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依德愛上林夕〉 收錄於香港歌手盧巧音於2004年發行的專輯《Muse》,由盧巧音演唱,周耀輝作詞,梁翹柏作曲。這首歌詞不是周耀輝第一次用佛洛依德入詞,早在1998年,他已經寫過一首與佛洛伊德代表作同名的〈夢的分析〉(較常見的譯名為《夢的解析》),後來到2003年,他再度寫了一首與之相關的詞作——〈佛洛依德笑我〉(1)。周耀輝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及,他認為有些事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是白天沒有思考過的東西在晚上浮現,因此希望通過作品提醒大眾,可多發掘那些被自己忽視、遺漏的想法(2)。
佛洛依德:夢與潛意識
佛洛伊德是20世紀享負盛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開創了精神分析學。他曾提出冰山意識理論,認為人的意識是分為三個部份·:意識、前意識、潛意識。簡而言之,意識即使我們當下所感知、思考的內容,前意識是非當下思考,但能輕鬆回憶起的內容,例如今早早餐吃了什麼,若記憶力尚算不錯,這類事情一般不費吹灰之力便可記起。而潛意識,與意識和前意識不同,我們在大多時候都沒有察覺這些想法的存在,它們可能是不願面對的創傷或背德的念頭,其存在會為個體帶來痛苦。為保護心靈,免受這些想法的傷害,我們的心理有一套機制,會把這些帶來痛苦的想法壓抑下來,成為潛意識的內容。
但即使被壓抑,潛藏在潛意識的內容還是會以各種方式隱晦地流露。例如Freudian Slip,有時不小心口誤,說錯話。在佛洛伊德的觀點下,說錯的話也許才是個體的真實想法,它埋藏在潛意識裡,當事人也沒有察覺的無意識的慾望。此外,夢也是潛意識的一種主要呈現。夢看似天馬行空,沒有邏輯,但卻處處流露着人的慾望與恐懼,一件日常平平無奇的物件,也能在解夢大師的詮釋下,闡述出長篇大論的心理分析。夢,作為一個與佛洛伊德的研究密不可分的概念,在這首歌詞中,換成一個頗有玩味的人名來展現——林夕。但凡對粵語流行曲有多少認識的聽眾,必然會聽過這位填詞人的名字。據說他以前看簡體版的紅樓夢時,覺得「夢」的簡體字富有意境,林中夕陽,故把它拆開,為其筆名。周耀輝在這首歌詞只是借用了林夕這個名字,作為「夢」這意象的一個新穎寫法,但內容上與林夕本人實無關連。
〈佛洛依德愛上林夕〉歌詞賞析
這首歌詞主要可以分為3段主歌和3段副歌。
3段主歌各自敘述一個獨立的夢境。
Verse 1:
黑太空 飄羽毛
一千隻金螞蟻爬入窄路
痕痕如陣痛 拗得破什麼煎熬
在晚上發的 到今朝記住 敲你門鐘 很想講夢
Verse 2:
七寸高 聚滿蝙蝠和歎號
中間有一個噴泉流入我的耳目
潺潺如白布 翻得過什麼思慕
在晚上發的 到今朝記住 跟你重複 很想披露
Verse 3:
一個鐘 沒有分針和數目
只聽到關上鐵門 門後有些腳步
密密如電報 通知我什麼出路
在晚上發的 到今朝記住 跟你重複
三段主歌的結構大致相同,風格一致,散發鬼魅氛圍。首先,第一段主歌的第一句,在漆黑遼闊的太空裡,羽毛從天而降,奠下了陰森魔幻的基調,符合夢境天馬行空的想像。隨後,一千隻金螞蟻爬入窄路,使詞中主人公痕痕如陣痛,拗不破煎熬。詞人用「金」來修飾螞蟻,賦予其較華麗的形象,可見此意象對主人公而言,本應是正面的東西。然而,其數量太多,蔓延包裹主人公的心房,讓他心癢癢,一直處於煎熬狀態,可見螞蟻是慾望的象徵,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所言,「生命就是一團慾望,慾望得到了滿足就會無聊,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夢境使主人公深沉的慾望浮出水面,然而這份慾望,如歌詞所描述的意境一樣,是虛渺朦朧,不論是主人公還是讀者,皆無從知曉那份慾望的實體。但縱使如此,主人公從夢境醒來後,仍沒有忘卻那個夢,甚至想敲「你」門鐘與之分享夢中見聞。這個與「你」傾訴的觀點,留待下文再講,這段暫且不詳述。
到主歌第2段,其實不論是結構還是內容都與上一段主歌相差無幾。一條七吋高的瀑布驟然出現在眼前,四周有蝙蝠,同樣營造出陰森詭異的氣氛。這段,詞人選擇用瀑布為意象,洶湧澎湃,連綿不斷,如同思慕,可見這次夢境裡的瀑布也是主人公某種慾望的投射。
