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愛本是無罪——回顧八部以女同志為題的香港電影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5-22

同志平權在世界各地愈趨普及,近年在歐美各大影展與頒獎禮上,亦不乏以同志為題的電影獲獎,例如在2014年榮獲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的《接近無限溫暖的藍》、2015年奪得康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的《卡露的情人》、在2019年於康城影展獲得酷兒棕櫚獎與最佳劇本獎的《浴火的少女畫像》,以及在去年獲得奧斯卡六項提名,並奪得威尼斯電影節及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Tár》等等。上述電影均是女同志為題材,回顧香港電影,由《叔.叔》導演楊曜愷執導的新作《從今以後》,同樣是以一對廝守半生的女同志為主角,並在今年2月,在柏林影展上榮獲被譽為「同志電影獎項最高殊榮」的泰迪熊獎,為香港電影揚威海外。在傾向陽剛風格的香港電影之中,以同志為題的電影僅屬少數,描述女同志生活處境的電影更為罕見,楊曜愷曾在訪問提及,在芸芸香港電影之中,以女同志為主題的不超過二十部,但當中亦不乏經典佳作。趁著《從今以後》於近日上映,不妨一起重溫曾描繪出女同愛戀的香港電影,觀看她們如何溫柔地反抗這禁色世界。



《雙鐲》(1991)



台灣導演黃玉珊執導的《雙鐲》,改編自中國大陸作家陸昭環的同名小説,由台灣演員陳德容及香港歌手劉小慧共同主演,講述一對生長在漁村的「姊妹夫妻」惠花與秀姑,她們不但情若姊妹,甚至偷偷在廟中舉行了婚禮結為夫妻,約定互不相負,同生同死。但是她們的感情最終不敵傳統婚嫁制度而被拆散。電影除了描述女同志的情感外,更是表達出傳統封建制度對於女性的壓迫,重男輕女的思想使女性得不到平等和自主的權利,道出父權社會下的種種可悲。即使讀者未必看過這部電影,但想必會聽過這首為電影在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奪獎的歌曲——梅艷芳主唱的〈似是故人來〉。


《自梳》(1997)





提及香港經典的女同志電影,當中不得不提《自梳》。這部由《籠民》導演張之亮執導的電影,講述一個橫跨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在40年代的廣東順德,女性仍生活在男權制的枷鎖下。由楊采妮飾演的意歡被父親賣給地主,她寧願當自梳女,寧死不從,卻險被地主的家僕強行帶走,幸而被劉嘉玲飾演的紅牌歌女玉環所救。後來玉環嫁給了當地織布廠廠主,卻被視為談洽生意籌碼,淪為軍閥手中的玩物,於是玉環離開了陳家。而意歡則與青梅竹馬的戀人兩情相悅,更懷上了他的孩子,卻沒能與他私奔南洋,且礙於自梳女必須守貞的規範自行墮胎,再次被玉環所救後,意歡終於了解玉環對她不離不棄的情意,二人相依為命,原本以為能共渡餘生,她們的命運卻因為日本侵略而產生巨變。《自梳》刻劃了在大時代下,女性如何衝破封建枷鎖,在亂世之中相互救贖,在渾濁世界中相靠相倚。她們經歷苦難與愛恨,讓人心碎卻也心醉。


《心動》(1999)



由張艾嘉自編自導的作品,由金城武、梁詠琪和莫文蔚主演,張艾嘉稱故事有着自己過去的影子。梁詠琪飾演17歲的小柔,在舞會上遇到了金城武飾演的浩君,二人一見鍾情,很快便便陷入了熱戀之中。 而莫文蔚飾演的陳莉,則是小柔的好朋友,小柔除了跟她訴說心事,更以她作為藉口,逃過媽媽追問出外過夜的原因。 但浩君與小柔的家人很快就知道了他們的事,兩方家長都要求他們分手了斷,傷心欲絕的小柔找到陳莉,才發現對方一直喜歡自己,令她驚動不已。《心動》寫出一段少女學生情誼的親密故事,在友情、愛情中交織的複雜情感與三角戀曲。梁詠琪憑此片獲提名第36屆金馬獎、第5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以及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一獎。而為《心動》編劇的張艾嘉與關皓月,則在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獲得最佳編劇獎項。


《遊園驚夢》(2001)



