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羅密歐與茱麗葉》鄧灝威、董朗生、鄧天心、林堅信——不要被莎士比亞的文字框死自己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7-16

作為莎士比亞其中一部最受歡迎的劇作,《羅密歐與茱麗葉》在世界各地均曾多次被改編,鄧樹榮戲劇工作室是次呈獻「香港國際莎劇表演交流」,來自西班牙巴塞隆拿的劇團Project Ingenu提供內容,再由本地團隊排練搬演,以玩味十足的輕鬆方式,與觀眾講述《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參與此劇的執行導演鄧灝威、演員董朗生(Hugo)、鄧天心(Cassandra)與林堅信(Samuel),分享翻譯文本以及綵排點滴,並將如何以新穎方式重新演繹經典莎劇。


悲劇本質,也是現實中的日常

有別於原有的悲劇設定,是次演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將會融合多種表演元素,以輕鬆說故事的有趣角度,引領觀眾進入莎士比亞這齣千古傳頌的愛情悲劇之中。對於「悲劇」與「喜劇」的轉換,執行導演鄧灝威仔細研究原著劇本後,認為莎士比亞當初創作的時候,其實也沒有所謂悲劇喜劇之分,因此演出最重要的一環,是要能讓觀眾感受得到,甚麼元素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其實戲劇前半部分很energetic,講年輕男生愛上年輕女生,直到後來有人死去,劇情急轉直下,悲劇才開始發生,令羅密歐與茱麗葉承受極大轉變,劇本原來就是這種性質,創作過程強調的是兩個年輕人的innocent,這非只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本來很純真直接自由的東西,卻不能走在一起。」源自兩大家族的恩怨情仇,將最自然寶貴的感情撕開,最終更帶來死亡的結局,導演覺得由此聯想下去,正是我們現實世界所面對的日常。「這是此劇最需要捉緊的地方,也是世界正在發生的情況,不同陣營的撕裂對立,都可找到現實生活中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只在乎我們是否有留意,莎士比亞帶給我們的悲劇本質,可能就是這些東西。」

命運如何牽引年輕人走上絕路,飾演「羅密歐」一角的董朗生,說自己接觸劇本之初,也嘗試代入十多歲年輕人的角度,思考他們如何看待愛情。看著這些人物在命運洪流裡掙扎,最後順著命運的河流走下去,這亦是他最想在演出裡捉緊的元素。「我沒刻意營造角色,單純從他們的背景去想,以為某些對愛情的想法是金科玉律,直到某個位置突然意識到世界並非如他認知,愛情並非只屬兩個人之間的事,而是關於怎樣去愛,身邊的親人朋友又如何應對。」之前演出過另一部莎士比亞名著《李爾王》的鄧天心,這次則飾演「茱麗葉」的角色。上回以無言劇的方式重新演繹經典,透過形體動作將原著劇本昇華,是次再演出莎士比亞的名劇,雖然形式截然不同,但Cassandra覺得兩者的共通點,同樣是要找到其內在行動,透過情感表現出來。「對我最大的挑戰,是要學習將之前build up的東西放低。這次有了語言,多了文字需要tackle,然後如何將action帶回文字,讓整件事不會過多。今次相對有更多細膩位需要處理,我也跟導演傾過,他跟我說並非要『做』那個角色,而是要看其核心價值所呈現的本質。」飾演「奶媽」一角的林堅信,則強調此劇並非刻意要搞笑,而是角色之間的關係,本身就會令人覺得好笑。如何透過自己的「奶媽」角色,襯托羅密歐與茱麗葉兩位主角,是Samuel這次演出的挑戰之一。談及莎翁這套經典劇目,原來這亦非他首次參演《羅密歐與茱麗葉》,早於中學年代,Samuel就已演出過僕人的角色,只是當時對原著不明所以,這次經歷團隊從頭到尾翻譯文本的階段,讓他更能體會莎士比亞文字的獨特之處。「莎士比亞的文字很特別,也很優美,可以創造出整個氣氛節奏,從而令喜劇位出現,我很高興這次能嘗試『奶媽』這個角色。」


