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近三十載 獨立出版社「進一步多媒體」宣布結業 丁南僑:就算是進一步不復存在,也會留存在我城的記憶之中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5-13

成立於1997年的獨立出版社「進一步多媒體」有關成員近年離開香港,令業務一度靜止,社長丁南僑今天在社交平台發出結業通告,表示難以再於香港「出版我們理想中的書」,出版社已於2024年5月8日正式結束。


丁南僑於通告說起「進一步」的過去,自1997年6月在香港誕生,由江瓊珠和初代社長莊陳有主理,直到2016年改組由他接任社長,從第一本書《從米蘭到鑽石山》(江瓊珠,1997),到最後一本書《愛與和平:未完的抗爭之旅》(戴耀庭,2020年),獲得工作夥伴的協力和讀者的支持,至今共有166項出版物。


他再指:「這些文字,就算是進一步不復存在,也會留存在我城的記憶之中—— 只要我們當中有人沒有遺忘。」


丁南僑以美國作家雷・布萊伯利的小說《華氏451度》為例,人們各自偷偷揀一本書,讀了記在腦中,以抗拒遺忘。後來杜魯福於1966年把小說翻拍成電影,「影片的最後,是許多離散的人,在冬日的湖邊漫步,淡定地吟誦他們各自心中的書。」


最後,丁南僑寫下寄語,祝願大家平安:「也許,在當下猶如嚴冬的漫長日子裏,我們無論留守或離散,也可以試試揀一本喜歡的書,讀了並記在心中。讓我們在吟誦自己的書的同時 ,也不忘關注彼此。不論是咫尺相鄰或遠隔天涯,我們仍然心意相繫,一起企盼春天的來臨。」


消息傳出後,文化界眾人紛紛留言懷緬和道謝,作家洛楓談起「進一步」陪伴她成長的書,「曾經像芝麻開門那樣打開視野」,例如蔡寶瓊統籌的《晚晚6點半》說了許多1970年代女工的故事,動人,讀來仿若穿越地如臨其境;馬國明的系列體現民間學者的精神和視界,是讀書和教書的人不可或缺的材料;《陳健民獄中書簡》用情和理記錄時代,那份知識份子的良知與智慧給予黑暗中的潛行者許多勇氣。此外,儘管洛楓不同意呂大樂劃分的《四代香港人》,但通過跟這書的爭議,仍讓她深化思考,而《狂秋日記》則讓她在很早以前便已經認知黃秋生另一些面向,看他如何即時回應當時的社會現象。最後她感謝「進一步」:「讓香港曾經開放和進步!」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曾任《號外》編輯的盧燕珊亦回憶起曾經為「進一步」《性是牛油和麵包》和《亞洲性坊間——性工作者的現實與夢想》做過排版設計及攝影,笑說「當時還臨時拉伕捉個朋友陪我上時鐘酒店影相」,她再表示:「不過江總近年早就『退一步』做緊更多幕後工作包括『最近一步』看不見的紀錄片。」


獨立文化藝術工作者馮美華則表示:「多謝進一步多年來的努力,大家就是更進一步!」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嘆道:「能在港獨立經營文化事業上廿載,已是相當難得的事。」旅美年青學人李宇森感謝「進一步」的貢獻:「自問從小受進一步出版書籍的啟蒙才踏上了學術路,受益匪淺。而這大概也是八十後到零零後的共同故事,從心底萬分感謝丁sir 與一眾進一步作者編輯的努力。」


創作人俞若玫就回憶起她在《明報》寫過一篇名為「十個救火的中年」的文章,講述十位關心社會的「傻人」在回歸前開出版社。「他們以獨特的社會觸覺,出版一本又一本輕巧又獨步,紀錄社會人物及思潮的書籍,做著一般出版社計唔掂條數的計劃。但,不得不說,他們早年已變陣,近幾年出版團隊已不再是當年人腳。救火的人沒變,只是用了其他方法。 」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獻「給你」的「詩人之血」

評論 | by Cléo | 2024-06-18

張愛玲《第一爐香》的香港去留

評論 | by 冼麗婷 |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