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反修例"

挪威導演作品 反修例紀錄短片入圍「奧斯卡」十強名單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12-09

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公布入圍短名單,挪威導演Anders Hammer執導的紀錄短片,以「反修例運動」作為主題的《Do Not Split》(不割席)入圍最後十強,導演在Twitter發表感言,很高興看到來自香港的各種迴響,並讓各界關注此刻香港的人權狀況。

Vetements以被水炮車染藍示威者為靈感惹爭議 你又Buy唔Buy?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6-24

Vetememts早前發佈了2021/2022秋冬季系列,當中有藍色潑盡圖案設計,Guram Gvasalia就指靈感是來自去年夏天,香港警方向示威者所使用的藍色胡椒水劑。這項設計及後惹起不少爭議。

中大哲學碩士生入獄前想說的話: 只有在放棄爭取目標的時候,運動才真正完結。

專訪 | by 姚嘉敏 | 2021-12-09

T(化名)被判囚16星期,在判刑之前,他接受了虛詞採訪,訴說了自己的一直以來的經歷,也談論了關於去留的想法。

【虛詞・如果,命運能選擇】給我一條臍帶

散文 | by 吳煥燊 | 2021-12-09

如果連選擇在狹縫中掙扎都不被允許,那麼請給我一條臍帶。

【虛詞・如果,命運能選擇】擲銀

小說 | by 黃可偉 | 2021-06-24

我們去賭是被迫去賭,可是在被迫的賭局之中,我們還是有決定怎樣下注的自由意志。

【廖偉棠新書】反抗之詩的重複﹕評廖偉棠《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

書評 | by 彭依仁 | 2021-06-24

廖偉棠不斷在詩中書寫香港,但他抗拒成為香港文學的一員。

【無形・如果,命運能選擇】2020年夏,選擇睡去或醒來

散文 | by 何潔泓 | 2021-10-05

不知你今天過得如何,外面靜了很多,我們還能做什麼?但每次想起,有發生過,就是有發生過。

命耕

散文 | by 呀木談 | 2021-06-24

為奴數十載,一生甘為齒輪,只求安定。現在年青人渴望打破困局,一生的信仰被破壞,換來他最強烈的反對。

【虛詞・偷】偷生

小說 | by 灰路 | 2021-12-17

「只要不知道擁有,可以不察覺失去嗎?」

【無形・偷】偷生

小說 | by 盧卓倫 | 2021-06-24

她在班上不知不覺地消失了。不知怎地,大家對這份「消失」感到習以為常。

【進擊的平台】香港的晚安詩 大時代的躲藏角落——與「青木原/失眠詩(何青)」筆談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1-12-09

「我從小便覺得,人類是痛苦的來源,為甚麼人聚在一起就會快樂呢?這讓我覺得很可怕。現在我跟任何組織、公司,都不想結有太深的緣分,任何關係......在彼此傷害前離開就好。」這位拒絕與人建立關係、拒絕露面的年輕詩人,聲線溫柔如一般少女,話語卻像針,彷若她的詩作,短小而直擊要害。 她是何青,是Facebook專頁「青木原/失眠詩(何青)」的作者。

【無形・夏至】砍鳳

小說 | by 作者 | 2021-09-24

鳳凰木開得正茂,底下傳來陣陣電鋸的引擎聲,「我們這個城市已容不下任何璀璨的美,」她說,「一見到它出現,馬上要派人把它除掉。」

【無形・夏至】其實,能不能說我害怕?

散文 | by 黃飛鵬 | 2021-09-24

害怕街上傳來氣味。害怕一切揚聲器,害怕每次與人討論未來之後,彼此靜默。

是舊痛,也是新傷—《5月35日》 對香港人的多重意義

劇評 | by 余是說 | 2021-09-24

曾經,64對新一代年青人而言,是久遠的歷史;不過經歷了這360天,當塵封的歷史又再血淋淋地展現眼前時,六四的血債也同時觸動我們這代人心中的傷疤。「黑暗不能驅除黑暗,只有光明可以做到。」有光之處,就有同路人。

【藝文與社會】浪潮之中凝視火光,你的世界是否依舊如常

藝評 | by 天依 | 2021-12-09

反而在這種隔絕時期,因美術館博物館關門,越發留意到小型藝術空間中藝術家們活躍的身影。

【字在食】致:無法和家人順利吃完一餐飯的你

字在食 | by 李林風 | 2021-12-09

然而在疫情面前,香港人擁有的選擇委實已經不多。你問了我幾句「可不可以」:可不可以別再迫你看着 CCTVB 吃飯?可不可以關心一下你在醫院工作的情況?可不可以有一個同聲同氣的家庭?即使未能同聲同氣,可不可以有一些話題大家就絕口不提,不要迫你站在對方的那一邊?

【無形.疫症迫降】梁啟智《香港第一課》:香港是中國的一扇窗,保留一個不同的可能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21-06-24

《香港第一課》緣於十數年前在中大新聞系開設的課堂,全書分為「認同之爭」、「制度之爭」、「往何處去」三個部分,嘗試透過三十六條問答深入香港的社會結構,或說,重新認識香港。

【香港人在台灣】行行企企蕩失路——記台文館「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

報導 | by 沐羽 | 2021-12-09

一種習慣從歷史裡生長出來,纏繞我們讓我們習以為常,到了歷史關口才爆發出來,那時我們驚惶詢問:該去哪裡?

