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不足一個月的見山書店(Mount Zero),坐落於人流不少的太平山街。店主Sharon沒有做書店的經驗,本著對實體書和對文學藝術的愛好,把原本丟空的店鋪買下來,期望能在中西區經營一個有長遠目標的文藝書店。Sharon笑說︰「我只求收支平衡,每日有人來讀書——能夠養起一個海明威就再好不過。」
書店有長線計劃
太平山街向來遊客多,但也不見得每間舖都有人流︰見山書店的原址已經丟空了很久。在商界工作十餘年的Sharon,偶爾經過這裡,馬上就勾勒出一間書店的輪廓。「如果能負擔得到,希望書店能開在地舖,因為地舖的書店愈來愈少。」租金持續高企,書店生存不易,書店往「樓上」發展已是常事,但Sharon相信自然人流是書店能夠持續運營的關鍵。
見山書店的外型與歐洲的書店很像。推門進去,樓下像家中一角︰有廚櫃和焗爐。樓上則像縮小版的課室,放了四張木凳——全部是朋友幫忙製作的。課室的設計是希望人能坐下來專心讀書︰「這也是一種推實體書的方法。」四張凳全部向著窗外,Sharon告訴我書店的黑色窗框都是重新訂造,予人視野開闊的感覺。「地方細,只能往外望。」書店雖然不大,裝修卻非常精細,釉木書櫃自己訂製,胡桃木書櫃由丹麥訂回來。Sharon說考慮開書店的時候,因為不想在裝修上有太多顧忌,於是大膽將自住的物業按了︰「這些書櫃都是以實用考慮,因為希望能開很多年︰其實我想這裡能夠變成一間老書店。」
願能養起一個海明威
書店只放了三百多本書,以文學和藝術類的書及文化雜誌為主,大部分為中文書。Sharon說這區一直無中文書店,但其實不乏讀者。Sharon並沒有明確的選書準則,書店裡的書都是她自己私心喜歡的書。「所以都有種將自己曝光的感覺。」Sharon讀法律出身,但一直是文學愛好者,書店門框貼上了費茲傑羅和海明威的一些語錄。書店當眼位置則擺放了也斯、李智良、葉愛蓮等香港作家的書,也有本地的文藝雜誌Sample,內地文化雜誌《水象》和《城市畫報》,外國雜誌Magazine B乃至已經停刊的本地文學雜誌Muse等等。主流書店買不到的書也是她的重點推介,她給我特別介紹了一本港產繪本Much hairdo about nothing︰「想幫忙推廣一下在主流書店被忽略的書。」店裡絕版珍藏不少,但都放在可以觸及的地方,Sharon不介意讀者翻閱︰「書就是應該要被翻閱。」
只會賣書的書店似乎愈來愈少,見山書店當然也寄賣了一些文具和精品,Sharon說這裡也會辦一些詩會和讀書會之類的文化活動。地舖的好處就在於書店周圍也有空間,放置一些座椅,也舉辦些小活動。書店裡的木梯和木地板都是全新製造,Sharon說坐在樓梯上,她提起附近的爵士酒吧Visage One,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那樣︰形成一個輕鬆自在的文藝角落。
愛好文學的人談起書店,必然會想到莎士比亞書店,Sharon也不例外。「不過那裡現在又變得太遊客化。」莎士比亞書店曾接濟過不少陷入困難的作家,最著名的莫過於海明威,她笑說若能養起另一個海明威會是件再好不過的事,「是否很天真?有時會覺得寫嘢的人好像底氣不足,但寫嘢是件很理直氣壯和開心的事。」她笑說希望書店不介意「海明威」住在這裡,但希望這裡能成為另一個作家們的聚腳點。
見山書店的命名取自禪語典故︰「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一座山就好像一個書店,而閱讀最能幫助了解事物本質。」開書店既是她多年的心願,亦是人生另一個階段︰她並非全無動搖,但偶爾得到某位作家的鼓勵使她意志更為堅定,「你不要理她賣幾本書,她開了書店,世界就會不同,遇到的人就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