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回顧】窄路中尋生機:2022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1-04

身處壞時代裡,2022年沒有比往年過得更好,每天等候著我們的,仍是一堆接一堆的壞消息。不同社會與文化大事,固然牽動著我們的內心,多名重要作家的離逝,更讓人感覺無比惋惜。踏入後疫情的年代,大環境依舊充滿不確定性,猶幸去年仍見本地電影在票房屢創佳績,文壇後起之秀亦在大舞台發光發亮,離散年代的新媒體也無懼傳媒寒冬,嘗試開拓海外戰線,縱然前路滿佈困阻,狹窄而難行,文藝界同路人仍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努力尋找出口,守護每片值得堅持的陣地。



1. MIRROR演唱會重大事故,舞者待遇受關注


CAT_5669official-1280x853


人氣男團 MIRROR今年暑假首次登陸紅館,更開先河藉實名制售票打擊「黃牛」炒風,唯原定於7月25至31日、8月2至6日在紅館舉行一連十二場的《MIRROR.WE.ARE LIVE CONCERT 2022》演唱會,演出至第四場(28/7)發生嚴重事故,吊在半空的大型LED屏幕突然跌落舞台,連同早前綵排發生的事故,演唱會共有三位舞蹈員受傷,包括李啟言(阿Mo)、張梓峯(阿峯)、羅德智(Zizac),其中阿Mo傷勢最為嚴重,目前仍然留醫進行康復治療,MIRROR餘下八場演唱會亦宣告取消,MakerVille於8月中宣佈MIRROR「休團」兩個月。


是次演唱會期間發生的嚴重事故,引起本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大眾也關切追究舞台事故的責任誰屬,對舞台從業員所受到的安全保障亦深表關注。意外發生當晚,「香港舞台藝術從業員工會」漏夜發表聲明,促請當局徹查肇事原因。及至事故發生後逾兩個月,在MIRROR復出前夕,大會主辦單位大國文化及MakerVille始於10月7日向傳媒發表聲明,列出「聘請獨立第三方專家協助調查」、「委聘製作團隊以經驗為先 成本非首要考慮」、「盡力協助傷者」等五點作交代。


至於政府組成的跨部門小組,則於11月11日公布調查報告,揭示租用人虛報舞台組件重量,申報重量與實際差天共地、僱用的合資格人士亦未有妥善監督工程等問題,警方就事件拘捕四男一女,控以「欺詐」及「容許物件由高處墮下」罪名,其中包括總承辦商藝能工程及次承辦商協興隆的職員,涉事舞蹈公司沒有為僱員購買保險與按時上報工傷,成為坊間關注與討論的話題之一。雖然報告顯示MakerVille並無職員牽涉刑事責任,該公司亦已逐漸恢復正常運作,唯MakerVille早前表示聘請獨立專家進行的調查,直到此刻仍見有結果,亦惹來外界不少質疑聲音。



2. 防疫措施彈出彈入,文藝界飽受影響


政府的防疫措施「一刀切」關閉政府轄下表演場地和戲院,由 1 月 7 日起關閉至 4 月 20 日,停業超過 100 天,對業界影響最為嚴竣。今年 1 月,一名確診者曾觀看張敬軒演唱會,導致約 9,000 名觀眾要強制檢測。及後政府收緊社交距離措施,關閉所有圖書館、博物館及表演場地,所有劇場演出、音樂會取消,直至 4 月重新開放,表演場地只能容納一半觀眾,相連的座位不得超過四個。無法佩戴口罩綵排或表演的演出者,須於首次入場前七日內進行核酸檢測,並持有檢測陰性結果證明,每天在進入場地前亦須進行快速抗原檢測,對劇場人員造成不便。政府在 5 月放寬入座率至 85%,直至 12 月底,表演場地終獲准全面入座,是 2020 年 6 月以來首次。


在電影業界方面,由於農曆年戲院關閉,《飯氣攻心》、《闔家辣》等賀歲片未能於農曆新年檔期上映,招來票房損失。戲院亦出現結業潮,繼去年 UA 院線全線倒閉後,荷里活百老匯、銅鑼灣 Cinema City VICTORIA 等戲院亦於年中先後宣布結業。另外,售賣飲品及小食是戲院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然而疫情以來政府禁止觀眾於院內脫口罩飲食,直至今年 4 月,政府分階段落實疫苗通行證,要打齊三針方可進戲院,而市民在 5 月起亦可以在戲院內飲食。


