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題旨是一家人,就算發生彌天慘劇,也只像飲茶埋單般沒有辦法算清楚。醫生給予一個類似思覺失調的名詞來解釋弒親原因,爸爸只能一往深情地相信,做出血案的人是那個崩壞了的腦袋和一個空洞了的靈魂。難免再三思量,爸爸如何承受這充滿矛盾的肝腸寸斷?再選擇義無反顧的救贖!
2024第6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於23日晚間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石家俊憑《房間裡的你》獲第61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鄭佩佩獲第61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香港記者陳卓斯及王紀堯執導《顏色擷取樣本.mov》獲第61屆最佳紀錄短片;鍾雪瑩憑《看我今天怎麼說》素恩一角擊敗張艾嘉、吳君如、區嘉雯等資深前輩,拿下影后。最佳影片為婁燁的《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而入圍11項的《鬼才之道》最終則是斬獲5金。
第61屆台北金馬獎入圍名單於10月2日公布,八部香港電影入圍。最受矚目的是《從今以後》和《看我今天怎麼說》,分別獲得四項和三項提名。《從今以後》探討年長女同志的困境,故事中伴侶因缺乏法律保障而被趕離故居,入圍最佳劇情片及最佳導演。另一部《看我今天怎麼說》聚焦聾人青年勇敢面對挑戰,入圍最佳男主角及女主角。最佳紀錄短片和最佳女主角都有三部香港作品入圍。最佳女主角中則有區嘉雯、鍾雪瑩和吳君如競爭,競爭激烈。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獨特音樂風格加上敢言性格,使得他受到許多粉絲喜愛。他四年前曾邀黃秋生合作〈中國痛〉,黃秋生更以客家話唱出部分歌詞,當時MV推出時引來熱烈討論,影片至今有2600萬收看次數。 四年後,黃明志與黃秋生再度攜手,推出全新合唱歌曲〈揸FIT〉,特別邀請到〈友情歲月〉的填詞人劉卓輝執筆,MV復刻《古惑仔》經典場景,向昔日的古惑青春和香港電影致敬。
葉蔭聰認為游靜的新書《天堂春夢》並沒有為「香港」下一個剛性定義,「若勉強歸納,大概就是香港公司籌劃的商業電影吧」,只要能用來理解香港電影的,她也嘗試追溯。因此,他認為游靜打開了不少超出我們想像共同體的系譜,而那些系譜呈現出人脈、電影類型及其演變、意識形態主題,三者互為貫穿。游靜的「史論」以周星馳收結,論述其電影的無厘頭與九七的關係,葉蔭聰看見游靜另闢蹊徑的解讀,點出了由粵語片的鄧寄塵、梁醒波等開始,至周星馳電影裡的醜女與反串,形成的一種奇怪的延續。
同志平權在世界各地愈趨普及,近年在歐美各大影展與頒獎禮上,亦不乏以同志為題的電影獲獎,例如在2014年榮獲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的《接近無限溫暖的藍》、2015年奪得康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的《卡露的情人》、在2019年於康城影展獲得酷兒棕櫚獎與最佳劇本獎的《浴火的少女畫像》,以及在去年獲得奧斯卡六項提名,並奪得威尼斯電影節及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Tár》等等。上述電影均是女同志為題材,回顧香港電影,由《叔.叔》導演楊曜愷執導的新作《從今以後》,同樣是以一對廝守半生的女同志為主角,並在今年2月,在柏林影展上榮獲被譽為「同志電影獎項最高殊榮」的泰迪熊獎,為香港電影揚威海外。在傾向陽剛風格的香港電影之中,以同志為題的電影僅屬少數,描述女同志生活處境的電影更為罕見,楊曜愷曾在訪問提及,在芸芸香港電影之中,以女同志為主題的不超過二十部,但當中亦不乏經典佳作。趁著《從今以後》於近日上映,不妨一起重溫曾描繪出女同愛戀的香港電影,觀看她們如何溫柔地反抗這禁色世界。