日子的肉身:讀韓麗珠《黑日》

書評 | by 賴展堂 | 2022-05-11

在這意義上,真正的日記只能是孤絕的——也可能是太孤絕的。

【虛詞.有人喜歡黃】有人喜歡黃

小說 | by 黃嘉俊 | 2021-09-27

一次,我們共膳時,她看着電視的畫面,說從來沒喜歡過香港,只是當年她覺得只要嫁給香港人,在名字加上丈夫的姓氏,便能來香港定居。她並不喜歡黃,只想透過黃而得到好處。或許,在她眼中,那些人之所以選擇黃,是因為這顏色如黃金般蘊藏昂貴價值。她沒想過,其實有人單純的喜歡黃。她也沒察覺到,同一屋簷下,有人喜歡黃。

發夢

小說 | by 阿元 | 2021-09-27

森林千萬的夜裡千萬個夢,有動物夢見自己變成催淚彈,有屎蟲夢見自己來世變成了首長。但說到底,夢的盡頭就是迎來毀滅。

【無形・有人喜歡黃】談《人皮刺繡》與《黑日》 韓麗珠:傷害使人困惑,但未來仍是一場「空」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21-12-09

香港作家韓麗珠的兩本新書剛好在這動盪之時出版,一本是小說集《人皮刺繡》,另一本是反修例運動以來的散文結集《黑日》;前者是尺寸如手掌般的小書,後者有不易攜帶的重量。兩本書的關聯是,它們都帶有傷害的痕跡——小說是她的個人困惑,散文集則是遭遇社會運動時的情感出口。面對不同層面的傷害和痛苦,她的方法是,寫作。

【創傷與悼亡】抗爭詩輯:對唔住,我差小小就可以光_到香港

詩歌 | by 火、逆彌、滿堂、廖偉棠 | 2021-09-27

看吧 / 共產黨毀了所有 / 毀了生命和青春和其他更多

從過去移接一點亮光過來——讀淮遠詩集《特種乘客》

書評 | by 沐羽 | 2021-12-09

廖偉棠曾說「淮遠是他那個年代最好的詩人,也是我最喜歡的香港詩人之一」。淮遠的存在,以及新作《特種乘客》的嘗試,除了為未來的讀者紀錄反修例事件以外,正是在逼使我們反思,一直所閱讀的香港文學以及書寫,與淮遠同期的1969至2019年,是否過於乾淨,乾淨得我們忘記了原來當中可以有雜質正在發亮?

【虛詞.酒店有落】酒店無樂

小說 | by 仃杏 | 2021-09-27

這個男人將自己刺穿,深入,又離開,無聲無息,一覺睡醒就消失無蹤,如一般在酒店夜裡的情事,毫無值得記下的原因。

大規模Domestic Violence

散文 | by 白水 | 2021-09-27

「家暴一般的愛。」這是我所能想到最為精準的譬喻。因怯懦而異化成暴力;甘願舍我的慈愛——虐,與被虐。

【虛詞.和你親】頭盔

小說 | by 盧卓倫 | 2021-12-09

當我推開睡房的門時,發現裡頭徹底地被人弄得一團糟。東西都給人翻箱倒櫃的,散落一地。地上留下一個掏空了的膠袋。

【虛詞.和你親】再也不能無所不談

散文 | by 雷米諾 | 2021-09-23

抗爭發展至今,看著從小到大教導自己如何明辨是非的人,今天竟然顛倒黑白,實在讓多少兒女感到心痛。本該是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本該深明民主自由、反共反獨裁的她,竟然出奇地黃轉藍,說抗爭者是以民主的幌子行不文之事。她愛哪個國,其實不太重要。只是再也不能跟她無所不談。

【虛詞.和你親】殺人犯的兒子

小說 | by 康爾 | 2021-09-23

我一直想知道,刀刃割在人身上有何感覺?跟屠宰家畜一樣嗎?滿手鮮血的妳,晚上能睡得安好嗎?會浮現被無辜濫殺人類的痛苦樣貌嗎?我確切為你擔憂。

【虛詞.和你親】斷絕書

散文 | by 火龍果 | 2021-09-23

既然那麼多年青人死去,你們還說他們是抵死的,到底還需要被名為「孝順、父慈子孝、我們是為你好」的情緒勒索來綁架回家?火龍果這篇給父母的斷絕書,有種即使跟父母斷絕關係也不帶愧疚的覺悟。爸、媽,祝你們身體健康。女兒也希望平平安安哩。

團團圓圓缺缺

其他 | by 何潔泓 | 2021-09-23

開飯前還以為可以談談,對坐後愛恨情仇湧到飯桌上,阿言氣她不理解自己追求的理想,是一個活在舊時代的阿媽,跟這一代年輕人隔了七大洲;阿媽氣他不知感恩,何以會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而她根本就不認同這個新世界。結果誰也沒碰過那幾碟餸。

《亞洲週刊》大讚警隊 董啟章《命子》、顏純鈎先後割席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9-23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以「2019 風雲人物:香港警察」為封面主題,刊載由副總編輯江迅撰寫,連番讚揚香港警隊在半年來的「反修例風波」裡「讓香港人尋回免於恐懼的自由」、「是香港市民福祉的『守護天使』」的七千字文章。

如果普世價值是我們的信仰——慰問我的朋友鄧小樺

時評 | by 顏純鈎 | 2021-12-09

在元旦日衝突中,作家鄧小樺在人行道被胡椒彈擊中,血流披臉。顏純鈎這篇文章,不但是對朋友的慰問,更是為自由、法治和人權的普世價值而發聲。對一個作家來說,沒有什麼比自由更重要。當普世價值成為信仰,那就不是利害的問題,不是榮辱的問題,是生死的問題。

【虛詞.說好的世界末日呢?】走在世界盡頭的孩子

小說 | by 邱冰瑞 | 2021-06-24

曾經在這裡度過美好的時光,做夢也沒想到有天回來,再也沒有快樂,也沒有了對長高的期待。身處埋土技術學院的主角,被末日士兵重重包圍著,唯有逃亡,才有生機。閉著眼睛一直跑,不知已跑了多久。夢中,我們推翻暴政,重建社會,各得其所。醒來的時候,現世依舊。

空氣的學習

時評 | by 游靜 | 2021-06-24

【教育侏羅紀】別帶政治進校園?教中文老師情何以堪……

教育侏羅紀 | by 野之 | 2021-06-24

身為教學者,學生能應用所學,老師實該感到高興;只是,在欣慰的同時,老師也陷入兩難處境。野之分享幾段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真實對答,對於《醉翁亭記》、《魚我所欲也》、《岳陽樓記》,學生們總能舉一反三。別把政治帶進校園?明明課程上的一眾聖賢、古人、烈士、猛將,都在神交古人的過程中,傳授了仁義禮智之思想,如要問責,請別問老師煽動之責,關於課程編修,尋根究源就一清二楚,誰先帶頭把政治帶進校園?

