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告訴她》:有種謊言叫「為你好」

影評 | by  伍家明 | 2021-09-24

生活中充斥着各種各樣的謊言,有精心策劃,亦有衝口而出,更有用於日常應酬的,彷彿說謊已成為人人必備的生活技能。但有一種謊言,即使被拆穿也好,說謊者亦可堂而皇之地說出:「我沒有做錯!」 接着又會加上「這是為你好」之類的話語。這種看似只為他人而不為自己的謊言,被世人加以美化,稱為「善意的謊言」。

當得悉親人罹患絕症,你會選擇坦誠相告,還是隱瞞真相,電影《別告訴她》圍繞這道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選擇題而開展,同時嘗試以東西方的文化差異與家庭觀去探討這所謂善意的謊言,背後到底是責任的表現,還是自私的藉口。

女主角比莉的奶奶被診斷為末期癌症,家人以「殺死病人的是恐懼,而非癌症」 為由,對奶奶隱瞞病情,並藉着舉行婚禮,召集家族成員回家,與奶奶作無聲的告別。在美國長大的比莉對這觀念嗤之以鼻,認為病人應享有知情權,有選擇面向死亡的尊嚴,因此不顧家人反對,偷偷飛回長春與奶奶作最後道別。

在向奶奶坦白的過程中,比莉的內心亦十分掙扎,一方面因自己在美國拖欠房租,申請獎學金失敗的事並沒有告知家人,某程度上她也在說着善意的謊言;另一方面,她看到家人之間流露的不捨,並從家人的話語中領悟到「東方人是把生命看作成集體」的觀念。回國後所經歷的種種,各樣大小聚餐,婚喪之事,讓比莉慢慢對這善意的謊言陷入矛盾之中。

電場在一開始已寫明故事改編自真實謊言,而靈感是來自導演兼編劇王子逸的親身經歷,因此整部電影並沒有刻意加插太多複雜的情節,敍事緩慢卻感人真摰,鏡頭更多集中刻劃親人間的互動,把日常生活中的溫情流露於銀幕上,並通過角色的對話與衝突討論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以及那個善意的謊言。

導演數次刻意製造「尷尬」的場面來討論東西方的文化價值與差異,如服務員在提行李時,不斷追問女主「中國美國哪裏更好」;在飯局上,親戚對「送子女出國的問題」辯論一番,火藥味甚重。在討論身份認同的問題上,比莉父親說:「我們現在算是美國人。」而移民日本的比莉舅舅則強調說:「不論拿哪國護照,我永遠是中國人。」以上種種,都是現今中國留學生所面對的真實情況。

此外,電影沒有刻意取悅西方觀眾,有別過往西方電影對中國的刻板印象,鏡頭上也沒有獵奇畫面。導演真實地呈現中國的城市外貌,風土人情,如搶客的司機,喊口號的員工,吵鬧的婚禮現場,齊整卻乏味的小區,這些才是中國觀眾所熟悉的元素。

比莉過去因父母的「為你好」,錯過見爺爺最後一面的機會,甚至連喪禮也沒有出席。對比莉而言,爺爺不只死去,更像是突然消失,這個謊言讓女主留下陰影。與家人長期的相處,漸漸改變女主的成見,她也成為說謊者的一員,甚至主動跑去醫院取檢驗報告,再作修改。此刻,鏡頭配合着比莉的變化,由最初的默默跟隨,慢慢變為眾人的領頭羊,承擔起這個善意的謊言。

導演沒有對女主的選擇作出批判,亦沒有說出東西方文化何者更佳,而是把這些疑問放到女主身上,讓觀眾一同思索當中的意義。最終,比莉對奶奶選擇了善意的謊言,同時亦說出關於自己的真相(申請獎學金失敗),真實與謊言之間,界線其實沒有那麼清晰,抉擇也沒有所謂對與錯。善意的謊言可以是自私,可以是責任,但當中必然充滿着愛。最後溫柔的告別,留下的不是謊言,而是一份不捨的愛。

The Farewell 2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虛詞.無形」及香港文學館的立場。〉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伍家明

澳門戀愛.電影館特約影評人。一百二十分鐘,可以讓我們發一場不可思議的夢。故事中的人有着自己的冒險,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生老病死。夢醒後,能用文字去整理這雜亂的思緒,是人生中一大樂事。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