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字遊行
字在食
專欄
詩歌
散文
小說
其他
評論
書評
影評
劇評
藝評
空間
歷史
理論
時評
其他
現象
單身動物園
專題小輯
教育侏羅紀
2018.回顧
2019.回顧
其他
如是我聞
好想藝術
專訪
無秩序編輯室
報導
現身說法
書序
其他
虛度年華
廿八
四六
三三
文藝風潮一take過
已讀不回
文藝Follow Me
藝文在線等
虛詞作者
聯絡我們
創作
評論
現象
如是我聞
虛度年華
文藝風潮一take過
虛詞作者
聯絡我們
書評
影評
劇評
藝評
空間
歷史
理論
時評
其他
單身動物園
專題小輯
教育侏羅紀
2018.回顧
2019.回顧
其他
好想藝術
專訪
無秩序編輯室
報導
現身說法
書序
其他
廿八
四六
三三
已讀不回
文藝Follow Me
藝文在線等
虛詞作者
黃思朗
作者文章
【無形.同志,跟住去邊度?】專訪黃耀明——如果香港有希望,同志也有希望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亂世俠客行——胡金銓回顧展】專訪導演林靖傑-文如其人,復活武俠片大師神采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當詩歌「遇上」人工智能,誘發寫作媒介的想像
其他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Rolling Books 莊國棟 把圖畫書帶給視障人士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無形.說好的世界末日呢?】專訪林超英:生物本該求生,死也要講道德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香港絕種——訪葉曉文《隱山之人 In situ》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無形.Let it 糕】專訪蔡子強:流淚的文藝男,滿船空載明月歸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9-24
專訪米哈:聚散有時,文學是調節心靈的涼茶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9-24
聽一聽,書的聲音——訪「書聲」發起人陳志堅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8-06
【深水埗,我要進來了】林欣傑 X 黃宇軒對談--深水埗就嚟被玩爛?
現象
| by 黃思朗 | 2020-10-22
【香港話劇團《原則》】:學做一個「人」,先別失去對人的信心
劇評
| by 黃思朗 | 2020-11-30
【深水埗,我要進來了】「深水埗小店聚義--我們可以為社區做甚麼?」座談紀錄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0-10-22
【香港話劇團《視外之景》】:視點以外,用心探索「真實」的存在
劇評
| by 黃思朗 | 2020-11-28
專訪陳健民:不繫之舟,如浪隨緣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12-10
【叱咤頒獎禮】疫下再辦實體頒獎典禮,RB冧莊最喜愛組合:香港人加油!
其他
| by 黃思朗 | 2021-01-02
【無形・忘不鳥】專訪馬傑偉:苦難時代,誠實面對自己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2-13
【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訪灣仔老店「上海三六九飯店」——忠誠難求,知足常樂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2-24
【無形・見字__】專訪佘宗明:翻譯《百年孤寂》,無用時代尋用處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3-17
年月匆匆要守住,仍舊想寫信的心——《留念》音樂分享會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1-05-11
訪潘國靈《事到如今——從千禧年到反送中》——「失去」是通往寫作的力量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5-20
訪舞台劇《時光》導演潘惠森——捕捉靜默真意,不被文字的枷鎖綑綁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6-04
【無形.書有價書無價】專訪阮兆輝、黃詠詩《魂遊記》——凝聚三魂七魄,一切都話唔埋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7-07
訪《身體活》王榮祿、楊怡孜、李偉能:追本溯源,以身體展示當下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8-08
【無形・一句到尾】訪《噪/詞》周耀輝、hirsk——離散年代,以想像介入城市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8-17
傳承匠人精神,全心保存霑叔——專訪吳俊雄《保育黃霑》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9-15
數碼時代的光影舞蹈——梅田宏明《密不可分》:「我追求的,是結合舞蹈與自然界」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1-10-27
訪「現世代的莎士比亞」《李爾王》——無言的時代,想像力最可貴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0-21
訪作家哈金——以敏感的心靈,探尋邊緣寫作的意義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1-04
訪「眾聲號」團隊——感動到一些人就可以,繼續做值得做的事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1-24
《快樂第四名》——當興趣變成最討厭的事
影評
| by 黃思朗 | 2021-12-08
做書的思考,並非只著眼於文字——專訪香港三聯三編輯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2-17
訪《再會!山川人》——讓每道微小的藝術,滲透川龍細水長流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2-21
訪「不加鎖舞踊館」公開研習週——腦洞大開,從理性的角度看舞蹈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1-19
跨界初配搭,大纜扯埋一枱——訪《搭枱》展覽演談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1-20
【無形・虎中作樂】訪余家強《為光音作證——潘源良香港誌記》:拋磚引玉,見證時代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2-23
創造自己玩的空間,遊樂場連繫社區——訪《香港抽象遊戲地景》樊樂怡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2-24
親普京音樂家被各國杯葛 古典音樂界聲援烏克蘭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2-03-15
相信光明,就不畏懼黑暗——訪《凪》導演祝紫嫣 短片入圍大阪亞洲電影節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3-23
探求音樂在文字裡的意義——訪「香港藝術節@大館」《璃屋》作曲家盧定彰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4-21
城市變幻時,心靈如何安頓?——訪《鐵行里》陳炳釗、朱栢康、梁天尺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5-12