大衛博維爾(David Bordwell)上月底病逝,全球悼念之聲此起彼落,遠遠超越了任何一位電影學者去世的反應。這其實也証明了他交遊之廣闊、影響之深遠絕不止於一位大學教授的身份。除了學界的同道和門生,更多的反應來自他參加世界各地電影節認識的朋友、電影人和通過網誌Observations on Film Art神交的影迷。但我們最感親切的,當然是他寫出了《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一書,把香港電影推崇為荷里活以外另一個自足的工業系統,擁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美學。他在《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裡也有介紹世界各地不少國家的電影,但獨立成書的就只有美國和香港而已。
鑽研並深愛港產片,曾出版《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一書的電影史學家大衞‧博維爾(David Bordwell)於2月29日逝世,享壽76歲。其任職的美國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傳播藝術學系昨日(3月1日)公布消息,指 Bordwell 經歷長期患病,於周四離世。
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4月14日舉行,大會今日(6日)公布入圍名單。去年雙雙突破二千萬票房的社會議題電影《白日之下》及《年少日記》,分別獲得16項及12項提名。而梁朝偉、劉德華主演的大作《金手指》亦獲得12項提名,成為今屆獲最多提名的頭三位。今屆最佳男主角獎項競爭激烈,已5次獲頒最佳男主角的梁朝偉,今屆憑《金手指》再度入圍,爭取第6度登上「影帝寶座」。而他的對手今次均是首度入圍,包括《年少日記》盧鎮業、《毒舌大狀》黃子華、《白日之下》林保怡以及《第八個嫌疑人》大鵬。在記者會上,負責朗讀最佳男主角入圍名單的廖子妤,讀出其男友盧鎮業的名字時亦略顯激動,語氣微微顫抖。盧鎮業則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能夠同《年少日記》台前幕後共同經歷呢個創作,係近年最快樂嘅事。」
去年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第二十八屆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有兩部入圍作品因電檢處要求刪減內容,在無法放映完整版本的情況下,導演決定取消放映,亦因而失去競逐獎項的資格。影評人陳志華指出動畫組的《城堡裏的大象》(2021) 曾入選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公開組的《失去的部分》是香港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的委約作品,如今都成了這一屆ifva 失去的部分。
《給十九歲的我》上映後掀起風波,背後其實留下諸多重要思考,去年6月一眾紀錄片工作者出席討論會,深入論述拍攝與被拍攝者之間的倫理及權力關係,以及同意與授權的問題,以上由黃珍盈和劉坤濤紀錄及整理,收錄於電影評論學會回顧書《香港電影 2022》一書。有見紀錄片的議題未有更多後續討論,刊登此文不求爭議,只求引起有長遠文藝價值的討論,望社會與文化界能以更多元開放理性的方式討論,令香港紀錄片有更健康的發展。
2023年的《年少日記》與《白日之下》,總讓人想起去年的四字電影熱潮。查柏朗在去年的香港電影脈絡中,處處可見兩代在價值觀、文化傳承或權力上的不對等。不論《流水落花》、《正義迴廊》曖昧地與建制共舞,還是《窄路微塵》、《白日青春》、《野草不盡》在不被看見與出走之間兜轉,新生代要找到自己的聲音,要有相應行動支持理念,並建立自己一套影像美學,也在持續地揭露現成體系的不義的同時,寄望能時刻自省權力身位的轉移,不重蹈前人覆轍。
