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書評──《欽天監》的一些閱讀角度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1-07-13

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

──舊約聖經.詩篇8:3-4節


一、閱讀西西之難


西西的書很不容易看。


這不是我說的,是西西自己說的。「我認為小說家不應該遷就讀者,覺得應該怎麼寫便怎麼寫,是很自由的。(註1)」 在跟董啟章、黃念欣的訪問中,她不斷強調閱讀和創作都是要努力學習(註2)。 西西在另一次接受南方都市報的訪問中,表示喜歡很多作家,包括: 加西亞.馬爾克斯、巴爾加斯.略薩、普伊格、卡爾維諾和西蒙波娃等(註3)。在《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裡還加上格拉斯、博赫斯和李維史陀。正因為她博覽群書,驅使她在寫作上不斷嘗試新的寫作方法。鄭樹森也認同她的作品並不遷就讀者: 「西西的小說……通常沒有內在解說或背景鋪陳,對讀者的要求往往就比較大。如果素材本身又有文化差距,則挑戰性更大。對一般讀者更為困難的,是西西小說中與外國作家對話的企圖……這種寫法,類近「後現代」主義建築拼貼式直接移植古典的造型」(註4)。 正因為西西作品的多重、拼貼的「引典」但又不標明出處,加上不少作品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對一般讀者自然造成閱讀困難。香港讀者一般最熟悉西西的作品當為《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和《我城》。前者為中學文學科的參考文本,後者為西西最為人知「童趣筆法」的本土作品。


西西作品之難,正是由她的「創新」開始。她對小說富探索的精神,對外國文學的轉化而作出的嘗試值得被肯定,也令她成為香港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正因她走得太前,招來的批評自然也不少。其中黃維樑在1982年《文藝雜誌》12月號發表〈輕鬆有趣地載道——評西西的《我城》〉,批評西西的小說「語言」和「結構」均有缺點。黃氐從傳統小說的創作和規範,指她破壞中文的基本文法要求。時至今天,我們再回望這類批評,大可以一笑置之。時代不斷進步,寫作手法亦然。要connect 西西的作品,需要有一顆好奇、好學的心,她是訓練優秀讀者的好導師。問題是,你要肯下苦功。你讀不懂,她不會取笑你,她會叫你去感受故事人物的親切和歡樂。當你慢慢懂了,你會發覺,原來她在指引你,走向文學神聖而宏大的殿堂。


西西:其人其事



二、閱讀西西的角度


想讀好西西的作品,最好能參考不同的評論。先看西西的序或後記,對她的寫作動機有初步了解,看畢文本後再看一些評論,會相得益彰。西西作品除了按熟悉度讀,也可作系列地讀,如「肥土鎮系列」、「白髮阿娥系列」,「姊妹長篇」地讀,如《侯鳥》和《織巢》,《哨鹿》和《欽天監》,都是姊妹式的長篇。


以《哨鹿》為例,1980年在報上連載,西西在序文中說這部長篇小說是「看圖說故事」——看了郎世寧的木蘭圖而想像的故事。所謂木蘭,即是滿文的「哨鹿」,意思是獵人以長哨模仿鹿叫而進行捕獵。郎世寧的手卷很長,分四段,所以西西也把故事分四段,並把時代設定在乾隆年間。四部分別為〈秋獼〉、〈行營〉、〈塞宴〉和〈木蘭〉,按蕭一山《清代通史》—「乾隆之鼎盛和嘉慶之中衰」一章所記,這四分法與清皇室的狩獵過程相同。評論人余非以獵捕基調、人物形象、情節佈局、雙線結構的扣連四方面分析《哨鹿》,論證《哨鹿》是「一部以新手法寫中國歷史舊素材的長篇小說」,結論是「小說的技巧密度甚高」(註5)。