訪「現世代的莎士比亞」《李爾王》——無言的時代,想像力最可貴



翻譯過程,感受莎士比亞的文字

將古典英語改寫成廣東話台詞,兩者語境之間的差別,使翻譯過程充滿挑戰,如何好好處理文字而不令觀眾失焦,是導演與團隊最為顧慮的事情。「翻譯過程,我們把時代背景中性化,將故事做出來而不作太多添加,留待觀眾有空間去吸收。原著有些意象可用英文表達,如果廣東話沒有這個語境,是否需要改寫呢?我們想做到的,是該段戲的說話符合當時行動,讓觀眾容易pick up角色講些甚麼。」在整個翻譯過程裡,Hugo說他們其中一個卡關最久的位置,是要思考如何將莎士比亞寫得非常文藝的黃色段子翻譯過來,最後找到一個地道而不失大雅的方式處理。「我們翻譯的過程處理得很小心,尤其那些很長的monologue,不會急於將其刪掉,而是思考為何放到這裡,想要表達甚麼,因此頭幾個星期的翻譯工作,對我們有很大幫助,得以明白整段內容所發生的事情。」思考過每句台詞背後為何這麼說,再以地道對白配以肢體動作來展現,最令Hugo放不下心的,反而是演員的身體質素。「因為舞台的設置很簡單,觀眾一定留意我們如何用身體present感覺,係難架喇,但身體如何follow對白達成action,對我來說是兩者並行。」

礙於語境的差別,廣東話難以將莎劇完美翻譯,不過導演認為莎士比亞留給後世的寶藏,是劇本語言底下蘊含的意義。「語言只是他的載體,劇本最正是語言底下那層,所以很多其他contemporary adaptation,甚至一隻莎士比亞寫的文字都沒有,依然可以做到出色《羅密歐與茱麗葉》。莎士比亞展示的文字功力,是能夠像顯微鏡般看到人物真正內心,這些從閱讀可以感受得到,但演員表演如何呈現底下那層,正正需要排練。」


4645cdb5ffe784150e0ce627830c82b3bb2fd742



學習西班牙劇團的明快節奏


作為「香港國際莎劇表演交流」的活動之一,這次《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演出內容來自西班牙劇團Projecte Ingenu,再由鄧樹榮戲劇工作室的團隊排練搬演,藉莎劇進行跨地域交流。觀摩過這個以劇場研創為主的劇團,如何以明快節奏演出這套經典莎劇後,Hugo對於他們在台詞之間的精準銜接尤其深刻,而這亦是劇團希望研究學習的地方。「他們在開場前有個有趣的演員game,轉換角色時也只需在台上換衫,我覺得很特別,強調我們是怎樣的角色,只需講對白行台位,那件事自然就會發生。」欣賞過西班牙劇團的版本,看到他們如何能在台詞以外,讓觀眾從整體畫面感受其演出,也令Samuel想起以往戲劇老師陳淑儀所說,「演員是要令觀眾dream」。「西班牙劇團的形式,是透過整體畫面,包括台上兩個架、四張凳,引領觀眾進入另一個世界。此外,演員也不會穿起傳統戲服,這可令觀眾的focus不在於角色,看著他們互相仇殺憎恨似很兒戲,但這些東西在人與人之間就是會如此發生。」除了台詞之間的精準銜接外,西班牙劇團也在演出加入少許音樂與舞蹈元素,從而令這部經典莎劇的節奏加快。這種明快的節奏與調子,導演認為關乎《羅密歐與茱麗葉》的主題。「戲劇的主題關於suffering,男女主角suffer from時間,他們太年輕就要承受仇恨。所有事情發生得很快,一日之內,定下山盟海誓,然後錯手殺死人,一個禮拜經歷生離死別,就連角色都沒時間消化,所以節奏明快是有必要的。」

雖然演出內容來自海外劇團,但幾位參與是次戲劇的團隊成員,同樣希望本地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能讓觀眾感受到別具特色的一面,如Cassandra所說,想做到「有我們的重量」。另外一個台前幕後團隊想要給予自己的小小挑戰,是他們希望舞台上九位演員之間的交流,能夠營造一種足以媲美西班牙劇團的默契。「我們不像西班牙劇團的演員,互相認識很長時間,但我們希望趁著這兩個月,一齊做好件事。如果觀眾看完,覺得我們個別演員做得好,而非看到這群人關係很好,會互相幫助大家,整件事應該有些出錯。」以新穎方式來重新演繹莎劇,幾位演出成員都覺得觀眾入場前,無須特別帶有甚麼前設或期望,可以簡單純粹一點,前來聽聽他們講故事,欣賞他們在舞台上演繹的《羅密歐與茱麗葉》。Cassandra更笑言在翻譯劇本的過程,已可預見觀眾反應會很兩極,但對她來說卻是好事。「對於追求莎士比亞文字的觀眾,看完可能會有期望落差,但我覺得不要被文字框死自己,香港觀眾也很需要這些衝擊。其實欣賞任何戲劇,也不要期待任何事,如果被expectation框住自己,會感受少一份我們想呈現的東西。」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黃思朗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舊香港人

散文 | by 韓麗珠 | 2024-10-09

不丹,並不簡單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0-07

家訪

散文 | by 孫樂欣 | 2024-10-02

黑吧敬酒

書評 | by 惟得 | 2024-10-02

張愛玲金句,有時比周星馳更好笑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4-10-02

《只是影畫》的溝通與失效

影評 | by 搬金字塔的螞蟻 |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