政府在 12 月 28 日宣布取消疫苗通行證,未打齊針的市民終於可以無障礙地進入表演場地欣賞文藝節目。




3. 香港電影小陽春,電檢審查趨嚴


2E8reIR0atuMWYyu72jtMHhBZFI-DVYHChGRNwoRkTc


後解禁,香港電影迎來小陽春,好幾部作品都累積過千萬票房,而且題材廣泛,從愛情小品《緣路山旮旯》到科幻大製作《明日戰記》,倫理喜劇《飯戲攻心》到嚴肅的法庭戲《正義迴廊》都有大批本地觀眾支持,甚至打破了本地影史紀錄。不過,在小陽春背後,電檢審查趨嚴,亞洲國際電影節及鮮浪潮的片單中,便有多部電影未能過檢,或臨時取消放映,更換其他作品。年底亦有戶外放映活動原訂播放荷李活電影《蝙蝠俠:黑夜之神》,結果不獲批准。


社區放映曾是民間文化的熱潮,然而政府部門2021年曾「放蛇」票控市民。2021 年 8 月,時任油尖旺區議員朱江瑋於議員辦事處舉行電影《幻愛》私人放映會,警方與食環署突到場並向四十多名在場人士發告票,包括《幻愛》導演周冠威。直至一年後,全數被票控人士獲得撤控,已繳罰款人士亦獲原銀奉還。原本拒絕繳款選擇打官司的周冠威,在社交平台指是「小小的抗爭,小小的勝利,小小的鼓勵」。



4. 圖書館直認審查,「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被消失」


康文署轄下公共圖書館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接連有政治敏感書籍遭下架。今年至少有 17 本受《文匯報》點名的圖書被抽起,其中包括陳雲的《神州故國遊》、白水的漫畫《溫水劇場——高溫派對》、《溫水劇場——歡迎來到新時代!》、葛雋的漫畫《爆笑教室——小學雞·大作戰》、《爆笑教室8》、《爆笑教室11》及小說《國民教育謀殺案》等同系列書籍。《明報》記者以讀者身分查詢,有圖書館職員稱因涉事書籍正在覆檢之中,承認全港各圖書館的相關書籍已被下架。


此外,1991 年起由公共圖書館主辦的「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賽果延遲近一年至 10 月底公布,得獎名單上新詩組雙年獎及推薦獎「從缺」,是近年來首次,引來 DQ 疑雲。事件登上報章頭版。據《明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周漢輝詩集《光隱於塵》、陳李才《漫長的霧 黝黑的光》與曾詠聰《戒和同修》分別獲評審推介為雙年獎、推薦獎和候補得獎,惟最終被康文署取消資格。前兩書被指與雨傘運動和反修例運動有關,《戒和同修》則被指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有關。三本詩集早於去年年中發現在公共圖書館被下架。



5. 文化封禁風起,書展拒絕出版社參展


防疫長期封禁,而對於文化封禁的負面新聞也不少,一度造成雪上加霜的狀況。2022年香港書展在開展前突宣佈拒絕三間中型出版社(山道文化、有種文化、蜂鳥出版)參展,此為前所未有,而這三間出版社均曾出版社運相關書籍,引起外間強烈反應,對香港書展品牌造成打擊。「山道文化」負責人楊子俊原計劃在灣仔「Mall Plus」聯同12間書商舉辦「香港人書展」,但最終被業主指違反租約而取消實體活動,書展改為網上舉行。有認為被香港書展拒諸門外並不一定大幅減少這些出版社的實際營銷,但民間小書展受挫,卻進一步打擊了整體書業中小型書商的謀生出路,在香港「做生意」似乎都變得很難。


香港的嚴厲防疫與政治審查陰影,亦造成文化產業的生態變化,2022年亦有不少文藝創作人宣佈離港消息,包括漫畫家黃照達、VA WONGSIR、《少年》導演之一林森等。可能是對視藝及圖像創作造成最大陰的羊村繪本案,5名語言治療師工會前理事還押逾一年後被裁定一項「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成,判處監禁19個月,是自1997年回歸後刑罰最重的煽動刊物案,不免也對文藝界投下重大陰影,加重人才外流的情況。



6. 青年作家在台頻獲書獎


zoom_big_109026


香港出版界頗傳負面消息,但從外而來的卻有好消息。自從2020年韓麗珠《黑日》以來,香港青年作者名字常出現在台灣書獎;今年更多香港青年作者在台灣出版界頻獲獎項。首先是鍾耀華隨筆作品《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春山出版)獲頒台灣「金鼎獎」,已是讓人驚喜的好消息。其後,青年小說家沐羽的第一本書,短篇小說集《煙街》,首先獲得OPENBOOK年度書獎(小說類),其後再奪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為小說組史上最年輕得主。這反映香港的青年作者,以其對於社會時事的感觸,寫出個人化的視角與獨特風格,在外能夠獲得共鳴及肯定,並有可能為台灣本地的出版業帶來新的衝擊。



