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回顧】寒冬中逆風而行——2023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1-02

2023年的復常與夜繽紛,有沒有為香港文化界帶來歡喜豐收的一年呢?用易經卦象而言,或者近於「或躍在淵」。年末沙田文化博物館或殺館之消息,再回顧2023年文化界大事新聞,不禁令人唏噓。年初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的爭議,引發公眾激烈討論;與此同時,「四字電影」發圍,香港電影業彷似迎來新的生機,然而鮮浪潮等各位培育電影新秀的平台卻面對電檢刪剪問題。今年出現文藝工作香港未能入境香港的新聞,為歷來最多。另一方面,復常通關後港人紛紛北上外遊,嚴重打擊本地餐飲及零售業,包括書業生意也大幅下滑。過去幾年逆巿景氣的香港獨立書店業也屢受打擊,不排除未來將有結業潮;加上香港文學館的撞名爭議,香港文化未來前景頗有如履薄冰之情。然而,今年文化界也有值得慶賀之事,許鞍華拍攝紀錄片《詩》,首次把香港詩人帶到大銀幕;梁朝偉榮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也帶來沖喜效果,而今年衝擊娛樂圈的AI尹光及ChatGPT,也引起科技與藝術的創作討論。未來不可預期,唯有繼續自強,支持並珍惜本地文化創作,讓我們在逆風中同行。



危機或生機? 人工智能再襲擊 全球創意產業眾說紛紜


隨著ChatGPT於去年年末推出,人工智能於本年多方面衝擊我們的生活與認知,更成為創意產業燃眉的議題,實在不容忽視。在影視界,「美國編劇工會」不滿Netflix、Disney等荷里活主要製片商,雙方未能達成新的三年期薪酬福利合約。工會要求製片商規管AI創作的劇本,並不可要求編劇修改AI劇本,或以編劇的作品訓練AI。工會與「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就此案進行談判,惟談判不果,工會於5月發動大規模罷工。罷工至9月27日,工會終得回應,雙方協議規定,編劇若取得公司同意,可使用AI幫助寫作,但公司不能要求編劇使用AI。


AI對設定與格套較明顯的類型文學衝擊較大,在文學界,美國Pushkin Industry出版《作家之死》,被譽為首本可讀的AI生成小說,而Amazon等電子書平台已充斥著AI生成小說。中國作家莫言於5月向余華頒發「《收穫》文學獎長篇小說榜首獎」時,表示運用了ChatGPT寫成逾千字的頒獎詞,但認為當中沒有獨創性和感情色彩,後來余華於9月訪港時亦直言「我不會用AI寫作,因為它會把我帶入黑暗」;而香港作家董啟章曾發表〈在AI君臨時代的文學寫作〉,指出「文學已經進入充滿危機的階段」,文中探討文學怎樣面對人工智能技術所引發的衝擊,但亦表示這未嘗不是促使新文學出現的契機。


有人愁,有人歡喜。英國樂隊Beatles成員John Lennon已逝43年,其他成員藉著AI重現其聲音,發行樂隊最後一首歌〈Now And Then〉,登上英國官方排行榜榜首,令樂迷大為感動。回到香港,當數「廟街歌王」尹光,出道逾50年,卻因網上流傳「AI尹光」版的〈Dear My friend,〉和〈一人之境〉而再次爆紅。尹光順應時運,推出與「AI尹光」合唱的〈Dear Myself〉,一改過往鬼馬風格,處處巧思,真摯誠懇地回顧入行生涯,終入圍叱咤「我最喜愛男歌手」最後五強。新一年,在AI的大時代下求存或求變,一切還是未知之數。