由許鞍華監制、香港導演楊凡執導及編劇的電影《遊園驚夢》,故事同樣設定於30、40年代的中國社會,反映出在傳統封建社會下,女同性情愛的抑制與抗衡。電影由日本演員宮澤里惠飾演的翠花,是以超凡脫俗的容貌和絕佳的崑曲造詣紅極一時的得月樓歌妓。她嫁入當地豪門榮府,卻遭遇榮家上下的冷落。而王祖賢飾演的榮蘭,則是榮家的親戚,雖為女兒身卻有男兒之志,一心想做巾幗英雄報效國家。她們結識後因合演崑曲《牡丹亭》生出情愫,終因越軌之舉被榮家驅逐出門,後來他們遇見吳彥祖飾演的志剛,令生活帶來意外波動。《遊園驚夢》為宮澤里惠奪得莫斯科電影節影后,更同時被《時代週刊》特選為世界十大最佳影片。


《蝴蝶》(2004)



如同關錦鵬執導的《藍宇》,香港女導演麥婉欣執導的《蝴蝶》,同樣以那段難忘的時代作為背景,從而映襯出女性自主的抗爭過程與長久壓抑的委屈。《蝴蝶》描寫由何超儀飾演的主角蝶,在八九年曾與女孩相戀但無疾而終,之後與男生拍拖及結婚生子,過著平淡的教書生活,後來在超級市場認識了小葉,竟重拾了當年甜蜜又痛苦的回憶。彷如年輕時被父母、制度抑或權力而遏止的叛逆,到了十多年後才迎來一次解放。《蝴蝶》劇本改編自台灣作家陳雪的小說《蝴蝶的記號》,曾獲選為2004年香港同志影展開幕片。


《得閒炒飯》(2010)



在許鞍華執導的眾多作品之中,《得閒炒飯》算是較少人提及的一部,也是她絕無僅有以雙性戀、多元關係為題材拍下的作品。電影中由吳君如飾演的律師Macy,在為被控虐妻的廣告公司老闆Rober辯護時,與對方發生一夜情。意外懷孕而心情糾結的她去參加單親媽媽心理輔導班,卻巧遇到中學時的戀人Anita。Anita同樣因發生一夜情而意外懷孕,二人重遇後,當年浪漫回憶湧現眼前,發現兩人仍鍾愛對方,決定走在一起。在電影的世界裡,家庭可以各種形式存在,例如借精生子的女同志家庭、各自意外懷孕的雙性戀伴侶,甚至是片子最後,四男兩女養大兩個孩子的大家庭。為何回到現實世界,家庭只有一種定義呢?


《骨妹》(2017)


EAST TOUCH - NEWS - 【香港金像獎系列】骨妹來襲!


由澳門導演徐欣羨執導的《骨妹》 ,由當年皆是新人的廖子妤與余香凝,出演在90年代的澳門「骨妹」詩詩與靈靈,她們年紀相若,靈靈性格豪邁,悉心照顧初入行詩詩,兩人成了好姐妹。後來靈靈意外懷孕,詩詩表示願意和她一同養大孩子,漸漸跟新生兒樂樂築起了溫暖的家。直到澳門回歸前夕,骨場生意下跌,姊妹們各謀出路。她們 一個留在澳門一個嫁到台灣。 數十年後,一則尋人啟示讓在台灣定居的詩詩重回舊地,亦勾起了她對澳門、骨場與好姊妹的回憶, 更發現了靈靈從未宣之於口的秘密。電影描述出一段閨蜜之間友達以上的感情,隱晦地道出「能成為密友,大慨總帶著愛」的細膩感覺。


《喜歡妳是妳》(2021)



由楊潮凱及吳詠珊聯合執導的《喜歡妳是妳》,同樣是講述一對好姐妹,在青春少艾時互生情愫,長大後卻漸成陌路的故事。由楊偲泳飾演的李芯悅與談善言飾演的李詠藍,是天主教女校的同窗。二人高中有過一段激烈而短暫的愛情,但被封建的學校棒打鴛鴦。芯悅轉校,追尋電影夢,詠藍卻念念不忘,至大學時期重遇,才驚覺對方已有男友,心痛之下與男生一夜情自殘,矢志不再穿裙。最終芯悅選擇嫁作人婦,要求詠藍作伴娘。詠藍破戒披上白裙,二人以最好的朋友之姿步入教堂。雖然電影以女同關係為題材,不過電影對同志議題的處理亦有不少為人垢病之處,例如把女同志戀愛矮化為友情,以及電影中的父親對話,指女生相戀只是因為未經人事,或者戲中詠藍的身份認同需要透過不再穿裙,甚至與異性發生性關係這種行為來確立等等情節,亦難免令人覺得過時守舊。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張愛玲《第一爐香》的香港去留

評論 | by 冼麗婷 | 2024-06-14

【新書】《性、愛欲、人文主義 :從文化差異到情愛取向,一場關於人類原始慾望的哲學思辨》前言

書序 | by 猶利安・尼達諾姆林(Julian Nida-Ruemelin)、娜塔麗・魏登費爾德(Nathalie Weidenfeld) |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