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字遊行
字在食
專欄
詩歌
散文
小說
其他
評論
書評
影評
劇評
藝評
空間
歷史
理論
時評
其他
現象
單身動物園
專題小輯
教育侏羅紀
2018.回顧
2019.回顧
其他
如是我聞
好想藝術
專訪
無秩序編輯室
報導
現身說法
書序
其他
虛度年華
廿八
四六
三三
文藝風潮一take過
已讀不回
文藝Follow Me
藝文在線等
虛詞作者
聯絡我們
創作
評論
現象
如是我聞
虛度年華
文藝風潮一take過
虛詞作者
聯絡我們
書評
影評
劇評
藝評
空間
歷史
理論
時評
其他
單身動物園
專題小輯
教育侏羅紀
2018.回顧
2019.回顧
其他
好想藝術
專訪
無秩序編輯室
報導
現身說法
書序
其他
廿八
四六
三三
已讀不回
文藝Follow Me
藝文在線等
虛詞作者
江俊豪
四十歲的中佬學人重返校園,重拾書本才發覺多麼不容易。乜都唔識上面授做論文現在又要上ZOOM,最後發覺原來文學其實沒離開過自己。
作者文章
時代的詩——論崑南《天堂舞哉足下》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1-05-03
零碎的記憶結集——論游靜《另起爐灶》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1-05-03
眼看他樓塌了——施叔青《約伯的末裔》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1-05-03
蒸籠裡的戲景:論張愛玲《桂花蒸.阿小悲秋》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1-05-31
旁觀他人之痛——評《濁水漂流》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1-06-09
不是書評──《欽天監》的一些閱讀角度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1-07-13
《熱唱吧!》:在狹縫中尋求突破,卻失去對世情的戲謔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1-09-06
時代絮語——論蘇苑姍﹕《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界,是可能的》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1-09-30
土有香,根有緣——〈親蔬〉展覽一隅
藝評
| by 江俊豪 | 2021-11-25
地獄邊緣的蟻群——評《智齒》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1-12-14
雞同鴨講張愛玲——對電影《第一爐香》的一點反思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1-12-15
蛭子的前世今生——論董啟章的《香港字》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2-01-11
獨立之精神——短評王晶《倚天屠龍記》2022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2-02-10
讀古蒼梧的《書想戲夢》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2-01-27
傳奇外的旁觀者——論《小團圓》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2-03-09
無處可逃的時代——論沐羽《煙街》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2-04-06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姜濤
其他
| by 江俊豪 | 2022-05-25
空戰以外的人情和音樂——談《壯志凌雲:獨行俠》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2-06-10
《阿媽有咗第二個》——選擇的困頓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2-09-07
遠走何太遲?評《飯戲攻心》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2-10-21
黎明前的星光——評《給十九歲的我》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3-01-18
流水落花的每天──以〈愛是...2.0〉作註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3-03-20
【教育侏羅紀】論模仿缺乏個性——二零二三年DSE中文卷二有感
教育侏羅紀
| by 江俊豪 | 2023-05-09
住即不住,不住即住——論《魑魅人間》的異化觀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3-06-20
張愛玲的一貫道——以《雷峰塔》作觀察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3-09-13
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
急急子
校園
閭丘露薇
熱門文章
《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中的「那座城市」
劇評
| by
黃宇軒
| 2023-09-19
這時這地,在香港創作香港——訪「叱咤903 THIS THIS展」策展人急急子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3-09-17
【虛詞・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反鎖
小說
| by
譚棱欣
| 2023-09-22
編輯推介
「第二十屆香港亞洲電影節」十月開映 三觸目新作揭開序幕 邀宋康昊、役所廣司、岩井俊二來港會影迷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29
凝住的臉
藝評
| by 徐皓霖 | 2023-09-29
【新書】《危脆生命》——〈無限期拘留〉(節錄)
書序
| by 朱迪斯.巴特勒 | 2023-09-29
我們都是怪胎
小說
| by
盧卓倫
| 2023-09-28
《燈火闌珊》獲推薦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導演曾憲寧:「能夠代表香港是我的光榮。」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27
惦念著「如常生活」的我們:《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觀後
劇評
| by
鄧正健
| 2023-09-27
【無形・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廁所的安琪兒
小說
| by
張欣怡
| 2023-09-27
《親愛的・柳如是》:國家興亡,名妓滄桑⋯⋯
劇評
| by 石琪 | 2023-09-28
《從前的我們》:每個移民故事,都有一個留下的人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3-09-27
【無形・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小食部的此刻
小說
| by
劉綺華
| 2023-09-26
【教育侏羅紀】一次百感交雜的同學聚會
教育侏羅紀
| by
梁璇筠
| 2023-09-26
【文藝Follow Me】林奕華實驗劇場作品《艱辛歲月》探索日常與未來 演員金燕玲:每一天都很艱辛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3-09-26
《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革新港劇的美學取向
劇評
| by 查柏朗 | 2023-09-25
梁啟超身為祖國的敵人——《梁啟超:亡命》書評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3-09-25
《豐子愷》:張達明闊別舞台十二年之作 演活中國漫畫鼻祖善美人生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25
【小克專欄】關於填詞的100件事(十五)
專欄
| by
小克
| 2023-09-25
「M+希克藏品:別傳」開幕 艾未未、岳敏君等作品探討90年代中國變化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22
歡迎光臨搏擊會
小說
| by
蘇麗真
| 2023-09-22
【虛詞・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反鎖
小說
| by
譚棱欣
| 2023-09-22
悼米蘭昆德拉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22
從記者成為作者 自玫瑰化作薔薇——訪閭丘露薇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09-21
藝術與史實差距三萬里?談《長安三萬里》的史實爭議
影評
| by 曾繼賢 | 2023-09-20
身處他鄉說我城 詠唱香港失散史——廖偉棠、黃衍仁主創詩劇《說吧,香港》台北重演
報導
| by 王瀚樑 | 2023-09-21
【無形・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雜物房的忍耐
散文
| by 陳志堅 | 2023-09-26
重構自我的反思——〈怪我只敢做好人〉
其他
| by
姚慶萬
| 2023-09-20
戲寶作魔氈 讓新秀飛——訪粵劇名伶尹飛燕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3-09-20
【無形・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 後台與東方三博士英靈
散文
| by
曾詠聰
| 2023-09-20
唯一的人就是所有的人——談張馨儀的藝術
藝評
| by 馮以力 | 2023-09-18
【新書】小傳記式的空間詩學——序周漢輝《地納於心》
書序
| by
廖偉棠
| 2023-09-18
詩四首:〈秘密〉、〈四幕日常〉、 〈真空〉、〈無雲——記慈山寺行〉
詩歌
| by 嚴瀚欽、鄭點、鄭偉謙、任弘毅 | 2023-09-15
【無形・文學館在他方】前置詞:理想在他方,永遠面對目前
無秩序編輯室
| by 無形編輯部 | 2023-09-27
支持我們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