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既把展覽變永存紙上作導賞 更是一本關於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的行業史

專訪 | by  鄧烱榕 | 2024-11-07

電影是一場集體的夢,但每一齣戲都是朝生夢死。


或許我們都會記得夢中經歷過的故事,被牽動過的喜怒哀樂,曾投入過的不同角色與關係;然而劇終夢醒,剩下的便只有那一抹懷念與感悟。電影如夢似幻,沒有實體可捉得緊或抓得住,因為從來沒有人會去紀錄和拆解夢的緣起緣滅。直至去年,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在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大型的展覽《無中生有》,史無前例地以其「築夢人」的專業身分,向公眾展現出美術及服裝造型,如何基於劇本上的文字,創建出實體的場景或裝置,以支撐並盛載起那些夢的真實性。策展人之一的TINA(劉天蘭),更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前後包抄,將與展覽的相關內容編輯成書,成為電影業界不可多得的「築夢」文獻。


一切由書開始


《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全紀錄》出版不到兩個月,一貫親力親為的TINA已辦了六場分享會;她每次都邀請不同的美指服指好友,一同回顧展覽精華及編書的過程;又當談及業界趣事時,大家更會笑到人仰馬翻,讓人感受到以美術「築夢」是件雖辛苦但滿足的事。「築夢其實就是『造世界』,你可以自由地想像和發揮,怎會不好玩?」但這一刻最令她開心的是,《無中生有》這本書已連續六個星期高踞各大書店暢銷書榜的第一名。「其實我們最初的計劃就是想出一本關於美指服指的書而已,沒想到後來愈想愈大,最後竟變成了一個大展覽。但出書的想法從來都沒有放下,於是在展覽結束後,我便找來各方好友幫忙,趕快把這個心願圓了。而且也因為辦了展覽,才讓這本書的內容變得更豐富和具象。」


時間回到五年前。當時疫症肆虐,全城幾近癱瘓,很多人都被逼留停工停業,電影界也不例外。「平時大家都在忙拍戲,但那時候沒工開,都閒了下來。於是我們便想或許可以藉著這個空檔,好好回顧及整理一下這些年來香港電影美術的發展和變化,以至出版一本書跟公眾分享箇中的故事。」訪問當天,TINA正在尖沙咀誠品書店辦分享會,那次她請來的嘉賓正是《無中生有》展覽的另外兩位策展人EDITH(張西美)和MAN(文念中),連同已移居英國的JEAN(蔡慧妍),最初便是由他們這四位香港電影美術學會的幹事提出「無中生有」這個概念。而為什麼一開始便想著要出書呢?原來跟EDITH有關,因為對上一本關於香港電影美術的書籍,便是2005年出版的《繁花盛放:香港電影美術1979-2001》,而那本書的主編便是EDITH。「記得那時的會長是雷楚雄。他說要開班教人怎樣做電影美術。因為原來香港根本沒有學院有這方面的課程,我們這些人都不是本科出身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混進這一行。於是我們便想試著以自己的經驗去教,也想出版一本書讓公眾可以對這一行有更多的了解。所以《繁花盛放》的內容是比較以學術和技術層面上去論述香港電影美術,例如怎樣用顏色,怎樣用光線,怎樣用質感,怎樣造型等等。相對之下,這次《無中生有》的層面更廣。」


MAN補充道:「其實每一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想讓新一代的觀眾,知道香港電影美術究竟是做什麼。而這近廿年來,香港電影業的變化很大,也有很多重要的電影作品出現了,所以當年我們都覺得有需要再做一次新的紀錄。可是,為什麼最後又會由一本書變成一個展覽呢?其中一個契機就是之前看了TIM BURTON在香港辦的一個展覽。大家都知道他的電影都很注重美術,每一部戲都擁有一個很不同的世界觀。那個展覽啟發了我們也想試試用這個方式來呈現香港電影美術的故事,但當時大家都覺得很難,也不知該從何入手。」另一個契機就是某天,MAN突然收到導演舒琪的來電,說有個地產商計劃收購邵氏片場的遺址,想把發展成一個豪宅區,但其一個條件是要保留片場的大樓作保育用途,所以他們想咨詢一下電影美術學會的意見。