中環集會聲援被逐印傭作家Yuli 台灣移工文學獎:文字是移工的武器

報導 | by 黃柏熹 | 2021-12-09

Yuli 曾於2018年憑小說〈那個傷口依然在我體內〉獲台灣移工文學獎優獎。集會上,本地藝術團體「影行者」轉述移工文學獎主辦單位「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的訊息,指對 Yuli 遭受的不當對待深感遺憾且憤怒,並支持移民工透過文字發聲。

【教育侏羅紀】「入得中大,就冇諗過走。」

教育侏羅紀 | by 黃柏熹 | 2021-06-24

我,以及C,還有許許多多校友和同學,都無法對中大正發生的事坐視不理,警方的行徑無疑是直接侵犯了我們心底裡某個至關重要的部分,而我們必須守護它。

【佬訊專欄】分手很難

專欄 | by 佬訊 | 2021-06-24

從衣食住行各方面共建「黃色經濟圈」,重新整頓個人消費模式,探索從未光顧過的小店之餘,同時也似為自己的部分習慣來個斷捨離。佬編分享他幫襯了十幾年的理髮師,透過偶爾才有的吹水,得知對方原來是個藍絲。理髮師當時沒有大爆發,不是因為相識多年,只是沒有得失一個熟客的理由。而佬編不剪頭髮,也不是為了錯怪好人,而是擔心重新適應新師傅,會不習慣。

【教育侏羅紀】生於時代的愚昧與悲哀

教育侏羅紀 | by 洛楓 | 2021-06-24

原本應該坐在課室揮發青春的學生,到底是誰迫使他/她們不是守在校園的前線,便是躺在臨時醫療處的體育館地上?每個被誣蔑為暴徒的學生,在洛楓眼中都是那麼的純樸。明明之前還在興高采烈地說要研究誰的詩,轉個頭卻在抵禦警察發射的催淚彈、橡膠子彈、水炮車之中受傷。學生不是暴徒,祗是優秀的人被殘酷的極權者統治,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韓麗珠專欄:越界的誡】業的循環

專欄 | by 韓麗珠 | 2021-06-24

這五個月以來,香港人每天都承受著無窮無盡的劇痛。以往,依靠各個崗位努力地持守的制度是身體的皮膚。可是它在崩壞,被某種惡的意志,從執法的部門內部,搗毀了建立多年的守則。韓麗珠透過這篇專欄文章,分享她在法蘭克福參觀猶太人小巷博物館時,身處陰暗如地底的館內,看到以極簡文字配上圖畫的故事。在業的循環裡,救贖究竟在哪裡?

暗途夜雪

小說 | by 黃戈 | 2021-06-24

「不好意思,那件事之後,你和其他人一樣,都成粉了。還好你死剩一個頭顱,意識大致完整,只是記憶倒散了絕大部分。我們當時慌忙掘開附近墓地,把各種手手腳腳,胸骨肋骨拼成一副新架,再安上你的頭骨,讓你暫時有個歸宿。」兩人一人一句,聽得還以為出自一人之口。「所以我只是一部拼裝車?」某君凝視水中是自己但又不是自己的倒影,揮著長短不一的雙手說。

【無形.黑】活著,來組一道明亮的人鏈

詩歌 | by 劉偉成 | 2021-06-24

活著為求甚麼?為了活著,我們又要做些甚麼?那夜,山人沿山線組發亮的人鏈,讓劉偉成醒悟自己並非苟且活著。也許,我們會對前路感到迷茫,也許,我們在黑暗裡找不到光明,但當感到無力失望時,想想那夜在獅子山上組成的人鏈,想想因它而結聚的每點渺小力量,那點照耀著的光芒,全世界都在注視著,而它,也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蒙面詩輯:戴著面罩繼續行走

詩歌 | by 陸穎魚、逆彌、淮遠 | 2021-12-09

六四完結了嗎?——「六四:小說與大說,香港與中國」座談會紀錄

報導 | by 賴展堂 | 2021-06-24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早前舉辦「六四:小說與大說,香港與中國」座談會,請來黃念欣與何曉清作嘉賓,從文學和歷史、香港和中國出發,分享她們對六四的研究。即使文學作品未必像歷史寫作般,負擔起事實與真相的責任,但正是其含混複雜,能夠引領我們更全面地認識天安門事件的記憶與情感。於當下多角度地回顧六四,不僅是對事件本身的分析,更有助我們思考香港的局勢。

【無形.黑】當黑

散文 | by 陳偉霖 | 2021-06-24

當黑,聽起來是個很負面的詞語。然而,對自幼患上罕見皮膚癌,天生一身斑點的陳偉霖來說,當黑不過是他的根本。「哇,點解你會咁㗎?你啲嘢會唔會傳染㗎?」聽過種種難堪的說話,陳偉霖漸漸明白到「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何在。與白無緣,今天的他,衣櫃裡99.9%的衣服都是黑色,之所以穿黑,是要讓人更專注於他的黑。