【懶人包整理】聊天機械人ChatGPT全球爆紅 AI寫作能否取代人類原創再掀熱議

迎接升級版ChatGPT-4 喬姆斯基質疑道德冷漠:「表現出類似邪惡的平庸」

GPT-4 翻譯成本幾何級數下降 作家董啟章:「不駕馭它,就是我們被它駕馭」

AI能學習反諷嗎?曾卓然、董啟章、鄧正健如何給AI下指令

AI開創音樂製作新時代 已故音樂人被「復活」,以科技跨越時間界限

【藝文在線等】第一集:今晚AI夜唔夜

【藝文在線等】第二集:AI有機夜唔夜



《給十九歲的我》風波 紀錄片倫理與溝通困難


張婉婷執導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是2023年初一場大風波。電影紀錄英華女校搬遷校舍期間六位學生的成長經驗,由2011拍攝至2021歷時十年;電影先於2022年8月香港國際電影節內首映,後持續作有限度放映,2023年2月2日正式公映。早期曾因電影內容感人、師生表達對社會事件看法而頗受好評,並被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選為2022年度最佳電影。至2月4日晚,《明周文化》獨家刊登片中學生之一阿聆的八千字長文,指自己曾多次反對公映,質疑在拍攝過程、導演及校方處理方式中,存在不尊重其意願、侵犯私隱及個人資料授權等問題,並對她情緒造成影響。阿聆之信件引起極大反響,網民對電影評價逆轉,包括對導演張婉婷產生強烈憤慨,認為她(及校方)恃成年人的權力欺壓青少年。2月6日電影停止公映,但其後批評未曾則止;如連登以「給十九歲的我」為題之討論條目逾百,其中不乏累積數十頁之熱門討論,激烈批評導演及校方;臉書反應情緒亦大,文化界之外還有大量網民,除就電影的導演介入程度、紀錄片拍攝倫理作出批評外,亦將自己青少年時受到學校/師長/父母/長輩欺壓的創傷經驗代入,有關延伸討論出現滾雪球效應;張婉婷受千夫所指,曾在映後分享完結後受到指罵,反對她和支持她的人群愈呈兩極。至4月,《給》獲得電像金像獎最佳電影,包括副導演領獎感言,再燃起網絡怒火,抨擊電影團隊不知悔改、金像獎脫離民情,並引發一輪對電影金像奬評選機制的關注。後續發展包括電影團隊再度致歉,校方及團隊與阿聆達成共識,根據她意願刪剪電影內容,而得出各方都可接受的新版本;惟因校董會反對,電影未有再公映之計劃。


《給》的風波效應之猛烈為香港電影界罕見;就文化層面而言,事件留下的重要思考包括紀錄片拍攝倫理,包括公映前應該被拍攝對象看過電影、放映條件應事先取得同意、如何簽定協議、被拍攝者(尤其未成年人)如何保障私隱等。另外金像獎的評選機制,賽果能否體現民情、與時並進,亦應多方討論、長期關注。另外,應如何尊重未成年人的意願、學生面對校方或父母長輩時的權力不平等、以至委屈傷害,亦是社會中隱藏的集體傷口。希望社會與文化界能以更多元開放理性的方式討論,令香港紀錄片有更健康的發展。


《給十九歲的我》陷倫理爭議 公映即日急煞停 張婉婷:望會談後有一線曙光

【金像獎 2023】《給十九歲的我》入圍最佳電影等三獎 校方宣布退出最佳電影遴選

【金像獎】鄭秀文憑《流水落花》首封影后、《給十九歲的我》獲頒「最佳電影」再起爭議

回應金像獎風波及機制爭議——訪新晉導演、業界代表、文化評論人



四字電影牽起新浪潮 新一代導演崛起


自2003年中港合拍片潮興起,不少資深導演北上發展,或複製香港舊時的賣座片種,或因內地電影審查制度導致拍攝題材受限,雖偶有佳作,但卻叫座不叫好,甚至引來「香港電影已死」的說法。然而自2022年起,香港電影業卻迎來小陽春,一群新世代導演接連推出紮根本土的港產片,片名恰巧都由四字組成,如去年的《正義迴廊》、《飯戲攻心》;今年的《毒舌大狀》、《流水落花》、《白日青春》、《燈火闌珊》、《一人婚禮》、《窄路微塵》、《尚未完場》、《白日之下》、《年少日記》,因為被概稱為「四字電影」。當中吳煒倫的首部電影《毒舌大狀》票房高達1.14億港元,相當於過去十年港產片在本地戲院的總票房。


