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的香港,好唔好景?文化業是經濟寒暑表,文化興則經濟興,反之亦然。人人皆知,3月23日廿三條通過後,真係由治及興喇,絕對marvelous。這個年度文化大事可能掛一漏萬,未能遍及所有重要的文化現象;但志在讓大家看到香港人的幽默與意志,文化界在諸種變幻中依然嘗試保持自我,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自己的天空,自求人間道。
每年的虛詞排行榜又來了!今年五月開始虛詞有重大轉變,包括以網媒形式營運、編輯部只剩下全職一人、投稿不設稿費、增加文化新聞報導及流量PO等;這些轉變增加了虛詞的影響力及能見度,不過編輯部的辛苦都係一江春水說不盡⋯⋯今年的流行榜的特點是大量影評上榜,加上動漫、影視改編新聞,呈現的是影像化的一面倒趨勢,這就是網媒的真實嗎?虛詞編輯部沒這麼易放棄的,請留意排行榜後面的編輯部私心推薦文章!
今年文學重點新作不多,倒是很多名家舊作復刻,大家可趁機親炙香港文學歷史,用更沉靜更深刻的方式,進入閱讀。本文檢視今年重點文藝出版,希望大家多多讀書,不論風吹雨打,香港人還是可以擁有自己的對話方式。
10月15日尼采誕辰。尼采曾說,「哲學家生產的首先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他的作品);生命是他的藝術品。」尼采一生多舛,儘管他不斷試圖用各種概念來推進其對生命本質的肯定(上帝已死、超人、永恆回歸、權力意志、酒神戴奧尼索斯、觀點主義等等),但亦難逃疾病與孤獨為他帶來的折磨。因對其言論的片面摘取,後世談論尼采時很容易將其誤歸為「悲觀哲學」,然而,他一直試圖肯定的,是命運中苦難與痛苦的價值。「你們曾對一種快樂說『是』嗎?喔,我的朋友們,那你們也應對一切痛苦說『是』。」一同回顧尼采的一生,並從中觀察期思想轉變的三個時期,去觀察尼采是如何以生命面對苦難、肯定苦難、超越苦難,繼而成為超人。
大抵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吉卜力動畫,適逢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執導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蒼鷺與少年》在台灣上映將滿一年,近日台灣電影公司「甲上娛樂」宣布,記錄《蒼鷺與少年》完整創作歷程的紀錄片《與夢前行 宮崎駿:蒼鷺與少年創作全紀錄》將在10月10日登上台灣大銀幕,惟香港未有上映日期;而《蒼鷺與少年》亦將在10月7日上架Netflix。《與夢前行》是日本NHK製作團隊和導演荒川格透過長達七年獨家跟拍,揭露宮崎駿在吉卜力工作室的創作過程,同時記載他投入動畫界61年的人生點滴,穿插吉卜力經典動畫場景及對白,讓觀眾深入了解宮崎駿一直堅持的創作理念與人生哲學。
《小丑:雙瘋》將於今年10月3日在香港上映,正好呼應前作《小丑 Joker》的五週年紀念。兩作皆由Joaquin Phoenix主演,第一作描繪了Joker的起源和心理掙扎,展現了他在社會壓迫下的墮落與變化。相對於Heath Ledger在《蝙蝠俠:夜神起義》中神秘且混亂的Joker,Phoenix的角色更具人性和背景,使觀眾能同理其痛苦與憤怒。續集《小丑:雙瘋》將探索Joker與小丑女Harley Quinn的關係,題目延續對邊緣人物的關懷,期待在複雜的人性層面上將為Joker帶來怎樣的探討。
上周離世的法國殿堂級影星阿倫狄龍(Alain Delon),已在他法國杜希的莊園內落葬,約百名影迷在莊園大門外送別。陳廣隆想起2005年的「英雄式浪漫: 回顧阿倫狄龍」節目,正好有收藏當時的特刊,便重讀邁克論其美貌的文字。阿倫狄龍的作品超過80部,要完整地勾勒他的電影生涯絕非易事,當年回顧展便選映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當中不少由名牌導演執導,包括安東尼奧尼、梅維爾、維斯康堤、約翰路斯等等,而這些演導的作品,亦正好拼湊出最優秀的法國電影。
同志平權在世界各地愈趨普及,近年在歐美各大影展與頒獎禮上,亦不乏以同志為題的電影獲獎,例如在2014年榮獲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的《接近無限溫暖的藍》、2015年奪得康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的《卡露的情人》、在2019年於康城影展獲得酷兒棕櫚獎與最佳劇本獎的《浴火的少女畫像》,以及在去年獲得奧斯卡六項提名,並奪得威尼斯電影節及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Tár》等等。上述電影均是女同志為題材,回顧香港電影,由《叔.叔》導演楊曜愷執導的新作《從今以後》,同樣是以一對廝守半生的女同志為主角,並在今年2月,在柏林影展上榮獲被譽為「同志電影獎項最高殊榮」的泰迪熊獎,為香港電影揚威海外。在傾向陽剛風格的香港電影之中,以同志為題的電影僅屬少數,描述女同志生活處境的電影更為罕見,楊曜愷曾在訪問提及,在芸芸香港電影之中,以女同志為主題的不超過二十部,但當中亦不乏經典佳作。趁著《從今以後》於近日上映,不妨一起重溫曾描繪出女同愛戀的香港電影,觀看她們如何溫柔地反抗這禁色世界。