【無形.黑】The Black Sheep

時評 | by 石磊 | 2021-12-09

黑色藏污納垢,黑社會古惑仔、舞場高官達人、後巷清潔工、送外賣送速遞,大家都愛穿黑衣。只有心裡有鬼的人,才會將黑衣看為邪惡,將穿黑衣的人,看為害群之馬。

悼亡者詩輯:哀悼這萬家孤墳

詩歌 | by 周漢輝、陳子謙、勞緯洛 | 2021-10-05

共同的距離

散文 | by 陳子雲 | 2021-06-24

【韓麗珠專欄:越界的誡】惡魔牌

專欄 | by 韓麗珠 | 2021-06-24

太宰治的小說,讓韓麗珠想到塔羅牌裡的「惡魔」,從正位去看,墮落、惡意、頽廢,被物質、權力和色慾駕馭了精神和理性,但把牌倒過來,則是透徹地看清並容納所有的黑暗面後,重新選擇一條自由的出路。那天,城市裡的提款機和街道、被催淚彈污染過的空氣,讓她再次想起「惡魔」牌。看破了價格,再略過價格,重新看到人和事物的價值。說不定,空蕩蕩的櫃員機暗藏祝福。

觸碰難以觸碰的星空

散文 | by 何潔泓 | 2021-12-09

政權不仁的躁音,在這一百多天化進日常,生長在無數人的腦袋細胞。那些曾經有過無憂無慮的時光,彷似已是老遠以前的事。「到了2046年,你們幾多歲?」同一個問題,何潔泓如此向幾名青年問道。縱然青春有限,但好些人的上半生,已決定了在這無可救藥的城市,要做一個自由人。無人知道要走多遠的路,卻都不顧一切與之共赴。

夜裡,獨自一人步過的靜

散文 | by 黑色膠布 | 2021-06-24

國非我的國,愛又何從愛

時評 | by 顏純鈎 | 2021-09-23

國既不是我們的國,這個國又顯然沒有值得我們付出愛的條件,那麼我們宣稱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愛,那是出乎本心,天公地道,更可以理直氣壯,不必遮遮掩掩,欲說還休。

【教育侏羅紀】 教《倩女幽魂》的那一課

教育侏羅紀 | by 鄧小樺 | 2021-09-23

在「小說改編電影」課上,我死都要教徐克版的《倩女幽魂》。1987 年的電影,比同學都要老。而且很多人都已看過,興趣自然不是很大;今年又兼遇上舊生被控暴動,不少同學去了法庭聲援,課室學生又少了點。但我還是,覺得非要講《倩女幽魂》不可。

誰大誰惡誰正確?「以人類學角度看『暴力』」講座紀錄

報導 | by 黃柏熹 | 2021-12-09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日前(九月六日)舉辦講座,邀來鄭詩靈教授、譚萬基博士、周豁然女士、鍾浩浲先生,以人類學角度解釋「暴力」的不同面貌。講者提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其實充斥著無形的暴力,法律、經濟、生活價值等看似和平的秩序,無不是通過看不見的暴力來維繫。最後,講者亦討論了邁向非暴力的可能。

【教育侏羅紀・罷課】等,一個人罷課

教育侏羅紀 | by 黃柏熹 | 2021-12-09

乘著九月大、中學生陸續開學,罷課的新聞幾乎佔據半個月來的關注,尤其是中學生穿著整齊校服參與罷課、集會、組人鏈的影像,頻繁地在社交媒體上出現。說到中學罷課,筆者倒是曾有過一次特別的「罷課」經驗。準確一點的說,是一次「失敗」的罷課經驗。

藍絲是怎樣煉成的?

時評 | by 顏純鈎 | 2021-12-09

愛國有充分的正當性,有榮譽感沒有罪惡感,有衝動沒有壓力;自我感覺良好,又可以理直氣壯批判別人;既對黨和國家盡了一份力,又可陶醉於自己未改「初心」——這是最安全而又最能體現個人價值的事情。至於批判現實,反省制度,保護香港,反抗壓迫,那要冒被標籤為反革命的危險——最慳水慳力的選擇,當然是愛國愛黨,更別提有現金津貼那種事了。

【無形.Be Water My Friend】我們仍然未得勝,頑強爭取太平——專訪何韻詩

專訪 | by 劉平 | 2021-12-09

「咦?佢又喺度。」每次在live或臉書見到何韻詩夢遊的身影都暗自一驚,她總是企得這麼前,而且,幾乎是每一次,點解可以連眼罩都冇?從雨傘運動走到今天以「反修例」拉開序幕的抗爭主場,五年來香港人經歷了多少,何韻詩也就經歷了多少。近日的文宣講得好,「黃藍是政見,黑白是良知」,連大家都開始有「核彈都唔割」的覺悟,就知大家有幾想贏,不只要完勝林鄭、摑她一巴,更加要贏回香港人的良知。大家堅持不割席,問何韻詩點先會割,她答得堅定,除了強權,其他點都唔割。

黃飛鵬 X 黃衍仁 X 楊慧儀:抗爭備忘,情緒急救

報導 | by 黃柏熹 | 2021-09-23

早前「虛詞.無形」和香港文學館舉辦夜話活動,邀來黃飛鵬、楊慧儀和黃衍仁跟大家分享,除了思索走下去的力量以及談到新疆的經驗,還有實用的情緒急救教學。前路怎樣艱辛,我們也要一起走下去。

弛滯,重組碎散——記拔萃男書院罷課

散文 | by 陳諾諺 | 2021-09-23

我們知道,我們要重新開始——不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繼續溫習;而是當一切無法在「正常」下去,我們必須弛滯,讓記憶鑲嵌在歷史的一方,傷口慢慢癒合。我們知道,無法再讓齒輪撕扯橫放在地面的血肉,拋開一切歷史,重新運轉,建構抽空的敍述。

