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戲棚建材取諸大地,以前只用木、竹和葉三種有機物,現今膠索代替竹篾、鋅片代替蕉葉,鋅片捲起來收藏可循環再用。每年天后誕、打醮的日子,這個大戲載體擇地擇時搭建。卓翔自我作主去撿視,說道:「場景或許是戲台,然而場所是戲棚。」
關於戲台,香港電影一直有拍,關於戲棚,劇情片及紀錄片都鮮見;然而我還是找到點滴蹤跡引為勾連,上推四十個年頭找上劉家良的《少林搭棚大師》(1980),攀竹棚俯瞰,憑此功詣,習彼武藝,另創新功夫。旋至《一代宗師》(2013)的開頭,葉問直截了當簡解:功夫,一橫一直也,這正正是一個竹棚承力可微可宏的統一建築原理。《戲棚》實在秉承功夫片細胞,是「好功夫」的紀錄片。
原意是官式檔案項目,文化遺產要正正經經去宣揚,然而卓翔不止還原戲棚作為特色建築物的清空狀態,甚至從青空說起。載竹之船乘風往蒲台島開始,緊接在國境之南天后宮前卸下建材,隨着角頭柱臨崖豎起,海風拍浪乘起,鋅片竹錯細響,貌似平凡的搭棚畫面暗藏採風心思,吹好風雅頌本應的次序。竹棚從來不是死建築,不清楚誰是師傅誰是徒弟,他們有條不紊默契攀搭,鏡頭高低遠近拍他們背光擋光,也迎光納光,光合作用吸收養分,棚架漸漸現出空間形態。《戲棚》不急不忙展現香港戲棚好風光,蒲台島臨崖險建,到糧船灣河畔風光、西貢小鎮風味,及青衣把幾個足球場變成墟市等,皆活建在環境中。
這是卓翔的「戲曲三部曲」之三,首部曲《乾旦路》(2012)是粵劇少年成長抉擇的故事,用「真實電影」(cinéma vérité)的手法隨人事捕捉事態。《一個武生》(2015)則走進崑曲的舞台,着重表演狀態多過文化探究,看到卓翔思考切入角度及表達形式。這次重回粵劇世界,進入後期剪接階段,卓翔整體反覆對比,忽然萌生想法,將話語鏡頭(已經不多)蓄意抽起,重新釐定遠一點的敍述視程,事件態退後而時空態前現,頓為「直接電影」(direct cinema)的觀察效果。有趣的是,戲棚內外無壁,「壁上蠅」無可依靠,只得不斷漫遊。
《戲棚》從運輸入台錄起,輾轉是拜神開光儀式;棚內間隔自分,開衣箱、整理戲裝,然後後台人有秩序地分工,安排圍議戲份,正日伶倌進入狀態順利演出。卓翔以低調章法解構場地,不同崗位各有私人範疇,但又絕非封閉的工作間,重疊互融,時序司職流展,給上一個空間滿填的厚度生態。鏡頭隨流程自如穿越,遊目戲棚,包容秉性和意態,呈現一個微宇宙的內在韻律。
《戲棚》用了兩年時間走訪香港四方四季的戲棚,現在運用上的鏡頭,一半以上是第一年(2017年)拍到的,第二年重點是補遺,或找重點拍,「天光戲」就是次年在糧船灣銳意捕捉回來的。這個刻意不但沒有破壞視覺上的整體性,更有意無意間加深影片對當代粵劇本質的想像。精緻地去拍一個老倌獨角戲敲枱清唱,鏡頭安排是表現(performative)性質的,景深構圖感特強,我數着起碼有四個角度遠近全景及局部捕捉。整個段落安插在影片的中間位置,有流動中駐足一會的效果,章節間場上也發揮轉折性質,將影片間為場地場所前後兩段。天光戲原意是給錯過晚渡留宿、意興闌珊的戲迷小小一個夜娛,沒有觀眾的組成畫面純粹有力,假托一曲入魂戲子自陶醉,也借喻神靈超然在聽,忽爾提醒大戲娛神之初衷。
近幾十年香港粵劇界經歷好幾次低潮,姑且都以處理硬件的方法安渡,看羅家英拍的戲曲中心宣傳片我體會到他感恩喜悅的心情,之前油麻地戲院重建相信也是差不多的恩寵。關於康文署以業餘演出量化的成績作為振興粵曲的一個指標,很多人無奈接受,話說是年輕化拓展工作吃力不討好,倒是老化戲迷票友聯誼至上,然而於我而言,戲棚精神不可或缺。記得五年前天后誕經過石硤尾偉智街足球場,看到金屬支架與帆布代替竹篙,我以之為當代粵劇文明失足的鐵證。
在《俠女》(1971)、《黃飛鴻》(1991)及《臥虎藏龍》(2000)等功夫/武俠片裏我們看到竹的場面發揮竹的力學,在《戲棚》裏,竹靜靜在每一個鏡頭內呼吸。唯一拍不到竹的鏡頭,大概只有折子戲演出時其中一個完全正拍平面舞台的畫面,這也有戲劇守在黑色框子內暫忘現實的意思。然而微微側拍,遠遠一角處總看到竹的身影,竹是物質元素,也是精神元素。
《戲棚》「知竹」,竹棚先是空間景致,入台披披掛掛不經意隱身在人事心緒中。竹子藏於背景,體現為場所,讓人感知感染,卓翔首先標榜承先啟後,當蕭詠儀與前輩高麗攀談用妝,及至她丫鬟戲服虎度門等出台,人間自慢、互動滋長。然後陳述陳金石之棚內日常,燒飯行為又在新添場域意思,戲棚頓是他安身立命的場所,在他畫妝的鏡頭,一支竹篙淺景深置在前景旁伴着他。這當然是《戲棚》專利獨享的視域,宇宙有竹生成,空實自足,觀眾先看見,後暫忘,之後銘記於心。
2019年夏天香港進入抗爭時刻,時代再起哄,很多部劇情片躊躇步伐未跟上反應不來,盡現落差的街頭景色。Stephy橫過馬路,金都商場斜對面看不見太子地鐵站;獅子山頭只去吊起放大了的一個人與輪椅,而未見長幡;通宵麥記只是舊派經濟難民,未及寫照深夜憤怒街角。《戲棚》容或只是戰戰兢兢心緒推敲香港大戲之全境圖,也沾不上時代烙印,有幸卓翔重視當下,隨大戲足跡找大器築成找大氣流灑,社會文化田野考察底子下捕捉到香港脈動及呼吸節奏。此刻紀錄片處於集體摸索階段,《戲棚》是鮮有骨格明晰的一部,它流通、堅持、內斂的模樣,工藝態度見證共融精神,是這沿海小城獨有的福蔭,是某種的核心價值重申,是時代急劇轉變中,風調雨順衷心的祝願。
本文摘錄自《香港電影2019:時代影像》
主編:李展鵬
出版發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頁數:324頁
定價:HKD 98
2020年8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