2023年,有些生命離開了,讓我們念記這些逝去的名字,他們將如消逝的星光,在千萬年後再次到訪地球,我們亦將再重聚。
2023年的復常與夜繽紛,有沒有為香港文化界帶來歡喜豐收的一年呢?用易經卦象而言,或者近於「或躍在淵」。年末沙田文化博物館或殺館之消息,再回顧2023年文化界大事新聞,不禁令人唏噓。年初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的爭議,引發公眾激烈討論;與此同時,「四字電影」發圍,香港電影業彷似迎來新的生機,然而鮮浪潮等各位培育電影新秀的平台卻面對電檢刪剪問題。今年出現文藝工作香港未能入境香港的新聞,為歷來最多。另一方面,復常通關後港人紛紛北上外遊,嚴重打擊本地餐飲及零售業,包括書業生意也大幅下滑。過去幾年逆巿景氣的香港獨立書店業也屢受打擊,不排除未來將有結業潮;加上香港文學館的撞名爭議,香港文化未來前景頗有如履薄冰之情。然而,今年文化界也有值得慶賀之事,許鞍華拍攝紀錄片《詩》,首次把香港詩人帶到大銀幕;梁朝偉榮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也帶來沖喜效果,而今年衝擊娛樂圈的AI尹光及ChatGPT,也引起科技與藝術的創作討論。未來不可預期,唯有繼續自強,支持並珍惜本地文化創作,讓我們在逆風中同行。
自疫情解封後,市民紛紛離港消費,本地經濟持續下滑。根據入境處數字顯示,聖誕四日長假期間,合計逾140萬港人北上及外遊,不但香港零售及餐飲業大受打擊,聖誕檔期電影票房亦錄得20年新低。今年書業亦彷彿迎來寒冬,生意額大不如前,近月獨立書店更屢受打擊。在這時刻,買書除了是精神的滋養,也能給予作者、出版社及書業實際的支持。「虛詞編輯部」特意精選年度重點文藝書籍,羅列2023年不容錯過的佳作,在新一年,願好書有好報。
身處2023年的繽紛香港,虛詞平台沒有尖沙咀燒賣,也沒有廟街牛雜,但我們都明白到,Hardsell之前,必先有好的內容,才能吸引流量。虛詞好文不斷,今年戰況依然激烈,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最後出爐的十篇上弦佳作中,粵語流行曲及港產片繼續稱霸,佔領榜單中的六位,另外文藝界的快報,亦成功引起讀者關注。除此以外,編輯部也另有心水推薦,望能年終前海底撈月,為好文拉票爭取流量!
1960 至 67 年,七年之間,高達以安娜為主角,拍攝了七支長片、一支短片。二人首度合作的《小兵》是一部政治通俗敘事,敘述法國社會的兩個邊緣國家,法國青年布魯諾拒服兵役,他偶然遇見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並墜入愛河,他開始對任務猶豫不決。電影透過崇拜者布魯諾的媒介,以內心獨白的形式,表達出對卡蓮娜的讚美。卡蓮娜本身纖細、脆弱的特質將年輕間諜女孩的憂鬱表現得極為動人,女孩受盡折磨而痛苦地死去的身影,是深深烙在觀眾心中一枚陰暗的歷史印記。在這次合作期間高達追求卡蓮娜,二人旋即步入教堂成婚。
身處壞時代裡,2022年沒有比往年過得更好,每天等候著我們的,仍是一堆接一堆的壞消息。不同社會與文化大事,固然牽動著我們的內心,多名重要作家的離逝,更讓人感覺無比惋惜。踏入後疫情的年代,大環境依舊充滿不確定性,猶幸去年仍見本地電影在票房屢創佳績,文壇後起之秀亦在大舞台發光發亮,離散年代的新媒體也無懼傳媒寒冬,嘗試開拓海外戰線,縱然前路滿佈困阻,狹窄而難行,文藝界同路人仍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努力尋找出口,守護每片值得堅持的陣地。
踏入2023年,「虛詞」編輯部邀請了不同單位,分別從音樂、影視、書籍的角度出發,回顧2022並展望來年,繼之前的「給2023的十首歌」、「2022看過的十套戲」,這篇請來作家鄧小樺、楊佳嫻、潘國靈,各自分享他們在2022年讀過的每本好書。
要將每篇文章集結成書,一點一滴,統統都是功夫的累積,尤其經歷近年社會環境的改變,來自四方八面的不可抗力,更令每本書的出版變得絲毫不簡單。「虛詞編輯部」特意精選年度重點文藝書籍,羅列2022年值得一看再看的佳作,哪怕世界有很多難過的事情,我們不知道如何走下去,但起碼我們還有彼此,起碼我們還有好書相伴,暫且忘卻世間煩憂,一解心頭悶氣。
2022年疫情繼續肆虐,在與病毒共存的浪潮後,世界各國開始通關,社會經濟開始復常,戲院、劇場等藝文場地陸續解封,香港電影出現小陽春,民間亦復辦演唱會、音樂節,掀起全城撲飛潮。而本年度虛詞十大是粵語流行歌的天下,未知今次十大文章有沒有你的心水呢?
