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在學校圖書館辦姜濤〈作品的說話〉主題書展,可以嗎?

教育侏羅紀 | by  熒惑 | 2022-05-10

在學校提起姜濤的名字是否合適?播放〈作品的說話〉的 MV 會被反對嗎?若說姜濤是 you-know-who,一首流行曲是甚麼兒童不宜的東西,想必大家都會滿頭問號,但是這正正是當下教師每日要面對的難題。請大家代入教師的角度去想像,會否有人反對在校內展示(不是宣傳)流行文化,因此認為圖書館中出現姜濤的名字和樣子就會荼毒青少年?會否有人認為「世界和平」是激進思想,所以這首歌——以及〈Imagine〉、〈Amani〉、〈Blowing in the wind〉、〈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等等——都有洗腦嫌疑,甚至一些寫及戰爭之苦的文學作品都應該藏起來?那麼《戰地春夢》似乎就不能繼續放在書架上了。外人難以想像是不是,但是當你是圖書館主任,肩負保護學生免受不當思想荼毒的責任,你就必須不斷懷疑眼前書架上的一切,因為何謂不當思想是沒有普世標準的,並且正在不斷改變,例如在俄羅斯,和平這個詞語忽然就變成了禁語。香港不是俄羅斯,但是有同工表示,因為支持俄羅斯的人不少,關於近日的「衝突」自然就成了敏感話題,莫說表態支持或反對哪一方,他們連「烏克蘭」三個字都不敢提及。同工的說法是,在圖書館主任這崗位上(也延伸至教師的日常生活),甚麼都不做會被人罵,做任何事情卻有機會惹來麻煩。



好吧,回到最初的問題,在學校展示姜濤會荼毒青少年嗎?現在我有確實答案了:不會。因為校內根本沒有人正眼看過姜濤的帥氣臉蛋,我在屏幕播放的〈作品的說話〉MV,一不留神就被人轉成播〈Never gonna give you up〉(真的就是這首歌)。我問學生,他們坦白自己完全沒有聽 MIRROR,也毫無興趣去聽。就這樣,想荼毒也無門。


其實我是知道的,這年代的娛樂和資訊相當碎片化,無論 K-POP、J-POP、電腦遊戲、電視節目都不再能夠引起多數人的共鳴,與其妄圖迎合,圖書館展覽不如做自己喜歡的題材就好(自問我的興趣算是廣泛和大路),最少是快樂地忙,也可能有萬分之一機會找到同好。我策劃過韓國文化展覽和分域碼頭照片展覽,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書展,譬如「派對咖孔明與三國」和「歐聯球星巡禮」,還有「情緒急救」、「新海誠電影小說系列」、「香港掌故」、「中國科學偉人系列」啊,甚麼主題都樂於一試,但是即使出動到 EXO 親筆簽名唱片和極罕見的 BTS 官方紀念品作招徠,也不要妄想會有參觀者人頭湧湧的畫面出現,事實是通常一個人都沒有。記得有學生不知認真還是搞笑地問我:你有沒有請到 BTS 來學校?不過我相信就算他們真的來了,也只會感受到甚麼叫做寂寞。而且一邊策展,各種或許是杞人憂天或許不是的擔心總是揮之不去,這一次我就一直不知道姜濤的樣子和歌曲會不會惹來誰的不悅,我還會不會有下次辦書展的機會。我指的當然不是學生對 MIRROR 的那些尖酸的評語。


為甚麼還堅持做下去,因為這次的〈作品的說話〉真的深深打動到我,從藝人到藝術家那條隱形的界線,姜濤是跨過去了。我覺得這麼有意義的歌應該讓更多人聽到,而且不只是聽歌,更會仔細咀嚼小克的這篇歌詞,從而反思和平的價值。


《作品的說話》:把世間留給善良的人 (文︰小克)


另一方面,身為圖書館主任,我當然渴望推廣閱讀風氣,難不成你以為我是「姜糖」?才不是,我是要借這首歌引伸到更多圖書館架上因為未被推介而正在封塵的好書。我的想法是與其只貼出歌詞和把書籍攤出來,不如乾脆弄成一個裝置藝術,當學生去參觀的時候,順便就會看見我介紹的一系列文學和歷史館藏。若願意多花點參觀時間,我把特選書籍的簡介都貼了出來,包括《鋅皮娃娃兵》、《戰時燈火》和《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看中了的話,當然可以借去閱讀,求之不得。


諫山創的創,是創傷的創——從《進擊的巨人》到《鋅皮娃娃兵》(文︰沐羽)

279333862_1977575805758998_315465951274614930_n

(熒惑攝)


我把歌詞貼在大書桌的中心,用塗成斑駁鮮紅的冷線把關鍵的歌詞連接到幾張椅子的背上。坐的位置則貼上 MV 結尾放出來的黑白照片,例如柏林圍牆,我就在這椅子放幾本關於冷戰德國的書,至於另一張貼上安妮肖像的椅子,上面則放了漫畫安妮日記和警惕反猶主義的書。我把幾個和平符號印出來弄皺,放在那些文學和史書旁邊,還有 MV 的最後一句「讓說話留在善良的溫度裡」,複印了一些,貼在懸於書桌上方的那幾條紅色冷線上,像些小旗子。弄皺了的符號象徵和平的脆弱,擺滿一桌子的書是這些戰爭和苦難的紀錄和文學書寫,亦是人類對和平的夢想和寄望。(但是「世界和平」這四個字太像口號了,而且說不定真的有人會反對世界和平?在校內還是不提及比較穩妥吧。)


這篇歌詞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不直接描寫戰爭的殘酷,而是從介紹相關的文學和藝術品入手,去觸碰戰後餘生的蒼涼。歌曲很適合在圖書館和藝術館展出,所以這點工夫是值得的,可惜展覽了幾日都只是一直擺在那邊放涼。我在開館時間裡留意著,參觀人次暫時是一人。畢竟不想浪費心力,接下來就得想想如何宣傳才會吸引到學生來看呢,可能最終也是門可羅雀,但是總算努力過也不枉。只是若有誰來投訴,說甚麼校內不能提及 you-know-who 之類,或者戰爭主題太殘忍不適合小孩子之類,我樂意立刻將展覽全部拆掉,反正裝置藝術的價值不在於有多少人參觀過,或者摧毀的過程才是真正成就它也說不定,雖然,這些存在與消失大概也是寂寞的。


尚有一口氣,盡力做下去吧,像 MV 裡的舞蹈,因為那象徵人活著,並且生生不息。


祝願世界和平。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熒惑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吐露詩社社長,獲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李聖華現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