7. 多名重量級香港作家逝世


2022年好多重量級文化名人過世,虛詞做悼念小輯都做到手軟,《無形》十一月號亦以「2022,來不及好好告別他們」為題。真係做到最後一日都仲有令人神傷的悼聞。單以香港來論,只談文學大家,2022年逝世的就有倪匡李怡西西。這三位都持續寫作多年,專欄隨筆長年累月,有許多作品傳世,身後悼念之潮均盛大。對於倪匡逝世,大家懷念他小說中彷彿預言了今日香港的困頓;對於李怡,人們追思他勇於站在社運青年一邊,並長年秉持良心直言批判;對於西西,讀者各自言及西西多面向作品對他們的啟迪,並感佩她以創作克服限制的生命境界。香港失去的真是太多,但前輩作家仍可以如星辰在上,引領我們前進。




8. 藝發局換屆選舉,入閘門檻大改制


25094345227w_2


每年負責審批資助及撥款的藝術發展局,今年十月中舉行為期四天的換屆選舉,選出十席藝術界別代表。作為香港少數設有「民選委員」的法定機構,今屆藝術發展局(藝發局)民選委員選舉修改選制,有別過往只需在藝術範疇的登記選民中獲1%提名(或5個提名,以較高者為準),參選民選委員改為要分別獲得「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體演文出界)其中16名選委的一人,以及界別指定114個團體中的兩個團體提名。入閘門檻大幅改制,在十個藝術範疇之中,只有五個界別需靠投票選出,經過為期四天的選民投票,最終僅得857人投票,投票率為19.5%,若以總選民6,993人計算,投票率僅得12.3%,創下近七屆以來的新低。


今屆取消跨界別選民投票,參選者只需取得百多票即告當選,選出的五席藝術界代表包括「視覺藝術」範疇的趙志軍、「戲劇」界別的區永東,「音樂」界別的梁建楓、「舞蹈」界別的童小紅以及「藝術行政」界別的李易璇,其餘五名自動當選的代表,包括「電影藝術」範疇的現任香港電台創作總監馬浚偉、「文學藝術」範疇的香港中通社副總編輯羅光萍、「藝術教育」範疇的視藝老師陳雪儀、「藝術評論」範疇的文潔華,以及在「戲曲」範疇連任的劉惠鳴,通過行政長官正式任命後,將獲委任為下一屆藝發局成員,並聯同其餘十七席政府委任成員,於2023年1月1日起展開三年任期。



9. 開拓海外戰線,新媒體雨後春筍


本港新聞界繼續面對寒冬。香港外國記者會(FCC)5 月宣布停止頒發人權新聞獎。主席瑞凱德(Keith Richburg)指「紅線」不明,存在不確定性,不希望在無意中觸犯法律。據報已停運的《立場新聞》、《眾新聞》分別獲得九項及五項大獎。創立六年,曾發表多個獲獎調查報導的傳真社亦在2022年 6 月宣佈停止運作。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以及其所屬公司被控一項串謀發佈或複製煽動刊物罪,於區域法院審理。


大離散年代,新媒體雨後春筍。香港法庭版記者組織《法庭線》、資深傳媒人林彥邦亦發起一人媒體 ReNews,身在海外的香港傳媒人組織《追新聞》,繼續記錄香港人故事,另一個由立足英國的海外港人創立的網媒「綠豆 Green Bean Media」,亦憑其自家製作新聞紀錄片入選 YouTube 年度十大香港創作者第九位,而今年十榜首仍是本地網媒 Channel C



10. 英女王逝世,掀殖民地文化歷史討論


2022年9月8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享耆壽96歲。英女王繼位至今超過70年,是英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對香港人來說,也是殖民時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集體回憶,除有大批市民到英國駐港總領事館獻花及寫弔唁冊,同時亦掀起了城中對香港殖民時期的流行曲、電影和街道建築的討論



11. 故宮文化博物館風雨中開幕


位於西九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年七月正式開幕。香港故宮項目於2019年3月動工,並於2021年12月竣工,樓高七層、總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故宮文化博物館,原定在7月2日正式開幕,但受風暴影響順延一天才向公眾開放。館藏方面,博物館獲北京故宮借出逾900件文物,其中166件屬國家一級文物,館內共設九個不同展覽廳,舉辦常設專題展覽及特別展覽,來自故宮的珍藏將於七個展廳中亮相,介紹明清的紫禁城以及清代宮廷生活、聚焦陶瓷、清代帝后畫像和工藝珍寶等。據有關資料顯示,自7月開幕以來至12月中旬,故宮文化博物館已錄得逾六十萬參觀人次。


座落於故宮文化博物館旁邊的 M+ 博物館,今年11月開始亦開始收費入場,作為全球最大的現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之一的M+,今年與知名藝術家草間彌生合作,舉辦為期半年的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個人回顧展覽,展出超過二百件珍貴作品,並以此作為去年正式開幕的 M+ 博物館,對外收費後的首個大型展覽項目。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