【教育侏羅紀・罷課】持菲林相機的罷課中六生:香港的未來,比DSE成績更重要

教育侏羅紀 | by 黃柏熹 | 2021-12-09

九月二日,中學生各自在不同的校園裡響應罷課,有的在校內默站,有的在校外手牽手組成人鏈,今年的開學日肯定最難忘。就讀中六的 Teddy(化名)回校參與罷課後,來到中大的百萬大道繼續參與集會,手持菲林相機記錄現場。問到他會否擔心未來的公開試成績,他說:「既然我的未來有那麼多不公平的事,為何我還要為一個這樣的未來,爭取自己那麼小的東西。」

說仇恨

時評 | by 鄧烱榕 | 2021-09-23

最後,仇恨從何而來,或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愛可以從何而去。因為我們都見到,前線的朋友,他們沒有一個是為了私利,他們犧牲著自己,就是為了想讓我們大家,有機會得到,這份神聖的愛。為了他們,你又願意付出嗎?

【虛詞.Be Water My Friend】水

散文 | by 陳諾諺 | 2021-09-23

生命是怎樣的一回事。光圈在透明晶體裡浸泡自身。細碎的。溫婉的。絲絮在幾近虛無的液輕柔掠過你的四肢。然後蜷伏,像個球體,混沌中載浮載沉。溫柔靜謐。貼近膜壁,你聽見黯紅的河流在竄動。那麼炙熱。忽然有一隻手在膜壁外畫圓,一圈又一圈,在肚皮上運轉。你開始意識到,膜壁就是水湄——兩顆生命交接之處,水面閃著一層淡光,你濾攝水面的空氣,游向那一片虛柔的光波。一個留長髮的女子輕撫你的肌膚,向你微笑,微暖的白光瀉在你身上——

【教育侏羅紀・罷課】學生與學校,看得見的距離

教育侏羅紀 | by 豆昊 | 2021-12-09

今個暑假,全港市民不論黃藍都置身於反修例運動的漩渦裡。街頭的戰線以年輕面孔為主,不乏中學生。當整個香港都回不去了;「開學」卻像真理一樣在前頭。學校體制規律高壓,與拼死渴求自由的學生的身心狀態,明顯斷裂。我們該如何迎接這個斷裂呢?

性警暴,源自權力的濫瀆

時評 | by 阿離 | 2021-12-09

自反修例運動以來,警暴凶悍,性暴力是其一面相︰810,一名沒有任何裝備的女途人被多個防暴警圍攻並騎壓地上;805,女示威者在天水圍被男警員扯下裙子致內褲外露;703,有「畫家」之稱的男示威者在旺角被捕後於警署內遭警員兩度撥弄下體;612,反修例女性示威者在金鐘被多名男性警員拖行致上衣被掀起;609,已被制服的男示威者被警察抓住下體……凡此種種,罄竹難書。

愛比恨更深,認識社運中的情緒︰《情動於中》新書會

報導 | by 黃柏熹 | 2021-12-09

剛出版以情緒哲學為題的新書《情動於中:生死愛慾的哲學思考》,在香港恆生大學社會科學系任職助理教授的黃沐恩,早前舉辦新書會,討論到反修例運動發展至今,「黃絲」、「藍絲」和警察的不同情緒。黃認為,認識情緒,追問它的意義和價值,有助解釋、理解人們的行為,尤其在社會運動的浪尖上。他又說,情緒愈極端,當中能夠包含的理智就愈低,反思爆發開來的情緒,是當下所需。

「終極行動守則」值得參考

時評 | by 顏純鈎 | 2021-10-05

任何群眾運動都有激進﹑中間和保守之分,或許有一些年輕人未必遵從這個守則,但只要大多數人都警愓自己,不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暴力升級不會去到大規模失控的地步,中共也就找不到派兵入城的理由。有人過界,有人規勸,有人失手,有人道歉,那樣也能維持平衡,得以實現長期抗爭的目標。  

聲音的洋蔥︰電話留言連儂牆

報導 | by 黃柏熹 | 2021-12-09

這個電話亭名為「聲音連儂牆」。相比在memo紙上寫字的連儂牆,「聲音連儂牆」承載的是留言信箱的聲線和情感,拿起聽筒,真的好像跟另一個人聊天。設計電話亭的臉書專頁「電Guide」的一位成員說,希望透過留言讓大家表達情緒,也讓別人聽見,藉此促成溝通。

香港「推輩圖」——九龍灣連儂牆衝突的擴散思考

散文 | by 劉偉成 | 2021-12-09

現在每次看到年輕人如浪般一層層向前湧,以簡陋的裝備抵禦警察的棒打,胡椒噴霧和催淚氣,之後可能還有足以殺人的水炮車,我便深深感受到他們「肉體布施」的力量,雖然因着政府的麻木不仁,我確實對香港前景感到茫然惶惑,但看見年輕人懷着突破「身體化」價值枷鎖的「肉體布施」,心裏便重新閃出一線希望,故頌曰:「還看後浪推輩跑」,這篇文章亦因而名為〈香港推輩圖〉,並以此祝願香港核心價值不潰,並向世界層層推遠。

八一一詩輯:所有光明射進我眼球

詩歌 | by 廖偉棠、曹疏影、淮遠、關天林 | 2021-10-05

8月11日,香港經歷了一個硝煙彌漫的星期日:示威者右眼中彈致盲,警察冒充示威者在人群內肆意毆打、抓捕,葵芳地鐵站裡無法散去的催淚眼,與太古地鐵站裡那一連串近距離掃射,讓每個仍抱有良知的人內心既痛苦又憤怒。詩人廖偉棠、曹疏影、淮遠、關天林紛紛用詩歌記錄這一切:「時間到了/ 所有光明射進我眼球 / 然後熄滅……」

