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姜濤

其他 | by  江俊豪 | 2022-05-25

我們對自我的理解,大多來自別人,擴而充之,稱為社會。


康德說人都戴著自己設定的有色眼鏡看世界,在耳濡目染下,我們難免長期活在別人的目光中,在碎片化的年代硬砌成四不像的人身。求學階段我們處於只吸收而缺消化知識的狀態,手腦從未協調就要準備過渡往成人的繽紛世界。即使想在書本上嘗試尋找自我,先賢們總愛說你一生只適合在既有的框架內摸索,因為社會從來只眷顧那塔尖頂上的一群精英。到大學時以為來到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大門前,誰知只是再一次被迫去作更深挖掘無明的自我,來填補充塞著四年論文中虛無的問題意識。畢業前,對著鏡中的重像撫心自問,花了半生去了解青春本我,原來都比不上細味幾首姜濤的歌。


從2019年的第一首派台歌〈一號種籽〉,姜濤推出的作品至今已有十三首。他在〈全民造星〉的第一首歌翻唱賀子玲的〈一二三我愛你〉時,已或多或少看到他心靈中帶著女性的纖柔與細緻; 正式出道的〈一號種籽〉要遷就市場,自然就變成典型青春偶像的作品。好勝、青春、熱血,義無反顧地打一場球賽,轟轟烈烈地談一場戀愛,開門見山表明「現在我心只有能當選最佳新秀」。簡簡單單,我就是選秀出來做偶像,直接了當。反正青春就是無敵,直白的歌詞總比「士多啤梨蘋果橙」或「明愛暗戀補習社」的標題好。別忘了,林夕和Wyman也要開飯,香港流行樂壇從不高談藝術。


「姜濤灣」及應援活動:淺記香港公共空間下的粉絲文化



不過,年青人對開飯好像從來不排在第一志願。他們高呼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可以很有意義,手在撥弄瀏海的同時還有意無意斜睨那雙像少女漫畫般的眼睛。當然,中年人如我總在旁觀帶著看龐貝古城的目光,暗忖這不過是一時的虛火,昔日樂壇的光輝歲月不可亦不能復再,要發圍必需北上發展等。同樣是消失了的大陸,〈亞特蘭提斯〉一曲總帶著中佬不會明白的二次元之美:


傳說的畫面 或者一早已在身邊
願博到你笑 將烏托邦永恆獨佔
在目前 無盛世 無亂世 坐在咖啡店
墮進遠古思海的某一點 (待你來發現)


亞特蘭提斯是想象的烏托邦,是姜濤在流行以外的有意識分支。〈一天多一點〉、〈蒙著嘴說愛你〉、〈愛情簽證申請〉仍是他在〈全民造星〉時小清新腔調。如果他一直按這形象走下去,相信他仍能擁有一批年青的歌迷,歌曲仍可長居流行榜,但名利雙收後相信就是走常人的路,結婚生子,再徐徐老去。明顯地,他在偶像天團和個人發展裡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藝術路。他要從一堆的流行曲中摸索出具有時代震撼力的作品。要對人心有感染力,不可避免要直視人在日光下所背負的幽暗和恐懼,〈孤獨病〉正是一次痛苦的扣問。


瞞住我這刻感覺很糟
覺得傾訴 擁抱 太恐怖
難道怨下去 人間真的會了解我
很想問為何難過 很想呼救 情緒極度無助


而青春的成長,正是體會到這份難言的切膚之痛,那種連說出來也會感到恐懼的痛。痛與愛並存,就像光與暗的共生。年青的美好,是在傷痛中還有那難以名狀的單純友誼:


隨便笑下去 喜歡的可以中傷我
普天下病人無數 我在這邊 陪你寂寞
當你再哭也沒結果 找不到那心理藥房
別遺忘還有我 同樣在那些陰影 跌下過


經歷痛苦的噬咬是真正成人班必修的一課。走過的人,會更珍惜自我擁有過的純粹。〈Dear My Friend〉是對逝者的無奈和懷思。正是對痛苦和死亡的覺悟,我們才能更認真地理解為甚麼存在就代表合理,而不是每天營營役役為五斗米折腰。當然,生存仍是重要的。〈愛不作聲〉和〈特務肥姜2.0〉都是商業之作,說明尋找真我的基礎先要生存。


姜濤在可以穩在舒適圈中,特別在這艱難的歲月裡仍勇於探索,像〈Master class〉中一句「我有我天生的金粉」。還對我們中年人詰問:「年輕怎麼就是錯? 誰不解䆁就恨我?」問得我們啞口無言。


拉康曾高喊回歸佛洛依德,但最終他也走出老師的情結,建構出屬於自己的鏡像理論。所謂成長,總是在愛與痛之間搖擺,這是成長小說中常見的結構——主角總在千錘百鍊後修成正果——人生也不過如此。當你嘗試去尋找真正的自我,受過同輩的冷嘲熱諷,被中年人說癡人說夢時,再次對著鏡中的重像,背後社會上難以名狀的影響漸成殘像,你的眼內只剩下你的瞳影。姜濤在〈鏡中鏡〉中「回望十歲舊時肥仔 / 方知我要折返童年時 / 追尋何時 / 欺凌何時 / 才尋回一條門匙。」不住地嘔吐是東西方文學中常見的場面,用力吐出所有的結果是真正地觀照自身——解開傷口,細意探視,領我頓悟。


上面的十多首歌,陪伴新一代香港人成長,可視為本土成長小說式的新文本。當寂寂無聞的小輩懂得以身試苦,甚至撕開傷口去檢視,忍著疼痛去纏裹,努力地一步一步從艱苦求存到看見一絲曙光,我們見證他的作品在漸漸地說話。後現代質疑經典作品的價值,班雅明認為大量生產的工商業產品終會消褪人類藝術的靈光,但在人類罪惡不斷彰顯的戰爭年代,作品的純粹正是直面這世代所綻放的惡之華。〈作品的說話〉之所以可貴,不止在少年人生日當天導演出一部高水準的MV,或指出那五件已成經典的圖騰以說明反戰意識,而是努力地向我們說明,個人的努力,是可以昇華到以作品向極權醜惡作出控訴,對普世渴望反戰價值的一種說明。


作為中佬的一員,我慶幸在平日的時光,在旺角信和見到不同年齡層在買Mirror的照片。我不懂預測香港樂壇的未來,也不懂中醫學理說的虛火,但記得先賢教導要知往鑒今。偉大主席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時為1957年,莫斯科大學裡的講話。


姜濤〈作品的說話〉小輯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江俊豪

四十歲的中佬學人重返校園,重拾書本才發覺多麼不容易。乜都唔識上面授做論文現在又要上ZOOM,最後發覺原來文學其實沒離開過自己。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