這群四字導演中,不少均是透過首部劇情計劃或新晉導演計劃獲取資金拍攝之首作,風格清新而有人文關懷氣息,作品俱觸及社會議題或保育議題,重新聚焦本土市場,以新手法引發觀眾共鳴。同時,四字導演宣傳手法親民,時時謝票,甚至會聯群結隊謝票及出席映後活動,在香港牽起了一輪謝票文化,也加強了「香港電影香港人撐」的群體認同。


世代合作,鹹魚也能翻生——訪何爵天《死屍死時四十四》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訪《流水落花》導演賈勝楓

窮途過後,青春才剛開始 —— 訪《白日青春》劉國瑞

記錄,不止為了傷春悲秋——專訪《燈火闌珊》曾憲寧導演、陳心遙監製

最壞時代開一扇窗,別放棄僅有的善良——訪《窄路微塵》導演林森

追尋皇都故事 編寫我城歷史——訪《尚未完場》導演徐岱靈

「要擁抱希望,必先了解絕望」——訪《白日之下》導演簡君晋

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它的一部分——訪《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



多部鮮浪潮短片現黑畫面 《直到我看見彼岸》金馬獲獎


過往兩屆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均有短片因觸及敏感題材,不獲電檢處發出放映證而無法放映。今年第十七屆「鮮浪潮」雖然未有短片無法公映,但有四部短片被電檢處頒令刪剪部分片段,包括《未能接通》、《爺爺來訪的夜》、《漂與泊之間》,還有「開幕電影」邵知恩的《My Pen is Blue,》。當中除了《漂與泊之間》的導演廖文莉選擇刪除片段,其餘三部短片導演均以黑畫面或靜音處理戲中部份情節,《My Pen is Blue,》更有接近四成時間是漆黑畫面,讓觀眾在戲院之中感受突如其來的黑暗與靜默,將電影所遭受的創傷呈現觀眾眼前。而ViuTV在9月起播出的《鮮浪潮.語2023》,上述以黑畫面及靜音代替刪剪部分的三部短片均未有播出。電檢之收緊引起業界懷疑吸納新秀的競賽平台將來可以如何走下去。


除了鮮浪潮短片被電檢處勒令刪剪,在3月舉行的第28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入圍作品《失去的部分》及動畫《城堡裡的大象》亦遭電影報刊辦要求刪減情節,最後因無法放映完整版本,導演決定不作公映。《失去的部分》導演陳巧真表示,處方要求刪走的內容,是涉及社會運動的政治敏感題材。


另一方面,在今年鮮浪潮中獲得「鮮浪潮大奬」及「最佳攝影」的短片《直到我看見彼岸》,在今年11月於台灣金馬獎中榮獲「最佳劇情短片」獎項。金馬評審指影片「成功地以童真視角,帶出大時代下的香港離散潮。」導演何思蔚在台上致辭時表示「在說話不可名狀的日子,希望在香港的每一位,都可以更勇敢、更堅強地用自己的步伐往前進,真誠紀錄,好好生活,不要遺忘對自己重要的一切」,更以廣東話說「直到我哋看見彼岸」。



