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香港四徑大步走》(下稱《四徑》)於2025年1月上映,由Robin Lee執導,Lost Atlas製作。該片以全新視角拍攝香港四條主要遠足徑——麥理浩徑、衛奕信徑、鳳凰徑及港島徑的壯麗景色,並紀錄著「香港四徑超級挑戰」(Hong Kong Four Trails Ultra Challenge,簡稱HK4TUC)這項極限運動賽事,挑戰發起人Andre Blumberg及參加者們的比賽經歷。自上映至今,電影票房已突破800萬港元,躍升為香港電影史上票房第二高的紀錄片。電影不僅讓觀眾切身感受越野跑手的艱辛與堅毅,更使這部原先被視為小眾的電影,意外引發全城熱議,成為各界人士關切議題。
「香港四徑超級挑戰」是一項極限越野賽事,要求參加者在60小時內完成全長298公里、累積攀升高度約14,500米的四條香港主要遠足徑: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港島徑和鳳凰徑。成功在限時內完成的參加者被授予「完成者」(Finisher)稱號;若在72小時內完成,則獲得「生還者」(Survivor)稱號。
羅淑佩大讚 向海外推廣綠色旅遊 預留五億改善山徑
《四徑》叫好叫座,成功掀起全城「行山熱潮」,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早前,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在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時,認為《四徑》是一個有效宣傳香港的渠道,「香港四徑超級挑戰」亦成功吸引眾多海外人士參加,因此政府將積極在內地及海外推廣綠色旅遊,並會與文創產業發展處、駐海外經貿辦正與國際影展夥伴溝通,爭取將電影推廣到海外電影節上,並上架到國際及內地的串流平台播放。
羅淑佩提到,旅發局亦曾邀請《四徑》導演及製片人,在海外媒體分享香港獨特的自然風光和香港越野跑的樂趣,盼望吸引更多旅客來港體驗。她指出,目前香港完成了12條山徑改善工程,尚有8條行山徑改善工程料在明年第一季前完成,已預留5億港元改善及增設郊野公園設施。對於山徑評級,羅淑佩指,將會與漁護署商討,在難度較低、合符大眾的山徑增加更多旅客視角設施,在起點提供更多指示及山徑資訊,好讓旅客及初心者做好心理準備,較易完成整條山徑。羅淑佩補充,每年秋冬季節,各周末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跑步活動,只要在不影響香港市民參與下,賽事十分歡迎海外及外地旅客參與,成為香港重要產業的一環。
「因行動而見山景」迎接往後未知的壯闊景致
藝術家馮美華(May Fung)認為,《香港四徑大步走》之所以能吸引觀眾,在於其宣傳片與正片均展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她指出,市民平日多以平視或仰望角度觀賞山景,然而電影巧妙運用航拍機拍攝,以俯瞰視角捕捉山巒綿延的磅礡氣勢,向觀眾呈現前未所見的視角震撼。
她進一步分析,雖然不少外國影視作品亦拍攝當地山景,但其景觀難以引發香港觀眾的共鳴。「香港最獨特之處在於山巒與都市近在咫尺,這種地理特質在全球罕見,加上觀眾『生於斯,長於斯』,自然對香港的空間與時間感懷有獨特情結,更容易與片中山景產生深度連結——既能從灰暗都市中汲取正向能量,喚醒了觀眾的集體記憶,亦加了港人的身份認同,讓《四徑》比起其他作品展現出深邃之意。」
除了壯闊的自然景觀,片中參賽者的表現令觀眾有所動容。May強調,完成此項挑戰需具備超凡體能、堅定意志與個人能力,而賽事最觸動人心之處,在於參賽者不為獎金或獎品,純粹為自我挑戰與榮譽而戰。「主角們在賽程中經歷的沮喪、激動、興奮與失落被如實記錄,觀眾得以將自身投射其中,宛如親歷其境。部分參賽者縱然備戰周全,卻因體力透支或受傷被迫無奈退賽,這讓觀眾體悟『暫時放棄不等同永久失敗』,只要保持決心,終能捲土重來,為觀眾在形而上的思維帶來衝擊。」
主角們在片中每個場景都帶來深刻印象,對May而言,她最為欣賞及敬佩的是梁俊強(Jacky Leung)選手。比賽中規定選手只需行走指定路徑,然而他在行走鳳凰徑時,仍決心要登上鳳凰山山頂,只為在山頂拍下照片。她憶述,Jacky對拍攝者說,即使會拖慢自己完成比賽的時間,但登頂拍照對自己是一個重要時刻。這份精神深深打動了May。
(編按:編輯過程出現疏漏失誤,得到HK4UC指正,編輯部己經深自反省,也感謝各位方家讀者之抬愛與關切。根據HK4UC資料提供,登上鳳凰山頂是比賽指定路徑之一,Jacky於第三日清晨於鳳凰山拍下日出,其後完成比賽。)
「『因行動而見山景』,唯踏出第一步,方能迎接往後未知的壯闊景致。秉持初心,才能成就理想。正如導演以及Jacky,他們均秉持初心,如實記錄整項賽事及參與比賽,最終為觀眾帶來出乎意料的感動與啟發。」因此,May強烈推薦各位影迷到戲院觀賞,親身體驗電影呈現的美好。
徒步丈量熱愛之土地 深情如一
文化評論人李照興觀畢《四徑》,認為這是一股香港疫情時期「行山」潮興起後的最佳延續。「縱使這激烈的活動跟普通行山不可同日而語,可當中涉及的對香港土地之愛,要親自徒步丈量自己熱愛之土地的深情如一。」他續指,片中參加者行走的方式令觀眾感到極具好奇,使紀錄片不僅具有極強的娛樂性,更蘊含深刻的勵志意義,又襯合長期以來已存在的對香港大自然之讚嘆,山巒和城市結合之獨一無二,確能打動到香港人。
電影中有眾多角色,各人的情緒及行動均能打動觀眾,當中那位屢次挑戰卻未能成功,仍然堅持再戰的女孩,為李照興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縱使她沒有普通意義上的成功,但那股「死勁」實在可愛,令他和觀眾對她的堅持不禁鼓掌及打氣,希望她日後參賽能夠完成挑戰,完成她其中一項人生清單。
「《四徑》作為紀錄片的成功,證明了紀錄片不一定要高成本大製作,只要擁有細膩的觀察與真摯的熱情,隨處都能找到好題材,以不同形式來呈現香港一直擁有的美好一面。」李照興述說,除了步走者的內心精神描寫外,《四徑》首先是從畫面、外在、地形去展現那種「肉緊」的貼地性,通過加工的路線圖,航拍的角度把個人巧妙的置回更大的城市、山海的香港地理脈絡之中,記錄手法屬世上罕有。
李照興表示:「步走,走走下,是穿越地鐵站和鬧市,又可山脊之上,同時看到大海與高樓。世間沒有另一個城市可以跟香港這特有地理相提並論。它讓人們看見真正的香港。」
作為一部兼具人文深度與視覺震撼的紀錄片,《四徑》成功將自然景觀與人類精神結合,為觀眾構築了一幅立體而動人的敘事圖景,為觀眾注入鼓舞作用、察覺香港未被發現的美、進一步加強香港人對土地的連繫性,且為電影業注入強心劑,創造出香港獨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