「他們說片場服裝間那邊還遺留下很多戲服,便想我們去看看可以怎樣處理。但我們都知道邵氏和無線早就搬走了,說那裡是遺址並沒有錯,所以我們也沒什麼期望。剛到片場時,環境的確有點恐怖,四周陰陰沈沈,有些地方還在滴水。怎料當我們來到服裝間,竟發現這裡放著很多排鐵櫃,每個鐵櫃共有三層,每層都掛滿了戲服。TINA甚至數過,那裡一共有94個鐵櫃,掛著近4萬多件衫;時裝、古裝、宮廷、文藝、愛情⋯⋯全都分門別類清清楚楚。」MAN對其中一件戲服的印象甚是深刻,那便是電視劇《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裡,飾演林黛玉的張艾嘉所穿過的服裝。「那件戲服上還標上了名字,寫著『張艾嘉』、『林黛玉』。我立即拍了張照片發給張艾嘉,問她記不記得這件衫,她則驚訝地問我是在哪找到的。」


TINA說這4萬多件戲服的去向,後來更是另一個長篇故事。慶幸的是它們現在都能被妥善地保存起來。所以在《無中生有》展覽上,大家可以見到多件曾在邵氏電影裡出現過的重要旗袍。「正因為出現了這兩個契機,才讓我們鼓起勇氣膽粗粗地想去辦展覽。我還記得當時是2019年10月19日,大家在會議上投票通過,決定一起衝吧,因為我們都覺得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香港電影這個夢需要新一代延續下去


為了實現這個夢,這班零展覽經驗的電影美術人用了足足三年半時間籌備,廣邀各路人馬幫忙,從籌集資金到內容策劃,跟電影公司商討版權,再到洽談場地,最後還花了近一個月來佈展,可謂歷盡艱辛。幸好《無中生有》展覽出乎意料地受歡迎,在去年5月至9月的展期間,便有高達近七萬人次入場參觀。而在展覽完成一周年後,最初想要做的那本書終於隆重登場——而內容則是重現展覽為主:包括9大展區遠景近鏡的展品照片連解說,更有從未曝光的獨家幕後鏡頭,包括展覽籌備及製作的浩翰過程,還有展期間所發生的大事細節、講座和工作坊活動紀錄等。以424頁,424張照片,引領讀者看畢整個展覽的前世今生。


「沒錯,這本書是以照片為主,因為每一件展品都得來不易,可知電影煞科以後,很多道具和服裝未必都會保留下來,所以我們很想為它們留下紀錄。當然我們也很想加強文字方面的內容,在展覽裡有一個《築夢人 60 人訪談》,其實是我們在在20212022年間,為60位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工作者做了一項口述歷史訪問,包括了他的的親身經歷、幕後故事,以及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的發展歷程,這些都是我們策展時的重要參考資料,更是香港電影史的珍貴文獻紀錄,可惜最終的字數超過88萬,沒法全部收錄在一本書中。現在只能從中抽取金句,以及把兩篇研究論文刊於書中。」TINA補充說:「如果將來找到資金贊助,我們當然樂意把這些口述歷史訪問獨立出版成書。但現階段大家只可以到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網站瀏覽。未有紙本,但至少還有數碼版本。」


電影是一場集體的夢。築夢人用美術為我們建構起夢的場景,而這次他們則通過一場展覽一本書為我們及自己,以電影以外的方式,築起了一個既偉大又浪漫的夢。然而,香港電影這個夢好像愈來愈難造下去了。作為業界的一份子,MAN表示,情況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差。「今年開拍的電影雖然不多,但年輕一代還有很多機會,因為他們所學到的電影美術知識,是可以應用到MV或其他短片的攝製上,沒工開的反而多是我們這一代。這也是因為美術這一行,相對於其他電影崗位而言,它更著重實在的技術和美藝,門檻不像編劇和導演那樣,要對文字、概念、鏡頭、故事表達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程度高的掌控要求,所以也比較容易可以把技術轉換到電影以外的其他工作上。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仍然有很多年輕人會報讀我們的指導班,在這個時勢仍然會想學做電影美術。」TINA接著說,「很慶幸我們這一行沒有青黃不接,亦正正因為有年輕一代,如JEAN他們的加入,才讓這次的展覽能夠順利完成。雖然近年電影行業的生態正急速改變,但我們希望可以繼續堅守信念,盡力推廣、培育,和提升新一代香港電影美術人才和水平,因為我們相信這個地方的人,始終還是想說關於這個地方的故事,電影是說故事的藝術,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是對白以外,幫助說故事的視覺語言。而屬於我們獨有的說故事風格和特色,這種美學,是一定能夠延續下去的。」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鄧烱榕

前《號外》主編,《what. 生活文化誌》創刊編輯。現從事文化策劃、編輯顧問、編劇等工作。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