四十年後,西西寫下了《哨鹿》的姊妹篇:《欽天監》,她在後記中提到寫作《欽天監》的艱難:「我學過用電腦,也用過了,可我曾患上癌症,康復後逐漸出現後遺症,右手受了傷,再不能寫字……斷斷續寫了五年多,終於寫成,很是高興。」西西沒有在任何刊物上連載《欽天監》,故她自言比其他小說「嚴謹些,思考得細緻些。何況,我也再沒有年輕時那種沖天的幹勁了。(註6)」 《欽天監》全書約24萬字,共120節,所費心力之鉅可想而知。西西指小說嚴謹和細緻,除了是指敘事結構而言,亦指用典和引用的參考資料而言。這次西西不再讓讀者猜謎,引文及參考文獻均有清楚列明出處。老作家的心思,相信想向讀者更直白地講她想講的故事。像我這樣的一個普通讀者,想跟有心閱讀西西小說的朋友,分享一些切入《欽天監》的角度。


一、《欽天監》的寫作緣起


按西西在《欽天監》後記的說法,寫作的源頭有三:一、看了一本名為平面國的小說,二、看過一冊古代《易經》有關的書,三、康熙開的玩具廠內的奇巧手工藝(註7)。這源頭都是資料性的,以支持小說家對真實背後沒有限定的想像。關於平面國在文本的關連,可見226頁:「中國人看星圖,是平面的,建築呢,也是平面地橫向延伸、對稱,這是階級的體現。」說《易經》的,內容比較詳細,從271到274頁,借白晉神父談易經說明六十四爻與二進制記數法的相通。帝王的「玩具」則零星散落在99-100頁:「誰不愛玩具? 其實整座皇城,把它縮小了,是否像一件木砌出來的玩具?」提起砌出來的玩具,想起《我的玩具》和《我的喬治亞》,但縮小了的紫禁城內故事可不如玩具般有趣。


從西西的寫作源頭,我們慢慢看到文本的中心和可切入的一些閱讀角度。


望天,畢竟是為了地上的百姓。(頁56)


二、以欽天監作為主角的成長小說


西西說「寫康熙的歷史小說很多,但寫康熙的欽天監,我還沒有讀到。(註8)」 欽天監像希伯來的先知,把上天藉星宿的啟示跟地上的百姓連結起來,關於三垣四象二十八宿,西西都不乏資料性的描述,但整部《欽天監》佔最大篇幅的,仍是人的故事,主角阿閎(周若閎,見89頁)成長的故事。


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 原型取材自德國作家哥特(J. W. von Goethe 1749-1832) 的小說《威廉.邁斯特的修業時代》,通常是指少年人從無知到成長的啟蒙過程。《欽天監》中阿閎四歲跟書友容兒玩泥沙(頁25),九歲隨父親學觀星,習書法(頁4-6),十一歲跟容兒的叔叔學打算盤(頁38),十二歲參加入學試進了欽天監(頁43),時為康熙廿四年。五年學習(頁56),一年工作,學習當中認識了寧兒、阿克伊(頁61)和趙昌大哥(頁47),十八歲成婚(頁243-248),四十六歲(康熙五十八)退休 (頁332) 。跟《哨鹿》相比,《欽天監》的整體時間線性非常清晰,成長中的重要部分都交代了明確的時序,就像阿閎的回憶錄一般。讀者在閱讀阿閎成長的同時,也旁觀他朋輩的成長,甚至是他們下一代的成長,如此鉅細無遺地敘述,在西西的系列小說中十分罕見。


除了從阿閎的視角看成長,我們也見證了他在朋輩眼中,在青梅竹馬的妻子眼中的成長,其中他跟寧兒、阿克伊和趙昌大哥的友情最教人動容,在此不宣細節。我們一方面看見阿閎的成長,友伴的成長,還有地上的百姓在皇朝下的成長。


