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場前有朋友告訴我,《無痛斷捨離》是部很「吃頻率」的電影,意即要是它和你的磁場對到便會很喜歡,相反就會討厭到不得了,看完深深明白他的話,也理解網上對此片評價兩極原因。觀眾是否喜歡這部片,取決有否被女主角阿靜的處事方式所觸動,惟我與她頻率不對,越看越火大。然而當我看畢後靜心想想,卻發現這個討人厭角色,正寫實地展現我們平常人不想面對的人性黑暗面。
阿靜無論在親情和愛情層面,無庸置疑都是個自私的人,也正是她這樣的個性激起電影衝突場口。親情上,她口口聲聲說要讓母親擺脫過去向前看,所以把承載已離家父親記憶的鋼琴丟掉,還振振有詞對母親嚷道﹕「如果我們不努力遺忘,是永遠忘記不了!」但實情她心底只想建立夢想中的簡約風工作室,因此必須趕快把家裡廢物清空。愛情上,她幾年前二話不說遠走高飛到外地求學,留下前男友阿安獨自痛苦。回國後藉歸還相機再度介入他的生活,間接讓他與現任女友分手,然後擺出一乎「我没料到事情會演變成這樣」的無辜面貌。
我相信阿靜絕非立壞心腸去做這些事,因為她的所作所為大抵我們也都曾經歷過。明明做著利己的事情,卻套上一句「我是為你好!」來讓良心好過,這畫面再熟悉不過吧?然而我們卻偏偏不願意正視自己的自私,没有將心比己了解我們所施予的「好」並非對方所想要的。因此當阿安直斥其非﹕「承認你的自私吧!我們都會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這段話不只像打了阿靜一巴掌,也是對我們觀眾當頭棒喝。
除了揭開阿靜(也是觀眾)偽善的面具外,個人的自私行為如何影響別人生活亦是本片核心議題。阿靜自把自為收拾家中擺設,被母親指責﹕「這是我的家!你憑什麼亂動我的東西?」她後來強逼母親接受父親已移情別戀,母親黯然落淚說﹕「要是我想不開,是你來負責嗎?」還有她勾起阿安對昔日感情的悲痛回憶,說句道歉也只為消除自己的罪惡感。
要知道有些傷口需要時間撫平,或是永遠不能碰觸,你既然選擇自私的舉措傷害對方,不尊重別人意願,即使是無意也好,日後就別怪對方和你恩斷義絕。因此我很欣賞電影的收尾,没有像一般商業電影來個大團圓結局,而是把整個故事從頭寫實到尾。
如片名一樣,導演納華波全片採取「斷捨離」拍攝手法,從畫面色調到配樂都相當簡潔,前半段平淡甚至略帶點沈悶的步調,突顯後來幾場高潮戲的張力,終幕聚焦女主角哭臉,一切回歸平淡。然而丟棄了物件和被破壞的關係一樣,永遠再也回來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