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以來,我不時會想:我的目標是什麼?所有一見鍾情、意亂情迷等似是而非的「策略」,無非為走到細水長流這終極目標。
兼任圖書館工作不知不覺已有五年,感覺仍然相當新鮮,除了因為常常接觸新書,更因為可常在圖書館這基地裡與同學一同設計、參與不同的閱讀活動。經常聽到「閱讀任務」一詞,這使得我思考自己的任務是什麼?推廣閱讀自不待言,然而,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呢?每念及此,總想到從前曾以為圖書館主任或文員可閱覽群書,後來方發現此實為天大的美麗誤會,不禁耿耿一時。然而,轉念一想,能夠閱覽群書封面、簡介,速讀內容,再選部分書籍深入詳閱,繼而設計相關活動,這一切任務對於喜愛閱讀的人如我,其實已是難得的美事。畢竟要興趣與工作並存,談何容易?
「好嘢益街坊,唔好擺喺倉!」千方百計「推銷」圖書,無非想為書本和同學牽線,找到有緣人,若能使二者一見鍾情,更是佳妙!誠如辛波斯卡著名詩作〈一見鍾情〉,之所以能夠一見鍾情,其實在這「一見」之前,已經發生了無數次不知不覺的擦身而過。套用在推廣閱讀這任務上,要讓學生與閱讀擦出火花,我必須主動出擊,刻意製造令他們遇上的機會,而這些機會更是越多越好,最好多得讓同學們發現(也可能是錯覺、誤會)原來自己與書有緣,開始醒悟冥冥之中,閱讀無處不在。
能夠吸引同學們前來圖書館,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留住這個人了。此階段我稱之為讓同學對圖書館產生一種「意亂情迷」的感覺。要扭盡六壬設計多元化的活動,除了發掘他們無法經常接觸或不易接觸的題材開闊眼界之餘,有時又要投其所好,多聆聽他們的聲音,了解各人的喜好之後再動腦筋花心思設計相關主題和活動,既試圖以新鮮感吸引他們,也盡力以親切感留住他們。
大時大節趁機舉辦相關主題活動自然因利成便,整體的環境氣氛也成了可善用的上佳推手,然而,隨時隨地「生安白造」的效果很多時也超乎想像。如今學生相當忙碌,甚至連參與課外活動也出現「搶人」的情況,師生同嘆無奈,常感大家分身乏術的左右為難。那麼,我倒不如改變策略,除了適時舉辦大型閱讀活動之外,隔天(甚至天天)辦些小型活動,不在意人數多寡,不理會是否高成本大製作,只要有人出現,必有活動,例如同一主題的讀書會連辦五天,或是內容相同的閱讀手作坊連辦兩星期,除了招待已報名的同學之餘也歡迎同學隨時加入,歡迎無限次參加。要是遇上希望「解決」閱讀習作,急需支援以解燃眉之急的同學,即可把握機會使出望聞問切的工夫,推介兩至三本心水讀物,一方面將可選書範圍大幅收窄,讓在汪洋裡的同學稍稍定神,另一方面也可保留點點享受有選擇權利的樂趣。
既然要讓人有「意亂情迷」的錯覺,我也得調整思維,時刻緊記要將圖書館塑造成一個無論任何時候走進來,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的地方。想享受寧靜的獨處時間、想呼朋引伴三五成群一同說書談文、想參與閱讀手作坊……連想享受悅閱茶座,飲杯茶、食個包都無任歡迎(真想念不用抗疫,沒有限聚令的圖書館啊!)所謂適合的東西,可能是氣氛,可能是環境,可能是交流對象,更可能是回歸最基本:閱讀材料,不論是一本書、一齣戲、一篇文章……甚至要不介意使得他們眼花繚亂,務求使人不自覺培養成閒來無事也來圖書館晃晃,繼而習慣每天都來圖書館走一圈,看看有何新書、新玩意,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時日漸長,我發現這個「推銷」圖書的任務有時實在令人大傷腦筋,也需要大量精神和魄力,更不消說會因撞板而氣餒憂鬱了!只是,在這種種以外,同時也嘗到了快樂的滋味,無論愛閱讀或抗拒閱讀的同學,時刻都在「激活」我的腦細胞。
希望往後更多個五年,仍能讓學生對書本、對圖書館一見鍾情,慢慢愛上流連圖書館,墮進書海裡為書本意亂情迷,最後與書結為良伴,建立穩定、恆久的關係,培養出細水長流的真摯感情,終身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