激光中——論7/8太空館激光狂歡夜

時評 | by 查映嵐 | 2021-10-05

今晚我在想,如果是藝術家帶頭搞這種娛樂活動,恐怕小則反應冷淡,大則引來大眾反感。這不一定是因為大家懷著「藝術=左膠」的偏見。我的看法是,藝術家往往跟群眾/世界保有一點距離(有距離才有觀察和思考;而作品就是這種距離的產物),但在運動之中,這點距離意味著他們難以真正貼近群眾和集體情緒的流動,因此藝術家/知識份子主導的活動特別有脫離群眾的風險。

黑與警書單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12-06

7月21日,大批來自元朗圍村的白衫人聚集在元朗西鐵站,無差別打人的行徑震驚香港。次日,黑社會幫派於大西北吹雞群鬥的消息傳遍社交媒體,人心惶惶。沒人會想到,在2019年的香港,竟然要集體發出這樣的叩問︰「而家係咪黑社會治港?」其實各式幫會在香港早已發展成重要的次文化,江湖與政治的勾結也是歷來小說與電影的主題,以下的書單或者可以幫你認識幫會文化與歷史,理解現象背後的成因,至少找回一點浪漫,療癒當下的憤怒與痛苦。

【韓麗珠專欄︰越界的誡】不帶期望的理解

專欄 | by 韓麗珠 | 2021-09-23

沒有人知道看似無盡頭的抗爭,最後會出現甚麼結果,也有人說,希望是渺茫的。正如歷史上的抗爭,多半以失敗告終,而歷史,又總是比每個人的生命都漫長。可是其中深具意義的其實並非結果,而是在過程中,每個參與其中的人,為了爭取比個人更大的價值,而把自己儲蓄在後備區域的潛能突然爆發的瞬間。

【查映嵐專欄:火宅之人】怒

專欄 | by 查映嵐 | 2021-09-23

已經超過一星期沒法正常地睡了。不是睡得淺、翻來覆去醒醒睡睡,就是完全沒法入睡,清晨第一道熹微日光從窗簾縫隙遛進來的時刻,我幾乎沒有一天錯過。

【無形.逃】香港︰歷史裡的「逃犯天堂」?

散文 | by 安徒 | 2021-09-23

香港在英國人到來之前本是一個人口稀疏的小漁村,令這地方後來迅猛發展的是隨英治開始而來的外來人口。他們移居來港的原因眾多,有的謀求更好的經濟發展機會,有的因為這裡能夠提供一個讓他們可以安全棲息的地方。按當年一位港英官員的描述,「英國艦隊抵埠之後,大批船民聞風而至,他們向艦隊供應軍需及生活用品……艦隊提供的庇護很快就把我們的海岸變成了盜匪和鴉片走私販的天堂,實際上,這個天堂適合於所有為中國法律所不容、並且有辦法逃離中國的人。」

舞台表演與政治話術——評朱凱廸、何君堯港台《視點31》訪談

時評 | by 吳凡 | 2021-10-05

千萬別覺得掌握真理就天下無敵,怎麼掌握,怎麼表達是一個技術活。也不要以為這都是小人的雕蟲小技,是伎倆還是技術,要看怎麼用。避免被技術擊倒,只能是技術相當,迫得雙方赤裸相見,真理與歪理,正義與邪惡,方能對照現形。

【反思警權.四】警察有可能政治中立嗎?拆解「依法辦事維持公共秩序」的迷思

理論 | by 書生百用 | 2022-01-19

為甚麼公務員必須恪守「政治中立」?這有甚麼價值和必要?這問題甚少人深究。在英國,公務員同樣需要恪守政治中立原則;事實上,現今香港的政治中立原則正是源自於英殖時代的規範(雖然主權移交後有所修訂),我們可以從中借鑒。

「人話」溯源及其他

時評 | by 朱少璋 | 2021-10-05

語言,主要是用來表達思想的。一個人「不懂人話,不會說人話」,極有可能是思想有問題甚或沒有思想,如此一來,與「人」的定義就有很大差距。因此朱先生說「不懂人話,不會說人話,乾脆就是畜生」——先請愛護動物人士體諒——這句話表面上看似極端,我們不穿鑿不附會,直接以中國儒家傳統講的「人禽之辨」為思考起點,朱先生這句話還是可以站得住腳的。

因和果

時評 | by 韓麗珠 | 2021-10-05

我相信因果。只是並非完全明白,因果的運作方式。所謂因果業報,並非今天給了行乞者十元,明天便中了六合彩之類的快速簡單模式。每天都發生那麼多的事情,業在身語意之間迅速運轉,寄生在每個人身上的因果,就有更複雜的醞釀、成熟和誕生的路徑。

洋紫荊不討好,像我們的命運

散文 | by 鳥人 | 2021-09-23

如果茉莉幽清高雅所以象徵巴基斯坦;大紅花有勇氣和生命所以等同馬拉;櫻花凋零美麗所以代象日本;那麼你或者不會明白,洋紫荊有甚麼氣息可言。

向邱騰華默站抗議 出版界:抵抗無形恐懼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12-09

「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頒獎禮,已於前天(7月17日)首日的香港書展舉行。典禮嘉賓、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致辭期間,有出席人士默站抗議,身穿黑衣,舉起「撤回惡法」、「抗議警暴」、「反對監控」、「出版自由」及「推雙普選」等白底黑字的紙牌,向政府表達不滿;邱騰華沒有因示威中斷發言,典禮之後,僅以一句回應傳媒:「香港是擁有出版自由,表達意見的社會,社會大眾可用和平方式表達訴求。」「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頒獎禮,已於前天(7月17日)首日的香港書展舉行,不少獨立出版社亦有幸獲獎。典禮嘉賓、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致辭期間,有出席人士默站抗議,身穿黑衣,舉起「撤回惡法」、「抗議警暴」、「反對監控」、「出版自由」及「推雙普選」等白底黑字的紙牌,向政府表達不滿。邱騰華沒有因示威中斷發言,典禮之後,僅以一句回應傳媒:「香港是擁有出版自由,表達意見的社會,社會大眾可用和平方式表達訴求。」

