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孩童之靈光

教育侏羅紀 | by  曹疏影 | 2022-07-26

本雅明有個本子,紀錄他的兒子的話,和行動。


觀察兒童的語言和舉動,對我來說,也是接近這世界真相的一種方式。


蒙特梭利仔細講述過很多片段,關於成人(教師)如何在一間教室坐下,進入一種冥想般的狀態(我的理解),去「觀察」眼前的孩子們,這些每個有著獨特想法的個體,在對世界的關係中發出暗示般的邀請,觸摸世界的形狀,進而將自身連結其中(我的理解)。


那是我在學習蒙特梭利時,被深深吸引的狀態。在兒子幼年的時候,我一直希望自己是這樣的角色,在他身邊,觀看他的舉動(雖然男孩的自然舉動實在如謎對我來說),我不喜歡去預設和判斷,而是跟隨——但這曾引起身邊不少人的誤會(類似做媽媽要如何如何那些話,類似你都沒有在管他所以我來管他——於是,被我主動是保持彈性和空間,以觀看來建構的一場體驗,便被他們以為我什麼也不做的、主動接手過來,以ta們不自然從自己的父輩那裡繼承來的方式,去做傳統性的互動,進行形狀的雕塑與固有價值的傳播——而當然,這也曾引起我的深深不適。——那類似一種在沈浸、發現、創造與冥想的體驗,被身邊大街上人走過,大聲吆喝著:啊呀怎麼當街坐在這裡,你是誰你要做什麼啦)


我無法忍受這其間的粗俗,與傲慢。


那種傲慢,是不懂得真正精細的一種傲慢,如同鸚鵡不會理解一場雪的沈默。


但孩子們還是在這樣的攪嚷中長大了。因我與周圍世界的關係,他們更加的入世,粗礪,他們需要調節自己,到怎樣都能夠生存下去的情況。


他們是街上路過的頑童。Ezra Pound在一首詩中說,世界將是屬於這樣的孩子的。


除了觀察,我也給他們準備了各種的小物件。


曾在帶著寫作情緒觀看世界時候的一瞬,很早了,我強烈感受到各種古老文明的基因,如何兜兜轉轉,停留於身邊的每一點物件之上,而這些物件雕塑著我們存在於其中的空間。而不同的文明片段與基因,就那樣在這空間中彼此觀照,彷如光線彼此折射來去,打招呼一樣——我曾寫過一段夢境,收在《虛齒記》裡,關於純粹玻璃構成的空間,擁擠的透明,最後我在那空間裡發現的,是一段無法穿越的晦暗⋯


惟其如此,我喜歡通過不同的物件,將不同的古老基因、文明斷片,默不作聲地帶入一個嬰兒、幼兒所要處身其中的空間裡。是故「收集」,與環繞,對我給他們從降生起佈置的空間,便特為重要。


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是我後來才遇到的。其實杜尚那些盒子的主意,也是。帕慕克在純真博物館裡設計的「展窗」,其存在感、締造感與杜尚是類似的概念。但當然從非文字的角度來說,杜尚的更厲害一些。我在紐約的美術館裡,主要就是搜羅杜尚的作品去看。


我是說,在遇見這兩個系列的作品之前,那個類似的概念,就隱隱約約在我腦中許久⋯⋯我一直毫無緣由地喜愛因紐特人的igloo,那是在同質中隆起的異質——


卻是可親、而那樣可愛的異質。


我是坐在其內,收集光線與海豹骨的什麼小孩。後來是不動聲色的母親。


似乎從很小的時候起,我便知道有一天我將為此而寫作。


事實上回顧此前的幾十年,最快樂的時光,也都是這樣默默收集、欣賞、為之想像的那些時刻。在緞子上,想像一面布的海。或鏡子的湖,一些跳棋小兵,隱沒在冰晶的水浪裡。


John Ashbery就會繼續講:湖是一方淡紫色的立方體。


關於書寫孩子的物件,物件之靈光,這想法已在我腦中盤旋了大半月,或四十年。今夜被本雅明弄出這些字來。


孩子也是我收藏的⋯孩子的時刻、我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光,也是我收藏的,五光十色的小石頭。閃著月亮的微酒光澤,這該馬拉美來寫。或者德彪西。你看我準備了這些,這些年,這些逝去與可觸及,彷彿都是為了這個系列的書寫。


但慢些,從小東西們開始。月光。


(題為編輯所擬,原文轉載自作者FB,文章連結:https://bit.ly/3OBZrsx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曹疏影

詩人,作家,傳媒人。作品有詩集《金雪》、散文集《虛齒記》、遊記集《翁布里亞的夏天》、童話集《和呼咪一起釣魚》。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劉麗安詩歌獎等。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虛詞・同病相連】養病神醫

小說 | by 綠色衫 | 2024-03-27

【字遊行.倫敦/巴黎】賞墳

字遊行 | by 廖子豐  | 2024-03-27

台北之旅藝術有感

藝評 | by 胡夢未 | 2024-03-18

《新活日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