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新秀《洛神》:不只是曹植與甄宓的愛情故事

劇評 | by  何曉旻 | 2025-02-21

香港八和會館的「粵劇新秀演出系列」推出至今已超過十年,《洛神》是經常出現的劇目之一。今次 2024-2025 年度演期五一連兩晚(1月16、17日)的《洛神》,由資深丑生演員陳鴻進擔任藝術總監,劇本整理及演出編排,均有別於同劇近年大部分的演出,劇情不再側重於男女主角「相愛不能愛」的愛情故事,而是多角度展示其他角色之間的情誼和關係,突出劇本的深度和教育性,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粵劇《洛神》是唐滌生的作品,首演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新艶陽劇團的陳錦棠、芳艷芬在普慶戲院「開山」,故事講述被視為儲君人選的曹植與甄宓相戀,卻因甄宓的俘虜身份,遭曹植之父曹操嫌棄,而強行拆散。曹操安排曹植娶陳德珠、甄宓下嫁曹植兄長曹丕,後曹植被兄長陷害,失去儲君之位,更被貶至臨淄。直至曹丕繼位,意欲大殺兄弟,以鞏固勢力,而借助太后思子之情,聯手逼使甄宓寫信,引誘曹植歸藩,以便弒殺。曹植最後在甄宓的協助下,七步成詩,脫離陷阱。甄宓最終心灰意冷,借寶鼎勸諫曹丕後,投水身亡,化為洛神,與曹植夢中作最後道別。


是次在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上演的《洛神》,由粵劇新秀千珊飾演曹植、梁芷萁飾演甄宓、韋俊郎飾演曹丕、瓊花女飾演陳德珠、劍麟飾演太后;年青的男女主角組合,與及超值的票價,是吸引筆者購票入場的主要原因。



宣傳單張早有端倪!


是次《洛神》演出,不再只以曹植與甄宓的愛情為焦點,而傾向「群戲」方式,讓各演員皆有發揮機會的巧妙鋪排,原來早已在宣傳單張的演員表有暗示。《洛神》常被冠以「雙生戲」之名,因「曹植」與「曹丕」的戲份不相伯仲,兩個都非常重要,但也許是「曹丕」在劇中的人設,既虛偽又善妒,更冷血弒親,並不討好,故而以往大部分的角色次序編排,都以「曹植」為先,視為第一男主角,而「曹丕」則是第二男主角或男配角。


然而,今次演出名單上,排在首位的是「曹丕」,做法與過往同在「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上演的《洛神》不同,男女主角變成那對「名正言順」的夫妻,而不是那雙令人憐惜的愛侶,足以看出這次表演的藝術總監,由一開始就不打算重點聚焦於曹植與甄宓的淒美愛情故事上,而把劇本另作定位。這細微的改動,可看出「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的製作,認真得連演員表的排序,亦有作仔細的考量和設計,極具心思!


太后戲份加重,連繫各人關係


過往觀看的《洛神》,曹植、曹丕之母——太后,主要在第三場〈洞房〉告誡甄宓匆留戀曹植,以免影響曹氏兩兄弟關係,以及在第五場〈金殿寫書〉,因憶子心切,與曹丕聯手逼迫甄宓寫信,引誘被貶臨淄的曹植歸藩,發揮關鍵作用,彷彿太后這個角色,只是用作展示與甄宓之間的婆媳關係,襯托甄宓事事身不由己的無奈和悲苦。


是次由資深丑生演員監督的《洛神》,則放大「太后」這個丑生角色的功能,除了與甄宓的「對手戲」,亦在不同細節中,加強太后的「存在感」,就如在第四場〈梨香私會〉中,曹植被父親誤會他與甄宓兩人婚後在梨苑幽會,而被貶去他方,並須即時起行的情節,曹植離開梨苑之際,刻意隔門大喊「娘親」三聲,太后亦痛心逐一回應,利用難離難捨的呼喊,突顯兩人母子情深,為後來第五場〈金殿寫書〉,太后逼使甄宓寫信,催促曹植歸藩的動機作鋪墊,更具邏輯地推進劇情。而筆者印象中,以往大多數的演出,可能為了縮短演出時間,都沒有這個少於一分鐘的細節,只以太后的「母親」身份,配以「所有母親都思念兒子」的假設,來合理化強迫媳婦寫書的行為。相比之下,後者的編排或稍微破壞了劇情的完整性及說服力。


最令人驚喜的是,尾場〈洛水夢會〉,甄宓投水身亡,化為洛神,與曹植夢中道別的一場優美歌舞後,觀眾們根據過往的觀劇經驗,以為就此「全劇終」,皆紛紛開始站立,舉起手機,準備拍攝謝幕之際,舞台上卻是曹植夢醒回到現實,曹丕、太后、陳德珠與其父相繼出場,各人表達自己在甄宓輕身後,對「情」的反思:曹丕領悟兄弟情的寶貴,醒覺不應殘害兄弟,而向曹植道歉,接著陳德珠與父親道出為了當皇后,而硬嫁當時被視為儲君人選的曹植,只有利益,沒有真愛的夫妻之情,致各方都得不償失的領悟。全劇最後以太后為中軸,簡單連繫各人的反思作結。


重現各角色的反思,令甄宓的自我犧牲更具意義,以一種較為「圓滿」方式,結束這場悲劇,比起在甄宓與曹植在夢中道別後便結束,能填補兩人愛情的遺憾之餘,亦完整交代其他角色「向善」的成長,大團圓結局,令觀眾更能感到釋懷。而以太后為中心作結,令這角色不再局限於只是甄宓的「婆婆」,她亦是陳德珠的「婆婆」,更是一個見證兩兄弟真誠和好的「媽媽」,平均地展出人生各種情誼,突顯劇本的深度,引導觀眾就愛情、親情、人性作更深入的思考。如此細膩、完整的編排,配以各演員投入的演繹,使全齣《洛神》得以昇華。


豆腐價錢,燒鵝味道


依稀記得約十年前,曾有一篇報導,評論過「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的演出是「豆腐價錢,燒鵝味道」,多年來觀賞這系列的演出,心中常有同感,但不同的是,以往在油麻地戲院的演出,或許是地段較為方便,座位亦較少,不時都能見到那幅「全院滿座」的旗幟。至這「系列」因油麻地戲院裝修,而移師到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上演,加上一場疫情,改變了大眾的生活習慣,現在每當轉身望去後排的座位,總是空空如也,不禁為台前幕後的努力,感到可惜。如此用心的高質素演出,理應有更多人觀賞!


雖然近年談論「粵劇」的聲音,不論是保育、傳承,或是創新,都大大增加,但觀眾數量仍是「僧多粥少」,也許這邊廂有八成入座率,另一邊廂就只有兩成,情況堪憂。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的票價相宜,與看一場電影相約,質素亦有一定保證,可算是粵劇觀眾新手們的「入門」良物。新一年度的演期暫定將七月「開鑼」,期望每場悉心編排的「大戲」,台前幕後的努力,都能讓更多人看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怎樣去感覺力量

散文 | by 蘇苑姍 | 2025-02-06

編輯推介

《命運》交響曲

小說 | by 盧頌熹 | 2025-02-21

情人節必看愛情電影! 麥曦茵X月巴氏X陳煒舜X鍾雪瑩私藏片單

現身說法 | by 麥曦茵, 月巴氏, 陳煒舜, 鍾雪瑩 | 2025-02-13

逃課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2-10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