【無形.逃】重探九七,生於沒有《逃犯條例》的賊王亂世

影評 | by 紅眼 | 2021-12-09

王晶親自編導監製,旗下星王朝出品的《賊王》,全名《追龍II︰賊王》,特邀香港四大影星梁家輝、古天樂、任達華及林家棟聯合主演。故事情節雖屬簡單大路的警匪動作片,但警世意味完全超越(毫無關係的)前作《追龍》,甚至勝過在2016年同樣以香港賊王張子強為角色藍本的《樹大招風》。

【反思警權.三】警務制度亮紅燈 「街頭司法」如何形成警察國家?

理論 | by 書生百用 | 2022-01-19

在7.7、7.13和7.14的示威遊行中,警察做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濫權舉動。警方的舉動彷彿告訴香港市民,他們有權管制香港市民的人身自由、出入自由,對於不合作的市民,他們有權進行即時制裁。這現象在警務倫理討論中稱為「街頭司法」(street justice),它泛指警方自以為有權實現「街頭正義」,故使用各種高壓、強硬、侵犯人身自由的手段去懲罰部份示威者,以保持街頭「乾淨」安全。

藍絲=頭腦簡單?媒體與時代之爭

時評 | by 彭依仁 | 2021-09-23

與上一代人撕裂,是每個同情政治行動的人都會有的類似經歷。其中一項因素是:媒體決定人的政治屬性,媒體渠道決定一個人對社會和政治的見解立場。當我認定電視機是古董,大台節目是垃圾,喜歡看YouTube歷史頻道和NatGeo節目並甚少扭開電視的時候,CCTVB每日正在綿密地控制著包括我父母在內大多數上一代人的思維。

【反思警權.二】警察使用武力的權利範圍 法律兩大準則和倫理五大準則

理論 | by 書生百用 | 2022-01-19

前文提到,警察的權力來自於人民的委託,其權力自然受到公共意志的約束。然而,這不表示民意決定了的一切,它是其中一種標準去劃定警察的權力範圍,另一些標準包括結果論和義務論(或權利理論)。在本文裡,我會先探討和批判「國際標準」的評估準則,然後從倫理角度劃定警方武力的恰當範圍,並用此評估反修例運動裡警察的若干濫權。

【佬訊專欄】漫長的夏季

專欄 | by 佬訊 | 2021-12-09

這些年來,能將時間放慢的日子屈指可數,其中一次是2014年的秋天。還記得那時候,金鐘一帶空氣清新,艷陽高照,散發著一種澎湃的生命力。那時候在附近上班,午飯時總喜歡到周邊散步,看著各有各忙的人,心情特別舒暢,連帶工作效率也好像提高了。沒有記錯的話,佬訊本身好像也是那個時候萌生出來的想法。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時評 | by 譚蕙芸 | 2021-09-23

大學年代在沙田區住過四年,我對新城市廣場懷有感情。昨晚從白天遊行、傍晚十字路口攻防,到晚上趕到新城市廣場。從狹窄的通道進入中庭,我目定口呆,第一個感覺是:「這是新城市『戰場』」。

【反思警權.一】洛克的社會契約論:警察的權力來自於人民同意與借予,應受公共意志約束

理論 | by 書生百用 | 2022-01-19

對於一些人來說,社會必須有警察維持治安,這是無容置疑;但其實如今我們認識的現代警務制度和工作只是不過二百年前的產物,最早可追溯到1829年倫敦警察廳的成立 [1] 。現代警察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包括街上攔截搜身、搜查、拘捕、竊聽、進入民居住所、使用致命武器等,這些權力都會直接影響到人民的人身及生活自由。因此,警察機構的權力構成了以下的政治道德難題︰警察的權力究竟怎樣才算是正當的(道德上可被允許的)?警察作為香港(幾乎)唯一能合法使用武力的執法機關,其道德基礎是甚麼,又該受到甚麼限制和監管?

給特首的十項備忘

時評 | by 朱少璋 | 2021-10-05

六月是多事之秋,七月看來也不會太平靜。月來港事,瞬息萬變,特首位高事忙,日理萬機,恐怕百忙中忘記了重要事情,茲具列要事十項如下,藉供備忘,事關香港前途,懇請特首抽空細讀。

【無形・逃】無路可逃

散文 | by 羅冠聰 | 2021-12-09

繼一百萬人走上街頭,又有二百萬人懷著更悲憤的心情遊行,似乎整個城市都無路可逃了。這是一個必須要立即處理的政治問題,否則這將會變成整個城市秩序、政府管治的不穩炸彈。但對所有人而言,又何嘗不是一件難以逃避的事——中立不是一種選項,任何靠市民「搵食」的人,都會有發聲的期望。

【無秩序編輯室】前置詞︰逃,四方八面

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21-09-27

今期稿擠是常識吧;而我們早前做了一次讀者問卷調查,說每期《無形》焦點集中會更傾向購買,於是今期也就全力開展。反對《逃犯條例》修訂之聲鋪天蓋地,都說損害香港特殊地位,卻少有文章指出香港的「逃犯歷史」,我們很感激安徒寫來鴻文。羅冠聰、余家強、曹疏影都是對於反修例抗爭的直接反應,羅文分析性較重,余家強的詩也還是策略分析,疏影則以意象切入。崑南、余婉蘭的情色書寫,當然是從主流的規限與框架中逃逸,牽動私密,坦率而狂放,讓我們知道「逃」欲望何在。

