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絲是怎樣煉成的?

時評 | by  顏純鈎 | 2021-12-09

  香港的藍絲,基本上有兩種成分:一種是傳統左派的基層市民,一種是數十年從大陸來香港定居的新移民。

  傳統左派在多年消耗後,人數並不太多,反而每天一百五十個新移民,每年五萬多,幾十年積累下來,人數可觀。

  傳統左派多年與港英政府對立,回歸改變了他們的處境,讓他們分享權力,提高社會地位,但治港主要權力在大陸幹部手上,他們有時也會感受到被邊緣化的苦惱。不過,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他們還是要站穩立場的。

  香港新移民有三次大潮,一次是1949年前後,被中共趕出來的國府殘部及畏懼中共的平民,這些人不會有甚麼愛國的基因,大部份也已不在人世;第二批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大饑荒時逃難出來的,這些人九死一生,新舊對比強烈,不會發乎內心的愛國,也已經沒有行動力;第三批是文革後老紅衛兵,擠開國門來香港謀生,他們身上都帶著被中共長期洗腦而殘存的共產紅色基因。這批人為數眾多,思想固化,雖然也已大多老去。

  按理,紅衛兵一代被毛澤東摧殘,先是當了文革的炮灰,繼而被趕到農村勞改,他們對中共的體制,應該有深刻的反省,可惜這些人數十年在泛政治化社會中生活,耳濡目染,身不由己地被毛澤東思想催眠,自我已經被奴化的教育鵲巢鳩佔,更可悲的是,他們並不自知。來了香港後,因為搵食艱難,沒有機會深刻對照兩種制度的優劣,作自我思想的檢討,他們習慣看中央台的節目,閒來唱紅歌自娛,極少主動接觸外部世界新的思想潮流,因此他們人在香港,心在大陸,人在新世紀,心還在舊時代。

  至於文革後成長起來的六零﹑七零﹑八零﹑九零等不同代際的新移民,情況也差不多。他們在內地時,讀書工作都在共產黨的思想控制之下,接受單方面的資訊和思想灌輸,他們來了香港,兩袖清風只能拚命工作,生活節奏緊張,精神壓力大,當中能主動接觸時代精神,反省自己的經歷,打開新的眼界,拓展新的胸襟者,為數也不多。

  香港雖然提供給他們公平的競爭機會,雖然他們享受自由﹑具安全感而又不虞匱乏的生活,但畢竟遲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命運,他們免不了對自己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心有戚戚焉,因此共產革命的思想,仍舊對他們有效。

  新移民平日搵食,撫養子女,對社會事務的參與極其有限,反而當中共機構出面組織愛國活動﹑拉選票﹑搞遊行,需要他們展示愛國心的時候,他們會突然「回帶」年輕時那種激情澎湃的現場感。他們參與各種活動,高呼口號,唱國歌,有人對他們的熱情高度評價,參與者彼此認同,共同的愛憎使他們重新發現自己。概而言之,他們都藉這些有組織的活動,替自己「刷」了存在感。

  愛國有充分的正當性,有榮譽感沒有罪惡感,有衝動沒有壓力;自我感覺良好,又可以理直氣壯批判別人;既對黨和國家盡了一份力,又可陶醉於自己未改「初心」——這是最安全而又最能體現個人價值的事情。至於批判現實,反省制度,保護香港,反抗壓迫,那要冒被標籤為反革命的危險——最慳水慳力的選擇,當然是愛國愛黨,更別提有現金津貼那種事了。

  這批忠貞藍絲的普遍煩惱,是他們子女的思想多與他們南轅北轍。他們的孩子都在香港受教育,思想開放,資訊無限流通,他們接受普世價值,認同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他們珍惜香港的制度文化,對回歸後基本法的變質痛心疾首,他們當然不會認同父母親那種僵化的思想和永不動搖的立場。

  藍絲們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容易改變,要說服他們,只有講道理,一點點感化,等待他們自我反省。當然,他們要帶著花崗岩腦袋去見偉大領袖毛主席,別人也是沒辦法的。

  筆者也是紅衛兵一代,我的同代人和我有共同訴求的,的確並不太多。有老朋友和晚輩參加反修例遊行,去到最前線吃催淚彈,年逾古稀有如此的心志與體力,令我衷心欽佩,可惜這樣的朋友屬鳳毛麟角。也有不少親戚朋友看到我的文章,斥我是漢奸﹑博出名﹑不知死活,對這些親友,我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還是互相尊重,自求多福好了。

  令我慶幸的是,我的孩子和我同心同德,我們一起討論問題,很容易得到共識,我們有共同的愛憎,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時代往前走,藍絲們一天天老去,我們這一輩黃絲也一天天老去,與此同時,我們的下一代已經是香港的社會中堅,他們有的勇武有的和理非,共同為他們的未來打拚。再往後,香港人的後代會一代代成長起來,引領更新的時代潮流。

  用不了多少時日,我們都會嗚乎哀哉,藍絲黃絲都一樣。世界已經不屬於我們,屬於我們的子孫,他們要如何打理他們的香港,他們自有主張。

  從這個角度看,香港還是死不去。


出處見作者臉書:https://bit.ly/2meaOPI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虛詞.無形」及香港文學館的立場。〉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顏純鈎

曾任《新晚報》副刊編輯、天地圖書公司總編輯。著作包括:短篇小說集《紅綠燈》、《天譴》,散文集《自得集》、《難堪的盛宴》、《心版圖》,電影文學劇本《血雨》等。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