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謊言治港年代 呆滯粗糙的公關訊息

時評 | by  Wesley Tang | 2021-12-09

為響應罷課,又有見班上同學經常都對媒體及社科研究中常用的入門分析方法「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感到困惑,以下特以2019年6月12日晚上林鄭月娥透過政府新聞網發佈的短片作例子簡單說明(該片連結見文末)。本文寫得比較淺白,高中學生應該也可明白,歡迎自由傳閱討論。

一般來說,「文本分析」可供探索文本的內容、結構和功能(即問what、how和why),從而詮釋或釐清其(隱含)意義︰

( 行文首段可作簡介,並提出此文的分析方法及主要論點。)

該片全長2分43秒,政府新聞網題為《特首冀社會盡快回復秩序》,但如果以文本分析的方法去檢視,「回復社會秩序」恐怕並不是此片最重要的信息。林鄭月娥發佈的信息非常清晰:反修例示威已被定性為「暴動」,政府只會譴責,絕不退讓。不過,從符號學而言,其傳播方式有點生硬拙滯,說服力成疑。

(正文可從描述文本主要內容及解拆其結構著手,並運用如符號學或意識形態批判等知識傳統作詮譯解讀,提供實證支持上述論點。)

片中第一個鏡頭長約26秒,以拍攝公開發言或訪談時慣常採用的中景鏡(medium shot)攝製,畫面中林鄭月娥正面水平面向鏡頭,背景為淺素色牆壁,畫面左方有一類似蘭花的盆栽擺設,相信是希望以綠色植物的和諧意象淡化社會上的緊張氣氛。片段的拍攝地點不明,可能是其辦公室一角,或是禮賓府內,再加上室內的燈光欠缺對比反差,空間層次感不強,並沒有加強觀眾對發言人身份和地位的聯想。

林鄭月娥的衣著裝扮比較簡單,身穿淺素色橫間的上衣外套,沒有明顯的化妝和飾物,發言時上半身相當拘謹,手勢和身體語言貧乏,配上嚴肅的表情,一開始就直入主題,以強烈的措辭譴責反修例中示威者「有組織地」破壞「社會安寧」、「罔顧法紀」,並以二元對比手法暗示其「文明」、「法治」的政權不會容忍所謂「暴動」的行為。

第二個鏡頭長約42秒,由首個鏡頭的中景鏡以溶接(dissolve)方式拉近至比較突出面部表情的中特寫鏡(medium close-up shot),可惜林鄭月娥的語調、表情和動作都沒有多大變化。在頗為單調的畫面中,林鄭月娥批評有示威者做出「危險甚至可致命」的行為——請別誤會,不是近距離或瞄準示威者頭部開槍射擊——以佐證其「暴動」之說,繼而動用因果關係作推論,列舉出為數不少的受影響社群,自行代表廣闊的社會階層齊聲譴責所謂「暴徒」的行為。

第三個鏡頭長約1分30秒,第二次以溶接方式回歸首個鏡頭的取鏡角度和構圖模式,佔整段影片一半以上的篇幅。在慣常的剪接語言中,溶接有時光流逝的含意,但用在上述兩處均違背此意,有點弄巧反拙。此長鏡頭的視覺元素依舊刻板,雖然林鄭月娥說話時頭部略有輕微動作,其語調、表情和肢體動作均如前面一樣死氣沉沉。

其發言內容首先為政府強推有爭議法案的取態護航,並直指是次示威聲浪沿自回歸後一直被「部份人士」所挑起的中港矛盾和紛爭,惟「部份人士」的意思十分含糊,更讓人聯想到中共政治用語中經常斥罵的「少數」或「一小撮」異見人士,可謂相當不智。

最後,林鄭月娥直接召喚觀眾回想起香港近年的警民衝突畫面,以成敗論英雄的邏輯否定激烈抗爭的價值,又向「文明」的觀眾作出呼籲,希望社會「回復秩序」,不希望再有任何人在「暴動」中受傷——此為其發言中第三次將示威定性為「暴動」——並以「平和、理性、守法」三項普世價值進一步反照及否定是次示反修例抗爭活動。

(結論,可從以上討論歸納出總判斷,甚至推論出進一步的假設或質疑。)

如上所述,此短片的最終目的是要將示威者的激烈抗爭模式封棺蓋頂,再三定性為不文明、不合理及不守法的「暴動」行為,但其運用符號和意象的傳播手法非常呆滯粗糙,甚至畫蛇添足,製造不必要的負面聯想,說服力欠奉。如果不是該發言人本身眼高手低,可能就是其公關傳訊團隊的無聲反抗了。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網,(2019),《特首冀社會盡快回復秩序》,網址︰https://www.news.gov.hk/chi/2019/06/20190612/20190612_205047_758.html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虛詞.無形」及香港文學館的立場。〉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Wesley Tang

大專學院講師,專門研究新媒體文化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一個清明,和無數個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4-03

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離世 享壽8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3

以後

散文 | by 黃戈 | 202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