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董啟章:為了自主,進入Web3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5-30

自從聊天機械人 ChatGPT 去年橫空出世,人工智能將為人類帶來怎樣的影響與衝擊,在文學寫作層面以至其他不同界別,都引起世界各地的廣泛討論。與此同時,元宇宙的興起,在過去一年也為藝術、文化或娛樂創作者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科技進步迎來的鉅變,作家董啟章上月選擇以NFT形式,重新出版《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在華文世界的文學出版開創先河,成效如何,則有待分曉。踏入新時代的文學寫作,董啟章說他的所有新嘗試,都為達致完全自主的寫作模式,力求打破舊有傳統的枷鎖限制,與讀者建立真正屬於他們的社群。


《天工開物》復刻出版NFT書 董啟章盼新模式開出自由之路



自己文章自己管理


以NFT形式出版個人著作,在華文世界仍屬嶄新概念,「讚賞公民 Civic Liker」創辦人高重建去年出版的《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 in 在法定貨幣》》,首先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行,算上最近與董啟章的《天》同期出版、董中學同學鄒崇銘(筆名韓江雪)撰寫的《ChatGPT衝擊下的人類未來》,暫時只有這三本書在此範疇作出嘗試。與初版相隔接近二十年,這次與台灣飛地出版社合作,以新方式重新出版《天》,董啟章說契機正是源於去年十一月認識高重建,讀過對方出版的NFT書,自此加深了對區塊鏈的認識,對這種新科技的觀感也逐漸變得正面,認為值得在文學出版作此實驗嘗試。「我覺得這個形式幾好,既可用電子方式傳播,同時保留所謂實體書的獨一無二,可以繼續保存擁有實體書的特質。其實過去兩三年,都時有聽到NFT,但會覺得隨便整張圖就炒到好貴,很沒意義,直到接觸過高重建,看到他能將科技的意義表達出來,原來背景是很有意思,慢慢也想加深理解。自己最感興趣想知道的,是(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DAO(Decentralized 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在甚麼情況可以用於公益、社會、群體用途之上。」


為了能夠自主管理自己的內容創作,出版NFT書只是董啟章的其中一個新嘗試,月前他亦開設了個人網站「董富記」,將新舊文章陸續放到自家平台發表,同時預告之後會減少在社交平台發佈動態更新,力求讓個人網站達致完全自主,無須倚賴社交媒體平台去接觸讀者群。「這牽涉到『Web3』的概念,是關乎自主性的問題。雖然網站這個概念很古老,但如果擁有自己的網站,基本上完全自主。還沒出版NFT書前,我已想過將自己那些沒有版權問題的書,逐步放在網站讓大眾閱讀,並在此發放個人基本資訊與作品介紹,畢竟網上或Wikipedia的內容,有時不知甚麼人寫,正確與否也不知道,這裡變成是我自己真正發佈可靠資料的地方,亦可將新寫與其他平台發表過的文章聚合。」


個人網站進入「Web3模式」,同時透過「Substack」定期向訂閱者發佈《董富記快報》,董啟章認為整個操作能讓他掌握不同資訊,透明度相當高。「這種自主發文的方式,只要有特定subsribers,他們就一定會收到,不似放在Facebook,有多少人讀到、幾時讀到也不知道,它的整個操作很方便,幾多人開信、幾點有人睇,有否點按連結都可知道,所謂自主就是如此,完全掌握知道自己發出去的東西得到甚麼效果。」正如出版NFT書也一樣,賣書的數據與資訊一目了然,作者對於自己著作去向所能掌握的資訊,比起傳統出版方式都要豐富得多。「傳統售書方式,可能半年甚至一年才有報告,但幾時買、邊度買、買你的書是甚麼人,一概不會知道,只有每隔一年半載,很模糊地得到些賣書數字;但以NFT這種形式(出版),每賣一本書都能清晰得到資訊,看到讀者來自哪裡、以甚麼渠道買、幾時買、買了甚麼版本、開頭兩日賣成點等等,而且並非單單知道,還取得與讀者的聯絡方式,之後可視乎作者意願,衍生後續的聯絡與活動。」




就算鬥不過AI,也要保住審美標準


科技進步為寫作帶來的重大改變,除了讓寫作人可以選擇以嶄新形式出版NFT書,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未來將會如何影響整個文學生態,同樣是不少作者相當關心的議題,董啟章在他的個人網站也曾發表文章,強調「文學不能置身事外,也無法獨善其身;不去駕馭它,就會被它駕馭」的觀點。談及近期大熱的 AI 聊天機器人ChatGPT,董啟章坦言暫未想過借助 AI 進行創作,卻認為它對於翻譯文學作品相當有用。「香港文學要譯成外語其實很艱難,就算有此機會,都要投入許多時間,而且在西方發行亦有不少問題,能夠推出外語版也不等於有人讀到。我覺得在 AI 的幫助下,可以嘗試翻譯自己的作品,自己審閱後作出修正與改動,相對自己重新譯一次,時間與質素都會很大差別,無須聽天由命去等,尤其我的書很長,很難找到譯者願意譯,太過辛苦。」


