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最後一堂圖書館課

教育侏羅紀 | by  熒惑 | 2022-07-12

來年要讓路給 STEAM 課堂了,這是最後一堂中一圖書館課。既是過客,對於改變沒有意見,我是研究生物化學和基因工程出身的,對於學校重視 STEAM 也實在是感到欣慰。不過既然是最後了,何不記述下來這一年的圖書館課,算是一點記念?將來回想,原來當初也熱血過、做過一些教育實驗,豈不快哉。

接手教圖書館課的這一年,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弄清楚它的正式名字。有時叫做 Library Lesson、有時變成 Library Studies,但是正式名字好像是 Library Science。我不太想翻譯它做「圖書館科學」,明明課堂重點不是「圖書」、也不是「館」、更不是「科學」,不過無謂深究了,搞得像個偏執狂一樣,課堂名字怎樣叫都好,總之是關於 Library 的東西就好。

教甚麼好呢。年前我在中大講過一個題目,是「理科生閱讀文學之必要」,讀了一點科學家寫的文學作品、提及過一些科幻小說、輕輕觸及 mythos 和 logos 的觀念,關鍵還是想說服大學的理科生他們真正應該關注的不單是學科知識,而是思考科學背後、人與自然的終極命運和意義。學生們坐滿了偌大的課室,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們的系外學分就一點一滴地湊全了,我說「謝謝各位」之時,就是功德圓滿之刻,他們帶著作答完成的物理題目、或足睡飽滿的精神離開。

把本來教給大學生的東西改為教給中一學生,有點瘋狂是不是。我教了,當然不會原原本本地教,作了不少更動。就說是場實驗嘛。我播放了《流浪地球》的電影宣傳片段,跟學生談了一點這異想天開背後的人文關懷。我跟他們分享了林泠的〈不繫之舟〉,YouTube 有演員在戲劇中的朗誦——他們覺得對著海岸怪叫有點可笑,不過化學家眼中的個人命運、詩的美,他們似乎也懂。我也跟學生分享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畫〈時空之海〉,串連陳之藩寫布萊克的散文,勾出陸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反正不是我敢這樣說,一切都是陳之藩的說話,他說︰「科學原來像詩句一樣,字早已有之,而觀念是詩人的匠心所促成的。」最後我還導讀了普里莫萊維的〈聽!〉和郭沫若的〈天狗〉,盡力了,中一學生尚未認定自己是「理科人」還是「文科人」,正好早一點告訴他們不要如此為自己定型。

當然也教了圖書分類法,然後給了測驗讓他們在家裡完成,歡迎從學校的圖書館系統和互聯網上尋找答案。圖書分類法的測驗,當然是應該測試他們是否懂得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書本。至於讀書報告,我想讓他們發揮創意,沒有字數和形式限制,總之一切在一張 A4 白紙上完成。同學交來漫畫、插圖、滿版的中英文回應文字(我可沒有要求那麼嚴格!)、甚至歷史地圖、時間線等等。最吸引我的是有同學讀完一本教畫城市風景水彩插畫的書,她就交來一幅 A4 紙上的水彩畫;有人讀了一本關於摺紙的書,就真的摺了幾個圖案黏在白紙上。我確實是沒有說過不可以這樣做。分數已經匯入閣下的帳戶請查收。

下學期想教一些資訊安全的知識,我覺得單純說「不要亂信網絡上那些亂七八糟危言聳聽的謊話」是不足夠的,就仔細參閱教育局提供的教材、修訂編排好,配合一些活生生的例子,例如是新鮮時令的謠言(有一則國際新聞是印度猴子把小狗拋下樓,原來部分是假新聞來的,卻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廣泛流通)。本來想接著教他們用搜尋引擎的,但是 Google Scholar 和 NCBI 之類現在教他們稍嫌太早,也未免沉悶,反正將來需要用到時自然會學懂的,就教其他東西好了。