親愛的朋友,請不要輕生,讓我們繼續同行

現象 | by 董啟章 | 2021-10-05

請記著魯迅所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希望是情緒,絕望也是情緒。絕望不是堅固不摧的東西,它並不真實存在。《源氏物語》裡有一句詩很有意味:「哀情亦是無常物」。對於悲哀,也不要執著。唯有破除絕望、破除悲哀,我們才能重獲希望和快樂。

或撤或留?關於自由意志

時評 | by 書生百用 | 2022-01-19

今次反修例運動的特點之一是沒有大台。「沒有大台」的其中一個含義是沒有人或組織能夠號召及領導參與者撤或留,參與者要自行判斷撤或留,並為自己的選擇承擔風險和責任。反之,如果有大台,大台就需要承擔相關責任。

【韓麗珠專欄︰越界的誡】六月仍在下雨

專欄 | by 韓麗珠 | 2021-09-23

六月下了一場辛辣的雨/灼傷了人們的睡眠

讓我們學習易地而處

散文 | by 王樂儀 | 2021-10-05

在場運動承載了很多聲音、很多思考,跨越世代、階層,是趨近民主的一種實踐。同時,最重要的是,當我們要將和理非與勇武連結,甚至乎與更多,包括牧者、教徒、母親前所未有地連結,我們每個人也開始仔細地學習如何穿過他人的位置,聆聽不同的聲音。而最重要的是,不為自己,或他人帶來傷害。每次都是艱難的選擇。

【虛詞.逃】逃

小說 | by 呂宋桓 | 2021-06-24

天色漸暗,警方在沒有預示的情況下,攻擊了我們,每個人都痛之入骨,只是我們並沒有選擇逃離現場,大家都做了約定,要把我們的家園,要帶著整個香港,逃離腐敗的未來,我沒有名字,我只是示威遊行的一份子。

【虛詞.逃】螞蟻在大象身上爬過

散文 | by 洪詩韵 | 2021-12-09

自從戴卓爾夫人摔了一跤,然後一夜間獅子和獨角獸變成了一朵本土的白花,紅色成了香港的大背景。這面區旗是紅色的,這次又是用哪裡的鮮血提醒香港人怎樣的歷史?是雨傘運動,還是6.12暴動,不,我弄錯了歷史。

能照亮我們的唯有自己

散文 | by 張婉雯 | 2021-10-05

總有些人在幹些我不明白也不認同的事;我無從也無須改變他們;我唯一能做的,是不要成為他們。

六一二詩輯(二):再過去是海,還有地方可逃嗎?

詩歌 | by 鴻鴻、蔡琳森、池荒懸 | 2021-12-09

台灣詩人鴻鴻、蔡琳森,香港詩人池荒懸,紛紛為「反修例」的一系列行動寫詩。

面對謊言治港年代 呆滯粗糙的公關訊息

時評 | by Wesley Tang | 2021-12-09

為響應罷課,又有見班上同學經常都對媒體及社科研究中常用的入門分析方法「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感到困惑,以下特以2019年6月12日晚上林鄭月娥透過政府新聞網發佈的短片作例子簡單說明(該片連結見文末)。本文寫得比較淺白,高中學生應該也可明白,歡迎自由傳閱討論。

鄭 -阝= 奠

時評 | by 朱少璋 | 2021-10-05

我只是一介書生,而已。在香港——我的家——讀書教書,都幾十年了。我慚愧沒有給下一代做出些甚麼貢獻,就連上街表達意見的學生、年輕人被誣指為暴徒而給警方追打、槍擊、拘捕……,我都無能為力。看着屏幕上的槍彈、煙霧、血跡,鏡頭一轉,卻看到優雅背景前那一副「慈母」嘴臉——前者真實後者虛偽——試問香港人又怎會不絕望?又怎會不憤怒?

今天與往後,讓我們靠在一起

散文 | by 查映嵐 | 2021-12-09

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法國大革命高舉的「自由、平等、友愛」,我們的社會沒有平等,也快將失去自由,所以請大家一定一定要更加珍視友愛,那真的是我們非常重要的武器。

【佬訊專欄】不如一起去宵夜

專欄 | by 佬訊 | 2021-09-23

自由的食宵人民,要呼吸自由的空氣。自由的空氣不在家裡,在街上,在巷中,在我們切切實實踏著的土地上。而我們知道自由的空氣是要自己爭取的,freedom is never free,如果你感覺到你做的事好像很免費,那就代表以後你就要付上代價。

不如試試互相理解

時評 | by 葉一知 | 2021-10-05

或者,大家以為,真的有一百萬人上街了,引起國際關注了,政府就會撤回修訂了。其實,在2003年七一遊行後,董建華說了幾天早晨後,高調出來宣布,會如期立法23條,當時大部分市民已經準備在7月9日包圍立法會。但因為田北俊的自由黨臨陣倒戈,拒絕支持,董建華才急急出來宣布:尊重民意,暫緩立法。但誰都知道,他尊重民意個屁,只是不夠票而已。

good dog,做得好!

時評 | by 張里輝 | 2021-12-09

經歷破紀錄103萬人的反修例遊行,今日在親共報章流傳最勁的相片,不是遊行隊伍,而是晚上示威者衝突時,警察爆缸,他們配以大大隻字「譴責暴力抗爭」、斥示威者「暴民」。這樣的解讀,是不是有甚麼誤會?因為據有線新聞的片段,那位頭破血流的警察是被同儕所打中的,還有一句「你做咩自己人打自己人呀!」,鐵證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