由曾憲寧執導,張艾嘉、任達華主演的電影《燈火闌珊》,原在今年9月獲「香港電影製片家協會」推薦,代表香港角逐「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獎項。不過,在奧斯卡近日公佈的候選名單中,香港代表《燈火闌珊》卻不在其列,香港電影因而無緣競逐今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項。《燈火闌珊》劇組指對事件「深感可惜」,表示會靜候協會和奧斯卡方面進一步說明原因。「香港電影製片家協會」主席洪祖星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解釋,事件源於該協會組成的選片委員會成員之中,包括有《燈火闌珊》的演員在內,並有份投下該片一票,被奧斯卡認為牽涉利益衝突,該片因而被拒絕提名。而協會最終亦沒有推薦其他電影,放棄今屆奧斯卡提名機會。
第60屆台灣金馬獎頒獎禮於昨晚(25日)舉行。香港電影在今屆金馬獎共獲得十八項提名,最終奪得四獎,包括《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奪得「最佳新導演」,以及謝咏欣憑在《但願人長久》中飾演吳慷仁女兒贏得「最佳新演員」獎。而由何思蔚執導,以移民潮為背景的短片《直到我看見彼岸》則奪得「最佳劇情短片」。陳嘉言、黃曉傑製作的動畫作品《夏夢迴》亦榮獲「最佳動畫短片」。其他獎項方面,吳慷仁憑《富都青年》榮封金馬影帝。而年僅十二歲的台灣演員林品彤,則憑在電影《小曉》中飾演過動症小孩,榮登史上最年輕的「金馬影后」。
「第60屆台灣金馬獎」頒獎典禮將於明晚(25日)舉行,金馬執委會今日舉行金馬獎入圍午宴,同時率先頒發「觀眾票選獎最佳影片」以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個獎項均由香港電影奪得,其中由卓亦謙執導,獲得五項金馬獎提名的《年少日記》榮膺「觀眾票選獎最佳影片」。而「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則由祝紫嫣執導的《但願人長久》奪得,為香港電影在今屆台灣金馬獎中先拔頭籌。
電影《白日之下》的故事改編自2015至2016年間,香港傳媒揭發一連串殘疾護老院舍院友被虐待、性侵的真實事件。電影中余香凝飾演的偵查組記者曉琪,以臥底形式潛入院舍,揭發院舍內的非人道生活。由可見的肢體暴力,到無形的制度暴力,不公義的事情每天都在光天化日之下發生。電影的故事並不新奇,現實比電影更加荒謬。但《白日之下》導演簡君晋想透過電影說的,不是荒謬,而是堅持。「現實縱使是這樣,但仍然有很多人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去追求真相,他們的堅持,是我最想寫的東西。」
繼2010年首次執導的獨立電影《1+1》及延續篇《N+N》後,賴恩慈在新作《4拍4家族》之中,再次講述一個家的故事,不過這次她以音樂為題材,透過搖滾音樂,把支離破碎的一家重新連結。創作是一種自我剖白,賴恩慈在訪問中透露,對家的故事念念不忘,是因為她在成長之中沒有機會感受尋常家庭的溫暖,於是把這份溫暖放進電影之中,與觀眾分享她的記憶。
「第60屆台灣金馬獎」頒獎典禮於11月25日舉行。週二(3日)公布各個獎項入圍名單,香港電影獲得多項提名。包括被選為今屆「香港亞洲電影節」開幕電影的《年少日記》及《白日之下》,分別獲得五項提名,為今屆獲最多提名的香港電影,其中《年少日記》更成功入圍「最佳劇情片」。今屆金馬影后有兩名香港演員同時入圍競逐,去年憑《緣路山旯旮》入圍「最佳女配角」的余香凝,今屆則憑在《白日之下》中飾演記者成功入圍「最佳女主角」。本身為填詞人的鍾雪瑩,則憑《填詞撚》首度入圍金馬影后。其他獎項方面,由許鞍華執導,以香港詩人為主題的紀錄片《詩》,亦成功入圍「最佳紀錄片」。
香港文化博物館近期舉辦「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策展人之一有著名服裝指導張西美。張西美原本修讀時裝設計,畢業後曾做過時裝設計的工作,後來在同學介紹下入行做電影服裝,「以前都是根據明星買名牌,我不喜歡,所以做古裝,古裝沒有名牌。」她第一套參與的電影便是徐克和胡金銓導演的《笑傲江湖》,「我覺得做古裝可以發揮多一點自己的想法。」
籌備多時的「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今日(2/5)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開幕典禮及傳媒預展,透過展出一系列經典服飾造型、道具、場景設計、手稿圖、行業用具、影片及重構工作間等,引領觀眾走入電影幕後世界,呈現美術及服裝造型在電影創作上的功能和重要性。