三、大歷史中的角力


歷史小說要寫得真實,除了要有嚴謹的敘事結構和鮮明活潑的人物外,真實的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的鋪陳也是重要的一環。《欽天監》出現過不少歷史人物: 湯若望、南懷仁、白晉,而南懷仁和白晉更是周若閎的恩師和同事。人與人的交接仍然是西西注視的重點,從這些真實的歷史人物口中,我們可看到其他歷史人物的側面,如康熙、雍正、徐光啟、梅文鼎、黃宗羲、顧炎武、方苞等。在這一眾人物中,西西又同時帶出不同的歷史事件,如禮儀之爭,渾天說、蓋天說的論爭,獄曆慘案,雍正專權等等,令整部小說更添真實和張力。中西文化的激盪,表現在西方傳教士帶給滿清全新的天文和科學觀念,知識的角力加上不同派系的分歧,令不理朝政的欽天監部門亦不能獨善其身。


我大半生都在欽天監,真是知天不知地,也不知人,寧兒嘆說。

我也不知道,我說,《京報》全沒有報導。(頁337)



趙昌跟隨康熙,深諳官場之道,再歷經不同的派系之爭後,語重深長對阿閎說:「你不涉政治,很好,但政壇疾病,一傳十,十傳百,你以為有免疫的人嗎?」(頁339)是的,改朝換代是歷史常態,雍正繼位,大興文字獄,西西仍是冷靜地旁觀歷史,筆觸卻仔細地書寫她對歷史,對文化,對國族,對人的寄語。


三、結論


欽天監在連結星群組合成圖像的時候,需用假想的線把它們連接起來。(頁109)文本還指出其他的假想線,例如女子不能很醫的假想線(頁154),對外海禁的假想線(頁199),長城無形的假想線等(頁327)。筆者提出的閱讀角度也不過是我個人對西西的假想線,對老作家而言,「天上的星宿,千百年來,變動不大,我們呢,歲月卻寫在我們的身上、臉上,眼眸裡。」(頁333)


如今,當老作家把話說白了,作為讀者,我們能做的可能只有更加努力。她借阿閎的口說:


這幾年我輾轉好幾個地方,總不忘讀書,從蒲松齡、劉獻廷、到黃宗羲、顧炎武、無所不讀,我要追回快將失去的記憶。(頁367)


西西對生命是抱以同一的尊重,所以她寫《縫熊志》、《猿猴志》,因為她認為在同一星空下,萬物該是平等。阿克伊說:「我們總愛把簡單的事情弄得很複雜,我們抬頭看天,天就是天了,天是沒有國界,沒有國族,星斗滿天,叫星宿,可不是叫星族。」


我會想念這個我們生活了許多年的地方。(頁371)


歡迎觀賞西西的星空。再見讀者再見~~



參考書目

1. 西西,《欽天監》,(廣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

2. 西西,《母魚》,(台北,洪範出版社,1990年)

3. 陳燕瑕,何福仁,甘玉貞等編,《西西研究資料》(中華書局,2018年)

4. 余非,《長短章——閱讀西西及其他》,(香港,素葉出版社,1997年)


註:

1. 原句為1986年7月26(星期六)晚上7時香港電台第一台訪問,見陳燕瑕,何福仁,甘玉貞等編,《西西研究資料四》(香港,中華書局,2018年),頁91)

2. 同上,頁96

3. 原載《南方都市報》「南方閱讀周刊」,2012年4月29日,11,頁4-5

4. 西西,《母魚》代序,(台北,洪範出版社,1990年),頁4

5. 余非,《長短章——閱讀西西及其他》,第一章:《哨鹿試析》,(香港,素葉出版社,1997年),頁3-17。

6. 見西西,《欽天監》後記,(廣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頁379-380,省略號為筆者所加。

7. 同上,頁379。

8. 同上,頁382。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江俊豪

四十歲的中佬學人重返校園,重拾書本才發覺多麼不容易。乜都唔識上面授做論文現在又要上ZOOM,最後發覺原來文學其實沒離開過自己。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