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國主義vs戰爭恐懼?——談《哥斯拉-1.0》的上映策略

影評 | by  何兆彬 | 2024-06-26

3月時,日本電影《哥斯拉-1.0》在奧斯卡勇奪最佳特效獎項,電影以傳聞1,500萬美元的製作預算,打敗了眾多荷里活大製作,震驚世界。當時我在網上問到:電影何時會在香港上映呢?兩周後,一個重量級電影人私下告訴我,《哥斯拉-1.0》非但不會在香港上映,電影在全亞洲都不會,他之所以肯定的告訴我,是因為他也想買,但沒得到東寶電影公司的回覆。東寶不只不回覆他,而是所有亞洲電影發行公司聯絡他們,都沒有積極回應。


因此圈內開始流行了一個說法:因為《哥斯拉-1.0》戲裡有軍國主義成份,因為故事講述二戰後的1945-1947年,還有神風特攻隊的出現。而二戰時日本侵略亞洲多國,對日本國人來說,戲中提到這段不光采的歷史,是怕電影傷害了鄰國(們)的感情。


東寶又不會發表聲明,這個說法,自然沒法證實。


早在日本(在去年11月)上映的一個月後,就在美國正式上映,而且票房大賣(也因此有了參賽奧斯卡的資格)。電影後來果然沒有在亞洲多國上映,但到了上月,《哥斯拉-1.0》竟然在沒有預告下,突然在全世界的Netflix上架了。


到底《哥斯拉-1.0》有沒有宣揚軍國主義,它又為甚麼沒有在亞洲電影院上映,竟然在串流上架?


哥斯拉在日本的象徵意義


《哥斯拉-1.0》電影標題之中的-1.0,指的是二戰之後,日本戰敗社會等於歸零,宣傳標語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的經濟狀況已降至零。哥斯拉的出現讓整個國家陷入了消極狀態。」要知道,原版《哥斯拉》在1954年上映,片中的哥斯拉被彈核甦醒,牠代表的是日本人對核子和戰爭的恐懼,這次新片之中,編劇/導演山崎貴一早講明,他要《哥斯拉-1.0》回到原版《哥斯拉》的精神上。


哥斯拉是去過70年日本最紅的明星,其歷史之悠久,名氣之大,令荷里活也改編成大片數次。經過這麼多年,它先變成了特攝科技怪獸片,再變成娛樂大片,也許一般人已不了解,1954年的《哥斯拉》的原意。初版哥斯拉受1933年《金剛》啟發,哥斯拉(Gorllza)這名字就是鯨魚加猩猩的意思。1954年真實世界中發生了一件事,美國在日本一個群島附近進行氫彈測試,一再警告所有漁船不要靠近,但當年一艘日本漁船沒理警告,結果全部船員受到幅射傷害,及後一一死去。在同年上映的《哥斯拉》,幾乎把一樣的事件搬,到故事之中。原版的《哥斯拉》中,牠就是死神/核武器的代表。


日本有「崇神」(TatariGami,祟り神)概念,懷着仇深似海的亡靈,都可稱為「崇神」,哥斯拉在日本人的心裡,半正半邪。山崎貴曾如此荷里活改編的哥斯拉與日本的相比較:「美國版哥斯拉集中寫獸性,但日本人視哥斯拉為半獸半神。哥斯拉不完全是宗教意義上的神,牠比較像是日本的神祗,帶有邪惡及毀滅性。」


新片中哥斯拉回到原版設定,牠沒有保衛地球,牠剛出現只有一隻暴龍那麼大,然後每次出場,變得越來越巨型。


山崎貴到底想寫甚麼?片中男主角敷島浩一本為特風特攻隊成員,特風是二戰時日本軍隊的一種自殺式作戰計劃,每個隊員都駕着戰機,以自身撞向美國戰艦,以小搏大。戰爭時一的隊友全部死去,只有他生存下來,但到電影下半部,他才透露自己之所以沒死,是因為第一次出戰,他就假裝身體不適,躲了起來才倖免於難,他是個懦夫!他因詐病,到了戰機維修的一個島上,此時遇上哥斯拉第一次出場,因為島上沒有軍人,其他維修工見牠有戰機,都叫他把哥斯拉射死,但他再次膽怯,沒有開槍,結果島上所有人再次全數死亡,只餘他一人。


片中如同死神的哥斯拉,代表的戰爭和日本人的核恐懼,以對照浩一的懦弱無能,他後來坦然承認自己的錯失,是因為他愛的女人(他以為)被哥斯拉殺死了,生無可戀,他才終於鼓起勇氣,要用神風特攻隊的方法,消滅哥斯拉。


哥斯拉未能踏足之處


2016年由庵野秀明自編自導的《正宗哥斯拉》,被認為是近十多年來最優秀的哥斯拉電影,片中借用了311大地震/核災的創傷,套入電影之中,戲中哥斯拉來襲不帶憤怒和仇恨,反而像天災一樣,視萬物為芻狗。庵野秀明之厲害,是用了這六十多年來的日本災難Icon,來寫日本的近況,片中一再痛罵日本政府應災政策之無能,官僚主義之不堪,又側寫美日之間的關係,結果電影大賣,又成了影評寵兒(得日本電影學院最佳電影)。


山崎貴相當喜歡《正宗哥斯拉》,他公開說自己也參考了前作。《正宗哥斯拉》寫政府無能,甚至所有政府內閣都被哥斯拉吐出熱能一下殺光(哈哈哈哈!),要農林水產大臣臨危受命,成為臨時首相(哈哈哈哈哈!)。《哥斯拉-1.0》中,片中角色痛罵政府無能,人民見不到希望,甚至要民間自組隊伍,來對付巨大無敵的哥斯拉,一齣這麼的電影,又怎可能是宣揚軍國主義?


而其實,片中角色從來沒有沒有提過國家,男主角浩一後悔自己無能懦弱,害死了隊友和島上的維修工及愛人,他後來鼓起勇氣奮戰,只是為了家庭!他本來想與哥斯拉同歸於盡,但在朋友的勸告下,在戰機撞上哥斯拉的前一刻,跳出機艙,電影根本不認為護國或守衛家庭,需要使用自殺式攻擊。


東寶沒有讓電影在亞洲上映,但在美國上映了,然後又在全世界(包括亞洲)的Netflix上架,為甚麼?


我們來猜想一下。戲中的確有提到代表了軍國主義的神風特攻隊,很容易被人大造文章,特別是一些在這方面意識特別敏感的國家,如果被炒作,也許會影響到日後關係,和其他電影。


美國可以賣,因為美國人不在乎這個議題,甚至有不同意見,大家也可理性討論。如果賣給不敏感的國家,但只不賣給其中一兩個國家,又怎樣?風險還是太大了,值搏率不高。乾脆全部都不賣,統一處理。


那為甚麼又能在全亞洲的Netflix上架?會不會是因為,敏感的國家根本看不到Netflix?


(標題為編輯所擬)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何兆彬

大學念藝術系,同時自修電影,現為藝術/文化/電影記者/自由工作者,一個興趣使然的文字工作者。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月明星稀》與漢娜鄂蘭

劇評 | by 蕭雲 | 2024-06-29

獻「給你」的「詩人之血」

評論 | by Cléo |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