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為電影造世界的幕後功臣 張西美談「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3-06-03


香港文化博物館近期舉辦「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策展人之一有著名服裝指導張西美。張西美原本修讀時裝設計,畢業後曾做過時裝設計的工作,後來在同學介紹下入行做電影服裝,「以前都是根據明星買名牌,我不喜歡,所以做古裝,古裝沒有名牌。」她第一套參與的電影便是徐克和胡金銓導演的《笑傲江湖》,「我覺得做古裝可以發揮多一點自己的想法。」


美術服裝是「造世界」


五十年代香港流行大片廠制,例如億寶片場、嘉寶片場等,1962年佔地65萬平方呎的昭氏片場亦啟用。這些大片廠均有計劃地拍攝電影,因此會投資做一大批衣服,但那時大部分電影類近樣版戲,有既定角色,大家閨秀有大家閨秀的樣子,客棧老闆又有客棧老闆的樣子,因此衣服都是同一個式樣。直至八十年代片廠製電影沒落,新浪潮興起,新導演打破舊有模式,以不同手法拍攝電影,對服裝、美術亦有新要求,於是幾乎所有衣服都要從新再造。這對初入行的張西美而言是刺激的挑戰。


由於八十年代未有互聯網,所有知識只能從書本上獲得,觀眾對古裝世界很陌生,「有空間容許我們再創造,或者我們說的『造世界』,每套電影都是造一個環境讓大家相信那個故事。」張西美說,「作為香港人,我未見過高山、大川,也未見過沙漠,香港的電影便要用特定手法騙大家進入一個古裝世界。」張西美口中的「騙」是一種視角上的錯覺、遮掩及聯想,例如《倩女幽魂》就是要讓一塊布飄過你也覺得有鬼。


像《花樣年華》為了塑造張曼玉的身形及一種束縛的感覺,把旗袍造得很貼身,衣領豎得高高的,像一個花瓶,「但其實坐不下的。」張西美說,於是要用鏡頭的錯位去「欺騙」觀眾,她在旗袍兩邊腋下都縫一條拉鏈,當攝影機拍右邊,張曼玉便要拉開左邊的拉鏈;拍左邊則要拉開右邊的拉鏈。最後這套電影的確「欺騙」到不少人對旗袍產生一種的美麗幻想。


美術及服裝不單從視角上增加觀眾對電影背景的了解,有時亦能成為電影的主角,例如《滾滾紅塵》中的披肩便是男女主角間的重要信物。而這個重要的職位,往往隱身在電影細微處,不為外人所知,張西美以一場武打戲為例,服裝指導須準備十多二十件不同程度的破爛衣服,以展示打架的兇狠程度,有的還要沾上泥、血、被火燙等。張西美說起她為徐克執導的武俠電影《刀》造服裝時,當時電影的服裝指導是張叔平,他說故事關於一群在山區的男人,因為沒有女人,他們只得自行造衣服,要求張西美造出由一群不懂造衣服的男人所造的衣服的效果,「要假裝不懂造衣服是很難的!因為我們很擅長造衣服。」張西美笑說,於是她便和工友們討論如何把衣服造得歪來歪去,然而,幾經辛苦造成的衣服最終沒有採用,因為那時的男明星開始重視身型,做健身,徐克覺得不穿上衣效果更好。「我們也不介意,那就沒有衣服吧!」張西美覺得,「不論大家從事甚麼崗位,都是希望幫忙說好一個故事。」


亦真亦假的世界


張西美帶我們在文化博物館裡逛,走到《滿城盡戴黃金甲》中周潤發及鞏俐穿的黃金帝袍時,她說為了營造一種金碧輝煌的感覺,他們用了不少金黃色的珠粒、珠片、紗線,因此衣服上雖然沒有金,但有數十公斤重,重得演員穿上身後根本動不了,只能緩慢而沉重地走幾步路。這當然是特別情況,平時將軍士兵們打仗穿的盔甲,其實都是塑膠造的,否則他們不可能又跑又跳。


「這些真真假假,其實都是一個手段去呈現(電影世界)。」在製作電影時,有些「假」是必須的,如果太貼近史實,有時反而會被觀眾批評。例如以前拍某個朝代的人坐在蓆上,不知就裡的觀眾會說:「為甚麼你要扮日本人?」為了避免爭拗,張西美會視乎劇本需要,決定採用多少比較貼近史實的素材。拍《滾滾紅塵》時,林青霞希望可以打破「花瓶」的形象,不要太美,張西美不了解東北人的穿衣習慣,剛好她外婆是天津人,她曾說過冬天時,一般人家裡沒有暖氣,所以不論室內室外都會穿棉袍,棉袍外面再套一件罩袍,以保護棉袍,張西美靈機一觸,便把這種穿衣習俗套用在電影裡,因此林青霞的服裝總是一件深沉的袍。


對張西美而言,做電影服裝的有趣之處就是可以體驗現實中無法體驗的古裝世界,劇本帶她走進未知,她再從中尋找不同的處理方法。儘管這是一份有趣的工作,但做了三年,拍畢《滾滾紅塵》後,她發覺跟電影做服裝指導是一份沒有日夜的工作,累壞了,有時劇組夜半三更急召,她也要在場,為了休息,為了走更遠的路,張西美決定從服裝指導的工作上退下來,自己開工作室裁衣服,雖然都是做電影服裝,但能在自己的工作室裁,不用跟場,時間便好花多了。在工作室的十年間,她共接了二百五十多套電影服裝工作,一年做二十五套,在今天看來算很多,張西美卻很淡然,「合理呀,那時真的有這麼多電影開。」是她趕上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她訝異的是「沒想到古裝在香港已經差不多是一個絕種的東西。」


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

日期:即日起至2023年9月4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專題展覽館一至二

詳情按此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