亞洲電影大獎學院將於 3 月 5 日至 3 月 11 日,假海港城海運大廈展覽大堂舉行「卓越光影十五年︰亞洲電影大獎展覽」,是次展覽作為第 16 屆亞洲電影大獎的前哨活動,將設置紅地氈佈置供參觀者拍照留念,並會展出歷屆亞洲電影大獎得獎影人的珍貴照片、亞洲電影大獎獎盃,更有扭蛋機隨機發放亞洲電影大獎紀念品、咖啡優惠券及明星親筆簽名海報。多個打卡位猶如帶你親臨頒獎典禮現場,體驗明星光芒。
最近奪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的話題作《給十九歲的我》因爆出拍攝倫理風波,上映四日急急煞停。第 41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 4 月 16 日舉行,大會今(9日)公布入圍名單,《給十九歲的我》在一片爭議聲中入圍「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剪接」三獎,英華女學校今午發文,指校方經過審慎考慮,決定退出今屆金像獎「最佳電影」的遴選。
歷時十年製作,由張婉婷執導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選為年度最佳電影,已於上周四(2日)正式公映。惟電影上映後爆出一連串倫理爭議,先是受訪女生阿聆、阿余透過媒體控訴在沒有同意下被拍攝,亦未經阿聆同意下將電影公開上映。而「牛下女車神」李慧詩亦發文指不滿受訪片段在未被知會下用作紀錄片用途。張婉婷昨(5日)回應事件時,指與已跟英華女學校校董會達成共識,由今日(2月6日)開始暫停公映,讓各方有時間釐清有關問題,對於作品近日引起外界激烈討論,亦為師生造成困擾,張導就此致歉。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昨(16日)公布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五個獎項及九部推薦電影,「最佳電影」大獎為張婉婷、郭偉倫聯合導演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而「最佳導演」由《神探大戰》韋家輝和《窄路微塵》林森 雙雙奪得。
昨晚(19/11)舉行的「第59屆台灣金馬獎頒獎禮」,雖然多名參演並獲提名的香港演員均缺席,但香港電影合計仍共奪九獎,其中黃秋生憑《白日青春》首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導演劉國瑞亦憑該片先後獲頒「最佳原著劇本」及「最佳新導演」;張艾嘉則憑《燈火闌珊》三度封后,本地音樂人黃衍仁也憑《窄路微塵》獲「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獲得今屆最多入圍提名的《智齒》,最終亦取得「最佳攝影」在內的四個獎項。
「第59屆金馬獎」昨天(27/9)公布入圍名單,不少香港電影均有份入圍,其中《智齒》橫掃14項提名,林家棟、黃秋生、與張繼聰三位香港演員更同時入圍角逐影帝寶座;憑《智齒》榮登金像影后的劉雅瑟,則與首次入圍的袁澧林競逐金馬影后。另外,劉國瑞拍攝的第一部長片電影作品《白日青春》,取得「最佳劇情片」在內的五項提名,余香凝亦憑本地票房剛破千萬的《緣路山旮旯》,首獲提名「最佳女配角」,獨立電影導演陳梓桓亦憑《憂鬱之島》入圍「最佳紀錄片」。
時任油尖旺區議員朱江瑋去年在辦事處舉行《幻愛》電影放映會,其間警方及食環署採取聯合行動,向在場 47 人發限聚令告票,包括導演周冠威。朱江瑋上周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全數參加者已獲撤控,已交罰款人士亦獲退還罰款。他批評部門上演「大龍鳳」但無人道歉。
香港電影年度盛事,受疫情影響取消實體頒獎禮一年後,第四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將於明日(17日)舉行,花落誰家令人期待。金像獎由 1980 年舉辦至今,已踏入第四十個年頭,是華語影壇最具代表性的獎項之一。適逢頒獎禮前夕,虛詞編輯部跟大家溫故知新,回顧歷年來的得獎名單,盤點重要得獎數據:金像影史中,哪部電影是大贏家?哪些導演斬獲最多?哪些演員奪得最多影帝、影后殊榮?而史上得獎最多的,竟是一位幕後製作人員?事不宜遲,立即跟各位揭曉!