既然是 Library Science,不如談談圖書本身,給他們看看漂亮的、別開生面的書籍設計,也介紹一些書籍的印刷技術。我只是懂得皮毛的知識,寥寥編輯經驗不足以支撐完整的課節,淺談即止。像是夏宇的《脊椎之軸》、《第一人稱》,書籍設計都很特別,混用了不同的印刷技術,值得讓學生開開眼界。

課程來到最後一個月,經歷了疫情停課、網課,我們終於回到圖書館中,我想,不如介紹電影吧。完整地看一套電影是沒可能的了,時間不足,倒是網上有很多電影介紹短片,Youtube上面的,可以好好利用。這時代網絡資訊無比發達,有時學生需要的不是被灌塞知識,而是有一個人在適當的時空位置上告訴他們有甚麼值得他們去欣賞、值得花心神去學習。

我推介了《生命樹》和《永恆與一天》這兩套電影。《生命樹》觸及人的成長與家庭的無常命運,悲歡離合,最燦爛的是戲中插播宇宙生成到大自然變幻的片段,很多人說是國家地理雜誌、莫名其妙,我讓學生知道導演的深意,永恆和短暫、無情天地及有情眾生等等,在冥冥中一切自有因緣,無從解釋,但是那些畫面足以讓人落淚。當年我的中學啟蒙老師意外離世一年左右,看了這電影,若說走出傷痛其實是很困難的,倒是讓我反思了我的詩應該如何寫下去。

來到最後一堂課,時間不多了,《永恆與一天》這電影是不可能如此輕率說完的,但是有甚麼我必須向他們說,不管他們是否真的想聽,最後幾分鐘,請讓我任性一次。電影粗略介紹完,我特別播放了兩三分鐘電影片段,詩人索羅莫斯在公車上唸他自己的詩。我問學生是否知道公車象徵甚麼,他們都猜到了是主角的一生,有人聰敏得意識到那同時象徵現代希臘本身。(太厲害了,到底是誰說不能教中一學生欣賞電影的?)

索羅莫斯讀了幾句詩,離開車廂時輕輕回眸。同學們,知道這一下回眸是甚麼意思嗎?主角因為自己的壽命已到終結,無法完成續寫偶像索羅莫斯的詩的事業而哀傷;索羅莫斯心心念念家國的命運,後期的詩多有思考生死的奧祕,離逝之時想必也有很多牽掛。作為「圖書館課」的句號,沒有任何事情比起詩人的這一下回眸來得更圓滿了︰圖書館裡,同學們身後的藏書正是前人的智慧結晶,他們在有限的生命裡終究不可能尋找到太多答案,回望之時能夠留下來的只有無數未寫盡的詩文、未徹底完成的研究、未完整解答的謎題。唯一可以讓他們甘心離去的,只有這些智慧和知識得到承接,有人去繼續這些未竟的事業,加起來,我們叫這一切做「文明」。

有幸在這座圖書館中完成我們的圖書館課。我是因為受到老師的啟發而擔起了教職,從來不認為做得到自己老師貢獻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只願承傳那份精神,她不在了,也還在。至於未來,在座的學生中大概會有一些人成為教師,如此這份精神就能夠像暗語一般,在俗世間各式物事的隱藏底下,悄悄延續下去。

籠統地用一個字概括,在《生命樹》裡、在《永恆與一天》裡、在所有的書中都是同一個字︰「緣」。


【教育侏羅紀】在學校圖書館辦姜濤〈作品的說話〉主題書展,可以嗎?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熒惑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吐露詩社社長,獲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李聖華現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悼阿倫狄龍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9-13

杏仁糖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4-09-12

説好不丹故事

影評 | by 亞c | 2024-09-11

雨中的香港 見山還是山

散文 | by Sir. 春風燒 | 2024-09-06

路殺

散文 | by 曾友俞 | 2024-09-07

管他紅杏還是南北杏

散文 | by 惟得 |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