第十七屆「鮮浪潮」本地短片札記



華人演員第一人 梁朝偉獲威尼斯終身成就金獅獎


61歲的梁朝偉入行40年,以往主演的《悲情城市》、《三輪車伕》及《色.戒》都曾獲威尼斯最佳電影金獅獎,於今年九月終獲「終身成就金獅獎」,成為威尼斯影展自1970年創立以來,首位拿下此獎項的華人演員。頒獎嘉賓的李安表示與梁朝偉合作是每一位導演的夢想,他的一個眼神「勝過許多演員的大段獨白,能引領你通過他去夢想、去想像的靈魂。」接過獎項時梁朝偉露出搞鬼表情,又喜極而泣。他致辭感謝香港電影的栽培,及太太劉嘉玲,亦提到曾受多位合作過的導演啟發,包括侯孝賢、陳英雄、李安及王家衞等。在往後的訪問中他表現貼地謙虛,不太認同此獎成為人生高峰,更說:「我不喜歡看到獎盃,因為這樣就不會再進步了。」梁的獲獎引起兩岸三地回顧其作品之熱潮,至11月再獲大陸金雞獎,成為華語電影史上首位「三金」(金馬、金像、金雞)影帝。其後朝偉仍是出演不綴,電影如《無名》、《風再起時》、《金手指》,甚至參演音樂影片如New Jeans 〈Cool With You〉、陳奕迅〈社交恐懼癌〉,可謂驚喜連連,讓我們期待2024年梁朝偉更多元的面貌。


梁朝偉獲威尼斯終身成就金獅獎鮮有落淚 李安頒獎辭形容其為「導演的夢想」

如何閱讀梁朝偉



文化藝術人被拒入境新聞增多 Blur貝斯手稱樂隊「不獲准重返香港」


香港素以「自由港」聞名於世,一旦有人士被拒入境都會因罕見而引發報導。今年更有音樂人被拒入境香港,更是歷來罕見。今年6月,曾多次在香港街頭表演的日本音樂人「Mr. Wally」,再度來港時接受了90分鐘的審問,並被拒絕入境。他引述入境處稱他不能入境原因是「以前曾經在香港街頭演奏」。而在今年11月,英倫搖滾巨頭樂隊Blur的低音結他手Alex James,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樂隊本希望重返香港演出,不過因中國政府認為他們是不良分子,而不獲准重返香港。入境處其後表示未有接獲有關簽證申請,並指「散播誤導資訊的行為不能接受及須予譴責」;而Blur的發言人之後亦指樂隊沒有申請簽證,但沒有解釋Alex James何以發表以上言論。


由2020年至今,已有多名記者及攝影師被拒入境香港。2023年初,日本攝影師幾石倫子,發文表示在去年底來港時被拒入境,更被扣留了一晚。幾石倫子曾來港記錄反修例運動並發表攝影集《VOICE香港2019》。6月,曾出版《香港示威戰記》一書的日本記者小川善照,來港時遭拒絕入境,並被遣返日本。而在8月,同樣曾採訪反修例運動的美國麻省藝術設計學院攝影學系教授Matthew Connors,亦被扣留數小時後被遣返泰國。對於多名記者、攝影師被拒入境,無國界記者曾發聲明表示「震驚」,形容港府做法是懲罰「太批判」的外國記者。



獨立書店風波不絕 見山書店宣告結業 貳叄書房被曝拖欠書款


2023年對香港獨立書店業界而言,可謂風雨飄搖。隨著疫情減退,社會「復常」,港人外出旅遊增多,導致書店業界整體生意下滑,獨立書店經營艱難。臨近年尾業界更是風波不絕。10月起傳出貳叄書房欠債問題嚴重,一拳書店先以不點名形式批評書業有害群之馬,之後貳叄書房前店長Joyce亦出文透露書店欠債真有其事。貳叄書房當時曾發聲明否認欠債,卻引起連串反響,一拳書館、獵人書店以及序言書室等獨立書店紛紛發文指證貳叄書房長期拖欠書款,更指其對整個書業造成傷害。時隔一個月之後,貳叄書房終在社交平台發表道歉啟事,承認未能妥善處理帳目,導致拖欠書數,並指已付清Joyce為書店墊支的款項、供應商以及朋友的欠款,就此事向各方人士致歉,