在董啟章年前出版的小說《愛妻》,也曾設想利用數據重建與意識下載的寫作機器,是否能夠模仿學習作家的寫作風格,為已故作家推出新作品,藉此對文學的意義進行反思。近月隨著 ChatGPT 的發展漸趨成熟,董啟章認為 AI 通過模仿學習,假以時日「絕對可以做個托爾斯泰」,但除非 AI 可以創造經驗的存在,觀察並認知世界即時發生的事情再產生回應,否則都無法生成反映時代的文學創作。「風格上的模仿,我相信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對文學的定義,是每代都有新的作家,寫出以前未曾有過、全新形式的文學,否則每代都有個托爾斯泰並沒意思。每個創新的作家,是透過時代裡的真實體驗與個人經驗匯合產生,這也許是人類的優勢或獨特性,AI 則因為沒有經歷無法創新,一日無法突破同步認知世界與作出判斷,它都不能做到真正意義的文學創作。」人工智能對寫作帶來的影響,隨著科技進步也逐漸浮現,董啟章不諱言很懷疑「下一代是否仍會自己寫文」,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人以 AI 生成的文章測試文學獎底線,為「創作」的概念帶來爭議與衝擊。然而,無論寫作生態如何改變,董啟章認為比起要跟AI比拚,我們怎樣保住審美的價值標準才更重要。「產生好內容的方式,我們可能保不住,但至少甚麼才算『好』,應該要儘量保住,不要放棄這條界線,最慘當AI做得唔係咁好,大家覺得寫到這個程度已經足夠,這個價值就會下跌,所以我們對機器也需有要求,要AI寫得更好,寫到咁好才叫文學。有時都兩難,覺得人類現在寫小說寫詩比AI好,但我們又應該要求它寫得更好,如果有日AI能寫到像托爾斯泰,可能人類已鬥不過它,但至少審美標準不要下降。」


GPT-4 翻譯成本幾何級數下降 作家董啟章:「不駕馭它,就是我們被它駕馭」



回到買書初心,分享閱讀取向


無論是建立個人網站,或是出版NFT書籍,甚至談論AI進行寫作的可能,董啟章最重視的還是如何建立社群,所有事情,他都覺得不應只有自己一個人去做。「我的想像是更多人一起做,應該有班志同道合的人,聯合起來形成一個網絡,始終一個人不能達到社群的氣氛。並非說要杜絕其他人,覺得圍爐就永遠開開心心,這種好處是會知道(內容)派送給甚麼人看到,即使未必個個一樣意見,至少不會有人惡意搞破壞,生態也會比較健康。」好像這次跳過傳統出版方式,將「書」與「NFT」這對文化載體合而為一,縱沒太多前車可鑑,董啟章希望是次出版實驗,能為文學書開拓更多面向,鼓勵更多寫作人將來共同嘗試。「有時聽到其他朋友說,要出書好苦惱,就算找到出版社,實體書要如何賣出,其實是個很大問題,尤其詩集,銷量沒那麼高,出版後要發行到哪裡,香港出版又如何運往台灣,實體的限制很大。假設是以這種形式出版,能夠讓人知道並產生意欲,無論在台灣、加拿大、英國的讀者,上網就能買到你本書,可以省卻發行的苦惱,也令看似小眾的文學作品,都更方便接觸與買得到。」


雖然坊間不少讀者對「NFT」這個概念,依然抱有疑問或持觀望態度看待,要令他們突破心理關口,以密碼貨幣錢包擁有人生第一本NFT書,需要更多功夫來提升他們的購買意欲,然而董啟章覺得這種嶄新概念背後的核心,不過是回到我們原本買書的心態,透過體驗收藏的意義所在,由此促進群體之間的閱讀交流,建立買書人與出版作者的連繫。「這個概念並非新事物,只是延續喜歡看書的人想擁有那本書的想法,但需要時間讓大家慢慢適應。其實它的概念,就像分享自己家中的書架,當其他人知道你的ID就可到訪,互相參觀,建立一種分享閱讀取向與興趣的方式。」


踏出了以NFT形式出書的第一步,董啟章希望能逐漸建立讀者的新習慣,待坊間之後再推出不同範疇類型的NFT書籍後,再為這次出版經驗作個總結,審視下一步應該如何繼續走下去。「現在才剛起步,很多人仍未習慣,未願意試,讀者習慣也需要逐步建立,不能太過心急。可能下個考驗,會是用這個方式出版新書,始終舊書假設了有些人會想重溫或收藏,如果出一本全新(內容)的書,效果會更好抑或更差,我也不知道,但我希望將來更加多人可以做到,也覺得應該可以持續下去,不會做一做就唔得,而是摸索如何做得更好,例如銷售情況、定價等方面,如何令大家更加容易接受。」


344090279_913130556468091_2805709647687271726_n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黃思朗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台北之旅藝術有感

藝評 | by 胡夢未 | 2024-03-18

《新活日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4

殖民地的語言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3-08

驚蟄

小說 | by 盧卓倫 | 2024-03-08

《無邪之境》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