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某一年齡,就會抱怨父母會拿別家孩子跟自己比較。但我覺得這種事是彼此彼此。完全不拿別人父母跟自己父母比較的孩子真的是絕少。哪一位同學家裡比較有錢,這點孩子會比的。
我小時候,婦女還不流行外出工作,因為40年代才土地改革,80年代才股市起飛,所以當年也沒有階級世襲的現象。比誰家裡有錢,就是比誰的爸爸會賺錢。
我爸是醫師,照理說收入算高的。但因為我念的是私校,跟同學比較之下就覺得自己家境只算中間。15歲後我去美國念寄宿學校,同學都是企業主的小孩,一比,就覺得自己是窮學生了。
也就是說,我爸當年在我心目中,並不算具有非常巨大的形象,不算很厲害。
但今日,我認定一個爸爸有多厲害,已經不是看他有多會賺錢,而是看他有多慷慨了。我會有這體悟,是因為我確定我有一個非常慷慨的爸爸。
而且他的慷慨有非常多面向。首先是文化資源。他訂閱多種報紙,雜誌,特別是黨外雜誌隨便我看,他也收藏很多唱片隨便我聽,還有博物館全集之類的大套書就放我房間。我很小就每週跟著他出去看電影,這就是文化資源上的慷慨。
至於金錢,我認為多寡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從來不必開口要。我表現不如意時,也不會受到零用錢剋扣的懲罰。
我聽說別人爸爸會講「家裡是我在賺錢」這種話來壓小孩時,有吃驚一下。要我想像自己爸爸講那種話,太難了。
甚至,我媽跟我去歐洲自助旅行,他不能去,他也會從自己的零用錢掏錢出來贊助。我強調是他自己的零用錢,意即不是我媽在管的家用公款。當然家用公款也都是他賺來的。
金錢的慷慨雖然重要,卻不是唯一。時間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慷慨。他看我的考卷從來不是只看分數,而是會坐在我前面把我答錯的題目也演算一遍,都是在他忙完一晚的看診之後。
他也從來不講「這麼簡單的題目你怎麼也不會。」更從沒表現過一絲重男輕女,這也是一種慷慨,尊重上的慷慨。
還有信任的慷慨。他從來不會沒敲門就進我房間,更不會偷看我日記。
是這些慷慨,讓我爸在我心目中有非常巨大的形象,在他已經離去之後。
那我是否會自責,從前都沒感覺自己有一個異常慷慨的爸爸?
自責是人之常情,特別在父親節這天。但在理性上,我會說做爸爸的本來就不應該當下就指望孩子知道你有多好(或多壞)。命運本來就是一種透過回顧才能一目了然的東西。而父母的好壞,本來就是命運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用好壞來評價父母,好像又在人比人了。如果不比較,應該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吧。我今天覺得我爸很厲害,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剛好長成他那種爸爸有辦法教養出來的一種還算不錯的狀態。
如果我在哪一個人生岔口曾走上不一樣的路,例如照我爸期望去當醫生或律師,然後變成不喜歡自己工作,或者拿零用錢去磕藥,我可能就不會如此看我爸了。
所以,爸爸是只有適不適合,還是真有好壞?這問題我沒有答案。如果你讀到這裡,卻發現這麼重要的問題我竟然沒有答案,而很生氣,我只能說我很抱歉。
(題為編輯所擬,文章轉載自作者 fb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oyce.yen.52/posts/pfbid0KRBKEdd6bb6jofw4HXNAXJGFQYuy4KVaAtYmWpNTDjTvtfzBNTRfq7bHYT7pgktK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