【無形・夠鐘食藥】聲光轉逝,用新眼光看粵語片——訪楊紫燁主編新書《昨日的影 今日的光》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6-14
《森山大道:過去常新 未來總是回顧》紀錄片——不帶執著,探求攝影本質
影評
| by 黃思朗 | 2022-07-07
訪《羅密歐與茱麗葉》鄧灝威、董朗生、鄧天心、林堅信——不要被莎士比亞的文字框死自己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7-16
【無形・書來也書去】趁在生之年,好好照顧舊書——訪「老總書房」鄭明仁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7-21
解憂新店進駐大埔藝術中心 店主Phyllis:「第一步要有人閱讀先得」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2-09-01
【無形.中過又如何】面向社區,混沌裡重新發現——訪「2022港深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策展團隊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10-13
「走遍香港是表達愛的方法」——訪《香港散步學》黃宇軒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11-24
港口性格,意義何在?香港文學季「港口/港女,離岸/上岸:香港身份認同面面觀」開幕講座紀錄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2-12-13
困局之下,還有甚麼可以做——訪《過時·過節》導演曾慶宏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12-29
「有些東西,不一定透過語言去感受」——專訪宋芸樺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3-27
【無形・開門】大時代裡保持獨立思考,文學就是重現記憶——訪周蜜蜜《亂世孤魂》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4-06
「通過實踐得到答案,就是要你心甘命抵」——訪《命案》林家棟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5-16
專訪董啟章:為了自主,進入Web3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5-30
【法國五月藝術節】訪《美麗的陌生人》藝術總監尼古拉・卡森鮑姆:「一把聲音,能代表成千上萬角色」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6-02
【無形・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訪黃志華《本可成佳話》——懷粵語歌的舊,乘著老歌走進昨天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3-09-06
進擊的巨人
小克
詩
白日之下
熱門文章
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它的一部分——訪《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3-11-22
貳叄書房被曝拖欠書款 書店業界出文指證 序言書室:「對整個書業的傷害」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21
【文藝Follow Me】許鞍華《詩》——把詩歌影像化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3-11-23
編輯推介
【無形・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前置詞:尋味啟事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30
在窄路之中編書 做一顆會發光的微塵——訪中華書局編輯葉秋弦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11-30
香港年輕作家梁莉姿、蘇朗欣獲「新北市文學獎」、「桃園鍾肇政文學獎」 梁莉姿:「願離開的人記得一切背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28
躺平禮讚
散文
| by
黃戈
| 2023-11-28
【無形・給敬而遠詩的人】讀者票選十大詩人詩集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28
記憶有味:聽王璞講故事
書評
| by 舒非 | 2023-11-27
人與非人——周耀輝歌詞班後感
散文
| by 周子皓 | 2023-11-27
《東尼瀧谷》與《在車上》裡的聲音
影評
| by 劉梓潔 | 2023-11-28
鐘響後的寂靜——〈後人類的美麗與哀愁〉
其他
| by
姚慶萬
| 2023-11-27
【查映嵐專欄:火宅之人】鄰里狀況報告
專欄
| by
查映嵐
| 2023-11-27
【第60屆金馬獎】香港電影獲四獎 林品彤封最年輕金馬影后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27
台灣金馬獎明揭曉 香港電影先拔頭籌 ——《年少日記》奪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但願人長久》獲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24
【虛詞・給敬而遠詩的人】遺忘的意象
小說
| by
浮海
| 2023-11-24
【虛詞・給敬而遠詩的人】詩四首:〈詩的初始:那些未曾被我們命名的〉、〈無中生詩〉、〈八難見佛〉、〈奇跡〉
詩歌
| by 李曼旎,李俊傑,洛駽,寧霧 | 2023-11-27
【虛詞・給敬而遠詩的人】 仍在初始
散文
| by
心照
| 2023-11-24
二十年前訪談錄音曝光 英國神秘街頭藝術家Banksy疑自揭真名「Robbie」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24
【無形・給敬而遠詩的人】關於新詩的五大謬誤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28
【無形・給敬而遠詩的人】關於新詩的七個關鍵詞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28
戀水癖與我們的距離——訪《(非)正常欲望》導演岸善幸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3-11-23
【教育侏羅紀】大孝慈烏、小說吳起——再讀中一課文〈慈烏夜啼〉的浮想聯翩
教育侏羅紀
| by
雙雙
| 2023-11-21
《成功補習班》:為陳俊志而寫的後青春霓虹詩——訪導演藍正龍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3-11-22
老友記變身花孩子 放肆玩樂跳出彩虹:記十八有藝「身體年輪」《一、二…二個半》
藝評
| by
蘇麗真
| 2023-11-20
【無形・給敬而遠詩的人】那些你以為不寫詩的人
詩歌
| by 許鞍華,生抽王,陳慧,邁克 | 2023-11-20
【鄧小樺專欄:閃爍其辭】歷史、初戀、英雄,及追尋的主體——評《尚未完場》
專欄
| by
鄧小樺
| 2023-11-20
【字遊行.維也納】嬉遊莫札特
字遊行
| by
惟得
| 2023-11-17
王鷗行《夜空穿透傷》:在詞語破碎處尋找黑暗的明亮
書評
| by
藍玉雍
| 2023-11-17
《命案》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17
中文系學者的散文――陳煒舜《堇塘雜文錄:以寫療寫》
書評
| by
鄭政恆
| 2023-11-17
【無形・給敬而遠詩的人】四代香港詩人問卷
專訪
| by 關夢南,陳滅,熒惑,梁莉姿 | 2023-11-16
支持我們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