年尾又是回顧的季節,「虛詞」編輯部邀請了不同單位,分別從音樂、影視、書籍的角度出發,回顧2022年。這篇請來作家林三維,挑選2022讀過的十本中外好書。
年尾又是回顧的季節,「虛詞」編輯部邀請了不同單位,分別從音樂、影視、書籍的角度出發,回顧2022並展望來年,這篇請來影評人朗天、鄭政恆、紅眼,每人各自挑選2022看過的十套好戲。
年尾又是回顧的季節,「虛詞」編輯部邀請了不同單位,分別從音樂、影視、書籍的角度出發,回顧2022並展望來年,這篇請來作家張婉雯、寫歌詞評論的姚慶萬,以及流行文化評論人阿果,每人各自挑選十首流行曲,作為給2023年的點播歌曲。
香港電影年度盛事,受疫情影響取消實體頒獎禮一年後,第四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將於明日(17日)舉行,花落誰家令人期待。金像獎由 1980 年舉辦至今,已踏入第四十個年頭,是華語影壇最具代表性的獎項之一。適逢頒獎禮前夕,虛詞編輯部跟大家溫故知新,回顧歷年來的得獎名單,盤點重要得獎數據:金像影史中,哪部電影是大贏家?哪些導演斬獲最多?哪些演員奪得最多影帝、影后殊榮?而史上得獎最多的,竟是一位幕後製作人員?事不宜遲,立即跟各位揭曉!
繼「2021文化大事回顧I」之後,第二部分更能看出文化各界在疫情與各種限制下掙扎求存,發光發熱的表現。文化在於創造,讓我們檢視2021的努力,讓2022不會空白。
世界瞬息萬變,未來充滿變數,「虛詞編輯部」回顧2021年度香港文化大事,男團MIRROR年頭紅到年尾,文化界亦迎來本土歷史出版潮。在大時代面前,渺小如我們只能好好裝備自己,正面迎戰。
2021 年流行文化成為城中熱話,除了多套港產片在國際影展連環報捷,Mirror 等偶像團體成功佔領城內每個廣告板,追星熱潮席捲全城。除此之外,不少引人共鳴的廣東歌,亦是苦難年代支撐香港人過活的心靈雞湯。2021 走到尾聲,「虛詞」為你揭曉年度好文排行榜!
讀書永遠都有意義,覺得無力時,更加要看書。「虛詞編輯部」特意精選年度本土重點出版,羅列2021年面世的人文藝術佳作,藉著好書的分享與推介,讓各位在亂世中為自己好好裝備。
《邂逅!山川人》在前貫文學校的展覽由藝術推廣辦事處統籌,創不同協作負責的是「入村」的部分,過程中發生了無數感人至深小故事,點點滴滴都被記錄下來,收錄在新書《再會!山川人》,帶著邂逅的記憶和學習,走下一段旅程。
多年來對推動香港文學發展有積極貢獻的素葉出版社,最近舉行「數頁.我城——素葉文學四十年回顧展」,向公眾重新介紹素葉同人的創作,以及素葉出版社重要的出版物,現場除了展示多位作家的珍貴手稿外,更罕有公開展出頭五期《素葉文學》雜誌,值得書迷到場親自飽覽。
2020年,不少有才華的人離開了,但是他們在世的作品和貢獻,會永遠存在我們心目中。 #高比拜仁 #曹驥雲 #亞里安 #楊牧 #張鐵樑 #蔡文甫 #三浦春馬 #貝爾納斯蒂格勒 #陳木勝 #李惠珍 #大衛格雷伯 #季諾 #HerbertKretzmer #七等生 #辛康納利 #馬勒當拿 #金基德 #約翰勒卡雷 #林奇 #皮爾卡登 訂閱虛詞無形YouTube Channel︰https://bit.ly/3dicXyY 讚好虛詞無形Facebook專頁:https://bit.ly/3dAe6BX ➤「文藝follow me」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咁大件事冇人講?冇人講咪我哋講囉!2020年,要講的大事「水蛇春咁長」,年底做個結算,到底哪些文章最受讀者歡迎?哪些文章冇人講但編輯又好想講呢?虛詞十大,編輯部海底撈月精選,一鍵重溫,即講即㩒即睇!