資深演員曾江昨天(27日)猝逝,全城哀悼。在名校柏克萊建築系畢業的曾江,在 60 年代上海街遺下設計手筆,引來城市研究者黃宇軒的遐思,亦難忘這位縱橫演藝界的老前輩,近年在保育皇都戲院方面不遺餘力發聲,踏上舞台仍不沒有放下對繪畫藝術、建築美學的嚮往,戲裡戲外追求自我超越和學習,值得後人尊敬。
據傳媒消息指,資深演員曾江今午(27日)於尖沙嘴一間檢疫酒店房間內猝逝,享年 87 歲。曾江從影近六十年,為後世留下過百部影視作品,戲路涵蓋古裝時裝、亦正亦邪。他亦是少數憑文戲進軍荷里活的香港演員,晚年憑《竊聽風雲 3》奪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演技備受肯定。
香港導演楚原辭世,電影及文化界無不婉惜。一生拍過百多部電影、提攜無數新人,年少風光的楚原,晚年則活得相當低調,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已是2018年的金像獎頒獎台,淡看名利,仍然句句鏗鏘。如金成所言:「八十多歲人,走出來領取終生成就獎,可以嘻嘻哈哈歌功頌德,也可以語重深長說句大半生人的心底話。人沒有求,就沒有甚麼不可以說。」
受疫情影響,去年停辦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今年復辦,於2月16日揭曉入圍名單。《智齒》橫掃 14 項提名,去年勁收六千萬票房的《梅艷芳》亦有 12 項提名,首登大銀幕的王丹妮一舉力爭新演員及影后殊榮,狀態大勇的林家棟更一人包辦兩項影帝及一項編劇提名。
多年後回顧2020年香港電影,我們會記得甚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近出版的《香港電影2020:紀實遺城》,收錄多篇影評人研究香港電影的文章,包括林瀚光這篇對《夜香.鴛鴦.深水埗》的評論,談及電影如何締造出香港人獨有的特殊身份。
香港導演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以黑色荒謬手法諷刺色慾横流的社會,成功在三千多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最佳短片金棕櫚獎」,揚威海外,成為香港首部短片在康城影展獲此獎項,並讓香港電影人再次成為國際焦點。
電影院在農歷新年假期後重開,Golden Scene自家戲院亦在今日(18日)開幕,董事總經理Winnie Tsang今日出席開幕典禮,而她亦曾經在訪問中說道:希望電影院可以為觀眾提供一個做夢的空間,可以沉浸在電影之中。
我們如何守住本土文化?當然要撐香港電影,支持本土製作啦!近來新香港電影的誕生,為香港電影帶來新風貌。令人期待的新香港導演究竟對香港電影有何想法呢?虛詞邀請了《幻愛》導演周冠威、《金都》導演黃綺琳、《叔叔》導演楊曜愷及《戲棚》導演卓翔對談,討論新電影取代舊電影之外,仲大膽首度回應影評的厚愛和狠批⋯⋯
當老一輩同性戀者在更嚴苛的社會中錯過了青春,錯過了叛逆的勇氣,錯過了探索自己的時機,那他們要如何自處?
今年的「第十四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特別放映兩位新銳導演——導演梁秀紅(馬來西亞)、導演林亞佑(台灣)的作品。梁秀紅的風格沉重陰冷,在《盲口》中以被縫合的嘴巴,撕開一個歷史與國族的傷痕;林亞佑的風格則青春溫暖,在《主管再見》中把煙花帶進了少年的監獄。
1965年,胡金銓,33歲。這一年,胡金銓告別了他多年的演員生涯,同時,他作為電影導演的武俠片革命,才剛開始。
余香凝憑著《非同凡響》入圍「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項,年輕作者蘇苑姍跟她通信,分享余香凝與電影的緣份,以及她對電影和演員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