2023年影響書店業的明顯變化,是獨立書店更需面對日益頻繁的投訴、巡查等外部壓力。今年五六月間獵人書店曾為主要目標,六月初前後各獨立書店受到的巡查明顯增多;各書店現時皆嚴守「私人活動」之閉門要求,唯不時仍有警方以收到投訴為由拍門調查。9月見山書店發文透露,書店門前自家裝潢使用多年的地台,被地政總署指控屬「非法佔用」而須拆除。今年12月見山書店宣布將於明年3月結業,並透露書店長期遭受神秘人投訴,每周都收到各政府部門的檢控信件,希望結業可令對方省回力氣。與此同時,多間獨立書店如留下書舍、獵人書店亦於12月遭多個政府部門上門巡查,相當頻密,包括一拳書館曾半個月內遭六個政府部門共十次巡查,其中一次書店被指無明顯展示公司註冊名稱。年末再有警方稱接獲投訴而到信和中心漫畫店要求將BL漫畫下架的新聞,都是香港前所未有。


貳叄書房被曝拖欠書款 書店業界出文指證 序言書室:「對整個書業的傷害」

被曝拖欠書款時隔一月 貳叄書房發道歉啟事

見山書店宣布於明年3月結業 屢遭神秘人投訴 望不再收檢控信件 「這些日子的厚愛永銘於心,萬物有時」

在香港逛書店才是正經事 獨立書店清單



許鞍華《詩》 文藝小眾感鼓舞


七十六歲的許鞍華今年交出以香港詩人黃燦然廖偉棠等為主角的紀錄片《詩》,電影在疫情期間拍攝,於2023年4月香港國際電影節初映,及後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於十一月中旬於香港公映。以名導拍如此小眾文藝的題目,可說是史上絕無僅有,何況許鞍華自己也常笑稱這是自己收山之作,並稱想在自己收山之前為以詩為電影題材,報答詩在她多年生命中給她帶來的拯救力量。此次是香港詩這樣冷門小眾的主題難得地得到正式公映電影的宣揚渠道,電影面世無疑給香港文學界帶來鼓舞與動力,大型放映成為文學人聚首機會,詩人和文學人獲得發聲與聚焦機會出文自道,黃燦然《詩合集》I & II 出版熱銷,在各電影節詩人走紅地氈也都成為一道獨特風景,是2023年文藝界稀罕的賞心樂事。


【文藝Follow Me】許鞍華《詩》——把詩歌影像化

【無形・給敬而遠詩的人】詩人有多驕傲,就有多謙卑——訪黃燦然

香港如今無恙否?──略說紀錄片《詩》

在香港談詩,我們談的其實是甚麼?——《詩》影評

從香港詩到香港詩人,祛魅的觸動——談許鞍華《詩》


香港文化博物館傳出殺館消息 市民及文化界人士擔心藏品去向


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立兩所博物館介紹國家和抗爭歷史,本月6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香港文化博物館讓址給尖沙咀科學館,將科學館現址改建成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涵蓋國家歷史、政治、經濟發展和文化,深化市民對國家和國情的認識。消息一傳出即引來市民及文化界人士關心,皆因香港文化博物館內常設展覽包括金庸、李小龍、張國榮、梅艷芳、粵曲、廣東歌及香港電影歷史等,紀錄了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歷史,擔心若遭殺館藏品便將四散不知所蹤。有梅艷芳粉絲撰文指文化博物館收藏了梅艷芳的舞台服飾與珍貴遺物,今年適逢梅艷芳去世二十週年,年末更將舉辦為期九個月的紀念展覽,憂心展覽結束後其遺物或將漂泊無歸。「香港民物誌」Facebook專頁也憶述歷年文化博物館舉辦過不少出色展覽,如「清帝大婚慶典」、「兒童樂園 羅冠樵的藝術世界」等。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指,政府未放棄為「國家發展及成就專館」覓新址建新館,現時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館藏涵蓋藝術、流行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考慮整合至香港藝術館,以及建議新增分館、歷史博物館、規劃中的流行文化館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如巿民要求保留科學館、文化博物館於原址,亦不是沒有可能。他表示「政府會把香港的文化從博物館移除」這個說法是子虛烏有。隨後康文署亦於13日再發聲明澄清,譴責近日網上有人散播文化博物館殺館之說,並重申藏品定必妥善保存,不會因博物館的整合而丟失。


