可能,材料學的物理限制不會有變化,它並不會在某一日就突然想通:噢,我不應受限的,然後奮然,帶着玉石俱裂焚的勇氣突破上限。就在2073年10月26日這樣一個走出街外,你會看到藍天和陽光的光暈,一圈圈半透明的虹光,沒有甚麼雲阻擋的日子,歷史走到它的盡頭,而原因僅僅是「物料」,這一個聽上去如此平庸的詞彙,直到這刻人們才明暸結束可以是如此平淡的,原來轟轟烈烈的收尾可以是如此奢求,而以後的日子人們可以反思它,但不能改變它。


瑪莉琳是這樣告訴我的,正如她曾努力地告訴其他人。


不增不滅和能量守恆被這一個簡單的形式證實,曾經他們分別是佛學的教義和物理定律,宗教和科學,曾經大多數人不懂這兩樣都可以好好活下去,擁有穩定的工作、美好的家庭,平淡地渡過難關,在所有事情上都取一個平衡。現在,以及將來的現在,教科書都增加了這樣的一條——任何一種材料都必需在高溫或高壓下才能達致超導狀態,即在正常不受外物影響下,物料都不能達致超導狀態。孩子們在幼稚園的第一日以不同的情緒被父母送進校門,然後在當日的下午或更早,孩子就會知曉在正常不受外物影響下,物料都不能達致超導狀態,在放學的時候,家長會守在門外迎接他們的孩子,無論孩子們以怎樣特別、前所未有的情緒來到,他們都會以相同、絕無例外的淡然離開,所以整個地球上唯一會失業的工種就只有奶嘴製造商,但畢竟哭太多也對嬰兒無益處,所以家長們都不反對。


噢,這只是物料的故事,瑪莉琳是如此告訴我的,而人們從不提防物料。



延伸閱讀

Bruksvara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8-02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7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熱門文章

史學泰斗許倬雲離世 享壽95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8-05

粵劇音樂設計怎樣取得平衡

其他 | by 王勝泉 | 2025-07-27

編輯推介

詩三首:〈爻〉、〈腳趾〉、〈離開 / 海床 / 到達 / 到達〉

詩歌 | by 潘國亨, 鄭偉謙, 梁偉浩 | 2025-08-08

盡頭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8-08

醬園味:評《醬園弄・懸案》

影評 | by 金成 | 2025-08-06

Bruksvara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8-02

良風有迅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8-01

表達空白

散文 | by 釅釅 |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