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艤舟集》與《剩山圖》

其他 | by  朱少璋 | 2018-12-11

媧皇功事孰能摹,收拾叢殘墨已枯。

莫笑畫成渾不似,剩山圖是補天圖。

——題《艤舟集》

1650年吳問卿彌留之時大概是要讓名畫殉葬,決定焚掉《富春山居圖》,幸得吳家姪兒搶救,可惜長長的畫卷已給燒成兩截。卷首殘段後來經吳湖帆收藏,現庋存於浙江省博物館,這殘段就是《剩山圖》。後段長卷則曾經進過內府,1948年渡海,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這六紙長卷就是《無用師卷》。

七、八年前,正是剛迷上周棄子歲月,埋首讀他的《未埋庵短書》和《周棄子先生集》,又陸續讀到董橋談周棄子的文章,春台舊事餘韻無窮,令人神往之餘,一廂情願,總覺得周棄子赴台後的詩文與《無用師卷》一樣:曾經滄海,不減風華。

60年代由台北文星出版的《未埋庵短書》,誠如周棄子在「自序」中說,書中的40篇散文「全是來台灣後所寫」,他渡海前的散文,讀者無由得見。2009年大陸學者汪茂榮點校出版的《周棄子先生集》由合肥黃山書社出版,列入「20世紀詩詞名家別集叢書」系列中,內容卻還是跟台北許著先編的「合志版」一樣,以周氏渡海後的作品為主,至於渡海前的作品,書中收錄為數不多。

周棄子渡海後的作品固然日趨成熟渾化,但渡海前的作品卻絕非一般可悔之少作,值得研究者重視。李晉芳在〈《周棄子先生集》序〉中所說:「先生系出清門,生饒彩筆。陸雲未冠,秀出班行;石苞無雙,奇標懷抱。既擅詩歌,亦工語體。」可見他早年即文采飛揚。又證諸王開節在〈周棄子先生行狀〉的說法:「先生秉性穎悟,髫齡能屬文,下筆驚其長老。」可知他才名早播,年少時即吐屬霞彩,才驚四座;獨惜其年少時期至其渡海前的作品,散落各處,難以編匯成集。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周棄子的創作風貌與成就,我著手翻查上世紀50年代前的多種報章刊物,嘗試鈎沉周棄子渡海前的作品,結果在十餘種刊物中初步蒐集得周氏的早期作品百餘篇,有詩有詞有文,體裁多樣,內容上可視為《周棄子先生集》、《未埋庵短書》的「前編」。2018年我在中文大學主辦的研討會上匯報了這項帶補遺意義的「前編」工作,兩岸的學者吳宏一教授、左鵬軍教授都十分關注。我在回應時說,周棄子渡海前的作品能在香港出版,是香港的榮幸。

《艤舟集》就是周棄子渡海前詩文的合輯,稿成後在尋求出版的過程中幾經轉折,得黎耀強先生幫忙,交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艤舟集》小書一冊,正文三卷依次為詩88首、詞19首、文8篇。另第四卷附錄若干同代藝盟詩友致周氏的詩文,並迻錄數則采輯自《大成》的悼念文字,相信這幾種有份量而較少人提及的材料,可以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周棄子的作品、生平、思想及為人。

2011年6月海峽兩岸都願意玉成合璧聯展的美事,終於敲定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同時展出《剩山圖》和《無用師卷》,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兩段真蹟在火劫後首次重逢,一時傳為藝壇佳話。

我把新出版的《艤舟集》放在《未埋庵短書》和《周棄子先生集》之前——由渡海前到渡海後——三本書的詩情文意牽繫得起黃公望筆下富春山水的連綿氣韻與聚散傳奇,神往之餘,一廂情願,總覺得《艤舟集》收錄的渡海前作品,與《剩山圖》一樣:可以傳世,而且會得到讀者的重視。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朱少璋

香港作家,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高級講師。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6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