2020年疫情肆虐,封場、取消、延期是今年最常聽到的詞,政府防疫基金卻杯水車薪,藝文界台前幕後手停口停。但在絕境之中,香港人的精神卻不滅,去年香港的血與淚譜成一部部紀錄片與電影,當中《佔領立法會》入圍金馬獎,《夜更》更奪得最佳劇情短片。反送中運動過後,本土作品亦更受關注,《幻愛》創出票房奇蹟,《全民造星III》成收視佳話,更鼓舞人心。除此以外,我城城市空間的運用亦引起關注,文青小店進駐深水埗一事引發熱議。香港人在香港地,該如何走下去?回顧今年過後,望能引發未來更多想像。
2020,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恐怕都不堪回首。在這仿似消失的一年,香港人除了要應付疫情來襲,隨著《港區國安法》的正式生效,也要面對踏入「後NSL時代」的新常態。疫情的沒完沒了,加上國安法的不確定性,令香港的藝文界以至整個城市都蒙上一層陰霾。回首2020年的熾熱澟冬,「虛詞編輯部」將與讀者重溫全年本地文化大事,並分為上、下兩篇作回顧。
城內局勢本已動盪紛擾,年初降臨的疫情為這城更添愁緒,在此亂世當前,猶幸尚有書能慰藉心靈,「虛詞編輯部」特意精選年度文學出版書單,羅列2020年出版的十二大文學佳作,但願能以好書與每位同路的香港人共勉。
上回「2019香港文化大事回顧」,提到送中惡法如何危及創作自由;而從六月的反修例風波爆發以來,文化界除了面對極權的各種打壓,也要抵受逆權運動衍生的後續影響,例如文藝活動延期或取消、文化人及學子的逃亡潮,都對孕育本地文化藝術帶來傷害。反送中運動固然牽動人心,但文學界關注的年度大事,還包括「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風波,新詩組的爭議賽果更惹起文壇熱議,梁文道辭筆引發的社會討論,同樣值得關注。另外,「三中商」書倉送中與出版業的困境,以及人工智能如何誘發寫作媒介想像的討論,都是2019年抗爭以外值得留意的文化大事。
在這個崩壞的年代,唔讀書,又唔做嘢,恐怕就會淪為橫行無道的green objects。讀書固然重要,若能讀到一本好書則更添個人修養,「虛詞編輯部」特此精挑細選十位作家的好書,並以新作為主,當中亦包括選集,以好書滋養每個因荒謬日常而變得脆弱的讀者心靈。
2019 年對香港來說,無疑是異常艱辛的一年(至少也有半年吧)。為了秉承「狂讀書、狂做嘢」的抗爭意志,讓來年的自己繼續進化,不妨跟「虛詞」一起回顧 2019 年收視率最高、最受讀者歡迎的十五篇文章,重溫這一年大家都在看的好文、好文、好文!
首先設定人物樣貌和膚色/能力和性格,還有家庭關係/這創造全都按照著自己的形像/或者稍加修飾,反正只有自己知道
港珠澳大橋啟用、高鐵通車、蓮塘口岸落成、中史獨立成科……2018年,香港社會、經濟以至民生,每一天都在經歷重大轉變,文學和藝術作為一個地方的軟實力,過去一年的發展,又反映了甚麼樣的社會面貌?《刺殺騎士團長》被禁、馬建被拒絕、西洋菜南街被殺,正面衝擊創作自由之餘,一位又一位作家、導演、演員、藝術家甚至是科學家和廚師的逝世,彷彿都在暗示著一個時代的沒落。「虛詞」作為後起的文藝媒體,有責任記錄歷史和事實,一方面盤點過去一年重要之出版,另一方面也捕撈了滄海遺珠,將好文再呈讀者眼前!
彷佛真的不堪回首——2018事多,也死得人多,真係無病無痛是不能入選年度文化大事的……有逝去,有崩壞,有消失,有重建,有創造。回顧是為了甚麼?留低擊傷你的石頭,從錯誤裡吸收。