第3段主歌亦是如此,明明有時鐘,卻沒有分針和數目,呈現做夢時時間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四周寂靜,只聽見鐵門外密集的腳步聲,如同電報通知我出路。需要出路,或許暗示主人公正處於困囿的狀態,承接下一段副歌頭兩句「穿梭多一次異域 可多一次樂極」,這段同樣宣洩出主人公某種難以言明的慾望。由此可見,三段主歌,三個夢境,都在展露主人公內心的深層慾望。
接下來是三段副歌。
Chorus 1:
一分一秒欲滴
張開雙臂像翼
我看見佛洛依德一絲不掛 掛念著林夕
天黑充滿魅力 天光不要寂靜
答應我 你會天天專心傾聽 由我夢見的 無須分析
Chorus 2:
穿梭多一次異域
可多一次樂極
我看見 佛洛依德 一絲不掛 掛念著林夕
天黑充滿魅力 天光不要寂靜
答應我 你會天天專心傾聽 由我夢見的
Chorus 3:
一分一秒欲滴
張開雙臂像翼
我聽見佛洛依德一聲尖叫 叫喚著林夕
天黑充滿腐蝕 天光不要辨認
答應我 你會天天專心傾聽 由我夢見的 無須分析
不要解 只要認
主歌反覆討論的「慾望」,隨着時間流逝快滿溢出來,又像巨鳥展開的翅膀豐盈寬闊,把主人公慾望的高漲形象化地展現出來。當主人公熾熱地發着夢時,佛洛伊德也赤裸地關注着這同一場夢境,甚至激動亢奮得一聲尖叫,叫喚着林夕(夢)。「天黑充滿魅力」,夢境如此精彩,怎麼可能沒魅力?看過一場深刻奇異的夢,主人公到白天自然想找人分享。但他渴望的只是一個傾聽者,天天專心傾聽由「我」夢見的,而不是一個像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專家,分析揣摩他的心境。
佛洛伊德治療患者的模式,是讓患者躺在一張沙發上,自己則坐在他看不見的後方,然後叫他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隨心說飄浮到個人意識層面的每一個想法。在這個過程,有關創傷的記憶可能浮現,並通過語言重新組織,這就像一團纏繞的麻繩,不花點耐性把它鬆綁,它便會一直擱在某處,總有一天將你絆倒。其實鬆綁鬱結、發現慾望的過程,自己一個也能做到,只要如周耀輝在訪談中說的,對自己的夢境多一點自覺,便可做到「自我透視和自我發現」(3)。所以才會在詞中說,我們需要的其實不是一個解夢者,而是一個傾聽者,使我們得以有敘述夢境的機會,並在這過程中發現自我。
最後,說回關於「你」的觀點,整首歌詞反覆表達「希望你專心傾聽我夢境」的渴求,不要理性分析,只求不帶任何審視目光的專心傾聽。這似乎影射了某種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有時人遇上倒楣事,就喜歡找人傾訴,本想找個樹洞求安慰,結果卻聽了一堆理性分析,正確中肯但很不中聽,到最後鬱結的心情還是無法排解。雖說當局者迷,但有時當事人未必真的看不透問題的癥結,甚至他可能比其他旁觀者看得更清;縱使當下想不明白,只要多點自覺,他自己也能發現問題的所在。所以說,他不需要解釋,也用不著誰來指點迷津,只要一個聽他講夢的陪伴者。
結語
〈佛洛依德愛上林夕〉以暗示慾望的夢境作為意象,把夢寫得光怪陸離、隱晦難明,但有時只需多點自覺,潛意識和意識之間的浮冰便能被捅破。最佳的解夢者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缺的只是一個願意傾聽的樹洞,一個讓我們梳理思緒的空間。
1/朱耀偉、梁偉詩:《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I》(香港:亮光文化,2015年),頁145。
2/黃志華、朱耀偉、梁偉詩著:《詞家有道 香港16詞人訪談錄》,頁167。
3/朱耀偉、梁偉詩:《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I》(香港:亮光文化,2015年),頁146。
參考書目
朱耀偉、梁偉詩:《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I》(香港:亮光文化,2015年)。
黃志華、朱耀偉、梁偉詩著:《詞家有道 香港16詞人訪談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3C Music: 〈【誠實歌詞閱讀】十首你解錯或者你唔識解的歌〉,2014年8月25日,取自https://3cmusic.com/home/honestlyricsreading/ ,2025年 7月18日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