文化博物館或殺館讓址給科學館 科學館原址建國家發展和成就專館 巿民及文化界人士關心藏品去向



香港文學館雙胞胎爭議 重新探問地方文學館的名與實


2023年7月22日,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宣布「香港文學館」在李家超特首支持下,得馬會贊助後正式籌建,擬明年4月於灣仔茂蘿街7號開幕,並發佈相關之香港文學館logo。事件引來網民熱烈反應及不少作家迅速回應,質疑此館與由作家董啟章、廖偉棠、鄧小樺等人在2013年成立、曾於灣仔富德樓開設「香港文學生活館」(現址新蒲崗)之「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撞名、鬧雙胞。「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發表聲明,表示從未得悉相關事件,亦從未與作聯有任何合作,並指建立文學館應確保業界的知情權與參與度,重申過去十年之成績及強調建立香港文學館必須由下而上、立足於民間。一時網絡新聞傳媒與報章皆以「香港文學館鬧雙胞」、「撞名爭議」為題。


隨後潘耀明於不同媒體訪問中回應,表示「香港文學館」一名沒有專利,強調是己方最早在2004年於《香港作家》倡議設立香港文學館;其主編的《明報月刊》九月號亦設「海內外文學館大觀」專題。文化界人士如作家包括韓麗珠、陳子謙、張婉雯、評論人鄧正健、學者黃念欣、大律師吳靄儀等,於報刊等平台發表文章,其中有評論事件中黑箱作業的政治影響,亦有發表對文學館的策展與藏品方面提出見解,討論一時熱烈;不少人重提董啟章、司徒薇、廖偉棠、鄧小樺等文學人由2009年至2015年聲勢一度頗浩大的「香港文學館倡議運動」,令紀錄此運動的《文學是一瑒寧靜的奮鬥》重新引人注意。香港文學月刊《無形》十月號以「文學館在他方」為專題,梳理了爭議雙方的爭取工作年表,也包括探討籌建中、已開放的各地文學館狀況。


9月30日,信報報導潘耀明於8月底向公司註冊處登記成立「香港文學館管理有限公司」,同文揭露創辦成員及董事會名單,公司董事共9人包括鄭志剛、貝鈞奇等商界人士,文化界人士包括金耀基、李焯芬及鄭培凱,還有珠海書院校長及副校長、以及新聞工作者聯會主席。潘耀明於11月辭去在位30年的《明報月刊》總編職位,準備出任「香港文學館」館長。「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則宣佈組成新的策展團隊,在十二月舉辦第九屆香港文學季「別來無恙」,策展人鄧小樺在開幕禮上以短片發言,希望大家繼續支持立足民間的香港文學生活館。


作家聯會籌建「香港文學館」鬧雙胞胎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發聲明正視聽

【無形・文學館在他方】文學館當刻:實現、想像、時間線

【無形・文學館在他方】好的文學館不能只靠手稿,要有個性和多元的故事——訪周蜜蜜、黃念欣

【無形・文學館在他方】「香港文學館」:名與實

【無形・文學館在他方】文學館與文學的正典化:中國現代文學館

【無形・文學館在他方】文學館建成中!——訪臺北須文蔚、上海周立民

【無形・文學館在他方】寫字人視角的文學策展:臺灣文學館及其他文學館舍



延伸閱讀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6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