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文匯報》引述香港中通社報道,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上周六(22日)在書展舉行活動期間,表示「經過多年的爭取,在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關注支持下,香港文學館近日通過馬會的贊助,終於正式構建起來」,文學館也將會在灣仔設立,暫定明年四月開幕,唯自從2013年開始,由一群香港作家、學者、文化人、藝術家、媒體人已組成「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並於翌年三月在灣仔富德樓開設「香港文學生活館」。就著新館正式籌建並預告明年開幕的消息,「虛詞」編輯部欲向香港作家聯會了解更多詳情,但截至文章刊登當天(30日)仍未獲回覆。有關此館「通過馬會的贊助,終於正式籌建」的報導,編輯部亦嘗試向賽馬會公共事務部查詢是次贊助內容,將包括甚麼文學範疇、費用多少、以及未來的計劃方向,唯截稿前並未獲進一步回覆。
「香港文學館」概念早已存在
翻查網上資料,身為香港作家聯會會長的潘耀明,亦為《明報月刊》的總編輯,並屬體育、演藝、文化、出版界選委,去年曾向時任李家超發表公開信《呼籲在西九文化區建立『香港文學館』》,表示建館「有利於促進中國的優秀文學傳統及與西方文學的交流」,同時「促進中國文學包括香港文學與世界文學的交流與接軌」。然而,自從2009年「西九文化區民間論壇」開始,一批本地作家和學者早已提出「香港文學館」的概念,董啟章、葉輝、陳智德、潘國靈、廖偉棠、鄧小樺、馬家輝、司徒薇和陳雲組成「香港文學館倡議小組」,爭取設立具備規模的香港文學館,倡議小組曾在報章刊登〈「文要有學,學要有館」支持西九文化區創設香港文學館聯署書〉,得到數百名香港及世界各地作家、學者、文化人、藝術家等人士,包括來自台灣的作家張大春、駱以軍,以及旅居美國的學者王德威、作家聶華苓、作家哈金等,支持於西九文化區創設香港文學館。鑑於西九管理局員當時沒有給予具體建館的承諾,倡議小組遂在2010年重組為「香港文學館工作室」,及至2014年,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在灣仔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致力於提供文學的活動、創作、教育、展覽、交流等機會,本地文化界以至一般文藝愛好者熟知的「香港文學館」印象,均來自此。香港文學生活館在過去十年間,合作過的單位包括西九文化區、康文署、香港電台、大館及各區區議會等,也曾籌劃過多項文化項目,例如定期舉辦文學社區導賞、作者對談、讀書會等,自家創立之「香港文學季」已舉辦至第八屆,2018年開始建立文學發表平台「虛詞」及紙本月刊《無形》,文學館亦曾為多位本地作家出版書籍,持續為香港文學拓闊空間。
董啟章:倡議建立實體香港文學館,不應只向當權者爭取
雖然潘耀明在活動致辭上表示,「過去散兵游勇的香港寫作人,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園」,接受傳媒訪問時亦提及館內將會收藏香港作家的手跡、手稿等,但有文學業界人士向「虛詞」編輯部透露,對此新建的「香港文學館」並未知情,其中包括本地著名作家董啟章。「對於這個實體香港文學館的興建計劃,我完全不知情,也沒有人問過我意見。我覺得任何人或機構,都有權去建任何東西,但前提是尊重已經在那個領域內做了許多相關工作的同業。明明知道已經有一個民間自發的香港文學館在運作多年,而且做出明顯的成績,卻當作完全沒有這回事,這是不合道義的。倡議建立實體香港文學館,不應只是向當權者爭取的,更重要的是面向作家、讀者和文學界的所有從業者,為文學界工作,向文學界負責。」同為「香港文學生活館」前身、「香港文學館倡議小組」成員之一的詩人廖偉棠,接受《獨媒》訪問時則表示,雖曾聽說過作聯有意籌辦「香港文學館」一事,唯對此不抱期待,因為「沒有一個文聯式的官樣機構能夠發展文學,在香港尤其不可能。香港文學屬於民間。」已訂閱四十多年《明報月刊》的「次文化堂」社長、文化評論員彭志銘,亦在社交平台公開表示,對潘耀明等人強奪「香港文學館」之名的行徑看不過眼,將由下期開始停止訂閱《明報月刊》。曾任《文匯報》副刊編輯、天地圖書公司總編輯的作家顏純鈎,回覆「虛詞」時亦表示「不太知道新的文學館的背景」。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發聲明:從未和香港作家聯會有過任何形式的合作
因鬧雙胞胎而備受大眾關注的「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周三(26/7)在社交平台及官方網站發表聲明以正視聽,重申「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服務業界及巿民已十年。在報導之先,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並未得悉有關計劃,亦從未和香港作家聯會有過任何形式的合作」,表示由2009年「西九文化區民間論壇」開始,倡議及爭取建立香港文學館,是次香港作家聯會籌建文學館,卻有文學業界人士從未知悉,認為「若有文學館建立之如此大事,確保業界持份者的知情權與參與度,屬應有之義」,並在聲明最後,強調他們迄今關於建立香港文學館之討論中,一直保持的信念:「香港文學館要以文學豐富香港,就必須避免陳腐、避免攀附、避免閉門造車;必須由下而上、立足於民間,彰顯民間的平等多元精神」,該聲明亦獲多位本地文化界人士轉載,包括董啟章、莊梅岩、周耀輝等。
在「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發表聲明後,潘耀明回應《獨媒》查詢時表示,「文學館是香港文學界共同追求的願望,『香港文學館』這名字亦沒有專利」,不存在「盜用」的概念,對「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的反應感到遺憾。香港作家聯會永遠名譽會長貝鈞奇認為「『撞名』確有可能令人混淆」,但只要得到大家認同就沒有問題。《香港商報》日前(27日)亦有引述潘耀明對中通社的談話內容,潘表示為籌建文學館爭取18年,曾經到訪世界各地,其中2009年組團到日本,「看到一個市一個縣,都有文學館,很震撼,因此也通過各種渠道爭取」,對如今終於成功籌建「樂觀其成」,希望能有個平台讓更多人參與、分享,「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